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0.25
美疾管局委員會建議 男童應打HPV疫苗
上月底美國疾病管制局(CDC)預防接種委員會(ACIP)提出建議,11-12歲男孩應接受例行性人類乳突病毒(HPV)疫苗接種,另外也同時建議,之前沒有接種過疫苗之13-21歲的男孩與年輕男性也應接種疫苗。
CDC表示,過去已建議11-12歲的女孩應接受三劑的HPV疫苗接種,但實行效果並不佳,在女性接種疫苗普及率低的狀況下,若男性也加入疫苗接種,成本效益將達最佳,因此這次委員會才會考慮將年輕男孩列入施打對象。這除了將可幫助男性避免感染出現生殖器疣或罹患肛門癌,也可降低男性將HPV傳給女性的機會,減少HPV帶給女性的疾病負擔。
其實早在2009年美國就已開放26歲以下男性可接受HPV疫苗接種,而這次會加強這項建議的強度,主要立基於新的臨床研究顯示疫苗在預防高度肛門上皮贅瘤形成上有顯著功效,且至九月中為止針對疫苗安全性的資料也足以使CDC委員會安心。目前CDC是否接受委員會意見並公佈這項建議仍未定,不過按照往例通常CDC都會接受並於幾個月內公佈。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2011.10.06
紅斑性狼瘡患者應注意與HPV相關癌症
過去有研究認為,系統性紅斑性狼瘡病患罹患癌症的整體風險會輕微增加,日前一項丹麥研究再表示,有系統性紅斑性狼瘡的病患,得到與病毒相關的惡性腫瘤之風險將會提高,且陰道感染HPV的比例也較高。
這項研究為了瞭解這些HPV持續性感染是否與惡性腫瘤有關,蒐集來自8個紅斑性狼瘡專科中心、及丹麥癌症登記系統的資料,總計有576位紅斑性狼瘡病患,88%為女性、96%為白人,被診斷出有紅斑性狼瘡的年紀中位數為33歲,研究追蹤時間中位數為13.2年。
研究發現,多項與HPV相關的癌症風險在紅斑性狼瘡病患身上都相對增加,所有癌症的整體發生率比值為2.3。研究表示,癌症增加的比率部分可能歸因於,紅斑性狼瘡病患本來就比一般人得到更多的健康照護,因此較易發現惡性腫瘤。但也有其他研究推測認為,如果是因為免疫系統功能失常使得病毒感染的機會增加,進而導致與HPV相關的癌症發生率提高,那麼紅斑性狼瘡病患確實可能是高危險群。
研究中發現多項與HPV相關的癌症風險增加,包括肛門癌、口咽癌、陰道癌、子宮頸癌、肝癌、非何杰金氏淋巴瘤、及非黑色素瘤皮膚癌。
研究最後表示,希望這項研究結果能喚起臨床醫學對紅斑性狼瘡病患身上腫瘤基因的病毒感染,產生警覺。
資料來源:關節炎與風濕症期刊(Arthritis & Rheumatism)
+ read more

2011.05.23
子宮頸癌檢查結果為陰性 可每3年一測
依據美國癌症學會的現行建議,婦女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如果連續三年都是陰性結果,則可每隔2-3年檢查一次。目前子宮頸癌的罹病風險可透過子宮頸抹片檢查與人類乳突病毒(HPV)DNA檢驗兩項檢查方式得知。
近日一項美國新的研究進一步指出,超過30歲的婦女,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與人類乳突病毒(HPV)DNA檢驗,兩項的其中一項為陰性,則往後可安全地每三年一測。該項研究取樣參與北加州健康計畫的331,818位女性,她們在2003-2005年間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與人類乳突病毒(HPV)DNA檢驗,之後追蹤時間長達五年。
結果發現,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結果正常者,之後五年罹患子宮頸癌的風險為十萬人口之7.5人;接受HPV
DNA檢驗結果為陰性,之後五年的罹患風險為十萬人口之3.8人;兩項同時檢查,結果皆為陰性,該風險則為十萬人口之3.2人。數據顯示單獨進行HPV
DNA檢驗,與兩項檢查同時進行的結果一樣佳,且暗示HPV
DNA檢驗比抹片檢查的正確性更高,可較易找出罹癌高風險的女性;但這並不表示抹片檢查完全無用,因為若同時進行兩項檢查,則可更加確定罹癌風險的高低。
資料來源: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Clinical
Oncology)
+ read more

2011.05.06
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復發與子宮頸抹片檢查週期
近日一項荷蘭研究顯示,女性病患在子宮頸上皮內贅瘤(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CIN)復發後,若連續三次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的結果皆為陰性的話,便可恢復一般正常的檢查週期,為每五年檢查一次。
該研究作者表示,一般有15%的女性在治療重度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後的兩年內可能再度復發,因此須加強進行該時間內的檢查。然而,第三期子宮頸上皮內贅瘤的復發或子宮頸癌的發生機率,在術後10年、甚至是最長達25年的時間內,都會持續增高。所以該研究團隊試圖評估,長時間內的復發率與子宮頸抹片檢查策略的有效性,兩者之間的關係。
研究取樣435位在1988-2004年間,曾接受治療子宮頸上皮內贅瘤的女性病患。根據研究結果顯示,女性在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復發後,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連續三次的結果皆為陰性者,五年內第二期以上的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再復發率為2.9%,十年內再復發率則為5.2%;第三期以上的再復發率,五年內與十年內皆為0.7%。
若同時也進行HPV合併檢驗,結果亦為陰性者,五年內第二期以上的子宮頸上皮內贅瘤再復發率為1.0%,十年內再復發率則為3.6%。第三期以上的再復發率則皆為零。
資料來源:英國刺胳針醫學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
+ read more

2011.04.18
美FDA三度否決27歲以上女性施打HPV疫苗Gardasil
子宮頸癌疫苗「嘉喜」(Gardasil)於2006年核准上市,此疫苗主要預防第6、11、16、18型人類乳突病毒,適用對象為9-26歲女性,未感染過人類乳突病毒者效果最佳,約有60-70%的保護力,但保護期目前未知。疫苗的製造商默克大藥廠(Merck)在2008年6月曾向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提出申請,希望能將適應症年齡擴大到27-45歲,但被FDA拒絕。2009年1月及
2011年4則分別遭到FDA第二度及第三度駁回。
2008年6月Merck向FDA提出申請時,FDA認為此疫苗之追蹤研究平均僅有兩年,且有部分問題尚未解決而予以駁回,但並未說明其中原因。2009年1月9日,美國FDA再次駁回Merck擴大疫苗適應症年齡之要求,並建議Merck藥廠完成4年的研究後再來申請。2011年,由於HPV疫苗Gardasil臨床試驗資料無法證實該疫苗能有效避免27-45歲女性發生HPV病毒的感染,因此FDA決定拒絕讓Gardasil使用對象的年紀開放至45歲。
最新的臨床試驗採樣3,253位、年紀27-45歲之女性,但結果顯示,雖然該疫苗可預防HPV的持續性感染,但不管受試者的HPV基準狀況為何,對於高度腫瘤病變(high-grade
neoplastic
lesions)或子宮頸癌的發生都並未看見有任何突出的預防效果。
依據藥廠新聞表示,該疫苗往後將會於產品上清楚標示,其無法有效預防26歲以上女性罹患與HPV相關的子宮頸上皮增生異常。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制局FDA
+ read more

2011.04.18
HPV在家檢測可改善子宮頸癌篩檢率
根據英國一項針對兩度被通知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卻未前往做檢查之女性所做的研究調查發現,HPV在家檢測可以幫助提高子宮頸癌的篩檢率。
研究觀察3000位已兩度被邀請前往醫院接受子宮頸癌篩檢、卻未曾前往的女性,寄發給當中一半的女性自我取樣HPV的檢測工具,剩餘的一半則再發予第三次檢查通知。結果有10%(150人)的女性表示有收到檢測工具,其中有96人(6.4%)確實做了自我檢測;而另一群體在第三次通知後,則有68位(4.5%)女性前往醫院進行子宮頸抹片檢查。
在HPV在家檢測的樣本中,有8位女性被檢測出為HPV陽性,再做進一步檢查後發現,兩位有重度細胞病變、一位已罹患侵入性癌症。研究認為在家檢測的方式有潛在的可能性,能發現更多有細胞異常狀況的女性。
研究主要作者Anne
Szarewski教授指出,HPV在家檢測的準確率與醫師所做檢查一樣高,且同時也可以解決某部分婦女因為沒時間前往醫院受檢、或其他文化因素所造成的心理障礙等問題。而後續也須有更多研究以瞭解是否此研究的結論足具代表性。
資料來源:英國癌症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