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11
臨床挑戰:女性的血友病
血友病是一種遺傳性基因缺陷的疾病。因缺乏某些凝血蛋白,而無法或較不易凝血。凝血蛋白的基因位於X染色體上。因為它是隱性的,因此,男性(XY)的X染色體,只要有缺陷基因,其特徵就會表現。而女性(XX)則在兩個X染色體上都要有缺陷基因,該疾病特徵才會表現出來,但這種情況極為少見。因此,血友病一直都被視為男性的疾病,常忘了帶病原(有一個血友病基因)的婦女,同樣也會有流血的問題。
事實上,根據在多倫多的血液科專家Sholzberg,30%以上帶病原的婦女,有流血問題的經驗⋯⋯和一般所假設的明顯相反。這種假設以為婦女是「沈寂」病原者,不會有血友病的症狀。但數字顯示這類的婦女也有不正常流血的風險。因為帶病原者流血問題,缺少明確性地描述,「帶病原者」的名稱,幾乎意指並無臨床症狀。
因此,需要將血友病帶病原者重新做正確的歸類。
如果凝血因子低於40%或50%,是血友病的標準,則可使用男性的系統:如果凝血因子是6%到40%─50%,表示婦女有輕微的血友病;凝血因子是1%到5%的婦女,則屬中度血友病;少於1%的則是嚴重的血友病。如果高於50%,我們即可合理的使用「無症狀」的名稱,或基於異常流血的程度,稱其為「有症狀的帶病原者」。
除了命名術語的議題之外,要充分診斷婦女流血的議題也很有挑戰性。
婦女流血失調最普通的症狀是大量的經血。Sholzberg指出,婦女不討論她們的月事,也不清楚什麼是正常月事,和經血相關的污名化使得一般人通常不會去探討。即使向醫護人員提起,通常這些人對正常經血的知識也是不足的。
所以必須教育這些婦女有關血友病帶病原者的知識,當她們遇到因為醫師不熟悉其處理的方式而受到阻礙時,她們可以有能力為自己爭取適當的治療。
嚴重的月經失血,必要的標靶治療包括荷爾蒙為基礎的療法;避孕藥和子宮環也可以用來控制流血;促血液凝集劑,促進凝血穩定性,和減少經血。
懷孕對婦女是高風險期,分娩以及產後,都有可能大量的失血。新生兒如果有血友病或是帶病原者,也可能有很高的風險,特別是男嬰生下就有比較嚴重類型的血友病。
通常和血友病相關的其他不正常流血的類型,例如關節流血,這是男性血友病典型的類型,會導致病人關節受損毀壞,在女性帶病原者也會發生。女性是長期微失血而導致關節損壞,和男性血友病關節損壞方式不同。
根據Scholzberg最後的分析,醫護人員需要注意以下事項:
* 血友病帶病原者也會異常流血
* 要瞭解並認同女性病人的經驗
*
需要教育婦女,了解血友病帶病原者,也為自己爭取治療的權益
*
需要教育婦女和醫護人員,有關正常經血和陰道流血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19.12.0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12.10
染髮劑、直髮劑增乳癌風險?!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的研究指出,使用永久染髮劑和化學直髮劑的女性比不使用這些產品的女性有更高的乳癌風險,並且越頻繁使用風險越高。
研究人員分析「姐妹研究(Sister
Study)」中46,709名婦女的資料,發現那些在參加研究前一年經常使用永久染髮劑的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比沒有使用的婦女高9%。使用暫時染髮劑或半永久染髮劑的人乳癌風險則幾乎沒有增加。
研究還發現,在非裔美國女性中,每5到8周使用一次永久性染髮劑的人,乳癌風險增加60%,白人女性使用相同頻率者風險則只增加8%。
此外,每5到8周使用一次化學直髮劑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增加約30%。
研究作者表示,科學家一直在研究染髮劑與癌症之間可能的關聯,但結果總不一致。這份研究顯示,染髮劑使用可能會增加乳癌的風險,這種影響在經常使用這類產品的女性中更明顯。
若女性擔心是否應該停止染髮或使用直髮劑,研究人員提醒,生活中有許多因子可能增加乳癌風險,沒有任何單一因子可以完全解釋女性面臨的風險,因此雖然在提供堅實的建議方面還太早,但儘量少用這些化學物質可能是另一個女性預防乳癌的方法。
未參與研究的科學家提醒,這份研究的分析對象的姊妹都患有乳癌,因此研究結果可能無法推及一般人口,還需要更大的研究樣本中進行確認。
更多相關閱讀
染髮劑過敏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12.04)、Daily Mail(2019.12.04)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12.09
刷牙和心臟病有關?
最近一項韓國研究指出,每天刷牙三次以上可能降低心臟疾病風險。
過去研究發現,不良的口腔衛生會導致血液中有細菌,引發人體發炎。而發炎會增加心房顫動和心臟衰竭的風險。此研究欲了解口腔衛生與發生這兩種心臟疾病的之間的關聯。
研究分析了161,286名40-79歲韓國人的資料,他們沒有心房顫動或心臟衰竭的病史。這些人的資料乃收集於2003年至2004年之間,紀錄包括:身高、體重、實驗室檢查、疾病、生活方式、口腔健康和口腔衛生習慣。
經過約10.5年追蹤後,有4,911名(3%)發生了心房顫動,7,971名(4.9%)出現了心臟衰竭。
研究發現,每天刷牙3次以上的人,心房顫動風險降低10%、心臟衰竭風險降低12%。在考量了其他可能影響結果的因子—性別、年齡、社經地位、運動習慣、飲酒習慣等後結果仍然一樣。
雖然該研究並未解釋背後原因,但一種可能是頻繁刷牙可減少牙齦生物膜中的細菌,從而防止其轉移至血液中。
研究作者表示,這份分析僅限於韓國,並且由於是觀察性研究因此不能證明因果關係。但這是對一大群人進行長期研究,其結果的可信度較高。
評論這份研究的文章指出,建議民眾勤刷牙來預防心房顫動和心臟衰竭還為時過早。雖然越來越多研究指出口腔健康對心血管健康可能有影響,但仍需要進行臨床試驗來支持公共衛生策略。
更多相關閱讀
女性牙周病恐增加癌症風險?!
男性患有牙周病較難勃起!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12.0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12.07
母乳出現微量致癌物質
光引發劑(PIs,
photoinitators)常用於食品紙盒包裝上的印刷油墨,這些物質已經證明會滲透入食物,並在食用後進入人體。最新研究發現母乳中含有光引發劑,但嬰兒透過母乳攝入的光引發劑含量不太可能引起健康問題,不必過度驚慌。
研究人員蒐集了60名美國婦女的母乳,他們檢測了15種不同的光引發劑,濃度範圍很廣:從0.46ng/mL到81.7ng/mL。其中,二苯甲酮(BP,Benzophenone)是一種潛在的致癌物質,佔總光引發劑的79%,在97%的母乳中被檢測到。
研究人員指出,二苯甲酮是一種天然物質,也存在於葡萄等水果中。根據不同年齡嬰兒的平均母乳哺餵量,一個月以下的嬰兒每天攝入的光引發劑最多。但是,研究人員計算得出的二苯甲酮最大攝入量仍比歐洲食品安全局設定的安全水平低約4倍,顯示母乳餵養的嬰兒沒有或僅有很小的健康風險。
研究人員表示,未來應該對同時暴露於幾個光引發劑所引起的潛在風險進行研究。
編譯來源:Eurek Alert(2019.11.20)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12.06
重視癌症患者的「心」事!
最近兩份研究指出,癌症患者或倖存者比一般人更容易死於心血管疾病,某些類型的癌症可能會讓風險增加更多。
癌症患者容易死於中風
研究分析了美國超過750萬人,發現其中有1%的人死於中風,男女死於中風的風險相似,那些在年輕時即被診斷出罹患癌症的人發生中風的風險更高。
此外,在40歲之前被診斷出患有癌症的人中,大多數中風發生在接受腦癌和淋巴癌治療的人。40歲之後被診斷患有癌症的人中,中風風險則以前列腺癌、乳癌和結腸直腸癌患者為最高。
研究作者解釋,中風風險增加可能是因為許多癌症患者處於「容易形成血栓的狀態(prothrombotic
state)」。形成的血栓可能在肺部引起肺栓塞,或者在腦部引起中風。總而言之,這是許多癌症患者可能面臨的問題。而由於前列腺癌、乳癌和結腸直腸癌是一些最常見的癌症,因此可能可以解釋這種高度關聯。
神經外科教授提供另一種解釋,他表示原因可能是某些類型的癌症治療結果。部分癌症患者正在接受化學療法或放射治療,這可能直接影響到大腦的血管,並可能增加中風的風險,而在腦癌患者中尤其如此。
癌症患者容易死於心臟病
研究比較了320多萬名癌症患者與一般人口之心血管疾病死亡率。研究發現,38%患者死於癌症,11%死於心血管疾病。在死於心血管疾病的癌症患者中,有76.3%死於心臟病,多數發生於乳癌、攝護腺癌及膀胱癌患者。
此外,在35歲前被診斷罹癌的倖存者死於心血管疾病風險最高;癌症患者被診斷罹癌一年內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比死於癌症的風險高。雖然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逐年降低,但是癌症倖存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仍高於一般人口。
英國癌症研究機構的護理師表示,癌症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較高,可能是因為癌症治療方法,如胸腔放射治療及部分化療藥物等。此外,有些癌症與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是一樣的,如吸菸與肥胖等,可能解釋為什麼癌症患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會上升。
降低癌症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
英國心臟基金會的醫療主任表示,研究顯示癌症倖存者的心血管疾病高於一般人口。他認為需要有更多研究了解背後的原因,並且了解在癌症治療方法之外還有什麼因子會增加癌症患者的心血管疾病死亡風險。
這份研究也凸顯出腫瘤科醫師與心臟科醫師共同合作照護癌症患者的重要性,在早期階段就開始合作以降低癌症倖存者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此外,癌症患者的衛教也很重要,提升癌症倖存者這方面的警覺,能夠促進他們有健康的生活習慣,不僅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也能避免癌症復發。
更多相關閱讀
心臟病是癌症患者的主要死因
乳癌倖存者還得面臨心臟病的風險!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9.11.21)
* BBC(2019.11.25)
* A population-based study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mortality risk
in US cancer patients. European Heart Journal, ehz766, Published: 25
November 2019.
* Stroke among cancer patients. Nature Communications volume 10,
Article number: 5172 (2019)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19.12.05
避孕藥可能會增加糖尿病的風險?
過去研究證據曾指出,口服避孕藥可能會輕微影響身體在飯後代謝糖份的能力,日前一項研究的初步結果也支持了這個說法,指出女性吃避孕藥可能提高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對象與結果
研究團隊花了長達22年的時間對8萬名女性的資料進行分析,發現女性有服用口服避孕藥比未曾服用過者,第二型糖尿病的罹患風險提高了33%。研究的科學家將矛頭指向荷爾蒙因素,造成身體新陳代謝的能力變差。
再者,月經週期愈長,也就是一生中的月經次數愈少,也會增加約25%的糖尿病罹患風險。但是,初經來潮與停經的年紀較晚,以及一生中具生育力的時間較長者,該風險則會比較低。
避孕藥與糖尿病關係還須再釐清
格拉斯哥大學Sattar教授表示,這項研究雖未找到直接因果關係,但中間的生理作用似乎是可以成立的-避孕藥會使妳的新陳代謝功能出現壓力,導致胰島素抵抗未能發揮作用。不過女性並不需要停止吃避孕藥,如果妳是因為過重而有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該做的是先減重才比較重要。
倫敦帝國學院生殖內分泌專家Jayasena博士則回應,合併型口服避孕藥含有高濃度雌激素,所以有可能會影響身體的新陳代謝,不過比起避孕藥,糖尿病的其他風險因子如體重、運動及家族病史會更重要。
英國糖尿病協會 (Diabetes
UK)Riley博士也補充說到,雖然這項研究有助我們開始瞭解荷爾蒙濃度變化如何影響女性的第二型糖尿病風險,但它並未指出兩者中間出現連結的真正原因,尚無法證明避孕藥會直接引起糖尿病。
研究在今年巴薩隆那糖尿病歐洲協會(EASD)上發表。
編譯來源:DailyMail(2019.9.16)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