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3.21
美專家敦促為青少年、成人提供非處方避孕藥
根據研究顯示,2015年美國青少年出生率降至歷史最低,每千名15至19歲的女孩中僅有22.3名活產。研究人員認為這種情況與避孕藥取得容易有關,並建議將口服避孕藥由處方藥改為非處方藥,提供給青少年和成人。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領導的研究團隊審查了過去幾十年來所發表的相關研究,發現大量證據支持口服避孕藥以非處方藥方式提供而不是限於處方藥。
這些研究的內容包含了青少年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數據、各種避孕方式的懷孕風險、青少年正確使用避孕藥的能力,以及避孕藥易於取得(作為非處方藥)可能對性行為的影響以及可能減少就醫尋求專業醫療協助的擔憂。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醫學院兒科助理教授Krishna
Upadhya博士指出:幾十年的研究表明,大多數青少年發生性行為的年齡在18歲之前,提早使用避孕措施可以降低青少年懷孕的風險。我們的結論也強調,讓青少年更容易取得各種避孕工具並不會導致更多的性行為,但會減少意外懷孕的發生。
Upadhya和其研究團隊指出,青少年有足夠的推理能力,因此能夠對口服避孕藥的使用與否做出明智的決定。且學生的生活相較之下較為單純,較不會遭遇到特殊情況與行為的束縛,因此青少年更可能每天按時地服用。此外,青少年避孕失敗率與成年女性相比並沒有顯著差異。並且,青少年約有9成的時間能正確回答關於避孕使用方式的問題。
另一方面,研究人員也發現,當藥物取得的方便性有所提升後,青少年的事後緊急避孕藥(plan
B)使用率有所上升,從2002年的8%增加到2011~2013年間的22%。[推薦閱讀:事後避孕藥與一般口服避孕藥有甚麼不同?有什麼需要注意的呢?;放寬事後避孕藥服務了誰?;開放事後避孕藥好嗎?(影片)]
研究人員結論:口服避孕藥是普遍、安全和有效預防婦女和青少年懷孕的方法。
任何未來的非處方藥都有可能使青少年受益,而且沒有科學的理由限制不同年齡的取用。
不過,這樣的建議是否能夠完全複製到台灣值得好好思考。畢竟國情間有很大的不同,不論是在醫療體制、社會文化價值與教育上都有許多差異。現今台灣的性教育執行仍有許多值得檢討改進之處,關於安全性行為的教導既不夠普及也不盡正確;貿然開放反而可能不利於良好情感關係與性別平權概念的發展(誠如本篇研究所發現,事後避孕藥使用率上升的狀況雖然可能與青少年出生率降低有關,但從社會文化與女性健康長遠的角度看來,這是否是一個值得欣喜的現象仍值得質疑)。期許我們的政府與社會能夠以人民身心健康福祉為思量此議題的出發點,首先投入更多心力提倡、重視安全性行為與性教育,其後再來考量藥品開放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資料來源:青少年健康期刊Journal of Adolescent Health
+ read more

2017.03.20
割包皮好處多:性生活加分、降低感染與傳染
割包皮擁有悠久的歷史,對猶太教、伊斯蘭教及部分非洲部落而言,更是必行的習俗之一,大部分在新生男孩時便實施,而在某些特定文化中,割包皮甚至是男孩蛻變為男人的儀式。不過,除了文化上的意涵之外,割包皮實質上會帶來的影響是什麼呢?
一項由芝加哥大學所進行的最新研究顯示,割過包皮後的男性不管是在床上技巧的表現,還是性愛過程中的感受,都有顯著的提升。
研究者針對360位手術後6個月及24個月的男性進行問題調查,結果顯示高達98%的男性對於手術後狀況感到滿意,並且有95%回報他們的性伴侶也十分滿意,更有67%男性認為割包皮讓他們的性生活更美滿。研究者指出手術可顯著的降低性交中可能發生的損傷,而當性傷害可能性降低,男性於性愛中的表現自然有所提升,進而增加伴侶與自身愉悅感。
美國兒科學會(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
則指出新生兒割包皮能有效降低尿道感染機率;但AAP同時也提醒割包皮並非必須,畢竟未進行手術者發生尿道感染的機率本來就小於1%,若做好完善的清潔及照料,在衛生考量上並沒有太大差異。
此外,割包皮也能有效降低60%的異性戀間
HIV/AIDS傳染,也因此被聯合國一項旨在2030年前終結AIDS的計畫列為關鍵。
雖然割包皮有許多好處,但還是要提醒各位男性動手術前先有心理準備,因為手術後大概需要4~6週的禁慾,所有的自慰和性愛都必須要避免。
資料來源:University of Chicago、AAP、Daily Mail
+ read more

2017.03.06
男女避孕新選擇
台灣女人健康網曾為大家介紹男性避孕凝膠Vasalgel通過猴子試驗,期待在未來能做為男性避孕的選擇之一。除了凝膠,男性避孕還有其他方法嗎?一起來看看最新的報導。
血壓藥
過去使用的賀爾蒙相關藥物,如睾酮,雖然能有效停止製造精子,但卻因為情緒撥動、性慾降低、痤瘡等副作用,降低服用意願。
科學家發現,降血壓用藥硝苯地平(Nifedipine)是最有效的替代品,硝苯地平似乎可以使讓精子停止游動,以致無法與卵子接觸。
來自哈佛大學的科學家正在測試硝苯地平等藥物是否可以開發為男性避孕藥丸,預計五年內可以開發成功。
精子開關
德國一家公司最近開發出的Bimek
SLV,是個可以植入在陰囊的開關,藉以控制精子的流動。它的原理很簡單,就是用手術把輸精管切開,加入一個可以控制流動的開關,因為輸精管靠近陰囊的外側,所以可以通過壓過皮膚來打開和關閉裝置。自此就可以在外面控制,要避孕與否用一個開關搞定。
據稱,整個安裝過程只需要30分鐘,目前這個技術仍然在試驗階段。
RISUG凝膠
印度有一種代替輸精管切除術的凝膠RISUG已發展了十多年,和Vasalgel類似,是注射到輸精管內形成屏障。不同的是,RISUG會在接觸到精子時殺死精子。
不過研究發現,RISUG凝膠可能有從輸精管洩漏的情形。
遠程控制植入
而在女性的避孕選擇上,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正在開發一種可以通過遙控器打開和關閉的植入物。這意味著想要懷孕的女性可以關掉這個植入物,而不必去看醫生。
這個植入物體積小於郵票,會釋放小劑量的賀爾蒙避孕藥物Levonelle,植入物將產生小的電荷,緩慢地融化在儲存器中密封的藥物。透過遙控器可以停止藥物。
來源:Daily Mail
+ read more

2017.02.15
男性避孕凝膠通過猴子試驗
男性避孕凝膠Vasalgel是一種高分子聚合物,研究人員期待可用來替代目前的輸精管切除術。2016年,Vasalgel在兔子測試中成功,今(2017)年在一項由加州國家靈長類動物研究中心(CNPRC)
Catherine
VandeVoort博士主持的研究中,Vasalge成功地試驗於靈長類動物上。
這項研究由16隻成年雄性恒河猴作為測試組,對照組則為16隻年齡相當但已做過輸精管結紮術的猴子。動物在手術期間用氯胺酮(Ketamine)鎮靜,注射約100微升的Vasalge。該劑量的Vasalgel在輸精管內形成長度約2厘米的屏障。在手術傷口復原後,研究人員將所有猴子放回到牠們正常的群體住房,在那裡與母猴同居至少4至6個月的繁殖季節,其中7隻公猴幾乎連續與母猴生活了2年。繁殖的後代進行了血液與基因測試,其中沒有注射了Vasalge公猴的後代。
研究報告了一些輕微的併發症,類似傳統輸精管切除術的相關症狀,例如精子在輸精管中塊狀堆積的精子肉芽腫(sperm
granuloma)。根據作者的說法,大約有60%的人類男性進行輸精管切除術後會發生精子肉芽腫,但通常不會引起太嚴重的副作用。在輸精管結紮的雄性恒河猴中,發生精子肉芽腫的機率則為15%左右,而本研究中16隻注射Vasalge的公猴發生了1例精子肉芽腫,機率在6.3%左右。
VandeVoort博士表示:「我們的研究證實,Vasalge放置到成熟恒河猴的輸精管中能夠有效地避孕。重要的是,Vasalgel的方式是安全的,產生的併發症少於輸精管切除術。」傳統的輸精管切除術可能導致輸精管斷裂、擠壓或打結,造成組織損傷,使得避孕方式無法回復。VandeVoort博士及其研究團隊建議未來可進行Vasalgel可逆性的研究,讓Vasalgel凝膠成為人類男性輸精管切除術的有效替代方案。
然而,泌尿科醫師和男性不育症專家Landon
Trost博士則表示不太可能使用凝膠來替代輸精管切除術,除非它可以輕易地回復。「這是因為傳統輸精管切除術已經發展出相當安全和有效的程序,僅需要4到10分鐘。我認為,使用凝膠的成功率永遠不能與輸精管切除術相比。」Trost博士更說明,凝膠可能不像理論所表示地那麼容易地可回復,他擔心凝膠阻塞可能導致不可挽回的疤痕和損害,因為輸精管是非常微小、非常精細的。
來源:基礎與臨床男性生殖學期刊Journal Basic and
Clinical Andrology、BBC NEWS online、Medical News Today、Mail
Online Health、UPI
+ read more

2017.01.20
「事後避孕藥應不應該變更為指示用藥?」問卷結果
台灣女人連線
民眾對「事後避孕藥」轉類為指示用藥之態度問卷結果
2016年12月傳出食藥署計畫將「事後避孕藥」從處方藥轉類為指示用藥,換言之,當民眾需要事後避孕藥時不需向醫師取得處方箋,可直接在藥局或藥妝店向藥師購買。台灣女人連線長期關注「事後避孕藥」議題,與食藥署及藥廠有過多次討論,針對政策規劃與對藥物開放可能造成的社會影響提出疑問與建言。
為了瞭解民眾對事後避孕藥轉類為指示用藥的態度與看法,台灣女人連線在2016年9至12月進行了網路調查,贊成「事後避孕藥」轉類為指示用藥的民眾約佔七成。主要反對與贊成意見如下:
反對「事後避孕藥轉類為指示用藥」的主要理由有:
*
事後避孕藥屬荷爾蒙高劑量藥物,應由醫師專業評估個人是否適合服藥。
*
容易增加不安全性行為,使避孕責任落到女性身上。
* 容易因取藥方便而增加藥物濫用的風險
贊成「事後避孕藥轉類為指示用藥」的主要理由有:
*
因擔心被價值判斷而不敢透過醫生取藥,反而容易錯失服藥時機,或因採信偏方而傷身。
*
可避免非預期懷孕以及後續可能面臨的墮胎與未婚媽媽議題。
* 女性對自己的身體及生命應有自主權利
進一步思考
面對事後避孕藥可能轉類為指示用藥的政策,贊成與反對者皆有與女性權益有關之意見,著實兩難。但政府規劃相關政策時,應彙整各方意見並進行影響評估,而不是以幾項形同虛設的配套措施回應藥物濫用的疑慮。
「事後避孕藥」不僅是藥物議題,更是與民眾切身有關的「避孕議題」。政府應正視台灣缺乏完整安全性行為教育的狀況,而非用將錯就錯的態度面對台灣對事後避孕藥的需求,反而損及真正該保障的民眾權益,服務了廠商的營利需求。
問卷統計
贊成「事後避孕藥」轉類為指示用藥的民眾約佔七成,基本資料分析結果摘要如下:
基本資料分布
基本資料分析
性別:由於樣本以女性為主,因此僅分析女性,所有女性中贊成者佔七成。
年齡:各年齡組贊成者佔7成以上。
居住地區:東部及離島因樣本不足而不列入分析,南部贊成者5成,北中部贊成者約7成。
更多關於事後避孕藥的討論
事後緊急避孕藥,要醫師開藥才可以取得?
開放事後避孕藥好不好?懶人包
+ read more

2016.12.13
用睪酮促女性性慾?專家看法分歧
談到睪酮,多數人想到的是男性的荷爾蒙,但其實女性的卵巢也會分泌睪酮,是影響女性生/心理重要的荷爾蒙之一。有專家認為女性性慾低落是因為睪酮太低所致,應讓有需求的女性透過能增加睪酮的藥物改善問題,但有些專家認為女性性慾低落原因很多,並且用增加睪酮來促進性慾的風險未知,不應鼓勵女性使用。
面對女性的性慾低落問題,有些專家認為是因為女性身體停止產出足夠的睪酮所致,尤其是在更年期,女性容易面臨睪酮不足導致的性慾低落症(hypoactive
sexual desire disorder)。倫敦Queen Charlotte and
Chelsea醫院的婦產科醫師Nick
Paney認為,有女性受性欲低落症困擾卻無法獲得所需的治療,他強烈相信睪酮藥物治療應被提供給所有有需要的女性。
然而,有另一派的專家持保守甚至是相反意見。採保守看法的醫師認為,睪酮低不一定都等同於性慾低落,並且女性性慾低落的原因很多元,如:疲憊、情緒低落或對伴侶不再感興趣等,這些原因是無法透過增加睪酮而改善的。再者,據發表於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的研究結果,平均每8位表示性慾低落的更年期婦女只有1位為此感到挫折、平均每10位44歲以下表示性慾低落的女性不到1位為此感到挫折,因此性慾低落並不一定都會導致女性困擾。
而採相反意見的專家提到,當巴西的研究者檢視20份睪酮藥物治療女性性慾低落症的試驗時,發現沒有一項試驗超過6個月,無法證實此治療方式的安全性。具影響力的流行病學家Klim
McPherson認為,應在給予女性睪酮藥物處方箋前以實證來確保該藥物是安全的。此外,一位曾經服用睪酮藥物合併雌激素、黃體素的51歲婦女表示,性慾低落曾經危及其22年的婚姻,而雖然服藥後她的性生活確實有改善,但最終她選擇停止服藥,因為她意識到她可能正在犧牲健康來維持活躍的性生活,並且她提到,或許隨著年紀增長漸漸失去「性」趣是正常的過程。
資料來源:Daily Mail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