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癌症

糖尿病藥物愛妥糖錠再次證實增加膀胱癌風險
2012.07.04
糖尿病藥物愛妥糖錠再次證實增加膀胱癌風險
  上月一項加拿大研究指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使用愛妥糖錠,會提高罹患膀胱癌的風險,近日又有另一個加拿大研究再次證實這個結果。   這項研究由加國艾伯塔大學的Jeffrey A. Johnson教授領導,蒐集整理來自四個隨機控制試驗、五個觀察性世代研究及一個病例對照研究的資料,這些研究主要為了瞭解第二型糖尿病患使用或未始用TZDs類藥物後,罹患膀胱癌的情形。   結果發現,每年每十萬人中有53.1人因使用TZDs類藥物而發生膀胱癌,其中使用pioglitazone成份藥物(愛妥糖錠)的患者,整合後膀胱癌的風險比為1.22-4.30,而rosiglitazone成份藥物(梵蒂雅)則沒有被發現會增加膀胱癌罹患風險,但研究尚未下定論,也是由於這個因素,研究仍不清楚膀胱癌是否算是TZDs類藥物的類效應(class effect)。   這項回顧性分析研究出現以下限制,包括缺乏第一手研究資料與個別病患資訊,使得研究無法考慮到其他風險因子,如抽煙、職業暴露等,同時也沒有提供藥物使用的時間長短、及是否與其他療法併用的資訊。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研究特別指出的藥物品名為Actos,目前台灣已核准上市,中文藥品名為「愛妥糖錠」,其他同樣含pioglitazone成份之藥品且衛生署已核發的藥證共計29張,此外,過去衛生署亦曾發佈新聞稿提醒民眾注意使用該成份藥物會增加充血性心衰竭及女性骨折之風險,因此有該藥物需求的糖尿病患者應主動與醫師討論相關的風險,謹慎選擇用藥。      資料來源:加拿大醫學協會期刊(CMAJ)   延伸閱讀 糖尿病藥物愛妥糖錠增加膀胱癌罹患風險    
+ read more
小心骨鬆用藥與食道癌的關聯
2012.06.06
小心骨鬆用藥與食道癌的關聯
雙磷酸鹽類藥物是治療骨鬆最常使用的藥物。科學家發現,美國1995-2010年間共有128起與此藥物相關的食道癌被通報到FDA的不良事件通報系統(AERS),其中由alendronate (Fosamax福善美)所引起的風險比例更是高。此藥物對於食道癌的風險遠比想像中的大,研究者提醒民眾對於口服雙磷酸鹽類藥物應提高警覺。    美國FDA曾於2009年分析指出,自從alendronate於1995年上市後共23起食道癌事件發生,當時美國並無其他雙磷酸鹽類藥物與食道癌的相關通報;但在歐洲及日本則有少數與risedronate (Actonel健骨龍)、ibandronate (Boniva)及etidronate (Didronel)這三種雙磷酸鹽類藥物的與食道癌相關通報。隨後雖然英國有相關研究表示長時間服用會提高風險,但美國FDA委員會表示缺乏有力的證據。   美國西北大學的Beatric J. Edwards及其團隊在美國臨床腫瘤學會會議前公布此一刊登於臨床腫瘤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lgy)的研究摘要,並建議巴氏食道症(Barrett's esophagus)及持久性粘膜異常者應避免使用雙磷酸鹽類藥物來治療骨鬆。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糖尿病藥物愛妥糖錠(Actos)增加膀胱癌罹患風險
2012.06.06
糖尿病藥物愛妥糖錠(Actos)增加膀胱癌罹患風險
  過去不同研究針對含piogitazone成份之糖尿病藥物是否會增加膀胱癌風險未有結論,但美國FDA及加拿大政府衛生單位已要求在仿單上須加註膀胱癌風險的警語,部份歐洲國家也限縮該藥物的使用。近日一項加拿大研究結果再指出,第二型糖尿病患者使用含piogitazone成份之糖尿病藥物,比未曾使用者,提高83%膀胱癌的罹患機率(調整率比為1.83, 95 CI 1.10 to 3.05)。   該研究分析英國基礎照護資料庫中,曾在1988-2009年間接受糖尿病藥物處方的115,727位病患資料,平均年齡為64歲、平均追蹤時間長達4.6年。其中有0.5%曾服用含piogitazone或rosiglitazone成份的糖尿病藥物,平均服用時間約2.2年,另有6,699位為對照組。   結果發現,使用含piogitazone成份之糖尿病藥物時間達兩年以上的病患,罹患膀胱癌的機率是未始用該成份者的兩倍(RR 1.99, 95% CI 1.14 to 3.45, P for trend 0.050),且累積劑量超過28,000mg的病患,罹患膀胱癌的調整率比為2.54(95% CI 1.05 to 6.14, P for trend 0.030),不過研究表示雖然比率比相對較高,但絕對風險仍然很低。但使用含rosiglitazone(Avandia,梵帝雅)成份之藥物者,並未發現該風險有提高的跡象。   研究推測,導致膀胱癌風險的機制有可能是長期膀胱結晶刺激所造成,但仍須更多相關研究才足以瞭解。這項研究的限制包括缺乏病患對治療的順從性、及其他風險因子的資料,再者,服用這些藥物的病患通常糖尿病的情形較嚴重,可能使得他們的膀胱癌罹患風險因而提高。研究也提醒醫師應注意這項關聯性,全面衡量治療的效益與風險。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研究特別指出的藥物品名為Actos,目前台灣已核准上市,中文藥品名為「愛妥糖錠」,其他同樣含piogitazone成份之藥品且衛生署已核發的藥證共計27張,此外,過去衛生署亦曾發佈新聞稿提醒民眾注意使用該成份藥物會增加充血性心衰竭及女性骨折之風險,因此有該藥物需求的糖尿病患者應主動與醫師討論相關的風險,謹慎選擇用藥。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MJ)    
+ read more
美國預防工作小組:健康男性不須進行攝護腺癌PSA檢查
2012.06.01
美國預防工作小組:健康男性不須進行攝護腺癌PSA檢查
  近日美國預防工作小組(USPSTF)針對攝護腺癌檢查提出最終建議表示,健康男性不應接受攝護腺特定抗原(PSA)檢查,而已確診罹患攝護腺癌或正在接受治療者,則不在此建議之內。   USPSTF專家小組表示,已有足夠證據證實PSA檢查與提早治療只能避免每1,000位進行檢查的男性中0-1個攝護腺癌死亡數,顯見效益相當低。再者,PSA檢查會帶來潛在的傷害,包括心理焦慮、及進一步的侵入性檢查,依據最近一項試驗顯示,有三分之一的男性在PSA檢查之後進行切片檢查,出現疼痛、發燒、出血、感染、短暫性排尿障礙等問題,有1%的切片檢查導致發生不良反應而住院。   專家小組也認為,雖建議不須進行檢查,但依舊還是會有男性想要做這樣的檢查,部份醫生也會繼續提供,但是應讓男性在決定是否進行檢查前,先瞭解檢查可能的益處與傷害,並尊重病患的選擇。   USPSTF發佈建議後得到來自正反雙方的回應,支持進行檢查的一方認為USPSTF低估檢查的益處,且未調查沒有進行檢查之病患的狀況,忽視罹患癌症後其他可能的併發症等等;但美國癌症學會(ACS)則支持USPSTF的建議,表示現有證據已可確定檢查會帶來傷害,而好處卻非常薄弱。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Cetuximab成分藥物與化療併用 並無改善大腸癌病患存活率
2012.04.24
Cetuximab成分藥物與化療併用 並無改善大腸癌病患存活...
  一項研究發現,Cetuximab成分藥物與標準化療併用,對於切除後第三期大腸癌病患的無疾病存活期之療效,並無顯著優於單獨使用化療,兩者使病患延長存活三年的比例相似。   這項研究包括2,686位病患,隨機將其分為進行雙週一次化療並搭配cetuximab、以及沒有搭配cetuximab的兩組,研究從2004年2月開始,於2009年11月因期間分析發現搭配cetuximab並無增加任何益處而停止該試驗研究。最後分析顯示,兩組的三年無疾病存活期病患比例、復發時間與整體存活期都沒有顯著差異,此外,搭配cetuximab發生第三級或更嚴重的負面事件之機率也比較高。   研究表示化療搭配cetuximab缺乏療效的原因仍不清楚,但這可能與cetuximab的副作用對化療的影響有關,或者是cetuximab在微轉移性疾病上的作用機制發生改變所致。其他評論則認為,某些藥物在轉移性疾病上被證實有療效,但用於作為輔助藥物時卻可能沒有相同效果。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國內核准含有cetuximab成分之藥品有兩項,中文品名為爾必得舒注射液(ERBITUX)、爾必得舒注射液 5毫克/毫升(Erbitux 5mg/ml Solution for infusion),有用藥需求之乳癌病患應與醫師討論藥物之效益風險,審慎評估藥物選擇。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阿斯匹靈可助預防與治療癌症
2012.03.22
阿斯匹靈可助預防與治療癌症
  根據近日一個英國研究團隊的三項研究發現,中年人服用低劑量的阿斯匹靈約兩到三年,可以預防癌症並降低癌症細胞轉移的風險。     這三項研究共蒐集分析來自200個以上的研究資料,參與者包括了幾百萬名病患。在第一個針對阿斯匹靈對心血管疾病影響的研究中,同時也蒐集癌症資料,結果發現,使用阿斯匹靈平均降低15%的癌症死亡率,使用時間愈久風險降低愈多,依據研究數據,服用五年以上風險降低37%,此外,服用三年以上癌症發生率降低24%。   第二項研究中則發現,在服用阿斯匹靈追蹤時間平均為6.5年後,癌症轉移的風險降低36%,其中特別是防止腺癌擴散的效果最佳,包括腸癌、大腸直腸癌、乳癌、攝護腺癌與某些肺癌。第三項研究則回顧多項觀察性研究,結果同樣印證阿斯匹靈可降低癌症風險。   對此美國癌症學會回應表示,這樣新的研究證據仍須讓更廣泛的科學社群來檢視,找出哪個群體的病患服用阿斯匹靈時的效益會真正大於風險,之後才能考慮修改臨床指引的可能性。         註:研究主要作者Peter Rothwell教授被揭露與製造阿斯匹靈的多個藥廠有關係,包括AstraZeneca(英國阿斯利康藥廠)、Bayer(德國拜耳公司)、Boehringer Ingelheim(百靈佳殷格翰)等六家藥廠,而其他共同作者也同樣被發現與其中四家藥廠有關係。         資料來源:英國刺肋針醫學期刊(The Lancet)、刺肋針腫瘤期刊(The Lancet Oncolog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