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07.30
治療雄性禿可能壞了你的性生活!
全球掉髮治療的市值約台幣2000多億元,其中有90%來自於治療雄性禿,而「柔沛」等含有Finasteride成分的藥物是最常見的治療方法。但是已有很多男性表示吃藥後出現性慾減低、勃起困難及射精量減少等副作用,並且即使停藥後症狀仍然沒有消失。
根據多項研究,Finasteride確實對雄性禿起作用,在幾個月內能促進頭髮生長。只要繼續服藥,效果就會持續。簡單來說,雄性禿是由荷爾蒙DHT(二氫睾固酮)增加所致,它會使頭髮變細,導致髮線後退或頭頂禿髮。而此藥通過減少睾酮轉化成DHT來避免頭髮脫落,並促進毛髮再生。
不過,此藥可能帶來一系列副作用:陽痿、不孕、失眠、焦慮、抑鬱等,並且停止服藥幾年後副作用仍然存在。
FINASTERIDE也被用來治療攝護腺肥大
攝護腺肥大是受到攝護腺內睪固酮轉化成DHT的影響,而Finasteride可減少血液內和攝護腺中之DHT,故可縮小攝護腺,阻止它壓迫膀胱和尿道。常見用來治療攝護腺肥大的藥為「波斯卡」等。
政府要求加註警語
2017年歐洲藥品管理局規定,Finasteride的病患須知單張上必須揭露關於抑鬱症風險及在極少數情況下可能引起自殺念頭等警告。
在台灣,「柔沛」、「波斯卡」的仿單皆有標示服藥後可能出現之副作用,如:抑鬱、性慾降低、過敏反應等,並提到停藥後勃起功能障礙、射精異常及性慾降低仍可能持續存在。
製造「柔沛」的默沙東製藥公司表示,只有百分之一的人會受到性功能障礙的影響,儘管他們已在病患須知單張中承認症狀可能會在停藥後持續。
在美國,默沙東製藥公司被稱為默克公司,他們總共已經賠償了數百名男性台幣1億多元,這些男子宣稱在停止服用「柔沛」後仍有副作用。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英國男性表示他們也持續受到副作用的影響。
來自患者的聲音
一名男性在服用「柔沛」後幾周內性慾開始降低,3個月後開始失眠、焦慮。他多次向其家庭醫師討論其健康問題,但醫師只開了幫助睡眠及抗抑鬱的藥物給他。此後,他的症狀越來越多,包括:皮膚乾燥、心悸、身體痠痛、體重下降等,還被測出精子品質變差。他與伴侶的小孩是透過人工生殖技術生出來的。
另一名男性表示,八年前服用「柔沛」僅三個月,但隨之引起的性慾下降、勃起問題、記憶與疲勞問題在停藥後仍然持續,影響到他的人際關係及工作。他回憶醫師確實有提到服藥後可能陽痿,但年輕時他並未完全理解這意味著什麼。他也曾為了症狀而求醫,但醫生都否認症狀與「柔沛」有關。
除了這兩位男性以外,網路上一個支持小組「柔沛求助」已有5,000名會員,並且會員數以每月100人的速度增加。其發言人表示,人們需要知道這些副作用,才能權衡服藥之利弊。
醫生怎麼說
一位男性醫學教授解釋了藥物對精子的影響,他表示Finasteride會導致腦部停止釋放會刺激睪丸產生精子的荷爾蒙。由於服藥後血液中的睪固酮增加,讓身體誤以為睪丸有在運作。他還表示,資料顯示當男性停止服藥後,產生精子的能力恢復了,但這可能要花幾個月的時間。
英國性醫學協會前理事長表示,他同意應更清楚地讓患者了解潛在的副作用及副作用可能持續。他不認為護士、藥師或家庭醫師了解這種藥可能引起性功能問題及抑鬱,因此應對醫事人員加強宣導。
不過,英國皇家醫學會理事長表示,Finasteride藥物對於老年男性攝護腺肥大是很好的治療,他並不太擔心藥物可能影響患者的性生活。不過他也提到,考量到藥物對性功能潛在的影響,他比較不會給有良性攝護腺疾病的年輕男性吃這種藥,對於年輕男性患者還有其他治療選項。
藥廠的回應
默沙東強調「柔沛」的安全記錄。他們的發言人表示,自從被核准上市以來,全世界數百萬男性在使用「柔沛」,並且一直都有進行臨床試驗及向全球的管理機構提供報告。
發言人補充,他們不斷監測安全性並更新安全訊息,這些訊息都有標示於給醫療專業人員的產品摘要及給患者的病患須知單張中。裡面都有提到勃起功能障礙及抑鬱是可能的副用作,雖然並不常見。
更多相關閱讀:
攝護腺肥大藥物藥物恐延遲癌症診斷
攝護腺肥大藥物增加糖尿病風險!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7.22)
+ read more

2019.07.29
阿茲海默症的性別差異關鍵在基因及腦部構造?!
過去研究已發現APOE基因、腦部糾結纖維蛋白質(tau)及斑塊(Amyloid)堆積都是罹患阿茲海默症的風險因子,多年來,科學家們就這些因子研究為何女人比較會罹患此病。
近期有兩項研究分別針對「APOE-4基因對腦部tau蛋白堆積的影響」、以及「腦部tau蛋白擴散速度」做進一步探討,都發現女性與男性的發生情形非常不同,更有助說明阿茲海默症的性別差異。
APOE-4基因提高認知障礙女性腦部TAU蛋白堆積
tau蛋白在腦部散布如同發生感染,它會在不同區塊神經元之間流竄,將其他蛋白轉為異常糾結的團塊,接著造成腦部細胞死亡,使人出現認知障礙。
一項研究發現,同樣具有ApoE4基因,輕微認知障礙的女性比男性更易在腦部的內嗅皮質、杏仁核、海馬旁迴與後扣帶回皮層這些區塊,出現tau蛋白堆積的狀況。若是在認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身上,就看不到相同的性別差異作用。這擴展了過去大家對ApoE4基因扮演影響阿茲海默症的角色的認識。
此項橫斷性研究的對象資料來自Alzheimer's Disease
Neuroimaging
Initiative資料庫,包含控制組131位(女性有66名)認知功能正常與97位(女性有39名)罹患阿茲海默有輕微認知障礙的老年人,平均年齡是77歲。
女性腦部區塊連結多 加快TAU蛋白擴散
近日另一研究結果顯示,女性腦部各區塊之間的連結較多,這可能會讓tau蛋白在腦部不同區塊之間的擴散更容易且快速,因而使女性出現認知退化的風險增加。而未來必須有更多研究來證實女性腦部tau蛋白加速擴散的模型。
此項研究是由美國Vanderbilt大學認知醫學中心(CCI)研究團隊分析301名正常認知功能及161名輕微認知障礙者的正子醫療影像(PET
imaging)資料。
腦部病理學、神經解剖學、功能組織的性別差異,可能會反映在神經行為和認知程度上的不同,因此解釋這些差異在神經退化疾病的盛行情形,將有助於發展性別化的疾病預防策略,並對未來相關臨床試驗及治療發展具有啟發作用。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6.24)、EurekAlert(2019.07.16)、BBC
News(2019.07.16)
+ read more
/vaginal Mesh.jpg)
2019.07.29
加拿大跟進!限制陰道網膜使用
加拿大衛生部於日前宣布,經過安全檢視後,陰道人工網膜只限用於特定患者治療骨盆器官脫垂使用。
相較美國食藥署今年4月禁售陰道網膜的決定,加拿大政府做出的結論約束力顯得不足。但是,由於主要的陰道網膜廠商皆已停售或從市場中撤下產品,因此目前無法確定陰道網膜是否仍能於加拿大購得。
陰道人工網膜是植入在陰道壁,加強支撐的力量,用以處理因為組織受損或老化引起的子宮脫垂或尿失禁等症狀。
加拿大衛生部已經承認,有些植入陰道人工網膜的女性會經歷令人無法忍受的副作用,包括:腹痛、性交疼痛、反覆感染、器官穿孔、神經損傷和網狀物分解。
加拿大衛生部表示,仍可繼續使用陰道網膜,但僅限於特定的患者,例如:患有復發性骨盆器官脫垂的婦女或無法接受其他手術治療的婦女。
加拿大衛生部的結論是參考2017年加拿大泌尿學協會的一項建議—目前文獻不支持常規使用陰道網進行脫垂修復。
加拿大衛生部和美國食藥署的禁令不及於其他形式的網狀物,如用於治療女性尿失禁或疝氣腹壁破洞而腹內器官脫出
修補術。
對於已經植入陰道網膜的婦女,加拿大衛生部建議定期找醫師做追蹤,如果出現鼠蹊疼痛等併發症,應儘速與醫生聯繫。
更多相關閱讀:
英國NICE表示,可以嚴謹管理來解除陰道網膜禁令
醫療植入物是患者的希望還是夢魘的開始?
編譯來源:CBC(2019.07.26)
+ read more

2019.07.28
為吸母乳切開嬰兒舌繫帶,必要嗎?
有些媽媽餵母乳不順利,原因是小孩的舌繫帶太緊。這時候可能會得到一個建議:動手術修剪嬰兒舌頭下方的舌繫帶。但最近一份研究指出,這些手術大多是不必要的。
台灣女人連線則認為,如果嬰兒的舌繫帶太緊,瓶餵母乳也是一個可行的替代,不必讓嬰兒承受手術的傷害及不適。母乳哺育的意義應該不是執著親餵!
為什麼要修剪舌繫帶?
舌繫帶是位於舌頭下方的帶狀或片狀結構,舌繫帶過短、過緊或舌頭幾乎完全黏固於口腔底部是嬰兒出生時的一種病症。某些時候,這種過緊的情形也可能發生上唇和牙齦之間的上唇繫帶。這樣的情況可能導致母乳哺餵困難,在極少數情況下,也可能影響兒童的牙齒健康或說話。
母乳被認為是新生兒餵養的首選,但若發生母乳哺餵困難時,例如寶寶無法順利含住乳頭、或母親覺得太過疼痛,父母可能會得到透過手術修剪嬰兒上唇繫帶或舌繫帶的建議,稱為繫帶切開術,以幫助嬰兒順利含住乳頭。
越來越多嬰兒進行舌繫帶切開手術
近年來,越來越多父母為了改善母乳餵養情形,讓嬰兒進行繫帶切開手術。在美國,相較15年前,成長了大約10倍人數。然而,目前沒有強有力的科學證據顯示這對母乳餵養有助益。最近一項研究提出疑問:在科學證據很有限的情況下,為了改善母乳餵養進行繫帶切開手術的嬰兒是否太多?
研究發現將近63%準備進行繫帶切開手術的嬰兒,經過專業團隊進行徹底的餵養評估和建議後,不需要進行手術就可以順利地進行母乳哺餵。研究作者表示,透過更廣泛的母乳餵養評估計劃,可以防止嬰兒接受無助於母乳餵養的手術。
許多母乳餵養不順的嬰兒 其實與舌頭無關
跨科別醫學團隊對115名已準備進行上唇繫帶或/和舌繫帶切開手術的新生兒進行全面的檢查與餵養評估,包括臨床病史、口腔檢查和母乳餵養觀察等。醫學團隊提供即時的建議和策略,解決母乳餵養時遇到的困難。
在透過跨科別團隊協助後,62.6%的新生兒沒有進行手術,8.7%進行上唇繫帶切除手術,27.8%接受上唇繫帶和舌繫帶手術。
研究作者呼籲制定出操作指南,以協助醫界做決策,並表示雖然研究工作還在進行,但目前已經認知跨學科合作是進行餵養評估的關鍵,能夠辨識出許多母乳餵養不順利的嬰兒其實與他們的舌頭或唇部無關。
編譯來源:Eurek Alert(2019.07.11)、JAMA(2019.07.11)
+ read more
/20160429172218_Aspirin-1200x600.jpg)
2019.07.27
你還在吃阿斯匹靈來預防心血管疾病嗎?
哈佛大學研究指出,數百萬服用阿斯匹靈來預防心臟病的人可能需要重新考慮是否要常規地服藥。
阿斯匹靈能夠減緩血小板凝聚,進而降低血栓的形成。但是,此藥也會增加腸胃出血風險。在2018年三項大型研究指出,對於許多人來說服藥後內出血的風險大於服藥的好處。這促使美國心臟學會於2019年更新了「心血管疾病預防指引」。
最新指引怎麼說?
指引建議70歲以上、沒有患心臟病的老年人,不應該常規服用阿斯匹靈來預防初次心血管疾病。並且特別指出若出血風險增加,不論患者的年齡皆不建議每日服用阿斯匹靈來預防心血管疾病。但是,對於有心血管疾病或有裝心臟支架、做繞道手術來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人,仍可服用阿斯匹靈。
此外,指引也建議除非有醫師處方,否則民眾不應每日服用阿斯匹靈。
指引這麼說,實務上又是如何?
哈佛大學研究指出,美國有2900萬左右40歲以上的民眾沒有心血管疾病仍每天服用阿斯匹靈。並且70歲以上沒有心臟病的人當中,有一半(約1000萬人)為了預防疾病而服藥。還有大約660萬人是在沒有醫療建議下每天服用阿斯匹靈。
台灣呢?
台灣醫師經常開低劑量阿斯匹靈給50歲以上民眾來預防初次心血管疾病,而最近醫界已經開始宣導不建議如此。不過,目前仍有許多基層診所將阿斯匹靈用作預防藥物,更有民眾自行服藥來預防疾病,顯示對醫師及患者都有加強宣導之必要。
許多患者可能對此感到困惑,畢竟,多年來醫生們一直敦促人們吃能稀釋血液的阿斯匹靈來降低首次心血管疾病。
這份研究點出,醫師非常需要詢問患者是否有持續在服用阿斯匹靈,並向他們強調要平衡服藥利弊的重要性,尤其是老年和過去有胃及十二指腸潰瘍的患者。
編譯來源:STAT(2019.07.22)、Medical News Today(2019.07.22)
+ read more

2019.07.27
甲狀腺低下患者應該服用甲狀腺藥物嗎?
甲狀腺低下症是女性常見的疾病。患者是因為她的免疫系統失控並且攻擊健康的腺體,導致其生產的關鍵荷爾蒙濃度不夠,而對全身造成破壞與混亂。藥物、長期壓力、懷孕以及老化都可能會造成這種現象,而抑制這個疾病的方式就是服用藥物治療。其症狀,如:掉頭髮、體重增加、疲累以及偏頭痛等,都是因為甲狀腺體控制消化、心律以及情緒功能失調所造成的。
甲狀腺低下症患者大多數為女性,被認為是與女性荷爾蒙雌激素有關。疾病的主要診斷方式為檢驗血液中甲狀腺所製造的荷爾蒙濃度。但這就是問題所在,很大群的患者血液檢測結果不明顯,造成這些被症狀所苦的的病患被誤診,令人擔憂。
2019年5月英國有研究作系統性文獻檢視後,認為甲狀腺治療對輕微甲狀腺低下患者沒有顯著的助益,因此建議不該常規給甲狀腺低下患者提供甲狀腺激素,例如levothyroxine。
英國甲狀腺學會以及內分泌學會反擊這項醫學建議,他們認為醫師應該繼續常規提供病患這類藥物。
紐卡司爾大學講師Dr
.Razvi評論這項建議有瑕疵,他表示:研究者所回顧的主要是65歲以上的患者,他們在第一時間並沒有症狀。有堅實的證據顯示,較年輕的患者使用像levothyroxine這類的甲狀腺素藥物是有助益的,我們不能將重點放在血液檢查,而應把焦點放在人的身上,如每個病人的症狀,這才是重要的。
Dr.Taylor也贊同此種說法,兩位醫師都建議血液檢查不明顯但有症狀的患者應服用三個月的levothyroxine這類的甲狀腺素藥物。
建議指引的其中一位作者表示:這是一個相當複雜的議題。指引不是設計來命令任何行動,而是用來幫助患者與醫師有比較好的討論與對話。的確是有堅實的證據顯示,藥物治療無法改善這些人的症狀。然而,指引也概述了治療方式可能在某些情況是適合的,例如:症狀是嚴重的病患。
編譯來源:
1.Daily Mail(2019.07.22)
2. Subclinical hypothyroidism: doctors shouldn't routinely prescribe
hormones. BMJ 2019;365:l2262.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