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25
每年進行卵巢癌篩檢不能挽救生命?
(圖為卵巢癌細胞的彩色電子顯微掃描)
卵巢癌是女性最可怕的惡性腫瘤之一。在台灣,卵巢癌的發生率節節上升,15年內增加了2倍以上,每年約有1300名新個案,548人死亡。
近十年(2006-2016)台灣重大癌症的死亡率多有改善或持平,唯獨卵巢癌的死亡率增加了29%,為增幅最大的癌症。
卵巢癌的診斷取決於女性向醫生報告症狀。但是,卵巢癌在進入晚期之前,幾乎沒有症狀,而那時的預後很差。在所有女性癌症中,卵巢癌的存活率最低,5年僅40%。
日前英國的一項研究計劃(UK Collaborative Trial of Ovarian
Cancer
Screening)結果顯示:以陰道超音波或結合CA125血液檢測對卵巢癌進行篩查並沒有降低該疾病的死亡率,儘管使用CA125可以在較早階段檢測出癌症。
此計畫進行了20年,涉及超過20萬名停經婦女,但結果令人失望。
研究顯示,早期篩檢可增加39%的癌症病例偵測,但並不會減少死亡人數。因為篩檢方式未能使卵巢癌死亡率降低,不能被推薦為國家篩檢計劃。
然而,早期診斷通常會減少治療的數量和強度,這對患有癌症的婦女及其家庭造成了很大的不同,可能也給了他們與親人更寶貴的時間。
陰道超音波或血液CA125檢測作為篩檢工具?
這項由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進行的研究,分析了2001年至2005年招募至該試驗超過20萬名停經後婦女追蹤20年的數據。一半的試驗者沒有進行篩檢、另一半的人則是每年做一次陰道超音波或每年進行一次和癌症有關的CA125血液檢查,如果CA125的數值升高,則再進行超音波掃描。
該結果發表在醫學雜誌《Lancet》,研究發現與無篩檢組相比,血液檢查發現的的早期癌症(第一或第二期)多了39%,但這並沒有減少因疾病死亡的人數。
雖然研究結果令人失望,但研究人員強調,過去10年,對有卵巢癌症狀的女性,早期診斷以及對晚期疾病的治療有了顯著改善,仍然可以挽救許多生命。
負責這項研究的USHA
MENON教授表示,目前重點應該放在提高對最常見症狀的認識,並確保迅速將發生這些症狀的女性轉介給腫瘤科醫生。
研究小組正在進一步研究,期發現是否可能降低手術或化學治療。其他對卵巢癌的篩查方法也正在開發中,但是要知道這些方法是否可以挽救更多生命,可能需要花費數年時間。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1.05.12)、Medpage
Today(2021.05.22)、Lancet(2021.05.12)
+ read more
2021.05.21
新理論可能會徹底改變子宮內膜異位治療
子宮內膜異位發生的原因一直有不同的說法。加拿大研究人員提出一項新理論,過去被忽視的荷爾蒙─睪丸激素,對此疾病扮演重要的角色,這對於子宮內膜異位的診斷和治療可能有直接的影響,也對全球有此疾病的女性發出希望的信號。
子宮內膜異位是原本屬於子宮裡的內膜組織,跑到子宮以外部位生長所引起,通常在骨盆內,但也有到身體其他部位,可能引發疼痛、發炎和不孕,目前仍然不淸楚發病的原因。
原來是睪丸激素在作祟
這項新研究發現,與沒有子宮內膜異位的女性相比,罹患子宮內膜異位的患者在母親的子宮內時,其母親體內的睪丸激素比較少。
根據研究人員的理論,母親的低睪丸激素影響了胎兒正在發育的生殖系統,使其日後發生和子宮內膜異位症相關特徵的機率較高,包括:初經提早、短月經週期、高度發炎、改變控制排卵和月經週期的荷爾蒙數量。
這個理論説明了幾乎所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症狀,皆是由早期低睪丸激素所延續下來的影響,但睪丸激素時常因為被視為「男性」荷爾蒙,而被研究忽視,雖然已知其對女性也有關鍵性的影響。
加拿大Simon
Fraser大學生物科學教授,也是研究的主導者B.
Crespi表示,早期發育時,低睪丸激素和子宮內膜異位症有最強烈的相關,這個影響可以解釋大部分子宮內膜異位的症狀,對內膜異位症的診斷和治療有直接的意涵。
美國Arizona State
University人類進化和社會改革系副教授B. Trumble
説:「研究人員一般會聚焦在女性荷爾蒙中的雌激素,而把睪丸激素視為男性荷爾蒙,但在現實中,兩者對所有人類一樣都非常重要。我要為這項研究喝采,作者們超越二元荷爾蒙的盲點,研究整個系列的類固醇激素可能對婦女健康的影響。」
Crespi説:「這個研究建立了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種胎兒發育中內分泌失調,根基在發育早期的生命。同時也澄清了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多囊卵巢症候群的關係,多囊卵巢症候群是由於產前睪丸激素過高而非過低,其原因、相關性和主要症狀和子宮內膜異位症基本上是相反的。如此一來,這個研究幇助我們翻轉對此兩種失調的了解。」
這項發現由兩篇文章發表在《進化、醫療和公共衛生》和《進化的運用》期刊。
編譯來源:Eurek Alert (2021.05.10)
+ read more
2021.05.19
懷孕可以接種COVID-19疫苗嗎?
日前台灣一名20多歲女性接種COVID-19疫苗後發現懷孕,產檢無胎心音,最終接受人工流產。疫苗與死胎因果關係尚待釐清,卻也讓許多準備懷孕的女性對是否要接種疫苗心生疑慮。
究竟孕婦是否可以接種疫苗呢?先來看看現實的狀況。
懷孕期間感染COVID-19有多危險?
在武漢病毒大流行期間進行的研究表明,孕婦是COVID-19感染的高危人群。
今年四月,一項發表在《JAMA
Pediatrics》期刊上的研究,對18個國家/地區2,130名孕婦進行分析,研究發現與未懷孕的女性相比,感染COVID-19孕婦的病程更為嚴重。孕婦需要重症監護的頻率是未感染孕婦的六倍,研究人員還發現染病的準媽媽及其嬰兒的死亡率更高。
因為孕婦患嚴重COVID-19的風險很高,疫苗開發商輝瑞與BioNTech於今年2月表示,他們已經開始了一項臨床試驗,以評估疫苗對孕婦的影響。
疫苗接種對母子有害嗎?
專家表示說,沒有資料顯示COVID-19疫苗對懷孕有害。
在美國,有超過10萬6千名在懷孕時接種疫苗女性,向名為「 V-Safe
COVID-19疫苗懷孕登記處」的資料庫報告她們的經歷。截至5月3日,尚無完整的安全問題報告。初步的分析顯示接種疫苗的孕婦或其胎兒沒有任何安全疑慮。但是,目前這些數據仍相當有限,仍需要更多的資料與進一步地追蹤。
在美國、英國、以色列和比利時等國家,準媽媽甚至被列為疫苗接種優先者。
在法國,孕婦只能在懷孕三個月後接種COVID-19疫苗。
在德國,對於孕婦是否接種疫苗,出現莫衷一是的見解。預防接種常務委員會表示,一般不建議孕婦使用COVID-19疫苗,因為還沒有足夠的數據來支持這是否安全;但,薩克森州的疫苗接種委員會決定建議孕婦從懷孕第13週開始接種疫苗。;同時,一組婦科協會從業人員發表了一份公開聲明, 呼籲政府建議所有孕婦都應接種疫苗。
哪種疫苗合適?
目前建議只應給孕婦接種mRNA疫苗,例如BioNTech-Pfizer和莫德納提供的疫苗。
美國和以色列的大多數孕婦都已接種了mRNA疫苗,現有的研究表明該疫苗是有效且安全的。
病理學上的安全證據
全球第一項研究COVID-19疫苗對胎盤影響的結果,5月11日發表於《婦產科雜誌》。結果顯示,懷孕期間接受COVID-19疫苗的患者胎盤沒有損傷的跡象。
根據病理學助理教授J.
Goldstein,胎盤就像飛機上的黑匣子,如果懷孕出了什麼問題,分析胎盤的變化可以幫助我們弄清楚發生了什麼。
去年五月,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發現,孕婦感染COVID-19病毒,其胎盤顯示出受傷的跡象(母親和子宮內嬰兒之間血液異常流動)。
4月,科學家發表了一項研究,顯示孕婦在接種疫苗後會產生抗體,並將其成功轉移至胎兒。Goldstein表示,直到嬰兒可以接種疫苗前,唯一獲得抗體的方法就是從母親那裡。
編譯來源:DW(2021.05.11)、Eurek Alert(2021.05.11)、JAMA
Pediatrics(2021.04.22)、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21.04.21)
+ read more
2021.05.14
35歲是女人生育門檻?男人呢?(Ⅱ)
男人沒有生育率下降的問題嗎?
你知道什麼人過了35歲,也不會被視為過了生育高峰期嗎?男人們!
人們仍然普遍認為男人沒有生育的生理時鐘,在任何年齡都可以成為父親。但是,精子的年齡恐怕並不像美酒那樣越陳越醇。隨著男性年齡的增長,精子品質會下降。研究顯示,年長父親所生的嬰兒出現健康問題、精神病和認知障礙的可能性增加。另有一項研究顯示,不孕症完全來自男性因素的有20%-30%,而所有不孕病例中包括男性因素的有50%。但是,跟女人面臨的社會壓力比起來,很少有人對30多歲的男人強調冷凍精子來保持精子品質,對吧!
據Dr.
Nargund說,在她經手的案例中,有一半的生育問題與男人的年齡有關,而不是女人的年齡。研究表明,儘管有些男人到了70歲還會生,但40歲以上的男人比20多歲的男人要多花五倍的時間才能懷孕。
去年(2020),Rutgers
University的美國科學家回顧了40年的生育力研究,得出的結論是:超過45歲的父親與早產、死產、低出生體重、新生兒癲癇發作和先天性心臟病等先天缺陷的風險增加相關-和母親的年齡無關。
精子細胞的品質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急劇下降,不僅活動力較差,至關重要的是,容易發生所謂的形態學突變-形狀和結構,正是這種原因導致了後代的遺傳異常。
2013年一項對5,000多名年齡在72歲以下的男性進行的研究發現,正常精子的比例在34歲開始下降,到了40歲以後下降了更多。
有時候,醫師告訴夫妻生育問題是「無法解釋的」,純粹是因為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女人可能出了什麼問題上,沒有人想調查男人。
當然,這並不表示男人應該為「太晚」生小孩而感到羞恥,而是我們應該停止羞辱女性。如果像ASRM這樣的組織希望女人早點生孩子,那麼重點應該放在如何使父母負擔得起的這樣的事情上,而不是在製造恐嚇婦女的廣告。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生育計畫
每個女人都有自己的健康狀況,這意味著我們在研究中看到的結論並不是對每個人都適用。年齡界限主要是對醫生有用的指標,他們知道什麼時候應該做進一步的遺傳條件檢測,我們知道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這種情況更可能發生。
由上述看來,35歲作為生育門檻的迷思已經過時、不科學,而且也無濟於事。這種大一統的思維會產生壓力和污名。 女人應根據自己的身心狀況、社會角色及生活的需求等層面,去計畫最適合自己的生育年齡及子女數,而不是被群體的生理時鐘追趕得無法喘息。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1.04.10)、Daily Mail(2021.05.02)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5.13
35歲是女人生育門檻?男人呢?(Ⅰ)
女人一過35歲有三分之一不會懷孕??
你知道35歲的門檻來自何處嗎?17世紀的法國數據!
我們應該有個人的生育計畫
#而不是群體的生理時鐘競賽
如同很多人在說的,35歲被視為女人生育的斷崖。一旦面臨這個魔術數字,妳就會正式被宣告為「高齡孕婦」或「老年母親」。女人會面臨很多可怕的警告:懷孕將有多困難、母親及孩子可能會面臨的許多問題。妳的懷孕會立即被標記為「高危險」,並要有額外的監控。
35歲以後嘗試懷孕,時常籠罩在壓力和議論中。但真的是如此嗎?
35歲生育門檻是300多年前的研究數據
女人對於生育力的焦慮,主要是來自2001年美國生殖醫學會發布的一個廣告:沙漏型奶瓶倒置,牛奶所剩無幾。該組織警告說,女性在30歲時每月懷孕的機會僅為20%,到40歲時將降至令人擔憂的5%。到現在,醫界及社會仍在使用這些數字,但是美國生殖醫學會卻聲稱不知道他們的警示數據來自哪裡。
而女人生育力在35歲開始走下坡說法,則是來自2004年發表在《人類生殖》期刊上的一篇研究結論:35至39歲的婦女經過一年的嘗試,有三分之一的人不會懷孕。這個被廣泛引用的統計數字,其資料來源很少被提到──1670年至1830年法國出生記錄。而這個33%無法懷孕的機率正是根據這個歷史人口資料推算出來的。那時期,還沒有現代醫學,也沒有抗生素!
但是從那以後,一直未有研究驗證這些發現。
沒被看到的生育力新研究
2004年,美國研究人員對七個歐洲國家的700多名婦女進行研究,發現在27-34歲婦女中,一年內受孕的有86%;而35-39歲婦女中這一比例為82%。其他研究也有類似的結果。
2013年,丹麥對2,800人的研究顯示,年齡在35至40歲間的婦女,一年內懷孕的有78%;20至34歲則為84%。
這些研究在在顯示,35歲前後的生育力僅有4、5個百分點的差異。
另一個2013年的研究指出,34至39歲、有懷孕經驗且體重正常的女性,有80%可以在半年內懷孕。
亦有調查發現,一般女性在40至45歲之間都還能夠懷孕。
然而,這些較鼓舞人的數字卻很少被提及。
高齡產婦的隱憂:有一個門檻 但不是35歲
的確,高齡懷孕有較高的併發症風險及卵子存在染色體問題。遺傳病(例如唐氏症和其他發育障礙)無疑是年長母親焦慮的問題。唐氏症風險平均約為1/500,而
40歲時懷孕的女性大約為1/100。
專家說,有充分的證據表明,隨著女性年齡的增長,懷孕併發症的風險會增加。研究顯示,40歲以上女性患上妊娠糖尿病的可能性是30歲的四倍,而患妊娠高血壓則是兩倍。
與4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相比,40歲以上女性急診剖腹產的可能性幾乎是兩倍,部分原因是肌肉較弱。45歲以上的孕婦中每兩名就有一名流產。
這些數字告訴我們,40歲可能是一個期限,但不是35。University
of Nottingham婦產科顧問和生殖醫學副教授Dr
.Raine-Fennin說:「即使到40多歲,大多數女性也幾乎沒有併發症。」
延伸閱讀:35歲是女人生育門檻?男人呢?(Ⅱ)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21.04.10)、Daily Mail(2021.05.02)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2021.05.08
為何COVID感染增加懷孕的風險
孕婦感染新冠病毒會影響其懷孕或分娩嗎?
耶魯大學專家説,COVID-19
的病毒會引發胎盤強烈的免疫反應,這可能解釋為什麼孕婦受感染面對更高風險的併發症,如早產和妊娠毒血症。
他們分析39個孕婦在不同妊娠階段的血液和胎盤組織。
在兩個胎盤組織樣本中偵測到新冠病毒(SAR-CoV-2)病毒,也發現受感染孕婦的胎盤比未受感染的有更多免疫系統的活動。
研究作者感染內科和神經科副教授Shelli
Farhadian在耶魯發布新聞指出,在遠離了肺部和鼻腔的胎盤啓動了強烈抵抗感染,這是好消息。然而大量的免疫系統活動可能對懷孕導致傷害。
病毒本身會引發問題,但是美國疾病防預中心最近發現COVID-19
的疫苗對孕婦來説是安全的。
Farhadian認為,應該密切關注在妊娠初期遭受感染的孕婦。
她指出目前沒有太多研究放在COVID-19感染時,胎盤免疫系統的活動。也不知其他類型的感染反應是否和新冠病毒相似。
這研究發表在4月22日網路的《醫療》期刊。
編譯來源:Health Day (2021.04.26)
-------------------------
> 台灣女人連線.台灣女人健康網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