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01.11
女性較男性長壽與心臟有關
英國_John Moores
University_的一個醫療團隊在花了兩年的時間研究調查250名年齡18-80歲之健康男女後發現,70歲的男性其心臟收縮的力量大約比18歲男性減少四分之一;而70歲女性心臟的力量卻跟20歲女性差不多。科學家認為這可能是女性壽命平均比男性長5年的原因。
英國之前已有研究顯示女性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年齡比男性約晚十年。這項新的研究則還發現,隨著年齡的增長,動脈會變得比較硬化且失去彈性導致血壓升高;血液流入四肢的肌肉及皮膚的量則會減少,而這些情形較早發生在男性身上,女性則在更年期後才明顯發生。
從前人們可能會認為心臟/身體功能是無關性別的,但這項研究顯示性別的確有關係。然而,雖然女性的心臟似乎較男性強韌,卻不可忽視中風與心臟病仍是台灣女性第二與第四號殺手,每一年女性死於中風或心臟病的人數是婦癌(乳癌及子宮頸癌)的4-5倍。
+ read more
2004.10.07
研究再次確認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HRT)的風險
美國女性健康啟蒙(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WHI)於2004年10月6日在美國醫學期刊
(JAMA)發表了對於荷爾蒙補充療法(HRT)研究調查的最後結果,也就是再次確認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HRT)對於靜脈血管栓塞的風險。而血管栓塞則容易引發心臟病、中風等問題。
報告同時顯示,年紀越高以及體重過重的婦女要特別注意血栓的風險。例如60-69歲的更年期婦女服用HRT時所承擔的風險,比50-59歲的婦女高出4.3倍;而70-79的婦女則比50-59歲的婦女高出7.5倍。至於體重過重的婦女則會比正常體重的婦女高出5.6倍的風險。
+ read more
2004.09.17
巴西男女心臟病也大不同
根據巴西一項資料顯示,女性因心臟血管疾病死亡的機率比男性高出許多,其中又以心臟病和腦溢血最常見。
自1984年起,巴西女性因心臟血管疾病死亡的人數便比男性多,平均每10名中風患者中便有4名是女性。重要的是,女性的存活率比男性低,心臟病發一年後,約38%的女性死亡,而男性只約25%,而其中65歲以上的婦女死亡比率更高。
因為大家觀念上對於中風的徵狀是屬於在男性身上常見到的,但由於女性所呈現的中風徵兆與男性不同,因此女性容易被忽略也比較晚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
例如就症狀而言,有冠狀動脈心臟病的男性會有如:中、左胸痛和手臂痛等標準心臟病症狀。但婦女則比較傾向於會有背部、右胸、腹部、喉頭癥狀和心絞痛。而且婦女也較常僅有呼吸短促、噁心或虛弱等心臟病症狀。
再者,引起中風的主因,及阻礙血液氧氣流通的脂肪塊形成方式,男女也不同,男性的脂肪塊較厚實,而女性的較零散,因此令專家無從及早發現女性血管裡出現脂肪塊。
根據美國的研究指出,男女在心臟血管疾病上不論是發生的年齡、風險因子的評估、症狀、診斷或診斷上有其差異性。而這樣的差異,很可能導致女性的診斷困難、延誤就醫、存活率低。
在台灣,中風、心臟病的防治仍是以男性為主,不但沒有專業人士有性別差異的研究,醫師亦缺乏性別差異敏感度。因此,女性的心臟血管問題是否受到忽略或不適當的處置,這是我們必須努力去瞭解並改變的
。
+ read more
2004.09.09
心臟病婦女若有糖尿病易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
刊登在美國「血液循環」期刊(_Circulation_)上一項新的研究顯示,更年期婦女如果有心臟病同時又有糖尿病的話,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就是心臟無法抽足夠的血液到身體的其它器官)的機率會是沒有糖尿病婦女的三倍。如果婦女有糖尿病再加上高血壓的話,則罹患風險會增高到6-10倍!
我們雖早已知道糖尿病與心臟病之間的關聯,但是至於甚麼才是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因素卻其實所知有限。這項由在舊金山加州大學(UCSF)的研究員所做的研究調查是專門為了找尋導致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因素所做,並且是第一個以婦女為對象的研究。評估了2,300位參加者在心臟激素替換研究的資料之後發現,與充血性心力衰竭最有關係的因素是糖尿病。
對男人而言,充血性心力衰竭通常發生在心臟病發作以後,但對婦女而言,則是和糖尿病有關係。要注意的是,在台灣,糖尿病是台灣女性第三大死因,且女性罹患糖尿病的機率比男性高!
雖然無法避免所有糖尿病的發生,但可以做到的,是盡量控制體重、血壓、並且多作活動。而有心臟病的婦女則應該停止抽煙。
+ read more
2004.08.11
飲食及運動對更年期婦女的影響
女性罹患心臟病的機率通常會在更年期之後增高,但根據刊登在美國心臟學學院期刊的一項研究報告顯示,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健康的飲食習慣及運動習慣,是可以大大降低動脈硬化風險的。
這項研究是針對353名44-50歲婦女追蹤4年的時間,其間並使用超音波檢查動脈血管壁兩次。這353名婦女被分為兩組,一組為控制飲食及運動習慣的實驗組,另一組則為對照組。在對照組的部份,血管壁的厚度在更年期以後會從原本每年增厚0.003公釐增加至每年增厚0.008公釐。但是這些婦女在到實驗組之後,血管壁厚度會從每年0.008公釐降至每年0.004公釐。Dr.Kim
Sutton-Tyrrell表式,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可以降低動脈硬化的風險,而且是可以測量出來的。此外,這些偵查組婦女的體重在這4.5年內並未增加,且低密度膽固醇(LDL)也無上升的情形。
由於這項研究是在更年期早期或之前就開始,要注意的是,如果從更年期晚期才開始食物及運動的控制,會不會有相同的好處仍需要更進一步的調查。
+ read more
2004.06.17
抽脂並無法增進健康
在美國,由於飲食習慣偏好高熱量食物,肥胖問題在近年越來越被重視。根據統計,每年約有400,000位年齡在19-50之間的美國人會做人工抽脂的手術。由於廣告的大量宣傳,許多人認為用抽脂手術將體內脂肪抽出可以減少血液中脂肪含量、並降低心臟病及糖尿病的發生,以增進身體健康;但是最近一項研究調查證實這個觀念是錯誤的。
刊登在2004年6月17日新英格蘭醫藥期刊(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一項新的研究報告表示,用飲食控制及運動的方式來減少體內脂肪可以降低心臟病及糖尿病的發生,但是抽脂並不能。主要原因是由於:抽脂手術所吸取出的脂肪只是皮膚底下的脂肪,而飲食控制及運動方式減的,才是器官內、腹部內的脂肪。再者,抽脂手術只能將部份脂肪細胞抽出,而無法將剩下的幾十億脂肪細胞縮減,飲食控制及運動則可以。
此研究的Dr.
Klein表示,之前的研究發現在手術後病人的健康有所改善,原因是因為手術後病人飲食習慣的改變及運動所造成,而非手術本身。由於抽脂後體內的脂肪細胞並沒有縮減,一旦回復到之前的生活習慣,體重會非常容易再回升。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