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慢性疾病

阿茲海默症發展及惡化速度的性別差異
2012.11.28
阿茲海默症發展及惡化速度的性別差異
  罹患阿茲海默症會使患者的腦部細胞慢慢流失,腦部開始萎縮,近日一項在北美放射學會會議上發表的研究表示,男女在腦部灰質流失(gray matter loss)的模式有很大的差異。   這項研究由南加州醫學大學Spampinato教授所領導,分析參與阿茲海默症神經放射影像計畫(ADNI)的60位男性與49位女性資料,參與者的平均年齡為70歲,這項計畫研究追蹤健康成人與有輕微認知受損(MCI)及阿茲海默症患者超過五年時間。   這109位參與者在五年研究時間都從輕微認知受損發展成阿茲海默症,並以核磁共振攝影瞭解他們在被診斷罹患阿茲海默症的前12個月及接受診斷當時的腦部變化。分析的結果發現,在這兩個時間點女性的腦部灰質(gray matter)萎縮情形都比男性嚴重,且在這段時間過程中,女性腦部的灰質容積流失區塊也跟男性不同。女性一開始灰質萎縮比男性嚴重,但過一段時間男性就會追上,也就是說,男性的疾病惡化速度在短時間其實比女性要快。   研究團隊表示,灰質萎縮模式的性別差異對未來在臨床試驗要發展新治療藥物有重要影響,可幫助研究者解讀藥物治療在不同病患身上的不同反應。      資料來源:北美放射學會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RSNA)    
+ read more
銀杏無法預防阿茲海默症
2012.09.11
銀杏無法預防阿茲海默症
  許多認知障礙疾病的病患會使用銀杏來預防病情惡化,但也已有多項研究證實銀杏萃取物並無法預防失智症,且目前阿茲罕默症的防治方法仍缺乏,包括荷爾蒙替代療法、非類固醇類止痛消炎藥(NSAIDs)、維他命、及乙醯膽鹼酵素抑制劑(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都已被證實對失智改善無太大幫助。   近日一項法國研究再次指出,銀杏補充品無助於阿茲海默症的預防。該研究在2002年3月至2004年11月招募2,854位70歲以上的病患參與研究,研究方法將所有參與者分為兩組,一組每日給予兩次120毫克的銀杏服用,另一組則給予安慰劑,研究追蹤時間中位數為五年,最後有2,487位完整完成試驗。   結果發現,使用銀杏及安慰劑的病患,兩組在追蹤五年後罹患失智症的情形並無太大差異,分別為銀杏使用組有61人、安慰劑組有73人(HR 0.84, 95% CI 0.60 to 1.18, P=0.306)。此外,研究也指出疑似阿茲海默症的發生率、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的診斷數、以及像是死亡、出血事件、中風與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兩組狀況都相似。   這項研究的限制包括失智症的案件數過小,在統計上缺乏檢測效果的說服力,以及參與者的教育程度普遍高於一般年長人口,可能有取樣偏差的問題。不過,其他相關評論多肯定這項研究的結論,並建議年長民眾不要再為了減緩失智疾病的發生而使用銀杏。     資料來源:刺胳針神經病學期刊(The Lancet Neurology)    
+ read more
中年多運動維持良好體適能 可能可降低慢性病發生風險
2012.08.31
中年多運動維持良好體適能 可能可降低慢性病發生風險
  2008年曾有研究指出中年有氧適能可延緩衰老12年,且老年可維持較獨立的生活型態,最近一項美國研究則表示,如果中年時能規律運動維持良好體適能,那麼到了老年罹患慢性疾病的風險將會降低。   這項研究分析來自美國庫柏中心(Cooper Institute)縱貫性研究資料,共計有14,726位男性及3,944位女性參與,資料涵蓋時間從1970至2008年,所有參與者在研究開始都是健康的、整體年齡中位數為49歲,研究平均追蹤時間長達26年。研究評估65歲後的慢性疾病種類,包括阿茲海默症、結腸癌或肺癌、慢性腎臟病、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中風、缺血性心臟病、糖尿病及充血性心臟衰竭等。   研究讓參與者在跑步機上測量體適能,結果發現,與體適能最差的相比,體適能為最佳的群體慢性疾病的發生率較低(男性為每年每百人28.2人:1.5人;女性為每年每百人20.1人:11.4人)。即使體適能隨著年齡只有輕微改善,研究也發現罹病風險還是會降低。   這項研究呈現出中年體適能與慢性疾病低發生率的關係,比與整體存活率的改善,更具密切關連性,在研究中,中年體適能較佳者在生命的最後五年,慢性疾病所帶來的負擔較小。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檔案(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改變飲食習慣有助停經女性減重
2012.08.30
改變飲食習慣有助停經女性減重
  過去的減重瘦身方式強調控制每日熱量攝取,創造能量負平衡以達到減重效果,但這樣的方法雖然有效,卻無法讓人持續維持或得到滿足感。最近一項美國研究轉向研究改變長期的飲食習慣與行為對減重的影響,發現對停經女性而言,少吃某些種類的食物可達到長期減重並維持標準體重的目標。   2002-2008年WOMAN研究設計可減重10%的生活型態介入方式,調查是否對停經後女性的血脂變化會產生影響。這項研究分析WOMAN研究的資料,結果發現,以6個月的時間來看,少吃甜食、油炸食物及含糖飲料等、減少外食、以及增加魚類的攝取,會影響體重;以48個月來看,少吃甜食、肉類、起司及含糖飲料等,以及增加魚類與蔬果的攝取,將具減重效果,惟減少外食並未發現會減重,但增加運動量也有減重效果。   這項研究結果說明無論以短期或長期來看,少吃甜點及少喝含糖飲料都可以達到減重效果,但增加蔬果及減少肉類、起司的攝取,在短期內則看不見效果,須長時間才顯著。而研究的限制,包括飲食行為及運動量都屬自我呈報性質、在6個月內的季節變化可能會影響蔬果的攝取量、及缺乏正餐之間吃甜點頻率的相關資料。     資料來源:營養飲食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cademy of Nutrition and Dietetics)    
+ read more
阿茲海默症的性別差異
2012.06.22
阿茲海默症的性別差異
  失智症最大的危險因子,是我們與生俱來的基因組合,例如載脂蛋白E4變異基因(the E4 variant of the apolipoprotein E (APOE) gene)就是失智症中最多的阿茲海默症之最主要的基因風險因子。近日一項研究指出,認知健康的年長女性若有載脂蛋白E4變異基因,將影響腦部網絡連結的能力,但在男性身上卻沒有發現這個關連性。   研究團隊為年齡中位數70歲的131位健康成人進行功能連結核磁共振造影,檢查大腦的預設模式網絡(default mode network)連結狀況。同一研究團隊在過去的研究已發現,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網絡連結功能較弱,而且隨病情加重而惡化。   這次研究結果顯示,有43位研究參與者至少有一組E4變異基因、其餘的有兩組E3變異基因,前者大腦的預測網絡連結明顯較後者退化。進一步再觀察載脂蛋白基因型與性別的關係,發現女性中,帶有E4變異基因者比帶有E3變異基因者,大腦網絡連結的功能較差,且帶有E4變異基因者中,女性的大腦網絡連結功能也比男性的退化。     資料來源:神經科學期刊(Journal of Neuroscience)    
+ read more
21個問題助分辨記憶力減退與老人失智症
2012.02.20
21個問題助分辨記憶力減退與老人失智症
 過去醫師須先對病患進行簡單測驗,再經由深入神經生理學的檢查才可確實診斷失智症,2011年有美國研究團隊製作出一份包含21個是非題的阿茲海默症問卷,讓年長的老人、病患或其家人可於家中或醫院進行問卷填寫,這份問卷能協助區別出到底是因老化而出現的正常記憶力退化現象、或者是記憶型輕度認知障礙(amnestic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MCI),後者有可能發展成老人失智症。   該份問卷以回答「是」的比例愈高,則罹病風險愈高。分數在4分以下代表正常沒有記憶力問題;5-14分之間代表可能有記憶型輕度認知障礙;15-27分之間代表有阿茲海默症(老人失智)。   同一個研究團隊為了找出21個問題中有哪些問題特別具有區別是否罹病的作用,因此進行另一項研究,共有51位認知正常、及47位已確診有記憶型輕度認知障礙的病患參與研究。   結果發現,其中4個問題對判別記憶型輕度認知障礙具有指標性意義,包括問到病患是否容易在一天內不斷重複問題/陳述/故事;病患是否對記住日期、月份、年份與時間有困難,一天之內須不斷給予提示;病患是否對於付帳單或處理財務有困難,須要家人協助;病患的方向感是否正在退化當中等。資料顯示,有上述困難者可能也伴隨有記憶型輕度認知障礙問題。   研究主要作者Michael Malek-Ahmadi表示,這份問卷並非診斷老人失智症的準確指引,但可幫助醫師瞭解是否應讓病患做進一步更全面的檢查,這將有助於及早發現失智症,延緩疾病惡化速度。     資料來源:BMC老人醫學期刊(BMC Geriatric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