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避孕藥提高血栓塞風險
2007.02.14
避孕藥提高血栓塞風險
避孕藥是一種由雌激素和黃體素合成的藥物,而desogestrel是黃體素的一種,過去第一、二代的避孕藥使用的黃體素為norgestrel、levonorgestrel、morethindrone;使用desogestrel的是第三代的避孕藥。第三代避孕藥不會有前兩代所產生的副作用,例如,容易長粉刺和毛髮,但是,它增加血栓塞的風險是其他避孕藥的兩倍,並沒有比之前的避孕藥安全,而且也無法增加避孕的效果。 目前,美國由消費者組成的「公民團體」(Public Citizen)正向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請願,要求所有含有desogestrel的避孕藥下架;其表示到2006年10月為止,美國大約有七百五十萬位婦女使用含有desogestrel的避孕藥;而禁止販售這些避孕藥,就可以預防許多婦女得血栓塞,血栓塞不僅會引起血管阻塞,也是會致命的,因為血栓有可能流到肺部,引起肺部栓塞。據估計,每一萬位使用含有desogestrel的婦女,就有三位會引起血栓塞。 但是,長期注意婦女健康的美國家庭計畫聯盟(Planned Parenthood Federation of America)卻反對公民團體的訴求。美國家庭計畫聯盟表示,和其他過去的避孕藥比起來,第三代的避孕藥對血栓塞的風險的確比較高,但是,若仔細去分析統計數據的話,也可以發現它的風險並沒有想像中嚴重。對一般沒有使用避孕藥的婦女來說,得血栓塞的風險大約是十萬分之四;而使用避孕藥的話,風險會增加十萬分之10~30,因此,desogestrel所增加的風險算是十分輕微的。 目前台灣市面上販售的避孕藥,含有desogestrel的有: 永信藥廠:息妊佳錠(Ethistrel Tablet) 歐嘉隆藥商:母扶樂錠(Marvelon Tablets) 歐嘉隆藥商:美適儂錠(Mercilon Tablets)
+ read more
心血管疾病男女大不同
2007.01.22
心血管疾病男女大不同
過去有關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陸陸續續都發現對於心臟病的存活率、檢測工具、發生率、治療和症狀都有明顯的性別差異,由加拿大健康研究中心(Canadian Institute of Health Research)和加拿大心臟與中風基金會(Heart and Stroke Foundation of Canada)所資助的研究計畫-GENISIS project,將過去有關心血管疾病的研究重新整合,並全面檢視性別在心血管疾病中扮演的角色。 這樣研究計畫發現了以下幾項結果: 1. 青少年的血壓普遍比青少女高,成年男性的血壓也較高,女性通常要到了更年期之後血壓才會超過男性。 2. 過去一直認為心臟病的症狀就是胸口有壓迫感或是胸痛,但是後來發現女性心臟病的症狀卻不是如此,女性反而比較容易感到暈眩或是作嘔。 3. 通常用來檢查心血管疾病的造影術,在檢測女性的心血管疾病病患時,無法檢查出異狀。 4. 大部分用來治療心臟衰竭的藥物,雖然對男性和女性都有效,但是發揮藥效的程度卻不一樣;例如,血管升壓素轉換媒抑制劑(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yme)對男性較有效,血管升壓素接受器拮抗劑(Angiotensin Receptor Blockers)則對女性較有效。 研究負責人表示,現在最需要的就是深入地瞭解心血管疾病中,包括發生率、症狀、檢測方式、治療方法等的性別差異,和這些差異究竟有多少、差異點在哪裡;未來甚至很有可能是根據病患的性別來選擇心血管疾病的藥物、診斷和治療方法,此外,研究人員也呼籲,應該要正視女性健康自覺的重要性,讓女性瞭解心血管疾病的性別差異,以免因為自己的症狀不是「典型的」心臟病症狀,而延誤就醫。 這項計畫目前持續在研究其他檢測心臟疾病的方法,讓女性病患檢測的準確度能和男性一樣,另外,也檢視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指標-高血壓和肥胖,是否也有性別差異。
+ read more
基因性別差異影響血壓
2007.01.11
基因性別差異影響血壓
人體的心臟和腎臟內有許多不同的基因,這些基因在調節心臟的速度和腎臟的功能上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最近一份新的研究發表在高血壓期刊(Hypertension),發現這些基因會影響血壓的升降,但影響血壓的基因種類,和其影響的程度在男性和女性身上是不相同的。 這份研究的參與者是611位男性和656位女性,全部為白人,其中包括高血壓和低血壓患者;研究人員總共分析了50種基因,其中有六種基因對血壓有顯著的影響,但是這些影響血壓的基因在男性和女性身上卻不是同一種基因,換句話說,就是控制腎上接收器的beta-1和alpha-2基因會影響女性的血壓,而beta-2和控制體內一種叫做血管加壓素原(angiotensinogen)的基因則會影響男性的血壓。 研究結果再次證實,在某些特定的基因裡的確存在著性別差異,以這篇研究為例,即發現在接受高血壓治療時,體內會有接收器吸收藥物,但是由於基因的差異使這些接收器的反應程度不一,因此,同樣的藥物在男性和女性身上影響的程度也不一樣,這個發現對於醫師在選擇降血壓的藥物時,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 read more
運動能改善女性膽固醇
2007.01.02
運動能改善女性膽固醇
一份發表在國際運動醫學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Medicine)的研究發現,適度的運動可以有效改善女性膽固醇指數。喜歡運動的年輕和中年婦女和習慣久坐的婦女比較起來,前者體內所含有的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較低,對心臟有益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則較高。 研究人員紀錄了403位女性的運動習慣、膽固醇指數等指標,結果發現在運動中消耗越多的卡路里,其體內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越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的濃度則越高;此外,較常從事劇烈運動的女性,心臟耐力和其他人比起來通常是最強的,但是就膽固醇的濃度而言,適度運動的效益反而比劇烈運動好,至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差異,目前並不清楚原因。
+ read more
不要忽視牙周病!
2006.12.12
不要忽視牙周病!
很多成年人其實都有牙周病,但是因為牙周病不嚴重的話,不會疼痛,因此大部分的人並不會特別去檢查牙齒,甚至許多人即使牙齦出血也不理會它;但是一篇發表在牙周病學期刊(Journal of Periodontology)的研究發現,牙周病會使口中有害的細菌數增加,這些細菌有可能經由血管轉移到身體裡的其他器官,使心臟附近的動脈堆積齒菌斑,導致心血管疾病;此外,研究也發現牙周病和中風、糖尿病、胰臟癌等疾病的相關性,也容易引起上呼吸道疾病等併發症;因此,把牙齒清潔乾淨,其實就是預防這些疾病的第一步。 牙周病會導致齒槽骨流失,齒槽骨流失會導致牙齒掉落,根據目前有的研究已經可以確定,大約是齒槽骨每流失20%,慢性心臟疾病的風險就會增加40%;因此,一個人掉越多牙齒,其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就會越大。 如果有出現以下症狀的話,應該請牙醫檢查: 1.  當刷牙或使用牙線時,牙齦容易流血。 2.  牙齦紅腫或是會疼痛。 3.  牙齦和牙齒脫離。 4.  呼吸困難。
+ read more
肥胖不能只看BMI值
2006.12.05
肥胖不能只看BMI值
BMI值(身體質量指數)一直是大家所熟悉的健康指標,但是國外已經有不少學者發表研究質疑BMI值的可靠性,並且呼籲應該要一併參考其他數值,不應只以BMI值為標準。 既然如此,那麼有什麼其他的計算方式也可以成為健康指標的參考呢?國外學者表示其實計算腰圍是一個又直接又準確的方法;若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32英吋)、男性大於94公分(37英吋)的話,罹患心血管疾病和新陳代謝疾病的風險便會增加,若女性腰圍大於88公分(35英吋)、男性大於102公分(40英吋)的話,便是這些疾病的高危險群。 國內也有學者提出腰臀比是比較好的指標,腰臀比的計算方式是腰圍除以臀圍,根據衛生署1993~1996年國民營養調查結果顯示,若女性腰臀比大於0.85、男性大於0.9的話,就屬於肥胖標準;此外,衛生署目前公布的成人肥胖定義,除了大家所熟悉的BMI值之外,女性腰圍大於80公分、男性大於90公分也屬於異常範圍。 其實像是體脂肪、腰圍/身高比等也都有學者參考使用,不論如何,研究人員都強調,健康的重點不在於「體重多少」,而是在於「多餘的脂肪囤積在哪裡」。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