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429172218_Aspirin-1200x600.jpg)
2019.12.12
治療糖尿病藥物含致癌物?!
近日,美國食藥局正在調查治療第二型糖尿病藥物
「Metformin」是否含有「亞硝胺」類的致癌物「NDMA」,以及其含量是否超過了每日可接受的96毫微克。
他們與業者合作檢驗目前在市面上的Metformin是否含有致癌物,如果發現高含量的NDMA,將建議召回,屆時將即時提供患者及醫事人員最新消息。
美國食藥局藥物評估和研究中心主任Janet
Woodcock博士表示,已有國家查出某些治療第二型糖尿病藥物的成分Metformin含有少量的NDMA,雖然其含量並未超過某些食品和水中自然存在的含量,但一些國家,如:新加坡的監管機構,正在召回某些Metformin。
針對這起事件,台灣食藥署日前召開記者會,表示國內含Metformin成分之降血糖藥共有140款,其中110款有實際生產,已要求生產Metformin的藥廠Metformin原料藥必須檢驗合格,才可輸入台灣;同時針對市售降血糖藥產品的原料藥進行回溯性檢驗,但因檢驗量相當大,並未訂定檢驗期限。
在調查結果出來以前,美國食藥局建議有在服用Metformin的患者應繼續服藥以控制糖尿病,醫師也應繼續在需要時開立Metformin,因為沒有其他藥物以相同的方式治療糖尿病。糖尿病患者若未與醫師討論即自行停藥可能是危險的。
過去一年半已發現幾種藥物,包括:降血壓藥「血管張力素II型受體拮抗劑(ARB)」和胃藥「雷尼替丁(ranitidine,如:善胃得)」,含有少量的致癌物,如NDMA。這類致癌物會損害細胞中的遺傳物質。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19.12.0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12.05
避孕藥可能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
過去研究證據曾指出,口服避孕藥可能會輕微影響身體在飯後代謝糖份的能力,日前一項研究的初步結果也支持了這個說法,指出女性吃避孕藥可能提高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對象與結果
研究團隊花了長達22年的時間對8萬名女性的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女性有服用口服避孕藥比未曾服用過者,第二型糖尿病的罹患風險提高了33%。研究的科學家將矛頭指向荷爾蒙因素,造成身體新陳代謝的能力變差。
再者,月經週期愈長,也就是一生中的月經次數愈少,也會增加約25%的糖尿病罹患風險。但是,初經來潮與停經的年紀較晚,以及一生中具生育力的時間較長者,該風險則會比較低。
避孕藥與糖尿病關係還須再釐清
格拉斯哥大學Sattar教授表示,這項研究雖未找到直接因果關係,但中間的生理作用似乎是可以成立的-避孕藥會使妳的新陳代謝功能出現壓力,導致胰島素抵抗未能發揮作用。不過女性並不需要停止吃避孕藥,如果妳是因為過重而有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該做的是先減重才比較重要。
倫敦帝國學院生殖內分泌專家Jayasena博士則回應,合併型口服避孕藥含有高濃度雌激素,所以有可能會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不過比起避孕藥,糖尿病的其他風險因子如體重、運動及家族病史會更重要。
英國糖尿病協會 (Diabetes
UK)Riley博士也補充說到,雖然這項研究有助我們開始瞭解荷爾蒙濃度變化如何影響女性的第二型糖尿病風險,但它並未指出兩者中間出現連結的真正原因,尚無法證明避孕藥會直接引起糖尿病。
研究在今年巴薩隆那糖尿病歐洲協會(EASD)上發表。
編譯來源:DailyMail(2019.9.1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12.03
治療胃食道逆流反增急性腸胃炎風險?!
上月底研究指出,服用緩解胃酸逆流的藥物PPI(氫離子幫浦阻斷劑)可能增加死亡風險。最近研究發現,服用這種藥物的人罹患急性腸胃炎的風險增加80%。
常見的PPI類藥品如「耐適恩錠(Nexium)」,長期以來被認為是非常安全的。不過,評論新研究的科學家表示,這種藥容易與很多種藥物產生交互作用,並且它還可能引起營養相關的問題及增加骨折和感染的風險,它並沒有想像中得安全。
此外,雖然很少有人需要長期服用PPI,但是人們確實長期服用。人們在服用這些藥物時需要與醫生進行討論。在某些情況下,藥物的益處可能仍然大於風險。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團隊利用法國國家資料庫的資料進行比較。他們調查了超過233,000名持續服用PPI的人,並將其與近627,000名未服藥的法國成年人進行比較。
當研究人員觀察2015-2016年病毒好發的季節冬季時,他們發現一直服用PPI的人患上急性腸胃炎的風險要高80%。急性腸胃炎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短暫疾病,症狀包括上吐下瀉、發燒等。
服用PPI可能增加感染的風險,背後有很多原因,其中最有可能是因為PPI會減少胃酸,而胃酸可能能夠幫助人體免於病毒感染。如果胃酸減少,就會改變腸道菌群,讓人更容易受到感染。
不過,一位腸胃病學專家檢視了這份研究後表示,這份研究存在一些問題。首先,研究判斷參與者是否罹患急性腸胃炎的依據是看這位參與者是否有被開立治療急性腸胃炎的的處方箋,但是這種藥也可以用來治療其他疾病,因此可能並沒有那麼多人罹患急性腸胃炎。
此外,研究假設持續服藥的參與者都是有PPI處方箋的,這忽略了PPI在法國也能在藥局取得的事實,若將這些人加入研究在進行比較,服用PPI與罹患急性腸胃炎的風險可能不會那麼高。
研究表示,可能需要長期PPI的人包括:長期服用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的人以預防潰瘍、嚴重食道發炎的人、罹患食道細胞病變「巴雷斯特食道症」的人等。對於那些可能不需要PPI的人,改變飲食可以有所幫助,包括改變所吃的食物種類、何時吃及吃多少。
編譯來源:Healthday(2019.11.27)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Complementary cancer therapies.jpg)
2019.11.27
癌症佐以草藥治療害多利少
癌症病人應告知醫師是否服用草藥製品,因為有些成份可能阻礙治療成效。
當乳癌擴散時,蒜頭,薑和銀杏製劑會延遲皮膚傷口的復原。
來自葡萄牙里斯本癌症研究中心的乳腺外科醫師Cardoso指出,沒有證據顯示草藥療法或乳霜有效。若有存疑,最好不要服用。
醫師要主動詢問正在治療癌症的病人,是否正在服用其他的藥物;特別重要的是當癌症已散播至皮膚的病人,想試草藥製劑前一定要先跟醫生照會。
這樣的情形,乳癌患者五個案例中就有一個,其他癌症較少。
許多產品的危險是會干擾荷爾蒙療法或化療,有些則延緩血凝固的過程,導致傷口復原較慢、結疤多。延緩血凝固的草藥,如:穿心蓮、短舌匹菊、蒜頭、銀杏、人蔘、山楂、七葉樹、薑黃。
英國的癌症研究網站同時建議,一些輔助療法可能阻礙正常療法應有的效果。癌症治療期間,應避免一些食物和飲料,如葡萄柚和橘子,因為它們會影響癌症藥物在身體內的分解和吸收。
Cardoso醫師以為病人有病亂投醫是可以理解,但一定要知道,尋找其他草藥或另類療法,有可能害處多於好處,而瑜珈、正念、靈氣療法和針炙對病人的生活品質都有正面的影響。
編譯來源:BBC(2019.11.14)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60111145309_medical-06-1455841-638x550.jpg)
2019.11.16
你在吃這種抗發炎藥嗎?小心糖尿病!
最近一項研究發現,服用一種常見的抗發炎藥–糖皮質類固醇(glucocorticoids),僅一周後就可能會增加患糖尿病的風險。
糖皮質類固醇可用來治療氣喘、關節炎、過敏、濕疹及腸躁症等。最近科學家發現,服用此類固醇中最常見的種類prednisolone七天後就會傷害身體調節血糖的功能。而眾所周知,血糖控制不佳會導致胰島素阻抗,這被認為是引起第2型糖尿病的主要因素。
雖然過去已知長期服用prednisolone類固醇容易引發糖尿病,但這份研究指出,時程比以前想像的要短很多。這是首次探討糖皮質類固醇對健康男性短期代謝影響的研究。結果顯示,即使在低劑量下,血糖代謝也會受到損害,繼續治療可能會增加罹患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怎麼做的
牛津大學的研究團隊從牛津生物銀行召募了16名健康的男性志願者。6名志願者接受了10毫克的prednisolone,另外10名志願者接受了15毫克的prednisolone。試驗為期7天,藥物劑量非常低。在試驗前後,科學家測量了參與者的體重和代謝指標。
研究發現,空腹血糖指數、體重和整體健康狀況並未受到該藥物的影響,膽固醇指數也保持不變。但是,那些服用15毫克的prednisolone參與者的身體「明顯」不能控制血糖,這意味著他們不能有效使用胰島素。這會導致多種健康問題,其中之一就是糖尿病。
研究並未提供參與者的血糖指數,也沒有研究在研究結束後胰島素阻抗是否恢復正常。
研究作者表示,目前已知糖皮質類固醇與糖尿病有關。但是,過去相關研究大多數是在治療後很久才進行研究,並且是在研究高劑量下對人體代謝的影響。研究團隊表示,在開始糖皮質類固醇治療之前,需要警告患者有關糖尿病的風險,並給予預防建議。
專家怎麼說
一位糖尿病和肥胖症資深博士表示,這種風險已為英國醫生所熟知。醫師僅在有限的時間內開立類固醇,以平衡其益處與潛在危害。
英國糖尿病協會主管表示,我們知道糖皮質類固醇可能導致高血糖和糖尿病,但仍需要了解為什麼會發生以及該預防它。而儘管這項研究有助於更清楚地了解服用糖皮質類固醇期間體內發生的情況,但這是一項非常小的短期研究。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11.1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70504093119_DRUGS.jpg)
2019.10.30
胃藥「善胃得」的替代藥物增死亡風險?!
今年9月下旬,胃藥「善胃得(Zantac)」被驗出含致癌物質NDMA後,38款跟「善胃得」含相同成分的胃藥被預防性下架。
10月24日FDA公告了替代「善胃得」等不含NDMA的藥物,包括:Pepcid、Tagamet、耐適恩錠(Nexium)、Prilosec、Prevacid。但研究指出其中一種藥物─耐適恩錠─屬於PPIs(氫離子幫浦阻斷劑)類,可能增加死亡風險。
PPIs類的藥物,能夠抑制胃酸分泌。但研究指出,含PPIs的藥物可能干擾身體吸收特定營養,並且與特定患者心臟疾病、腎臟疾病、胃癌等風險增加有關。最近還有研究指出,長期服用含PPIs藥物的人,其死亡風險比服用「H2受體阻抗劑」胃藥的人高了17%。「H2受體阻抗劑」胃藥如「胃適服膜衣錠(含famotidine)」、「治潰淨錠(含cimetidine)」等。
專家建議服用「善胃得」或相同藥物成分的患者應與醫生討論是否要換用其他藥物,以便醫生可以協助權衡換藥之利弊。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10.24)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