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11.30
睡眠呼吸中止症,男女很不同!
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OSA)被認為主要是男性的疾病。近年來,雖然被診斷出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的女性變多,但男女之間的比例仍很懸殊,男性多女性3至5倍。最近一項研究指出,若修正目前的診斷標準,女性有阻塞性呼吸中止的比率幾乎提高了一倍。顯示女性可能有被誤診的風險。
研究作者認為,睡眠呼吸中止可能是男女在疾病表現上有差異的典型例子,無論是症狀或背後的病理都有差異,這影響了治療方式。這份研究就是在探討男女的睡眠呼吸中止有何不同,以及常見的評估方法如何低估了女性的睡眠呼吸中止。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人員分析在2010年至2013年之間2,057名全面睡眠研究的資料。此在家中進行的睡眠研究不僅測量呼吸活動,也測量大腦活動及其他在睡眠實驗室可測量的指標。
研究小組根據「AHI
(呼吸紊亂指數)」,即每小時睡眠呼吸暫停及因呼吸道狹窄導致低度通氣量的次數,以了解參與者的嚴重程度。通常AHI大於15表示有中度至重度睡眠呼吸暫停,並與高血壓和死亡風險增加有關。
他們也評估可能引起睡眠呼吸暫停的病理,包括:呼吸道坍塌程度、對呼吸模式變化的敏感度、對氧氣變化的敏感度及因呼吸中止而醒來的速度等。
研究發現,在非快速眼動睡眠期間,AHI得分大於15的男性是女性的兩倍。但是,在快速眼動睡眠期間,男女的狀況相似,皆有57%的人AHI得分大於15。作者指出,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快速眼動睡眠期間的睡眠呼吸暫停與有害的心血管結果有關。
此外,影響睡眠呼吸中止的生理機制在男性和女性之間是不同的。女性在非快速眼動期中,對於呼吸模式變化敏感度較低、呼吸道坍塌程度較小、較容易因呼吸中止而醒來。
耶魯大學醫學院女性睡眠健康計劃主任表示,我們越來越意識到睡眠呼吸中止是有性別差異的疾病,重要的是要了解它如何對男人和女人產生不同的影響。了解性別各自的特異性可以提供更精準的治療,並帶來更好的結果。
診斷標準低估女性患者
目前以血氧飽和程度降低4%且有呼吸暫停事件來判斷是否罹患阻塞性睡眠呼吸中止。研究將這個定義與其他定義進行了比較,發現其他定義對血氧飽和程度的要求不那麼嚴格,且有些定義也考慮了患者因呼吸中止而醒來的經驗(大多數在家進行的睡眠研究未測量到)。
研究發現,若將輕度的血氧降低和醒來的經驗加入計數,女性有阻塞性呼吸中止的比率幾乎提高了一倍。顯示女性可能被誤診的風險。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11.25)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11.12
科學家的腦中應有性別!
日前國際知名科學期刊《自然》 (Nature)
150週年紀念特別版邀請五位專家共同撰文,指出將生理性別(sex)及社會性別(gender)因素納入,會有助科學家改善他們的實驗研究、降低偏見並促進新發現與創新的機會。
共同作者之一英國艾希特大學Ellis博士表示,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在研究中已愈來愈重要,但研究者對其誤解與忽視的情形仍常見。生理性別包含雌性/生理女性、雄性/生理男性或雌雄同體/陰陽人;社會性別則指心理與社會文化因素如何影響個人的社會性別認同。
此專文以海洋科學、生物醫學、機器人與人工智慧為主題,闡述納入生理及社會性別已促成更進一步的深刻認識,例子包括海洋貝類回應氣候變遷的性別差異、性別化社交機器人等,並認為這些觀念可以廣泛應用到所有的科學學科。
* 撞擊測試假人
過去製作撞擊測試假人是以男性體格作為範本。一項研究發現,因為這樣,造成在發生類似的撞擊事件時,美國女性駕駛受傷的機率比男性駕駛高出47%。這樣的洞見無疑可以幫助工程師設計更複雜的測試平台,從而防止重大傷害或挽救生命。
* 免疫細胞、染色體組與性荷爾蒙
人體免疫細胞會出現不同的作用,這取決於它們是否具有XX或XY染色體組或處於體內不同濃度的性荷爾蒙。這對於抗體治療和新的癌症免疫療法可能具有令人興奮的意義。未來某一天,有相同疾病的男女可能將會接受完全不同的治療。而患者應詢問醫療人員,他們被建議的治療方法是否對與他們相同生理性別與社會性別的人是一樣有效的。
* 動物疼痛反應與研究者性別
一項老鼠研究驚訝地發現,動物呈現疼痛的程度會隨著是否有男性研究者在實驗室裡而有變化。結論是動物會對男人身上的味道出現反應,而且雌性老鼠比雄性老鼠更加敏感。
* 氣候變化與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也有許多例子凸顯出生理性別的重要性。以海龜為例,孵化時的溫度會決定幼龜的性別,因此,氣候變化將會對海龜造成巨大威脅,導致可能出現部分的烏龜整體雌性化的現象。此外,海洋生物學也提醒我們要挑戰生理性別是二元僵化的預設,如,小丑魚就是先雄後雌的雌雄同體生物(protandrous
hermaphrodites)。
* 性別化社交機器人
人們會使用經驗法則(mental
shortcuts)來評估非人類實體,並將社交機器人擬人化,賦予機器人性別身分。而經驗和實驗研究已證實,這會影響我們對新興科技的認知。再者,性別化機器人具有高度社會及倫理意涵,社交機器人的研發人員、以及想要在人們生活的各領域運用機器人的相關人士都該把這個點加入考量。現有文獻是理解設計及使用新科技中生理及社會性別角色的開始,未來應進一步探究性別化科技在實際生活中的影響。
這篇專文的目的是要提高透明度、促進融入及重新設定研究預設值,並呼籲研究者、研究贊助單位、期刊及大學相互合作,努力落實生理性別及社會性別的分析方法。最後結論提到,「眼睛已經開啟,經由將生理性別和社會性別分析納入研究人員的工作,他們會增進科學和工程領域的卓越性和社會責任感。」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11.0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11.04
腎臟移植或透析療法存在性別偏見?!
在過去的五十年中,男性使用腎臟移植或透析的比率一直顯著高於女性,科學家認為,這種持續性的現象背後是因為生物學因素而不是性別不平等所致。
研究對涵蓋歐洲9個國家、230,378名接受腎臟替代療法患者的數據進行分析,資料橫跨1965年至2015年,他們分析了腎臟移植或透析療法使用率的性別差異。
研究發現腎臟移植或透析療法的使用率顯著增加。男性的使用率從每百萬名有12名上升至173名,女性則是從每百萬名有8名上升至98名。
男性的使用率一直比女性來得多。例如,在1975-1984年,19歲以下的年輕患者的男女比例為1.2,在2005-2015年該比率為1.3。同樣,對於75歲以上的患者,該比例從2.4變為2.5。
研究人員解釋,如果男女的差異是性別歧視所致,那麼差距可能不會保持如此一致。他們假設,如果不平等和不公正是導致腎臟移植或透析療法使用率有性別差異的原因,那麼接受手術的男女比應隨著時間和地理區域發生變化。而研究發現這種差距在擁有不同健康政策和醫療可近度的國家中是一致的。不過,這一觀點純屬推測,因為研究未提供任何有關醫療可近度的資訊。
一篇評論指出,儘管不能完全駁斥性別不平等的可能性,研究提供了令人信服的證據,顯示差異是基於生物學的因素。因為在這40年中社會經歷了重大的變革,但男女接受手術的比率仍持續地存在差異,表示可能是生物學而非性別歧視所導致的現象。
一種可能的生物學解釋是,女性慢性腎臟病發展得比男性慢,所以女性較晚才會接受腎臟移植或透析治療。而女性的疾病發展較慢的原因包括:停經前荷爾蒙提供了保護、男女在氧化壓力的差異、生活方式及女性較會遵循醫囑等。
另一個潛在的解釋是,女性腎功能異常的標準並未充分反應男女體型大小的差異,可能不足以讓腎功能檢測正確呈現女性的狀況,從而導致婦女被過度診斷,並高估了疾病的嚴重程度。如果對女性的慢性腎臟病嚴重程度進行了錯誤的校準,就會顯得女性病程發展的較男性慢。
台灣並無統計腎臟替代療法之男女使用情形,是否有性別差異存在及背後的原因都有待研究進一步了解。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19.10.24)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11.01
失智症認知測驗標準應男女有別!
2016年曾有研究指出女性因語彙記憶能力比男性佳,導致她們往往直到病情惡化時,才能透過語彙記憶力測驗檢測出有認知障礙。目前使用的測驗其檢測標準顯然無法反映男女在語彙記憶能力的落差,使女性患者錯失被早期診斷早期治療的機會。
日前2016年研究的作者Sundermann博士的一項新研究因此重新訂立測驗男女不同的檢測標準,要檢視過去傳統的標準如何無法有效對男女輕微認知障礙患者分別做出準確診斷。
何謂輕微認知障礙(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MCI)
輕微認知障礙患者會出現記憶力和思考能力輕微衰退,但不影響照顧自己或執行日常任務的能力。其典型症狀為在對話間突然失憶或忘記重要行程,也可能發生邏輯論證及做決定能力出現問題。一般失智症患者通常會先出現輕微認知障礙,但有輕微認知障礙不代表一定會發展成失智症。
語彙記憶力測驗重設男女不同門檻標準
在這次新的研究中,研究團隊使用Mayo老化臨床研究資料中參與者進行聽覺語彙學習力測驗(Rey
Auditory Verbal Learning
Test)的結果,把女性一般會在測驗中得到較高分數的情況加入考量進行調整,計算出男女不同的新標準及門檻分數。之後再將傳統與新的兩種標準及門檻分數,同時應用於分析985位研究參與者使用同一測驗的另一研究結果。
分析發現,運用傳統的標準及門檻分數,被判斷有輕微認知障礙的比例,男性較高;但使用男女不同的新標準及門檻分數,女性輕微認知障礙患者就由原先的120位增加為165位(36%)、男性部分則從239位減少為184位(35%),女性比例反比男性高。前後相比,顯示有10%的女性是原先未被檢測出來的、10%男性則出現遭過度診斷。
腦部掃描也顯示過去貌似通過認知測驗的女性,更有可能出現腦部Tau蛋白及斑塊堆積,這些蛋白質都與發生失智症有關聯。
檢測標準缺乏性別差異 將造成男女患者治療問題
Sundermann博士表示,使用傳統典型的門檻分數所辨識出的群體,女性患者因實際上已病情嚴重,臨床試驗的治療藥物對其的效果可能就會比較差;相反地,部分健康的男性會被誤診為罹病,他們對治療將不會有反應。
也就是說,輕微認知障礙的女性會因未被診斷出來,錯過治療的機會,她們的家屬也無法早一點為照顧病患做準備;部分男性則默默接受許多不必要的治療,更造成家人無謂的壓力。
這個研究發現有助改善診斷方法,使得可能罹患阿茲海默症的病患將會更容易被辨識出來。目前英國國家健康與照顧卓越研究院(NICE)的失智症指引已明確指出,要診斷一個人是否為失智症患者,不能以認知測驗的分數是否達標作為唯一的判斷依據。
這項研究已發表於《神經醫學期刊》(Neurology)。
編譯來源:DailyMail(191009)、MedicalNewsToday(19101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10.03
為什麼養小孩媽媽比爸爸不快樂?
通常做父親的照顧小孩比做母親的較快樂,少壓力也少疲倦。研究專家以為這些差異可能的起因為如何分擔育兒活動的時間及種類。
育兒有很多種類的活動,有些很累人,也不有趣。如一家去遊樂園玩對某些人的影響和半夜起來換尿布是不同的。研究嘗試找出這些變數,是否和父母的情緒差異相關。
以前的研究顯示做母親的在照顧上比父親更疲累、更多壓力,也更不快樂。但是僅僅是社會人口特徵並無法解釋這樣的差異。研究人員好奇父母如何分配育兒活動,也許可以解釋他們情緒的差異。
研究怎麼說
這個研究使用美國人口調查局所收集的資料,大約有4,486個育兒活動,參與各個活動的人和相對應的情緒。
研究由育兒照顧的內容來看雙親育兒的角色。他們不只是檢視父母照顧小孩所花的時間,也看育兒活動的種類、何時何地發生、有誰在場和所需要的照顧。
研究結果顯示,一般來說,父親參與孩子的生活比過去更多,但是育兒工作仍是高度性別化。目前母親和父親分配育兒的方式帶給父親情緒上的回報比母親多。但從現有的資料尚無從決定是因個人選擇的結果,還是外來的影響力,如工作上的要求。
另外,父母之間雖有差異,但他們都發現育兒很有意義。傳統上,育兒較多是婦女的重心,也可能表示做母親照顧小孩比父親覺得更有意義。但事實是父母親都發現照顧孩子很有意義,沒有性別差異。
研究人員發現父親的育兒活動比較偏向娛樂性和週末,而母親則較多照顧嬰兒和配偶不在身邊的「單親照顧」的範圍。
將育兒活動的內容考慮在內時,可以完全解釋為何父母快樂程度的不同,部分解釋為何壓力的不同,但無法解釋為何疲勞會不同。未來更多的研究可集中於性別化育兒(gendered
parenting)如何影響了父母的健康。
為何母親所承擔的育兒內容是情緒上較少有回報的?配偶們如何分擔育兒的工作,才會使讓兩者覺得同樣值得?這些都是很重要的問題。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9.23)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09.21
糖尿病患者同時罹患的疾病有性別差異!
最近一項研究顯示,糖尿病或前期糖尿病的男性和女性,同時患有其他疾病的類型不一樣,以及6-10歲兒童前期糖尿病盛行率出乎意料地高。
目前已知許多疾病或症狀可能與前期糖尿病和糖尿病一起發生,稱為合併症,包括:鬱血性心臟衰竭、高血壓、心律異常、骨質疏鬆症、腎功能障礙、嚴重焦慮和憂鬱等。
疾病盛行率的性別差異
在美國,前期糖尿病的盛行率為20.2%(男性為23.6%;女性為17.1%),糖尿病為5.4%(男性為7.3%;女性為3.7%)。前期糖尿病的盛行率在6至10歲的男性為4.4%,在70歲以上的男性為40.4%;而女性在同年齡組中的盛行率分別為4.8%及42.3%。
合併症的性別差異
糖尿病患者中,男性心絞痛、心臟病發作、動脈鈣化(硬化)、輕微焦慮及認知處處理速度降低較女性普遍。在前期糖尿病患者中,女性骨質疏鬆症和憂鬱症盛行率較男性高。而不論是前期糖尿病或糖尿病患者,女性心律異常、全身性發炎反應的盛行率較男性高。
研究表示,男女在生物學、生活方式及行為上的差異,可能影響合併症盛行率的不同。
此外,6至10歲兒童的前期糖尿病盛行率高達4.6%,這凸顯了對所有年齡的人群進行相關研究的必要性,以及在年輕時就開始用健康的生活預防糖尿病的重要性。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分析了前期糖尿病和糖尿病患者的合併症的性別差異,並檢視前期糖尿病及糖尿病的盛行率。分析對象為11,014名6至80歲的參與者,他們都經過了詳細的檢查,包括:驗血、做心電圖等,並接受了問卷調查。
正常的空腹血糖值為100毫克/分升下、糖化血紅素為4.3-5.6%。研究定義的前期糖尿病是空腹血糖值為100-125毫克/分升、糖化血紅素介於5.7-6.5%;糖尿病為空腹血糖值126毫克/分升以上、糖化血紅素介於6.5%以上。
研究也根據分析對象是否有在吃降血糖藥來判斷是否罹患前期糖尿病或糖尿病。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9.15)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