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10.03
大腸鏡檢查的性別差異
日前一項奧地利研究指出,男女在過了50歲以後腺瘤的盛行率不一樣,所以過去認為男女都應該在50歲開始做大腸鏡檢查的這項建議,可能須要再重新考慮評估。
這項研究分析參與2007-2010年間奧地利國家大腸鏡篩檢計畫的民眾資料,其中包括22,598位女性、21,752位男性,年齡中位數分別為60.7歲及60.6歲。研究結果發現,腺瘤的整體盛行率女性為14.8%、男性為24.9%,且其中男性的進行性腺瘤(advanced
adenomas)、大腸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在50-59歲之間的盛行率(5%、1.3%),幾乎接近是同年齡層女性的兩倍。女性要到60-69歲間,前述兩項的盛行率(5.1%、1.2%)才會達到與男性在50-59歲間的數值相當,也就是說,男性比女性發生腺瘤、大腸直腸癌的年紀較年輕。因此,研究認為應重新針對不同性別訂定不同的篩檢年齡建議。
然而,並非所有專家都同意這項研究的結論建議,有專家認為其他相關的風險因子也會提高大腸直腸癌及腺瘤的罹患風險,如非裔美國人的族群、肥胖、重度吸菸者、及糖尿病等,不應只依據單一變項就改變篩檢年齡的建議。
研究作者最後表示,這項研究確實無法解釋如肥胖及家族病史這些潛在的干擾因子對結果的影響。同時也提醒,雖然女性的風險相對較低,卻非完全沒有風險,所以如果大腸鏡檢查的結果正常,民眾還是須每隔10年進行一次檢查。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1.09.15
非類固醇類抗炎藥與腎臟疾病風險
近日美國兩項研究相繼指出,長期使用非類固醇類抗炎藥(簡稱NSAIDs)可能會增加腎臟癌的風險,且由於慢性腎臟病通常在末期才會出現症狀,因此部分腎臟病患者可能沒有察覺到服用NSAIDs對腎臟的傷害。
第一項研究採樣77,525位女性及49,403位男性,女性的年紀中位數為57歲,男性年紀稍微年輕一些,以問卷方式調查他們使用鎮痛消炎藥的種類與時間長短。結果發現,女性使用非阿斯匹靈類NSAIDs的比例為18.8%、男性為5.5%,在研究追蹤16-20年後,女性群體中有153位得到腎臟癌、男性有180位。其中女性不論使用時間的長短,若使用的頻率每月低於四天,則相對風險為1.08,每月使用超過15天以上者則為1.86。
第二項研究分析1999-2004年美國國家健康與營養調查研究中,12,065位成人回答有關使用鎮痛藥的資料,鎮痛藥種類包括naproxen、indomethacin與diclofenac三種致腎毒性較高的藥物成分。結果顯示,在有慢性腎臟病的患者中,65.7%使用NSAIDs長達至少一年以上,且當中約19%的病患同時正在服用血管收縮素受體阻斷劑與ACE抑制劑等降血壓藥物,然這些藥物與NSAIDs交互作用後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病患卻可能沒有意識到。
兩項研究最後皆提醒醫師與病患在決定是否使用這類鎮痛藥物時,應針對個別狀況仔細評估藥物的效益與風險。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檔案(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家庭醫學學誌(Archives of Family Medicine)
+ read more

2011.08.18
吸煙增加女性膀胱癌罹患風險
一項來自美國國家衛生機構(NIH)研究表示,與過去研究數據相較後,現今正在吸煙者罹患膀胱癌的風險又提高許多—過去只有20-30%的女性膀胱癌案例是由於吸煙所致,然近日這項研究卻發現,該比例已上升至50%,與男性膀胱癌患者中的比例相當。
這項研究使用NIH飲食與健康研究(NIH-AARP Diet and Health
Study)中超過45萬筆資料,這些研究參與者在加入研究之初年紀約50-71歲之間,並在1995-1996年間完成生活形態的問卷調查,後續研究追蹤至2006年底。在排除不符標準之資料後,最後研究分析共包括281,394位男性與186,134位女性的資料。
過去研究指出,正在抽煙者比不曾抽煙者,罹患膀胱癌的風險將高出3倍,但這項研究卻發現該風險數字已提高為4倍。研究表示,雖然美國整體人口中吸煙比例有減少趨勢,但膀胱癌發生率在過去30年卻一直維持穩定無變化,這有可能與香菸裡某些會引起膀胱癌發生的致癌物質增加有關。
同時針對女性部分,研究認為女性吸煙比例的增加,可能是造成在女性膀胱癌的所有風險因子中,吸煙佔重要位置的原因。
研究最後表示,雖然吸煙對導致男女得到膀胱癌的風險已趨近相同,但男性還是較易被診斷出有膀胱癌,過去認為這是男性吸煙所致,然這項研究結果推翻了這個論點,顯示吸煙並非導致男性罹患膀胱癌的唯一變項,研究團隊推論包括職業暴露與生理差異因素都可能是造成膀胱癌性別差異的原因。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2011.02.14
男性癌症倖存者產下先天性缺陷的孩子風險略高
近日美國國家癌症機構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中的一篇來自瑞典的報告指出,有癌症病史的男性比起無病史的男性較易生出有先天性問題的小孩。男性癌症倖存者使用輔助生殖科技(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簡稱ART)方式生子,與小孩是否有先天性缺陷並無關係。
雖然過去少許研究曾證實男性癌症倖存者有較高風險會生出先天性異常的小孩,但這個新研究的不同之處在於,其特別關注因接受癌症治療後無法自然授精,而採用ART的男性使用者。
該研究取樣有癌症病史的瑞典與丹麥男性在1994至2005年間所生出的8,670個小孩,其中約有500位透過ART被生下來;同一時間也觀察1,700,000位無癌症病史的男性所生下的小孩,當中有26,000位是透過ART生下。
研究發現,會生下可能患有「主要」(major)先天性異常的小孩之機率,男性癌症倖存者比健康父親高出17%,但就整體而言,先不考慮受孕的方式,先天性異常罹患的風險都非常低,癌症倖存者的孩子中僅有3.7%,無癌症病史男性的孩子中僅有3.2%。在所有癌症中,以有皮膚、眼睛與中樞神經系統癌症的男性授精所產下的孩子風險最高。
即便受孕方式並不影響家長癌症病史與小孩患天生缺陷的風險之間的關係,但研究發現透過ART生下的小孩比一般自然受孕產下的小孩,在主要先天性異常的罹患風險高出了20%。
Giwercman指出,目前初步結果可推測,癌症腫瘤本身可能是造成先天性異常的主因,而非癌症的診斷治療方法。同時,父母親的癌症病史可能並不會導致最嚴重的(the
most adverse)先天缺陷,使用ART也不會使風險增高。
註1 輔助生殖科技(assisted reproductive
technologies)的程序步驟包括有體外授精(vitro
fertilization)與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 read more

2011.01.27
乳房填充物可能與癌症風險有關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日前表示,根據近年累積的數據顯示:不論是矽膠或是鹽水袋的乳房填充物都會增加異生性大細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
ALCL)的風險,ALCL的腫瘤細胞通常會在手術的疤痕組織內增生。ALCL是一種發生率不高的罕見癌症,每一位女性發生的相對風險也非常低,但與乳房填充物相關的發生個案數卻持續增加中。這項發現也可能再度激起社會大眾對乳房填充物安全性的疑慮。
淋巴瘤是一種與免疫系統有關的癌症,而ALCL是淋巴瘤中很罕見的一種類型;在美國大約每50萬人會有一人罹患此癌症,其中在乳房發現此種腫瘤的又更少了,大約每一億人會有三個案例。美國FDA表示,在全球五百萬至一千萬的隆乳人口中,目前所知大約有60個ALCL的個案。
大部分的案例會被衛生當局發現,是因為婦女就診時抱怨許多不適的症狀,例如:疼痛、不明隆起的腫塊、乳房腫脹或形狀異常;這些症狀都是因為乳房填充物周圍的組織流動和硬化所造成的。而在檢查填充物周圍的液體和組織後才檢測出ALCL。
美國FDA要求醫師只要發現ALCL的案例就一定要回報,且乳房填充物的製造商必須要更新產品的標示,提供醫師和病人此風險的相關資訊,隆乳的病人也應該要定期追蹤檢查。美國FDA和美國整形外科醫師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Plastic
Surgeons)正在合作建置一套通報系統,以完整瞭解ALCL與乳房填充物的相關性。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 read more

2011.01.05
雌激素可能提高頭頸癌之風險
一項新的研究發現,對於一些沒有風險因子卻罹患頭頸癌的年輕女性,雌激素可能是加速癌前病變細胞活動而導致癌症發生的因子。
曾經有研究發現,肺癌發生的原因有可能是肺部接觸到香菸時,身體改變對雌激素的代謝。在新的研究裡,科學家檢驗雌激素對於癌細胞及癌前病變細胞的影響,他們發現一酵素CYP1B1與製造癌細胞有關連,CYP1B1會使雌激素再次代謝,使雌激素變成導致肺癌的重要因子。
此項研究發表在2011年1月的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期刊,但研究者也表示仍需進一步研究才能證實此項發現。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