
2020.10.04
老年人越來越年輕?!
與30年前的同齡人相比,今日老年人的活動力很有進步。這是在芬蘭的University
of Jyväskylä
-體育與健康科學學院進行的一項研究中觀察到的。該研究比較了當今與1990年代75歲至80歲的人的身體和認知表現。
如今,在75歲至80歲之間的男性和女性中,肌力、步行速度、反應速度、口語流利度、推理能力和工作記憶明顯都比過去的同齡人還要好。然而,在肺功能測試中,卻沒有觀察到世代間的差異。
該研究是以測量「表現」為基礎。它呈現老年人的日常生活管理方式,同時也能反映一個人的功能年齡。
研究者Kaisa
Koivunen表示:「較高的體能活動量和較大的體型說明了後代有更好的步行速度和肌力。而較長的教育時間解釋了世代間的認知表現的差異。」。
另一研究者Matti
Munukka也指出:「與30年前出生的同齡人相比,後來出生的75和80歲的人是在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成長和生活的。這世界發生了許多有利後代人們的變化,包含較好的營養和衛生條件,醫療保健和學校制度的改善,受教育機會的增加和工作生活的改善。」。
研究結果暗示,「預期壽命」的延長是伴隨著「有好的活動力的生活」的延長。這項觀察可以透過老化速度變慢、身體機能極限的提升,或兩者兼具的現象來解釋。
研究主持人Taina
Rantanen教授說:「這項研究是獨一無二的,因為世界上只有少數幾個研究是把不同時代、相同年齡的人的以測量「生活表現」的方式拿來做比較。」。
「我們對老年的理解是過時的。從一位研究老年的學者的觀點來看,中年的歲月增加了好幾年,而最終歲月的增加則沒有那麼多。預期壽命的延長給了我們更多行為能力正常、非身障的歲月,但與此同時,生命的最終歲月也變得更高齡,對照護的需求也相對提高。在老年人口當中,有兩個變化正在同時發生:健康歲月持續到更高的年齡,以及需要外界照護的老人數量也在增加。」。
編譯來源:EurekAlert! (2020.09.2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8.25
年齡只是數字!高齡女性挑戰瘋狂髮色
常有這樣不以為然的話:年紀這麼大了,還穿得這麼暴露,還化妝得這樣花俏。年老可能讓我們健康不如從前,可能讓我們記憶衰退、但不應變成為我們想像自由展現的拘束。
隨著我們變老,頭髮也會老化,而我們經常將老年人與白髮聯想在一起。雖然擁有如睿智的巫師般的銀白髮非常自然且酷,不過有些人選擇對髮色做些瘋狂的事,嘗試過去從未嘗試過的顏色。
Patti
Smeed現年74歲的女性,過去30多年來一直留著紅髮。她過去的工作保守,不允許她的髮色「太瘋狂」。但是,她最終決定嘗試一些更多彩的顏色,由她的兒子—一位染髮大師操刀。
她現在有一頭五顏六色的頭髮,看起來超酷。她決定發幾張她的新髮型照片來慶祝結果,結果吸引了超過370多萬個讚。此外,還激起許多高齡者以紛紛分享自己勇敢嘗試的髮型照,促成了「高齡者勇敢的髮型」挑戰。
PATTI SMEED
響應「高齡者勇敢的髮型」挑戰的女性: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0.08.17)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7.28
什麼樣的工作最傷膝蓋?
因膝蓋關節炎所需的關節置換手術越來越普遍,人們想知道除了跑、下樓梯等,究竟哪些工作最會導致傷害。
根據涵蓋100萬的工人的71個研究做的分析,風險最大的職業有農業、建築、採礦、服務業和料理家務;工作需要過度的跪、蹲、站立高舉和爬樓梯都會增加風險。
澳洲悉尼大學、英國牛津大學及南安普敦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
*
木匠、砌磚工以及地板安裝工人膝蓋關節炎的風險是久坐工作者的3倍;
*
農人的膝蓋關節炎的風險多達64%,比營造商和建築工人的63%稍微高些;
*
料理家務的人也承載著風險,而無薪家務勞動者面對的風險則多了93%;
*
有些職業對膝蓋的負荷較少。研究發現商界、林業、捕漁、機械工、水電工、技術人員和郵差膝蓋關節炎的風險在統計上不明顯。
悉尼大學的資深研究員Dr.David
Hunter指出,膝蓋關節炎是全球失業和失能的首要原因,所以預防職災很重要。
根據紐約骨科外科醫師,關節炎發生的開始是軟骨衰退,骨頭相接觸,引起疼痛和腫脹,限制功能,因而影響生活作息。大部分的時候原因不明,也可能是因為受傷。
紐約市Lenox Hill醫院的Dr. J.
Schildhorn指出:「關節炎有基因的關係,也有生活型態之故。最大風險因素是過重或肥胖。各階層的人皆有關節炎的案例。」。
膝蓋關節炎是老化的疾病,人們壽命越長,難怪越來越多受苦,關節置換手術的數目也大增。但沒有奇蹟般的痊癒。
軟骨沒有真正再生的能力,使得關節炎難以治療。最好的辦法是,營養的飲食、注意體重。伸展和瑜珈類的運動,幇助關節更有彈性。
治療包括止痛藥、物理或行為療法,若無效,則要膝蓋置換手術。
膝蓋關節炎是機械式的磨損,有些人的軟骨比其他人更有彈性。如果軟骨很軟且薄,任何治療都沒有辦法,和生活型態或工作完全沒有關係。雇主可以做的是,協助提供物理治療,教導員工工作如何減低對膝蓋的壓力,會有幫助。
研究發表在《關節照謢和研究》期刊
編譯來源:HealthDay (2020.07.1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6.03
為什麼這麼多的老年婦女有尿道感染?
尿道感染是女性最常見的細菌感染類型之一,佔所有感染近25%。尿道感染的複發率可以含括年輕女性的16%-36%到停經後女性的55%。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婦女尿道感染一個很大的原因是有多種的細菌入侵她們的膀胱壁。
其他導致停經婦女尿道感染發生率升高的因素還包括骨盆器官脫垂、糖尿病、雌激素缺乏、陰道中乳酸桿菌變少以及尿道周圍組織中大腸桿菌含量較高。
研究人員對14名有復發性尿道感染的停經女性的膀胱進行組織切片並分析其中的細菌。研究人員發現,在這些患者中,多種細菌可以進入膀胱壁。
科學家表示,細菌多樣性、抗生素抗藥性和免疫反應在復發性尿道感染中均起著重要作用。
研究作者K.
Orth說:「我們的發現代表了我們對停經後婦女復發性尿道感染有進一步的了解。我們將需要使用抗生素以外的方法來治療這種疾病,因為現在我們觀察到這些患者的膀胱壁有細菌的多樣性。」。
Orth說:「復發性尿道感染會降低生活品質、給醫療保健系統帶來了沉重負擔,並導致了抗生素抗藥性。」。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20.05.20)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0.05.08
讓媽媽長壽的秘訣:多陪陪她!
我們永遠需要人們瞭解我們、重視我們,並帶給我們快樂。有伴是很重要的。老年人對這些人際關係非常重視。
研究發現,孤獨感是老年人的死亡推手。研究人員追蹤了平均年齡為71歲的1,600人,他們在控制了社會經濟地位和健康狀況影響因子後,發現參與者中的孤獨者死亡率較高。在這項研究的六年內,約有23%的孤獨者去世,而擁有足夠陪伴的參與者中只有14%去世。
Bliesznar補充,老年人比年輕人更能容忍朋友的不完美和特質,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人在友情中累積的相處與磨合經驗越多,並且也讓人能夠分辨哪些值得為之奮鬥而哪些不是。
鼓勵人們與老年人建立關係非常重要,而不僅僅是邀請自己的親友進到家裡作客。
我們需要做的是,只要有可能,就與我們的祖母一起度過美好的時光,這不僅對他們有幫助,對我們也有好處,而且這種共生關係是不可否認的。
老年人得到了他們所需的交談和陪伴,我們得到了他們的故事、擁抱、著名的食譜以及無條件的愛。
編譯來源:Fempositive(2020.05.0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11.21
女性年紀越大越不做子宮頸癌篩檢?!
子宮頸癌是婦女最能預防的癌症之一,有賴於兩種子宮頸癌篩檢:一個是能夠檢查出癌前細胞病變及早期癌症的抹片檢查,另一個是HPV
(人類乳突病毒)檢測,直接測試是否存在引起癌症的HPV。
由於幾乎所有子宮頸癌都是由HPV引起的,因此,近年來的大部分注意力都集中在年輕女性接種HPV疫苗來預防子宮頸癌。但這可能會讓我們忽略另一群最能從常規篩檢受益的女性族群:45歲以上的女性,因為有一半的子宮頸癌是在49歲之後被診斷出來的。但是,最近一項大型研究指出,45至60歲婦女的子宮頸抹片率正在下滑。
此研究分析了美國三項大型全國調查資料(註),結果顯示美國子宮頸癌篩檢率為70%左右。
研究作者表示,及早發現異狀是預防子宮頸癌的關鍵。從公共衛生的角度來看,篩檢30歲以下的女性被認為是最無效的資源投資,因為癌症往往是在中年出現。如果女性在42歲之後接受篩檢,幾年後她再次接受篩檢並且沒有發現癌症的機會是80%,顯示子宮頸癌篩檢是及早發現問題的重要方法。
研究作者表示,導致篩檢率降低的一個可能原因是,婦女對建議接受篩檢的間隔時間感到困惑,因為建議的指引在過去的二十年中改變了數次。目前美國的子宮頸癌篩檢建議為:21-29歲每年接受一次抹片檢查、30-65歲在諮詢醫師後應每年做一次抹片檢查或每五年做一次HPV檢測。新的指引預定於明年初發布。
根據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發表的最新證據,初次HPV檢測為一般人口帶來些微益處,子宮頸抹片檢查的好處也緊追在後。若同時進行這兩項檢測,可能讓女性接受大量檢查但獲得的健康益處卻很小。
台灣每年補助一次30歲以上婦女子宮頸抹片檢查,而在2017年30歲以上婦女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的比率為49.4%,亦即有一半的女性未接受檢查。在年齡方面,40-49歲婦女的篩檢率並未顯著高於60-69歲婦女,甚至有些縣市60-69歲婦女的篩檢率高於40-49歲婦女。此外,篩檢率也呈現出城鄉差距,六都篩檢率平均為50%,花東則為44%,離島更低至32%。
註:這三個資料庫分別為:美國疾病控制中心的「行為風險因子監測系」(77,143位參與者)、美國國家癌症機構的「健康資訊國家趨勢調查」(1,580位參與者)及美國衛生資源和服務管理局的「健康中心患者調查」(761位參與者)。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9.11.07)
* Three large scale surveys highlight the complexity of cervical
cancer under-screening among women 45-65?years of age in the United
States," Preventive Medicine. DOI: 10.1016/j.ypmed.2019.105880.
*
行政院性別平等會中意性別統計資料「106年婦女子宮頸抹片檢查人數及篩檢涵蓋率」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