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乳癌倖存者還得面臨心臟病的風險!
2019.07.18
乳癌倖存者還得面臨心臟病的風險!
由於先進的醫療,今天被診斷患有乳癌的女性得以存活的機會較過去高。然而,一些乳癌治療方法使這些女性面臨其他更大的健康風險!   巴西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停經婦女若罹患乳癌,死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並且即使在乳癌治療後風險仍持續多年。   這項新研究比較了有和沒有罹患乳癌的停經婦女的心血管疾病風險。研究發現,乳癌倖存的停經婦女比較會發生代謝症候群、糖尿病、動脈粥樣硬化、高三酸甘油脂和腹部肥胖,這些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風險因子。他們的心血管疾病死亡率足以匹敵乳癌死亡率。   研究指出,乳癌治療方式對心血管的影響可能在放射治療後5年發生,並且風險持續長達30年。   作者表示,由於化療、放射治療和降低雌激素藥物具心臟毒性,因此接受乳癌治療的女性常發生心臟病,她們應注意生活方式,以降低心臟病及乳癌復發的風險。   在確診乳癌時,女性應安排心臟病諮詢,並在癌症治療結束後繼續追蹤心血管健康。   更多相關閱讀: 心臟病是癌症患者的主要死因 罹癌,也注意「心」事!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6.18)        
+ read more
過半醫師對LGBTQ缺乏意識!
2019.07.17
過半醫師對LGBTQ缺乏意識!
醫療體系的性別盲一直存在,男女健康的性別差異在近30年來,有顯著的突破。但是對於第三性別的關注仍是荒蕪之地。   最近一份調查發現,美國神經學家對LGBTQ缺乏意識,並強調需要更好的教育以改善性少數群體的醫療照護。   研究隨機地向1,000名美國神經學學會的會員發送問卷調查,回收135份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超過一半的人認為患者的性取向和性別認同與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無關,而有約36%受訪者表示他們會根據患者的性取向或性別認同來提供神經系統照護。   研究作者表示,許多神經科醫生並未意識到,在提供健康照護時是否了解患者性別認同會直接影響到神經系統健康,缺乏意識可能對尋求治療的患者產生有害的結果。   而一直以來,傳統男女性別與性少數群體獲得的健康照護存在落差,例如性少數群體死亡率是異性戀者的兩倍。不幸的是,許多醫療專業人員在性少數群體的健康方面幾乎沒有受過任何培訓,這可能導致由於缺乏知識而提供品質不佳的健康照護,問題可能以各種形式出現,例如:   * 治療愛滋病毒的「抗反轉錄病毒藥物(PrEP)」越來越多地用於男同性戀者,可能與神經病變有關。 * 對性少數群體的身份認識不足,可能導致患者在護理機構內進行神經復健期間受到歧視。 * 性別肯認荷爾蒙治療(Gender-affirming hormones)可能與其他藥物相互作用,例如:用於癲癇發作的抗癲癇療法。   不過,調查發現有超過一半的受訪者願意進修關於文化上適當照護(culturally appropriate care)的課程。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第一份詢問醫生自己的性別和性別認同的調查。大約88%自認為異性戀。一些自認為屬於性少數群體的醫師表示他們害怕在職場的歧視。可見醫師本人並不能免於被汙名的影響。   更多相關閱讀: 跨性別者健康照護—新指引出爐! 男同志在攝護腺癌治療前後應禁慾多久?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6.17)          
+ read more
女人為何越老越不想做…
2019.07.16
女人為何越老越不想做…
隨著年齡,婦女規律性交的人數減少,而且更年期之後的婦女享受性交的人數更少。雖然這些事實並不令人驚訝,但過去的研究大部分將原因歸因於生物性因素,新的英國研究則指出心理相關因素。    一般我們不難讀到有關婦女在更年期前後,性慾和性滿足如何及為何會減退,如:潮紅、睡眠干擾、陰道乾燥和性交疼痛等生物性因素。但更年期後普遍性的各種心理變化所產生的影響比較少知道,包括身體意象、自信、壓力、情緒起伏和關係上的議題。   日前,一個約4,500位更年期後婦女的英國研究,藉著檢視她們的自由論述的資料,了解親密關係、健康和心理因素如何影響更年期後婦女的性親密和滿意度。   這個性行為資料顯示,在每年的檢查開始之前,基本上大約一半的婦女仍有性交。隨著時間,觀察到性行為的各方面都在減少:頻率減少、不如以前享受、更不舒服。缺少性行為的主要原因是沒有伴,沒有伴的主因則是守寡。其他常提到的原因依序為:配偶的身體狀況(如:性功能失調)、婦女自身的健康問題(如:更年期相關的症狀)。   性慾低的相關因素最常見的是「親密關係」出了問題、生活中的不方便和對年老的看法。只有3%的參與者性經驗描述是正面的,有6%為了性的問題尋求醫療協助。   此研究結果發表在網上「北美更年期協會」的期刊《更年期》。     編譯來源:Science Daily(2019.07.10)        
+ read more
揚棄「責備文化」,提升醫療品質及安全
2019.07.15
揚棄「責備文化」,提升醫療品質及安全
英國國民健康服務(NHS)報告指出,因為醫療領域的責備文化造成醫醫相護(close ranks),使錯誤重複發生,上萬人的生命可能正逝去,而老年患者最有可能成為受害者。   官方指出,由於醫療錯誤,保守估計英國每年約有11,000個生命去世,每年造成10億英鎊的損失。   為了解決問題,NHS高層公佈了計劃,目標在2024年前每年挽救1,000人的生命。這些計畫背後是激進的策略以確保所有員工—包含最資淺的員工—都會接受培訓以因應風險發生。   終結醫療領域的責備文化 NHS患者安全主任敦促醫療單位應建立「公正文化」,取代讓員工經常隱匿錯誤的「責備文化」。   過去嘗試降低患者風險的方式被證明失敗,原因是醫療領域「錯誤地認為患者安全與個人作為有關」。而這種歸咎於個人的文化建立在兩個迷思之上,一為完美的迷思:只要你夠努力你就不會犯錯,二為懲罰的迷思:若懲罰犯錯者就可以避免他再犯。   但是,其實在醫療錯誤的案例中主要都是因為員工無心的疏忽及體制上問題,而責備文化不僅讓員工因擔心失去工作而不敢將問題說出來,進一步阻礙員工進步及避免再次發生,也忽視了環境、制度上的問題。   在NHS醫療領域中這種現象相當普遍,尤其在面臨患者安全事件時更常發生。改變這樣的文化對於挽救性命及確保醫療持續進步至關重要,因此需要協助及支持說出問題的員工。   計畫內容 每家醫院都會被要求有一位專家,讓所​​有護士和醫生在發現錯誤時都可以向他通報,以防止醫醫相護並阻止悲劇重演。而所有員工—包括清潔工和搬運工,都將接受如何應對患者安全事故的培訓,以確保更快地發現風險。   計畫也提到將透過科技來降低用藥錯誤,並避免患者跌傷。而為了減少產科病房的死亡及受傷數,會改善風險評估方式及加強監測。   此外,一項新的國家病患安全通報系統將讓員工、患者及家屬可以透過手機來通報事件。並且在新的法醫系統下,失去親人的家屬若對於照護所愛之人有任何疑慮,可以跟一位獨立的醫師進行討論。     編譯來源:The Telegraph(2019.07.01)、Daily Mail(2019.07.02)、The NHS Patient Safety Strategy(2019.07.02)        
+ read more
乳房植入物疾病真實存在!不是妄想!
2019.07.13
乳房植入物疾病真實存在!不是妄想!
來自紐約Bianca Weintraub在2014年進行隆乳手術,手術前,她被警告乳房植入物可能會破裂,但完全沒有提到其他風險。   手術後一年,Bianca的健康狀況開始很不穩定,出現發燒、夜間盜汗和痤瘡等症狀,有時幾乎無法起床。然而當她去就醫時,醫師說她很健康。而且植入物完整無缺,也不是問題所在,醫師堅持認為她沒有任何問題。2017年,Bianca聽說了「乳房植入物相關疾病」,越來越多女性認為她們因為植入物出現健康問題。但是,Bianca的醫師並不支持這個想法。有些女性在使用乳房植入物後出現各種全身症狀,認為與植入物有關,這些症狀稱為乳房植入物相關疾病(BII,Breast Implant Illness),症狀包含疲勞、記憶力減退、疼痛、皮膚疹、體臭、睡眠障礙、神經系統問題和內分泌問題等。   2018年2月,Bianca的症狀越來越嚴重,發燒超過40度、淋巴結腫大、關節疼痛和呼吸困難。有些日子,她幾乎無法起床,但醫生仍堅稱這是病毒感染。一個月後,她找到一名整合醫學的醫師進行血液檢查。結果發現Bianca對幾種感染呈陽性反應,包括肺炎和真菌感染。血小板和白血球數值也很低,代表免疫系統已經幾乎耗盡,Bianca和她的新醫生懷疑她患有乳房植入物相關疾病。   Bianca帶著這些訊息回到原來的醫師那裡,但幾位醫師和一位血液科醫師都告訴她,她的問題一定是因為病毒感染。「我不斷被醫療專業人員反駁!因為我年輕,看起來健康,他們就忽視我的不適。我感覺被傳統醫學背叛了,所以我決定嘗試其他的方法。」而後,Bianca嘗試了各種方法,從改變飲食、排毒到針灸,但她都沒有變得更好。   Bianca覺得她已經筋疲力盡,所有能做的事都做了。除了一個:移除乳房植入物。最後,在2018年10月,Bianca移除了植入物。Bianca注意到她的健康狀況立即發生變化,所有症狀都消退。身體狀況也越來越好,不再經常生病。   Bianca認為,人們應該成為他們自己健康的倡議者。「儘管我尊重醫生,但現在的醫學仍有很多不足。如果你覺得有什麼不對勁,為你自己爭取答案,不要接受那些反駁和忽視!」   美國及英國衛生主管機關對「乳房植入物相關疾病」提出說法 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將「乳房植入物相關疾病」列在隆乳手術可能有的風險和併發症中。FDA表示,沒有明確證據支持乳房植入物會引起這些症狀,但目前蒐集的案例指向某些女性會出現全身症狀,而這些症狀可能在植入物移除後解決,考慮使用植入物的女性應該意識到這些風險。   英國藥品和醫療產品監管機構(MHRA)亦正監測「乳房植入物相關疾病」的症狀。根據MHRA的報告,乳房植入物可能讓女性記憶力變差、注意力不集中和焦慮。     更多相關閱讀 乳房植入物可能使女性記憶力變差!   編譯來源:Daiy Mail (2019.06.03)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含糖飲料可能導致癌症!
2019.07.12
含糖飲料可能導致癌症!
最近一份法國研究表示,含糖飲料可能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研究團隊推測,血糖對身體的影響可能是罪魁禍首。不過,專家們認為還需進行更多的研究。   含糖飲料指的是? 研究人員將其定義為含糖量超過5%的飲料,包括純果汁、氣泡飲料、奶昔、能量飲料及加糖的茶或咖啡。 該團隊也研究了使用零卡路里人造甜味劑的飲料,但發現與癌症無關。   癌症風險有多大? 研究中每1000人就有22例癌症。研究人員表示,如果他們每天喝100毫升的含糖飲料(1/3罐的易開罐),癌症風險增加18%(4例癌症),亦即 每5年1000人中就會產生26例癌症。 在9年的追蹤裡,該研究發現了2,193例癌症,693例是乳腺癌,291例是攝護腺癌,166例是結腸直腸癌。   到底是什麼增加了癌症風險?和肥胖有關嗎? 肥胖是一些癌症的主要原因,而喝含糖飲料過量容易使體重增加。 然而,該研究指出,這並不是全貌。喝過多含糖飲料導致的肥胖和體重增加肯定會影響罹癌風險,但肥胖無法完整解釋兩者的關係。 研究人員表示,喝含糖飲料與癌症風險的關係背後很重要的因子是含糖量,他們認為血糖是罪魁禍首。他們還指出飲料中的添加劑,如色素,也可能會增加風險。 但是,研究並不試圖回答這個問題。研究人員表示,研究樣本群體之間的體重和糖尿病發病率沒有顯著差異,因此很難提供確定的答案。   研究證據明確嗎? 不,這份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只能呈現相關性,無法提供確定的解釋。 研究指出,喝含糖飲料最多的人(每天約185毫升)比那些喝最少的人(每天少於30毫升)有更多的癌症病例。因此研究人員提出一種解釋,即含糖飲料可能增加癌症風險。 但是,喝含糖飲料最多的人可能會有其他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如:高鹽、高熱量飲食。這些可能是增加癌症風險的原因,而與含糖飲料本身無關。因此,研究不能說含糖飲料會導致癌症。 不過,雖然這項研究無法提供明確的因果關係,但確實點出了積極減少人們攝取糖分的重要性。   研究人員怎麼說? 研究團隊表示,雖然還需要更多、規模更大的研究來證實這些研究結果,但這些數據支持目前的營養建議及限制含糖飲料的政策。 英國在2018年引入了「糖稅」,含糖飲料製造商必須繳納稅款。   飲料公司怎麼說? 英國氣泡飲料協會表示,該研究並未證明因果關係,而作者也承認了這一點。只要均衡飲食,氣泡飲料是安全的。 他們也有意識到在對抗肥胖上他們也扮演著其中一個腳色,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會降低產品中的熱量及含糖量。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團隊對參與國家研究的10萬多名法國人進行分析,其平均年齡為42歲,79%為女性。參與者回答了在3,300種食物及飲料中他們每天吃了多少,並從2009年開始被追蹤了9年。   編譯來源:BBC(2019.07.11)、Health Day(2019.07.11)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