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爾蒙療法百萬婦女研究遭質疑 但仍受專家背書
2012.01.31
荷爾蒙療法百萬婦女研究遭質疑 但仍受專家背書
 近日一項南非開普敦大學的分析報告指出,曾由英國所執行的百萬婦女研究(Million Women Study, MWS)宣稱荷爾蒙療法會增加乳癌罹患的風險,但這樣的結論產生過程卻是有瑕疵的。   英國百萬婦女研究(MWS)於1966-2001年間,讓50-64歲的女性參與者每三年進行一次乳房攝影檢查,並於後續追蹤階段給予問卷填寫。研究分別於2003、2004、2006、2011年發表結果分析,發現使用雌激素與黃體素合併之荷爾蒙療法,會顯著增加乳癌罹患風險。   然而,近日針對該研究的分析報告卻指出其中出現多項研究設計的瑕疵,使得荷爾蒙療法致乳癌的結論遭到質疑。例如,該研究沒有預先排除早已罹患乳癌的女性,且疑似有乳房腫塊的荷爾蒙療法使用者可能被選擇性地挑選參與研究,同時在研究過程中,荷爾蒙療法使用者被建議進行乳房攝影檢查的頻率也比較高,分析報告因此認為,這才是使得該群體中被發現乳癌罹患的案例個數增加之原因。   再者,報告也指出該研究無法掌握控制某些干擾因子,包括婦女的停經狀態、停經時間長短、停經年齡、以及追蹤期間的BMI值變化。   而針對這項分析報告數位專家都回應雖然他們清楚百萬婦女研究的研究限制,但早已有許多研究,包括具關鍵性的大型隨機對照試驗—美國婦女健康行動計畫(Women’s Health Initiative, WHI)研究,都已證實荷爾蒙療法與乳癌之間的關聯性,且近年來乳癌發生率降低的趨勢,也與複合式荷爾蒙療法使用率的下降有吻合的一致性,因此這項報告並不會改變他們原先給予更年期婦女的專業建議。      資料來源:家庭計畫與生育保健期刊(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 and Reproductive Healthcare)            
+ read more
吸煙可能增加停經女性體內的荷爾蒙濃度
2011.09.06
吸煙可能增加停經女性體內的荷爾蒙濃度
過去研究已顯示體內雌激素與黃體素濃度可能是乳癌、子宮內膜癌以及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因子,近日一項荷蘭研究進一步表示,吸煙可能增加停經後女性的性荷爾蒙濃度。 研究檢視2,030位年紀在55-81歲間停經女性的血液樣本,發現與過去曾抽煙或未吸煙的女性相比較,正在抽煙的女性體內雌激素與黃體素的循環水平較高。菸草中除了有毒性與致癌可能外,吸煙也會透過荷爾蒙機制影響慢性疾病的風險,同時,研究中觀察到女性戒菸後體內荷爾蒙濃度隨即馬上得到降低。 研究最後表示,這項研究顯示戒菸可能有助於調整改善與荷爾蒙相關的疾病風險,但未來還需更多進一步研究調查以證實。 資料來源:臨床內分泌學與新陳代謝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 read more
大豆補充品無助減緩骨質流失或停經症狀
2011.08.10
大豆補充品無助減緩骨質流失或停經症狀
在2002年美國婦女健康倡議計畫(WHI)研究發現荷爾蒙療法會增加女性的中風與心臟病罹患風險後,大豆被認為可作為預防骨鬆與減輕更年期症狀的替代方法。然近日一項受美國NIH所補助之研究表示,大豆異黃酮補充品無法達到普遍所稱的效果。 該研究團隊檢視248位年齡在45-60歲之間的停經女性,在研究之初所有人的骨骼密度程度皆為健康。她們被隨機分為服用安慰劑(126位)與大豆(122位)兩組,後者每天攝取200克的大豆異黃酮,時間長達兩年。 兩年後研究團隊測量兩組的骨質密度,發現服用大豆異黃酮並未對骨質密度造成影響,同時服用的女性還表示有便秘的問題,雖然這項差異在統計數據上的意義不大。 至於更年期停經後的症狀方面,也未見有任何改善,兩者在研究結束時並無顯示任何差異。唯一不同的是,服用大豆異黃酮補充品的女性有48%出現熱潮紅症狀,服用安慰劑者則有32%。 研究主要作者Dr. Silvina Levis表示,往後她將不會對有熱潮紅或為預防骨鬆的病患建議服用大豆異黃酮。加州舊金山大學Dr. Deborah Grady對此研究則評論認為,過去已有多項與大豆相關的研究,每當出現有不同研究結果時,便易遭受質疑有關大豆服用劑量與研究時間過短的問題,但這些問題在這項研究中都沒有出現,足以顯示其信度與重要性。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檔案期刊(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子宮切除婦女使用雌激素荷爾蒙療法
2011.04.11
子宮切除婦女使用雌激素荷爾蒙療法
近日一項WHI研究分析發現,使用雌激素荷爾蒙療法的停經婦女在停止使用後,中風與血凝塊形成的風險立即下降,可是使用雌激素時罹患乳癌的風險降低情形,卻未因此改變。 該研究隨機取樣10,739位年紀在50-70歲之間,曾做子宮切除手術的停經婦女,形成兩個群體,一為使用雌激素療法,另則給予安慰劑。研究從1993年開始,至2004年由於該療法導致中風風險的持續增加,且無顯著健康效果而宣告終止。 該研究分析認為,使用雌激素療法時升高的中風風險,會在停止使用後數年間恢復正常,且一項到研究結束之後仍持續的好處是,降低的乳癌風險並未因停止使用雌激素而消失。然髖骨骨折的風險則隨療法停止後開始上升。該研究的主要作者Andrea LaCroix教授表示,這項研究讓50多歲的女性不必再疑慮短期使用雌激素療法會導致乳癌風險的增加,且可能還會因此降低乳癌、心臟病的風險與死亡率。 然而另一位評論者Graham Colditz教授則提出不同看法,他認為乳癌風險的降低是因為這些婦女已停經,乳房細胞退化,所以對荷爾蒙的反應也隨之減弱。同時,已有許多研究證實雌激素荷爾蒙療法與複合式荷爾蒙療法會引起許多癌症,包括乳癌,且這項研究也顯示對女性並無重大益處。因此,Colditz建議女性使用荷爾蒙療法仍須小心注意各項可能造成的健康風險。 台灣女人連線亦提醒,這項研究所採樣的婦女為已切除子宮者,若仍保有子宮的婦女應注意使用只含有雌激素的荷爾蒙療法,易刺激子宮內膜增生,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化學物質可能引起婦女提早停經
2011.03.28
化學物質可能引起婦女提早停經
美國一項研究指出,接觸帶有高程度化學物質全氟化碳(perfluorocarbons, PFCs)的家庭用品之女性,體內雌激素含量較低,可能發生提早停經的症狀。 全氟化碳是一種會干擾內分泌系統的化學物質,常在衣物、家具、地毯與塑膠容器中找到,美國曾有研究表示,在98%的美國成年人身上都可發現該化學物質。它可能會對健康造成一些傷害,如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免疫系統受損。本研究取樣18-65歲25,957位女性,發現在接觸全氟化碳、女性性荷爾蒙雌二醇(estradiol)降低與婦女42歲開始停經三者之間存在關連性。且停經女性因不再藉由排出經血,將全氟化碳一併代謝出體外,也導致這個年齡層以上的女性體內全氟化碳的濃度過高。 西維吉尼亞大學醫學院Sarah Knox教授提到,接觸全氟化碳與停經的發生之間的關連性無庸置疑,但確切的原因仍未清楚,後續仍須有更多關於全氟化碳於體內作用過程的研究,以確立兩者之間的關係。   資料來源:內分泌學與新陳代謝期刊(Journal of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 read more
推廣荷爾蒙療法與藥廠間存在利益關係
2011.03.16
推廣荷爾蒙療法與藥廠間存在利益關係
美國華盛頓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研究指出,推廣停經後荷爾蒙療法的文章資訊,可能與作者接受藥廠資金進行宣導、諮詢與研究有關連,同時這些文章也鼓勵醫生繼續開立荷爾蒙療法的處方給更年期女性。 2004年美國婦女健康行動計畫(Women’s Health Initiative)進行一項26,000位女性的研究發現,合併使用雌激素與黃體素的複合式療法,或雌激素療法,兩種常被用來治療婦女更年期症狀的療法,會增加中風、靜脈拴塞、痴呆、尿失禁與乳癌的罹患風險。然而,在該研究結果公布過後的第兩年,另一項調查竟發現美國有近350位婦科專家與醫生認為,該婦女健康行動計畫研究並不具說服力。因此,喬治城大學醫學中心團隊試圖檢視,在與荷爾蒙療法相關的所有敘述性評論文章中,是否出現任何宣導該療法的說法與傾向,影響醫生對荷爾蒙療法的態度。 研究蒐集340篇於2002年7月至2006年6月發表的相關文章,特別找出其中發表四篇文章以上的作者們,整理他們的50篇通過評審的文章。結果發現,雖然多數文章在科學上都無誤,但皆在文章結論指出,臨床研究結果不應影響個人的治療,並暗示荷爾蒙療法的風險是被過度誇張,而療效都已被證實。但研究所整理的十位作者中有八位,被發現接受藥廠的金錢支付,代表藥廠提出意見,且50篇有高達32篇為推廣荷爾蒙療法的文章,其中就有30篇的作者牽涉潛在的經濟利益衝突。 目前使用荷爾蒙療法降低更年期女性的心血管疾病風險仍受到各方質疑,且過去研究也曾證實荷爾蒙療法與多項疾病罹患風險的關連性,因此本研究提醒,健康照顧提供者與更年期女性應多小心注意是否曾閱讀接收到這些接受藥廠利益而推廣荷爾蒙療法的文章資訊。         資料來源:美國PLoS醫學期刊(PLoS Medicin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