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款事後避孕藥五天內服用有效
2010.01.28
新款事後避孕藥五天內服用有效
目前在危險性行為的72小時之後仍能緊急避孕的方法只有含銅避孕器(copper IUDs)但是含銅避孕器取得不方便,必須要由醫師置入,而且可能有子宮穿孔的副作用。最近一份研究指出,有一款新的事後緊急避孕藥(ulipristal, ellaOne)在危險性行為的120個小時之內使用仍有效。這一款藥物成為目前效期最長的事後避孕藥。 ulipristal是一種「選擇性黃體素受體調節器」(se1ective progesterone receptor modulator, SPRM),可以阻卻或是延遲排卵。為了瞭解該款事後避孕藥的效期,研究人員招募了1,241位18歲以上的女性,這些女性都有規律的經期,且在危險性行為的48-120個小時間服用30毫克的ulipristal。結果發現在48-72個小時之內用藥的懷孕率為2.3%,在72-96個小時之內用藥為2.1%,在96-120個小時之內用藥為1.3%。也就是說在危險性行為的120個小時之內服用ulipristal的效果和其他72小時之內服用的事後避孕藥差不多。 使用ulipristal最常見的副作用包括:頭痛、噁心、腹痛。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目前核准的事後避孕藥(levonorgestrel, Plan B)必須要在危險性行為的72小時之內使用。ulipristal是由法國HRA Pharma藥廠所製造,而這份研究也是由該藥廠所資助進行的;這份研究的三位主要負責人中,有一位與藥廠無利益關係,另外兩位受雇於該藥廠。ulipristal在歐洲已經取得核准,可合法使用,但是在美國、台灣都尚未通過。 資料來源:婦產科期刊(Obstetrics & Gynecology)    
+ read more
口服避孕藥與血栓塞
2009.08.21
口服避孕藥與血栓塞
最近有兩篇研究發現,含有levonorgestrel荷爾蒙的口服避孕藥造成血栓塞的風險比一般的避孕藥低,但是此類的避孕藥卻非大多數女性使用的藥品。 第一份為荷蘭的研究。為了評估各式避孕藥,研究人員分析了1,524位有血栓塞的女性病人和1,760位一般女性的資料,這些女性的年齡皆低於50歲、沒有懷孕,研究進行前的四周沒有生產,且都沒有使用子宮內避孕器。研究結果發現口服避孕藥會增加血栓塞的風險,但是含有levonorgestrel的避孕藥風險最低;此外,研究發現血栓塞的風險和藥品雌激素的濃度有關,且在服藥的第一個月風險最高。 另外一篇丹麥的研究利用15-49歲丹麥婦女的資料來評估血栓塞的風險,這些婦女都沒有心臟疾病或是癌症的病史。這份研究的結果大致與第一份相同,血栓塞的風險隨著雌激素濃度的上升而增加,在用藥之初風險最高,隨後慢慢下降。這份研究進一步指出,在劑量相同和使用期相同的前提下,含有levonorgestrel的口服避孕藥造成血栓塞的風險最低。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read more
避孕藥增加紅斑性狼瘡風險
2009.04.14
避孕藥增加紅斑性狼瘡風險
女性和男性罹患紅斑性狼瘡(Lupus)的比例大約是9:1,發病的年齡大多是在青春期之後,因此,許多專家學者相信荷爾蒙在紅斑性狼瘡的病程上扮演重要的角色。最近一份大型的觀察性研究發現,口服避孕藥會增加罹患紅斑性狼瘡的風險。 這份研究包含超過一百七十萬位18-45歲的婦女,研究追蹤了八年。結果發現使用口服避孕藥平均會提高1.2倍紅斑性狼瘡的風險,這樣的數據未達統計學上顯著的意義。但是,第一代和第二代避孕藥因為含較高劑量的動情愫,服用的話平均會增加1.65倍的風險,尤其是第一代避孕藥(含有50微克以上的動情愫)會增加2.9倍的風險。若女性正在服用第一代和第二代口服避孕藥且服用超過三個月的話,風險會明顯增加。而第三代口服避孕藥則沒有影響,研究人員猜測有可能是因為第三代口服避孕藥的荷爾蒙劑量較低。 過去有關口服避孕藥和紅斑性狼瘡的研究並未得到一致的結果,這份研究的結果則和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所資助的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的結果相似。 資料來源:關節炎照護與研究期刊(Arthritis Care & Research)   延伸閱讀: 口服避孕藥的利與弊    
+ read more
避孕藥增加乳癌風險
2009.02.27
避孕藥增加乳癌風險
過去有關乳癌與避孕藥的研究,大多是在1990年前進行的,為了要使用近期的資料再次確認避孕藥與乳癌的相關性,波士頓大學的Lynn Rosenberg教授與其研究團隊在1993-2007年間訪問了907位乳癌患者和1,711位沒有罹患乳癌的婦女。結果發現使用避孕藥超過一年的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比一般婦女高50%;此外,研究也發現種族會影響避孕藥與乳癌的相關性,但是影響的程度在統計學上並不顯著,而荷爾蒙接收器(hormone receptor)則不影響其相關性。 資料來源:美國流行病學研究(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read more
避孕藥增加乳癌風險
2009.02.27
避孕藥增加乳癌風險
過去有關乳癌與避孕藥的研究,大多是在1990年前進行的,為了要使用近期的資料再次確認避孕藥與乳癌的相關性,波士頓大學的Lynn Rosenberg教授與其研究團隊在1993-2007年間訪問了907位乳癌患者和1,711位沒有罹患乳癌的婦女。結果發現使用避孕藥超過一年的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比一般婦女高50%;此外,研究也發現種族會影響避孕藥與乳癌的相關性,但是影響的程度在統計學上並不顯著,而荷爾蒙接收器(hormone receptor)則不影響其相關性。 資料來源:美國流行病學研究(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read more
口服避孕藥廣告誇大不實
2009.02.18
口服避孕藥廣告誇大不實
製藥界大廠-拜耳公司,當年在行銷降膽固醇藥物Baycol(註)時即發生不實廣告的情形,2008年10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再次針對拜耳藥廠所推出的兩個避孕藥廣告發出警告函,指出該公司所推出之口服避孕藥-悅姿錠(Yaz)的廣告誇大不實,FDA要求拜耳藥廠必須暫停播放違規廣告,並提出新的廣告計畫將正確的資訊傳遞給消費者。拜耳藥廠也同意停止播放這兩則廣告。 警告函中指出該廣告不但擴張藥物指示範圍、誇張藥物效用,並且忽視使用藥物的風險。這兩則廣告都宣稱可以治療經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但目前FDA只核准Yaz可治療經前憂鬱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不同於經前症候群,經前憂鬱症在美國「_精神疾病_的診斷與統計」(DSM-IV)中有明確的診斷與症狀,雖然兩者的症狀有重疊的部分,但該公司不能誤導觀眾,自行擴大解釋此藥的適應症。 同時該廣告也暗示Yaz 可以治療所有的痤瘡,但事實上該藥物只能治療中度青春痘。最後,FDA警告廣告不可以藉由特殊效果的處理讓觀眾忽略使用藥物的風險,包括使用後可能增加體內鉀含量、靜脈血栓、肝腫瘤及高血壓;此外,該藥物包含一種稱為drospirenone的人工合成黃體素,此成分在高風險病人身上可能造成高血鉀症。 美國包括俄亥俄州等26個州檢察長在日前宣布一項協議,要求拜耳藥廠必須花費兩千萬美元的經費製作更正廣告,廣告內必須清楚地揭露藥物的適應症與副作用,以擬補先前播放誇大不實廣告的錯誤;此外,往後所有Yaz的廣告都需送FDA審查,藥廠必須無條件接受FDA的審查意見。 註:美國FDA於2001年8月要求拜耳藥廠將Baycol全面下架回收,因此藥可能引發橫紋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