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你相信俄羅斯的新冠病毒疫苗嗎?
2020.08.12
你相信俄羅斯的新冠病毒疫苗嗎?
俄羅斯宣布將核准人體試驗進行不到兩個月的COVID-19疫苗,這引起了全球衛生專家的擔憂,他們表示,沒有完整的試驗數據,這種疫苗難以讓人放心。   為了成為第一個研發出COVID-19疫苗的國家,俄羅斯並沒有大規模人體試驗所產生的數據來證明疫苗是否有效。免疫學家和傳染病專家說,這可能是魯莽的作法。   俄羅斯疫苗的問題 俄羅斯總統普丁表示,由莫斯科加馬利亞研究所(Gamaleya Institute)研發的COVID-19疫苗是安全的,甚至他的女兒也接種了疫苗。   所有藥廠都應發表其試驗結果和安全數據,才能獲得美國、歐洲等地方之監管機構的許可證。   然而,俄羅斯的疫苗在進行涉及數千名受試者的大規模試驗前就已獲得衛生部的核准。此類試驗被稱為第三期臨床試驗,是監管機構核准疫苗必不可少的步驟。   專家表示,俄羅斯不公開其疫苗的數據—包括製作方法、安全性和免疫反應的詳細內容及是否可以預防COVID-19感染,使科學家、衛生當局和民眾處於黑暗之中。   倫敦大學學院遺傳學研究所的F. Balloux說:「這是魯莽而愚蠢的決定。用未經適當檢驗的疫苗進行大規模接種是不道德的。俄羅斯推動疫苗接種產生的任何問題都將是災難性的,不僅會給民眾健康負面影響,而且還會進一步阻礙人們對疫苗的接受度。」。   全球疫苗研發狀況 俄羅斯是第一個宣布研發出疫苗的國家。 世界各地仍有超過6家藥廠正在對其COVID-19疫苗進行大規模、進階的人體試驗,每個試驗都有成千上萬名志願者參加。   其中幾個領先者,包括莫德納的MRNA.O疫苗、輝瑞的PFE.N疫苗和阿斯利康的AZN.L疫苗,這些藥廠表示他們希望能在今年底知道他們的疫苗是否有效、安全。   此外還有嬌生(J&J)已於7月開始進行疫苗的第一期臨床試驗,大規模的臨床試驗預計於10月初開跑,目標在今年底至明年中旬完成疫苗有效性的實證。   雖然還在實驗階段,嬌生已開始生產疫苗,以備臨床試驗結果證明疫苗有效後可以在第一時間供應給民眾。預計今年底將產出10億劑疫苗。   為了加速人體試驗的進行,嬌生計畫進行「人體攻毒試驗(challenge trial)」,即讓受試者感染病毒以測試疫苗。不過嬌生表示,在進行「人體攻毒試驗」之前還需要解決該試驗的倫理議題,例如:要確保能提供有效的治療方式給感染了病毒的受試者,萬一發病時使用,以降低他們的風險。   編譯來源:Reuters(2020.08.11)、Reuters(2020.08.1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可以殺死武漢病毒的新線索
2020.08.12
可以殺死武漢病毒的新線索
根據近日《科學》的一篇報導,研究人員可能已經發現冠狀病毒複製週期中我們錯過的環節。可以利用阻礙這個環節來讓病毒無法玩下去。   過去,科學家已經知道,一旦病毒進入細胞,它就會形成雙膜囊或囊泡,並在其中複製其遺傳物質。但是囊泡似乎是封閉的,我們不清楚遺傳物質如何從囊泡轉移到細胞質裡,然後在那裡自行組裝病毒顆粒。   Leiden University醫學中心的E. Snijder和他的同事發現,在囊泡的兩層膜中有個微小通道穿過,這些通道的寬度足夠讓遺傳物質通過。在電子顯微鏡圖像中,他們可以看到「物質」從這些通道中伸出來。最有可能的「物質」就是病毒RNA。因為觀察的是冷凍的樣本,他們看不到移動,所以,需要更進一步的確認。   專家認為,如果可以研發出藥物,堵住這個釋出「物質」的管道,就可以阻止病毒的形成。   編譯來源:Reuters(2020.08.08)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這種降血壓藥可能讓女性較容易心臟衰竭!
2020.08.11
這種降血壓藥可能讓女性較容易心臟衰竭!
新研究指出,沒有心血管病史的人服用「β受體阻斷劑」類的降血壓藥,當因急性冠心病就醫時,女性心臟衰竭的風險比男性高5%。       「β受體阻斷劑」是成年人高血壓的重要處方藥,高血壓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分析了β受體阻斷劑對有高血壓、無心血管病史的男女,在其出現急性冠心病後的影響。他們紀錄了心臟衰竭的後續,以確認藥物是否因為男女生理上的差異而造成不同的結果。   研究作者R. Bugiardini博士說:「過去關於β受體阻斷劑的研究大多數研究對象為男性,因此我們想要了解性別如何影響患者的預後。從歷史上看,大多數高血壓臨床研究中,女性的代表性不足。未來的研究納入等量的男女研究對象是很重要的,這可以呈現差異和可行的治療方法。」。   研究如何進行 這項研究分析了2010年10月至2018年7月來自12個歐洲國家的13,764名有高血壓的成年人的數據,他們無心血管病史。研究按性別將他們分類,然後分為兩組:服用β受體阻斷劑的人和沒有服用的人。   研究人員發現,在服用β受體阻斷劑的人中: * 當因急性冠心病就醫時,女性發生心臟衰竭的比率比男性高6%; * 患有心電圖ST段上升心肌梗塞(STEMI)的女性比患有STEMI的男性發生心臟衰竭的可能性高1%; * 沒有服用β受體阻斷劑的男性和女性的心臟衰竭發生率大致相同   Bugiardini博士說:「我們的發現顯示需要重新檢視女性使用β受體阻斷劑來治療高血壓。對於沒有心血管病史、只有高血壓的婦女,透過飲食和運動調節血壓非常重要。女性心臟衰竭的風險增加可能是由於荷爾蒙替代療法和β受體阻斷劑之間的相互作用所致,不過這點需要更深入地研究,因為在我們的研究中未收集或測試此訊息。」。   研究人員指出了一些局限性。由於研究是觀察性的,不同研究的結果可能會有差異,需要更多數據進行確認。不過,針對高血壓患者進行β受體阻斷劑治療的隨機對照試驗可能也不符合倫理,因為該試驗旨在確定風險而不是益處。其他限制包括:研究沒有患者過去服用β受體阻斷劑的時間長度及劑量的資料。   GO RED FOR WOMEN (為女著紅) 美國心臟學會透過「Go Red for Women (為女著紅) 」倡議活動,近20年來一直倡導增加婦女在心血管研究中的代表性。   台灣女人連線於從2016年開始每年響應「Go Red for Women (為女著紅) 」,同年更集結各地婦團向政府建議在心血管健康宣導、研究、指引等方面應納入女性。2019年衛福部已於「心血管疾病照護指引」中以專章呈現「女性心血管疾病防治」。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20.07.13) * Prior Beta-Blocker Therapy for Hypertension and Sex-Based Differences in Heart Failure Among Patients With Incident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affaele Bugiardini et al. Hypertension. 2020;76:00-00.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肥胖由個人健康界定,不宜單憑體重
2020.08.10
肥胖由個人健康界定,不宜單憑體重
肥胖的診斷標準,一直是以體重為基礎:身高體重指數(BMI)和腰圍。爾後,強調脂肪的種類及其分布的重要性。   日前,加拿大更新臨床實務指南,指出肥胖應該由一個人的健康來界定,而不只是體重。臨床上應該關注體重增加的根本原因及聚焦在體重如何影響一個人的健康。   指南還建議醫生不要單純地推薦節食和運動,要重視整體健康的發展。   最佳體重與最理想體重 體重減輕約3-5%即可以改善健康,而且一個肥胖者的「最佳體重」,不一定是身高體重指數中的「理想體重」。   臨床指南指出,醫生應關注患者認為重要的健康目標,而不是僅僅關注減肥,同時應從「節食和運動」的減肥模式轉移到解決過重的根本原因上,並對健康採取整體性的考量。   醫學專家認為,僅僅降低卡路里攝取,不是能持續減輕體重的方式,而且最終會導致體重回升。   新指南本是用來給家醫科醫師做為平時的肥胖診斷和治療,避免給病人體重污名化:「主流文化對肥胖的敍述預設了個人的不負責任、缺乏意志力,怪罪肥胖的人使其蒙羞。」   主要作者之一Ximena Ramos-Salas提到,體重的偏見不只是對肥胖有錯誤的認知,實際上也影響了醫護人員的行為。對肥胖者的歧視,可能導致更嚴重的健康問題。醫護人員宜評估自己對肥胖是否有歧視的態度。   肥胖是一個錯縱複雜慢性的狀況,新指南強調需要長期的處理。除了勸導病人選擇營養均衡的飲食、維持規律的運動之外,醫師也提供心理治療支持、藥物和減肥手術如胃繞道手術。   減重維繫不易,因為腦部會補償性地感覺更餓,使得人們吃得越多。許多研究已經顯示大部分由節食而減重的人,體重又回升。   加拿大肥胖症研究與政策總監Ramos-Salas甚至認為,節食是無效的。許多研究也指出,運動減重更難。   醫師在討論體重之前應該要先得到病人的允許,和病人合作聚焦他們所關心的目標,而不是一味告訴他們減少攝取或消耗熱量。   新指南最近發表在加拿大醫學協會的期刊。   編譯來源:BBC NEWS (2020.08.04)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不持久?不要擔心!
2020.08.09
對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不持久?不要擔心!
過去有幾個科學研究指出,感染新冠狀病毒的人,其抗體的反應在兩個月內明顯下降。這個消息令人擔心患者的免疫力很快減弱,使得發展一個有效且持久的疫苗的希望也減少了。   這些擔心很令人困惑,但也是誤解。   我們的身體有兩種免疫力:自然免疫力和經由疫苗得到的後天免疫力,有同樣抑制病毒、預防其引起疾病的功能。然而其中的運作並非完全相同。   因此,一些COVID-19患者自然產生的抗體正在消退,實際上對正在研發的疫苗的有效性沒有太大意義。在這種情況下,科學的可以比自然的更有效。   自然免疫力和後天免疫力 病毒進入人體的細胞引發疾病,掠奪人類的基因機制,反䨱複製自己,把宿主變成病毒工廠。   人類身體幾乎所有的細胞都可以偵查到病毒感染,然後,我們的白血球會啓動防衛的反應來對付病源。當我們與生俱來的免疫反應成功地控制病原體時,感染會迅速解決,而且一般來說,沒有很多症狀。然而,在更持久的感染的情況下,我們的適應性免疫系統(adaptive immunity)會啟動,保護我們。適應性免疫系統由兩種類型的白血球組成,稱為T細胞和B細胞。   T 細胞發覺並殺死這些被感染的細胞,B細胞製造抗體,抓住病毒體,阻止其進入我們的細胞,預防病毒的複製,中止了感染。然後我們的身體儲藏了這些消滅感染的T和B細胞,以備未來可以抵抗同樣的病毒。它們被稱為「記憶細胞」,是長期免疫的主要媒介。   對抗一般季節性的冠狀病毒感染所產生的抗體,可維持大約一年。麻疹感染的抗體,可以提供一輩子的保護。其他病毒所產生的抗體在感染期間達到高峰,感染消失後,通常在幾個月內抗體會降低。這個事實讓一些人擔心新冠病毒,但並非如此。   感染消退後抗體減少並不是失去作用,而是免疫反應過程中正常的一個步驟。   抗體減少並不表示免疫力降低。最初製造抗體的記憶B細胞,仍然在體內待命,準備需要時製造更多批的抗體。   這也是為何對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我們應該充滿希望。   疫苗模仿自然的感染,製造記憶T和B細胞,能持久保護接種疫苗的人們。然而疫苗所創造出的免疫力和自然感染有重要的不同。   幾乎所有感染人類的病毒都有其天生的機制,幇助它們避開我們的免疫系統的偵查。例如,新冠病毒顯示出有一個基因,會製造蛋白質,專門讓我們的免疫系統失去反應。   而一些區域性的流行病毒,有的已找出避開後天免疫系統的方法,如: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很快的突變;皰疹(Herpes)病毒出動蛋白質,包圍抗體,使其無法作用。慶幸的是,新冠病毒似乎仍未有類似的進化,表示我們仍有機會繼續尋求比較直接的疫苗方式,來阻止它的傳播。   自然免疫與疫苗免疫的差異 疫苗種類繁多,但所有的疫苗包括兩個主要成分:抗原和佐劑。抗原是病毒的部分,也是後天免疫反應的目標。佐劑是模仿感染的媒介,促進啓動免疫反應。   不同於人體對感染的自然反應,疫苗中抗原的免疫反應,可以設計聚焦在病毒最脆弱的地方。   疫苗的另一個好處是不同種類和不同劑量的佐劑,經由標準化和微調,可以協助提升延長免疫反應。   自然感染時,抵抗病毒的免疫反應,在某種程度上,受病毒的擺佈,疫苗則非如此如此。以人類乳突病毒(HPV)為例,它有避開人們天生免疫系統的能力,所以自然感染時,我們並没有產生強大或持久的免疫力,這也是它會引發慢性感染的原因。HPV疫苗觸發的病毒抗原的抗體反應比天然的HPV好得多,它幾乎是百分之百有效預防HPV的感染和疾病。   疫苗除了抵抗感染知疾病,也可以阻擋病毒的傳播,如果疫苗夠普及,則可以達到群體免疫。   麻疹傳染性非常高,需要有90%的人接種疫苗,才可以保護沒有打疫苗的人。而新冠狀病毒,估定大概需要有43-60%的人。   考慮到新冠狀病毒對很多年紀大的患者嚴重的後果,以及此疾病對年輕人難以預測的病程和影響,唯一能達到群體免疫的安全方法就是疫苗。此外,目前新冠狀病毒似乎還末發展出避開人體免疫系統監視的機制,我們更應加速努力找出一個疫苗,不必因抗體數量下降的報導而緊張擔心。   已有超過140種疫苗正在研發,有些在初期實驗時已有好成果,現在應該開始思考當疫苗開發成功後,如何作有效及公平的分配。   編譯來源:New York Times (2020.07.31)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解決身障青少女的月經問題有譜了!
2020.08.08
解決身障青少女的月經問題有譜了!
過去研究已指出,釋放黃體素(孕激素)的子宮內避孕器(IUD)除了能避孕外,還可以減緩成年女性的經期不適、出血量多和經痛。但是,關於是否能減輕年輕女性和青少女的這些症狀的資料很少。   最近一項研究分析了至今最大筆的資料,指出IUD是中止經期或處理與身障青少女經期相關症狀的有效手段。   兒科與青少女婦科醫學主任B. Schwartz說:「患有復雜疾病,包括身體、智力和發育障礙的年輕女性想瞭解如何處理月經的問題。這項研究呈現了IUD對年輕婦女及其家庭來說多麼安全和有效。」。   對於有智力或發育障礙的年輕女性,青春期和月經來潮可能讓她們驚嚇且難以理解。許多家庭在這一艱難的過渡期尋求支持,但IUD並不總是浮現在許多兒科醫師的腦海。此研究向醫生展示,這種治療選項可能對年輕女性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幫助並改善其生活品質。   研究的結果 研究團隊對過去10年內在辛辛那提市兒童醫院醫學中心置入的IUD個案進行回溯性病歷研究。分析對象包括22歲以下、從未生過孩子且有身體、智力或發育障礙的婦女。該研究最終納入了159名身障者,他們在置入IUD時的平均年齡為16歲(9-22歲)。   結果顯示,在放置IUD一年後,有65%的年輕婦女和青少女報告出血較少,只有7%的出血加劇。多達59%在置入IUD後沒有出血,這一比率相較於一般人和其他月經管理方法是相當高的。   研究人員還發現,研究中95%的女性在一年後仍然在使用IUD,估計73%的婦女在五年後仍會使用IUD,這代表他們對治療感到滿意。研究中的女性也很少報告有副作用,比率為5%以下。   在另一項研究中,Schwartz博士研究了非身障青少女因為經血量多或經痛等醫療原因而使用IUD的情況。總共有219名青少女和年輕婦女,其中80%的人月經出血量減少,而76%的人經痛減少。   Schwartz博士說:「這些好處類似於我們在成年人口中看到的好處。IUD可能是年輕女性管理經期症狀的有效工具,讓她們的生活不會因為困難的經期而被干擾或受到負面影響。這些方法不應只保留給成年女性或僅用於避孕。事實上,兩項研究中的大多數患者從未有過性行為。」。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0.07.23)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