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含糖飲料可能導致癌症!
2019.07.12
含糖飲料可能導致癌症!
最近一份法國研究表示,含糖飲料可能會增加罹患癌症的風險。研究團隊推測,血糖對身體的影響可能是罪魁禍首。不過,專家們認為還需進行更多的研究。   含糖飲料指的是? 研究人員將其定義為含糖量超過5%的飲料,包括純果汁、氣泡飲料、奶昔、能量飲料及加糖的茶或咖啡。 該團隊也研究了使用零卡路里人造甜味劑的飲料,但發現與癌症無關。   癌症風險有多大? 研究中每1000人就有22例癌症。研究人員表示,如果他們每天喝100毫升的含糖飲料(1/3罐的易開罐),癌症風險增加18%(4例癌症),亦即 每5年1000人中就會產生26例癌症。 在9年的追蹤裡,該研究發現了2,193例癌症,693例是乳腺癌,291例是攝護腺癌,166例是結腸直腸癌。   到底是什麼增加了癌症風險?和肥胖有關嗎? 肥胖是一些癌症的主要原因,而喝含糖飲料過量容易使體重增加。 然而,該研究指出,這並不是全貌。喝過多含糖飲料導致的肥胖和體重增加肯定會影響罹癌風險,但肥胖無法完整解釋兩者的關係。 研究人員表示,喝含糖飲料與癌症風險的關係背後很重要的因子是含糖量,他們認為血糖是罪魁禍首。他們還指出飲料中的添加劑,如色素,也可能會增加風險。 但是,研究並不試圖回答這個問題。研究人員表示,研究樣本群體之間的體重和糖尿病發病率沒有顯著差異,因此很難提供確定的答案。   研究證據明確嗎? 不,這份研究所使用的方法只能呈現相關性,無法提供確定的解釋。 研究指出,喝含糖飲料最多的人(每天約185毫升)比那些喝最少的人(每天少於30毫升)有更多的癌症病例。因此研究人員提出一種解釋,即含糖飲料可能增加癌症風險。 但是,喝含糖飲料最多的人可能會有其他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如:高鹽、高熱量飲食。這些可能是增加癌症風險的原因,而與含糖飲料本身無關。因此,研究不能說含糖飲料會導致癌症。 不過,雖然這項研究無法提供明確的因果關係,但確實點出了積極減少人們攝取糖分的重要性。   研究人員怎麼說? 研究團隊表示,雖然還需要更多、規模更大的研究來證實這些研究結果,但這些數據支持目前的營養建議及限制含糖飲料的政策。 英國在2018年引入了「糖稅」,含糖飲料製造商必須繳納稅款。   飲料公司怎麼說? 英國氣泡飲料協會表示,該研究並未證明因果關係,而作者也承認了這一點。只要均衡飲食,氣泡飲料是安全的。 他們也有意識到在對抗肥胖上他們也扮演著其中一個腳色,這也是為什麼他們會降低產品中的熱量及含糖量。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團隊對參與國家研究的10萬多名法國人進行分析,其平均年齡為42歲,79%為女性。參與者回答了在3,300種食物及飲料中他們每天吃了多少,並從2009年開始被追蹤了9年。   編譯來源:BBC(2019.07.11)、Health Day(2019.07.11)  
+ read more
母乳真的那麼好?讓研究說話!
2019.07.11
母乳真的那麼好?讓研究說話!
人們常說,母乳可以讓孩子更健康、更聰明,母乳真的有這麼好嗎?來自美國的經濟學家Emily Oster博士,分享了她的經驗和研究。   令人沮喪的餵母乳經驗 Emily說,當她有第一個孩子時,想給寶寶最好的,而身邊不斷會有人告訴妳餵母乳是對寶寶最重要的事之一。女兒出生後,她一直無法順利哺餵母乳。不斷地擠奶,想讓乳汁更多,但始終沒有足夠的母乳,即使在工作當中以及半夜都起來擠奶,依舊如此。女兒體重減輕,必須搭配使用配方奶,她感到非常沮喪。   Emily的經歷並不特別、也不少見。對於某些女性來說,餵母乳很簡單、方便、美好。但對某些人來說,卻令人沮喪、痛苦和疲倦。社會不斷強調母乳的各種好處,如果一名女性無法哺餵母乳,或選擇不餵母乳,可能感受到巨大的羞恥與壓力。   Emily大量閱讀關於母乳的醫學文獻,想瞭解科學證據是否支持母乳的益處。她也利用經濟學的背景,評估母乳與嬰兒發展是否有令人信服的因果關係。   Emily指出,評估母乳與嬰兒發展之間的關係時,有一個關鍵因素常常被忽略,就是:母親。例如,選擇母乳哺育的女性往往有較高的教育程度,而且生活較富裕。對於母親受過良好教育的兒童來說,無論有沒有餵母乳,智商與體重的狀況都比較好。   舉個例子,我們常常聽到母乳讓孩子更聰明,許多研究也指出,母乳餵養的孩子,平均智商高於沒有母乳餵養的孩子,真是如此嗎?2006年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的一份論文,對5000多名兒童進行研究,有更了進一步的發現。   母乳讓孩子更聰明? 這份研究首先比較了5至14歲母乳餵養和沒有母乳餵養兒童的智商測驗分數。分析發現,母乳餵養的孩子比沒有母乳餵養的孩子高出約4分,這與許多醫學和公共衛生研究的發現一致。   然而,研究人員發現,進行母乳哺育的女性往往比沒有母乳哺育的女性受過更好的教育,並且富裕。為了降低其他因素的影響,研究人員比較相同教育和經濟程度的母親,有無哺餵母乳對兒童智商的影響。結果發現,母乳哺育兒童的智商分數仍然較高,但影響卻降低許多,分數高出約1.6分。   研究人員進一步觀察,即使是同等教育程度的母親,母親的智商也影響測驗結果。在控制母親智商的變因後,母乳餵養兒童的智商分數僅高出0.5分,母乳餵養對智商的影響更小了。   但這樣的比較可能還不夠。研究人員將同一個家庭中,有餵母乳及沒有餵母乳的兄弟姊妹進行比較。也就是對同一位母親不同哺餵情況的孩子做比較,盡可能完全控制母親的所有影響,這是一種理解母乳餵養影響更有說服力的研究方法。研究人員發現,當這樣進行分析時,母乳餵養兒童的智商分數高出0.02分,基本上為零,幾乎沒有影響。   這絕不是對母乳與兒童智商之間關係的唯一研究,Emily幾乎閱讀了所有相關的研究,研究品質較好的論文都指出母乳和兒童的智商之間沒有因果關聯。此外,一些對長期健康益處的聲稱,例如喝母乳的嬰兒長大比較不會變胖,並未在研究中得到支持。多數的研究內容都有缺陷,並未控制相關影響因素,無法提供有效的科學證據。   不過,Emily也發現母乳對嬰兒及母親的確有些影響。例如,母乳似乎可以改善嬰兒一歲前的消化情況、降低嬰兒的皮疹,特別是對早產兒來說尤其重要。似乎也可能減少幼兒耳部感染產生的影響,並降低母親罹患乳癌的風險。   媽媽需要的是支持 這些對母乳餵養研究的發現有什麼意義呢?從某種意義上來看,這一切都沒有反對「母乳最好」的主張,母乳對嬰兒健康似乎的確是好的。但Emily指出,關鍵在如何於詮釋母乳益處的同時,考慮到母乳哺育是困難的、複雜的,並且對某些女性可能是不切實際、無法進行的。   「母乳對妳的孩子有好處,所以讓我幫助你,希望餵母乳可以成為讓妳享受的過程。」和「這是妳可以為孩子所做最重要的事,如果無法完成是非常不幸的,而且可能嚴重影響孩子的未來。」這是兩種對於母乳好處的說詞。當然,沒有人會真的說第二句話,但在說到母乳有多好時,許多媽媽聽起來就是這樣的恐嚇。   母乳哺育的爭論已經從育兒部落格和醫學文獻,發展到國家政策場域。今年4月,英國國家生產基金會主席因為基金會提供過多支持給非純母乳餵養的媽媽而辭職。她擔心的是,為各種餵養選擇的女性提供支持,可能會失去「母乳是最好的」的態度。但這樣的推論可能太過滑坡,提供更具包容性的資訊,應該能讓更多女性感到被支持與協助。   Emily說,在一個女性獲得足夠支持以確定母乳餵養是否適合她們的世界中,大家都會更好。女性需要的不是推廣、宣傳,而是支持。如果她們認為餵母乳不適合,或覺得不想餵母乳,那麼使用配方奶就是支持,而不是羞恥。     編譯來源:Guardian(2019.06.20)          
+ read more
打從娘胎起,男性就比較承受不住壓力!
2019.07.10
打從娘胎起,男性就比較承受不住壓力!
在自然狀況下,統計新生兒出生時的性別,男嬰會略高於女嬰。但是每年性別比高或低沒有固定,並受許多不同因素所影響。   近日英國醫師Sebastian Kraemer投書指出,英國新生兒性別比的三個高峰時間點都是社會政治環境較穩定的時期,當時出生的男寶寶都比較多。而與女性胎兒相比,在媽媽面對環境壓力時,肚子裡男性胎兒會比較不易存活。   美國社會學家Armstrong在其有關壓力對懷孕有害的研究中發現:「懷孕期間婦女的其他孩子或配偶死亡」與「發生懷孕生產負面事件」有相互關連性。   事實上,許多科學研究都已經顯示,懷孕婦女住在發生災難事件的地區,如:911事件、日本神戶大地震,會對其後代有重大的影響。在事件後數月內出生的新生兒,男孩與女孩的比例都會縮減。相較於他們的姊妹們,男性胎兒在母體遭遇嚴重壓力時會比較脆弱,甚至容易死亡。   相反地,當媽媽如果覺得安全以及保持樂觀,她們就會比平常較易生出男寶寶。根據英國國家統計局資料,新生兒出生的性別比呈現過三個高峰期,分別在1919、1945及1974年。這些都是社會充滿希望和凝聚力的時間點-前兩個是世界大戰結束後,而第三個則是英國與西方世界其他國家中社會不平等都處在最低水平的時刻。   在1945年後的30年間性別比都相對高,直到在1980年代中期後才慢慢穩定下來,維持在1930年代之後不曾出現過的狀況。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07.04)          
+ read more
英國「路徑地圖」對抗性別不平等!
2019.07.09
英國「路徑地圖」對抗性別不平等!
女性一生中從就學到工作退休都要面對許多不平等的狀況,近日英國政府宣布要推出一份「路徑地圖」來對抗這些性別不平等,其中主要檢視女性的工作權和職場性騷擾問題。   在接受BBC廣播的訪談中,英國婦女與平等部部長Penny Mordaunt表示,女性平均需要有更高的資格條件才能進入職場,然後必須非常努力工作,但是她們卻依舊收入比較少,也很難儲蓄。   路徑地圖─從校園到職場 「路徑地圖」從8個主要議題切入,包括在特定一些產業、職業以及學校態度等面向的性別不平等。追蹤女性在每個人生階段所碰到的打擊,通常是在經濟上的受挫。這些遭遇讓她們比社會一般人平均擁有比較少的選擇權,導致最後財務出現不穩定。數據顯示,在過去幾十年,女人有50%的機率較可能受困在低薪階層。   Mordaunt表示,職場性騷擾諮詢會將於下周舉行,政府將會提出要雇主對員工間發生騷擾問題負責的提案。她還希望終止育嬰假歧視問題、提供更好的托育服務、確保離婚時將養老年金納入考量、以及推動照顧者的受雇權。   它會有用嗎?各方看法不一 英國特許管理學院(the Chartered Management Institute)執行長Francke表示,這份地圖充滿企圖心、是全面且合作性的,好好執行將可能改變整個遊戲規則。   英國平等與人權委員會副主席Waters認為,英國的性別不平等問題是根深蒂固的,無法被快速解決。政府需要有具體的行動的作為來清理這些持續有害女性發展潛能的所有障礙。   而終止對婦女暴力組織共同執行長Green則認為這些提議只是很小的調整,真正需要做的是社會職場中有大的文化轉變,必須徹底將防止職場性騷擾的責任,由個別員工身上轉移至雇主方。     編譯來源:BBC News(2019.07.03)        
+ read more
黃豆有益心臟?
2019.07.09
黃豆有益心臟?
美國食品藥物管理署可能在今年夏天會取消自1999年以來所核准的聲明:「黃豆可能減少心臟疾病的風險,促進心血管健康」。因為食藥署認為沒有明顯的專業科學證據支持黃豆蛋白質和減少心血管疾病的關係。   然而現在一項新的長期研究加強了黃豆確實有益心臟的概念。   加拿大研究人員仔細研讀了46個不同的實驗。他們的結論:「這些資料強烈支持原先食品藥物管理署對黃豆有益心臟健康背後的理論基礎。雖然黃豆平均只減少5%的膽固醇,但加上其他以植物為基礎的食物,效果更明顯。」。他們認為這項審查顯示出一致、長期的心血管益處。   研究人員檢視食藥署在2017年的聲明中所引用的同樣46個實驗,發現食用許多黃豆的人,壞膽固醇(LDL)和總體膽固醇皆減少,而且46個實驗皆顯示同樣的益處。這樣的一致性很重要。   在一些資料的檢視中,小型實驗的分析發現黃豆對減少膽固醇有很大的效果,但樣本增加以後,效果會隨時間逐漸減少,而這樣的結果更精準。魚油就是一個例子,但黄豆則沒有改變。   兩個營養專家對這個新的資料分別有自己的看法。   一位紐約州註冊營養師指出黃豆對心臟的健康有適度的益處。重要的是,黃豆蛋白質可以是健康飲食的一部分,但也要考慮其他的方法來協助減少心臟疾病的風險,如運動、禁煙、減少壓力、維持健康的體重及定期拜訪醫師。   另一位營養師則認為,我們正在進入一個以植物蛋白質為基礎的年代,不管是否有健康的宣稱,黃豆食品用來取代較不健康的選項,如紅肉或高脂的蛋白質食物,就是對心血管有益了。   這個新的分析未直接從黃豆業者接受贊助,但研究人員所接受的支援有政府、非營利和業者基金,這些企業和團體有部分是在製造或促銷黃豆等其他以植物為基礎的食物。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19.07.01)        
+ read more
壞膽固醇太低可能很不好!
2019.07.06
壞膽固醇太低可能很不好!
為了改善心血管健康,美國心臟學會建議民眾「壞膽固醇」數值不應高於100mg/dL,但從來沒有建議最低下限。不過,最近一份研究再次指出,「壞膽固醇」數值太低增加出血性中風(hemorrhagic stroke)的風險,可能需要設立最低數值。   出血性中風是指血管在大腦中爆裂時所發生的中風。而過去研究已指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俗稱「壞膽固醇」數值太低時出血性中風風險較高。最近一項研究支持了這樣的結果。   研究人員發現,「壞膽固醇」在70至99 mg/dL之間的人出血性中風的風險相似,但是當降至70 mg/dL以下時,出血性中風的風險顯著增加。例如:相較於「壞膽固醇」在70至99 mg/dL之間的人,低於50mg/dL的人風險增加了169%。研究將年齡、性別、血壓和藥物治療等可能干擾結果的因素排除在外。   研究作者表示,在訂定「壞膽固醇」的最佳目標數值時,適度和平衡是關鍵。你的數值不能太極端-太高或太低。如果你因為家族史、有高血壓和大量飲酒等風險因素而有較高的出血性中風風險,可能要特別注意「壞膽固醇」數值。   這一觀察結果如果獲得證實,對治療目標具有重要意義。研究結果可能有助於醫療專業人員繼續完善相關指引。   此外,雖然之前已有研究指出這樣的關係,但仍需要更多的研究樣本來進一步確認研究發現。而新的研究樣本涵蓋了多種「壞膽固醇」數值的樣態,以捕捉一段時間內的變化。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分析了96,043名參與者的資料,在研究開始時他們沒有中風、心臟病或癌症病史。他們的「壞膽固醇」數值在研究開始時測量一次,此後每年測量連續9年。研究人員再從他們的醫療紀錄中瞭解罹患出血性中風的情形。   這是一項大型研究,而這是一個優勢,因為它呈現出非臨床環境中健康人的狀態。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7.02)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