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8.07
產後失禁和骨盆腔疼痛正常嗎?
長達十個月的懷孕期伴隨著逐漸增大的子宮,其重力對骨盆腔壁直接或間接的壓迫,有可能對骨盆腔的神經及肌肉產生傷害,發生尿失禁、子宮或膀胱脫垂等。
Orlando健康中心的一項新的全國調查發現,大多數美國人認為女性在生完孩子後出現疼痛、壓力和尿失禁是正常的:71%的美國人認為生完孩子後漏尿是正常現象;51%的人認為產後性交疼痛是正常的。
這都是骨盆底損傷的明顯跡象
骨盆底是一組肌肉和韌帶支撐陰道、子宮、膀胱和直腸。當它們受損時—最常見的原因是懷孕、分娩或衰老—它們會導致尿失禁,或導致這些器官從正常位置滑落,發生疼痛和壓力,稱為脫垂。
很多女性對於發生這樣的狀況,以為是正常的,也羞於啟口,以忍受延宕就醫。
如果我們的膝蓋有問題,我們可以與任何人談論它,而不會感到羞恥,不會感到不舒服或奇怪。而每個人都有骨盆底肌肉,但許多女性迴避談論它的問題。
專家表示,這些骨盆底問題的跡象,雖然很普遍,影響了大約三分之一的女性,但它們並不正常。
Orlando健康中心的職能治療師Tessa
Ladd說:「當我們說這不正常時,我們的意思是─這不是你應該忍受的事情。這是你可以康復和改善的」。
專家強調,骨盆底損傷儘早就醫,通常無需手術即可治療,女性不必忍受不舒服的癥狀。
調查還發現,71%的受訪者認為女性應該在分娩後儘快開始鍛練,以增強腹肌和骨盆底。
Ladd警告說,這可能會適得其反。要讓你的身體有時間癒合,不要做得太多太快。在產後早期,你可以開始做一些深呼吸並學習正確的健身操。
經驗分享
生下第二個孩子一個月後,Nicole發現自己承受著嚴重的骨盆壓力而回到醫院。
她被診斷出患有膀胱脫垂,這意味著她的膀胱由於骨盆底肌肉和韌帶損傷而滑脫。
她擔心自己需要手術,並且需要在家中帶著一個四歲的孩子和一個新生兒進行漫長的恢復。但而後,她被送到職能治療師Tessa那裡接受骨盆底治療以緩解疼痛。
在那裡,她學習拿起東西時如何呼吸,意識到在日常事物中對骨盆底施加了多大的壓力。她學會了如何緩解壓力並真正感受到其中的差異。除此之外,她做一些伸展和放鬆骨盆底,加強和協調骨盆底肌肉骨盆底。
與Tessa合作後,Nicole現在可以抱起她的孩子,而不必擔心疼痛或滲漏。
她敦促其他女性認真對待這種情況並去看醫生。就像,你可以解決這個問題,或者你可以盡可能地努力解決這個問題。
編譯來源:HealthDay(2024.07.15)
+ read more
2024.07.23
子宮內膜異位症增加卵巢癌風險
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可能容易遭受另一種健康危險。新研究顯示,她們患卵巢癌的可能性是沒有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的四倍。
科學家已知子宮內膜異位症可能和卵巢癌風險增加有關連,但此研究詳地指出風險會隨著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亞型而不同。
患有嚴重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兩者兼有的女性患卵巢癌的總體風險「顯著增加」,相對於沒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高出約9.7倍。
患有深部浸潤性子宮內膜異位症、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症或兩者兼有的女性患第
I
型卵巢癌的風險似乎高出近19倍,而它的生長速度往往比沒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卵巢癌慢。(深度浸潤的子宮內膜異位症存在於組織或器官深處,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症有時稱為「巧克力囊腫」,是在卵巢中形成的囊腫。)
相關聯的原因?
這個新研究顯示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卵巢癌相關,但不是原因。驅使相關性的確切因素仍未明白。
紐約大學長Langone 醫院 Perlmutter
癌症中心的婦科癌症科醫師 Deanna Gerber
說:「子宮內膜異位症是一個還未能完全了解的診斷,使得和卵巢癌的相關性也難以完全理解。可能有基因驅動的相關性,子宮內膜異位症常見的發炎,也會增加卵巢癌的風險,或者荷爾蒙的因素也可能在驅動這種關聯。」
根據 Cedar Sinai
的Rimel,「有幾個機制的建議,但沒有一個完全被證實。有些基因突變如
ARID1A
相關於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子宮內膜癌,也許連結了兩者。另外一個可能的機制,可能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形式和形成的過程中傷害了組織,從而創造一個更容易患癌症的環境—這需要更多的研究。」
風險仍較低
專家說,但是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人不應對新的研究發現而感到驚慌,因為卵巢癌本身仍然罕見。在台灣,患者應該記得:一般人群卵巢癌風險非常低,少於0.1%,這比乳腺癌等常見癌症要低得多。即使卵巢癌風險增加四倍,婦女仍維持著一個非常低的風險。」
「目前我們不建議對臨床護理或政策進行任何改變。預防卵巢癌最好的方式仍是建議要運動,不要抽煙、限制飲酒。」
除了年齡以外,有卵巢癌、乳癌或大腸癌的家族史更是卵巢癌的重要風險因素。
根據台灣2021年癌症登記資料分析結果,「卵巢癌」女性十大癌症死亡率第七位,死亡人數年增率更高達9.9%,為十大癌症之最!其發生率為1萬人1人。
Cedar Sinai
癌症臨床實驗辦公室的主任,婦科癌症專科醫師 BJ
Rimel
指出,整體來說,子宮內膜異位症的人應該覺知卵巢癌的警訊,包括脹氣、腹痛和腸道或膀胱功能的改變。「如果一個人有子宮內膜異位症,而醫師推薦以口服避孕藥做為治療或只是普通的避孕方法,我一定會考慮服用。口服避孕藥可降低卵巢癌風險
50% ,是很棒的消息。」
研究人員發現令人震驚的增加
新的研究,美國研究團隊分析近50萬位猶他州婦女年齡18-55的數據。數據來自於Huntsman癌症機構的「猶他州人口數據庫」。研究人員仔細檢視在她們的電子健康記錄上,有多少婦女被指認有子宮內膜異位症,基於「猶他州癌症登記處」,有多少婦女在1992-2019年間發展成卵巢癌。
研究人員發現所有卵巢癌類型的風險,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女,和沒有此症的婦女比較,高了4.2倍。根據研究,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患
I
型卵巢癌的風險「特別的高」,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女7.5倍高,而患
II 型卵巢癌(可能更具侵襲性)的風險約為2.7倍。
研究人員發現,相較於沒有任何類型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女,患有深部浸潤性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總體上患卵巢癌的風險最高,大約高出18.8
倍,而患有深部浸潤性子宮內膜異位症和卵巢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的風險排名第二。
研究數據並未指出那些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婦女接受了口服避孕藥,或性腺激素釋放素促進劑,可能會稍微扭曲了數據。節育藥丸相關於較低風險卵巢癌,仍不清楚性腺激素釋放素促進劑和癌症風險的相關性。再者,這些數據並沒有顯示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症的女性,有可能未被診斷或誤診。
此項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會期刊》。
編譯來源:CNN (2024.07.17)、JAMA(2024.07.17)
+ read more
2024.07.15
孕吐可以預防!
懷孕期間,高達90%或更多的孕婦會經歷某種程度的噁心或嘔吐,通常稱為「孕吐」或「害喜」。對某些人來說,孕吐的症狀相對溫和,沒有太大的麻煩。但對某些女性,孕吐可能很嚴重,不只影響個人的健康與生活,甚至留下創傷。
2023年年底一項研究指出,孕吐中最嚴重的情況:妊娠劇吐,是由稱為「生長分化因子15(GDF15)」的賀爾蒙引起,而不是過去認為的「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HCG)」。
孕吐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長期以來,一直認為孕吐是由人類絨毛膜促性腺激素引起的,這是女性懷孕期間由胎盤分泌的一種賀爾蒙。去年,南加州大學凱克醫學院的Marlena
Fejzo教授提出一項突破性研究,指出妊娠劇吐的主要原因來自GDF15。在一般情況下,人體內的GDF15僅出現非常小的量,但在懷孕早期會急劇上升,然後減少,最終在第三孕期再次上升。
Fejzo教授近期發表的研究更進一步指出,患有妊娠劇吐的人可能有基因變異,導致她們在懷孕前的GDF15較低,懷孕後體內突然有較多的GDF15,她們會特別敏感。這一發現對於預防和治療妊娠劇吐有重要意義。
初步研究顯示,在懷孕期間甚至懷孕前控制GDF15可能是安全的。如果能在女性懷孕前提高體內的GDF15,可能會使她們在懷孕過程中變得不那麼敏感。
孕吐不是無害的
Fejzo教授說,發生妊娠劇吐的孕婦本質上是在挨餓,這對孕婦和孩子都有嚴重的短期和長期影響。妊娠劇吐是產後憂鬱症的首要預測因子,患有妊娠劇吐的孕婦中26%有自我傷害的想法,而18%孕婦符合創傷後壓力症候群的標準。
對於孩子來說,孕婦妊娠劇吐與胎兒早產、低出生體重,以及日後的自閉症譜系障礙、注意力缺陷過動症(ADHD)、抑鬱症、社交問題有關。此外,還會增加兒童癌症及呼吸和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然而,妊娠劇吐的孕婦時常被醫生和家人忽視。
「它確實就像懷孕期間的致畸因素,是一種干擾胎兒正常發育的因素,但仍然沒有被醫學專業人士認真對待......很多孕婦都被醫師拒絕,並被告知『哦,這很正常,沒關係,只是不要服用產前維生素,妳不需要它們。』。」Fejzo教授這樣說。
在最嚴重的情況下,患有妊娠劇吐的人可能會發展成維生素B1缺乏引起的魏尼克腦病變,這是一種威脅生命的腦部腫脹,可能導致永久性腦損傷,並常常導致胎兒死亡。由於妊娠劇吐患者可能連吞嚥維生素都有困難,美國婦產科醫師學會目前建議他們用葉酸代替廣譜產前維生素,但Fejzo教授警告說,這可能還不夠,患者也有必要補充維生素B1,以避免嚴重的腦腫脹
不只有人類會孕吐 而這可能跟進化有關
懷孕期間出現噁心和食慾不振並不是人類獨有的特徵,這些症狀在動物界普遍存在,從猴子、狗、貓,到雞、毒蛇和章魚等都有觀察到。
Fejzo教授推測,除了防止攝取有害食物,懷孕引起的噁心可能是為了防止危險的覓食行為進化而來。
「這種情況可能是進化而來,因為在懷孕期間避免外出尋找食物可能是有益的。這對動物來說可能仍然適用,但對人類來說已經不需要了。所以如果能結束這種痛苦,就讓我們一次性解決吧!」Fejzo教授這樣說。
編譯來源:Eurek Alert(2024.5.22)
+ read more
2024.07.09
早發失智症與子癇前症有關
一項針對法國近200萬名女性的前瞻性研究顯示,子癇前症會增加早發性失智症的風險。
子癇前症又稱妊娠毒血症,是懷孕中後期發生的疾病。妊娠20週以後出現的高血壓,同時合併蛋白尿或全身水腫。子癇前症若合併癲癇發作,就稱為子癇症。
法國Santé Publique醫院的Valérie
Olié博士表示,與沒有高血壓疾病的妊娠相比,子癇前症使年輕時患失智症的風險增加了一倍多。
當子癇前症發生在妊娠34周之前,或又有慢性高血壓時,早發性失智的風險增加。
澳洲墨爾本大學的Stephen Tong博士和Roxanne
Hastie博士在隨附的社論中指出:「這是一項創新的研究,因為它確定了一種新的與子癇前症關聯的疾病。」
社論作者觀察到,在這項研究中的1,966,323名女性中,只有128名(不到1%)患有早發失智症。
因此,他們指出,患有子癇前症的人應該放心,因為早發失智症仍然是一種非常罕見的疾病。他們增加的絕對風險的是很小的。
最近已有研究報告了妊娠高血壓疾病(主要是子癇前症)與晚年認知問題之間的關係。一項80年回顧性研究顯示,患有妊娠高血壓疾病的女性晚年患血管性失智症和其他失智症的風險較高。患有妊娠高血壓和子癇前症的女性在70歲之前死亡的風險也更高。
Tong和Hastie指出,「在過去的二十年裡,子癇前症對終生健康的影響已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這些風險是如此重要,以至於美國心臟協會等許多國際臨床指南現在認識到,先前的子癇前症是後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
早發性失智症可能比以前想像的要多,儘管育齡期間的這種情況非常罕見(每10萬人中有1.0至3.8人)。英國生物銀行最近的一項研究指認早發性失智症的風險因素,子癇前症並不在其中。
社論作者表示:「儘管尚未在臨床試驗中得到證實,但在子癇前症發作後,採取健康的生活方式可能會改善血管健康並降低許多嚴重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這是合理的。」
研究如何進行
Olié和同事分析了全國CONCEPTION世代研究的資料(法國國民健康保險的數據資訊系統)。該世代研究先前的研究顯示,在法國 2%的妊娠存在子癇前症。
該資料庫涵蓋了2010年至2018年法國所有妊娠22週後的分娩情況。近200萬名女性參與了這項研究。產婦平均年齡為34.6歲。
失智症是透過平均追蹤9年的醫院記錄來識別的。與其他女性相比,患有早發失智症的女性年齡更大(36.4歲
vs 34.6歲),更容易被社會剝奪(13.3% vs
12.0%),更容易吸煙(14.8% vs 9.0%),或患有糖尿病(2.3% vs
0.7%)。
整體研究結果表明,子癇前症和早期失智風險之間存在劑量依賴性關聯。然而,嚴重的子癇前症與早發失智症無關。這可能是由於該亞組的統計檢定力較低。
他們補充說:「如果導致失智症風險增加的病理學也是通過血管健康狀況不佳介導的,那麼健康的生活方式也可能會減輕這種風險。」
「如果是這樣,那麼訊息就很明確了—健康飲食、定期鍛煉以及與初級保健醫生的接觸可能會一下子降低與子癇前症相關的所有這些疾病之風險。」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24.05.30)、JAMA(2024.05.30)
+ read more
2024.07.08
研究首次顯示:衛生棉條中有毒性金屬砷和鉛等
一項新研究發現,每月可能有數百萬人使用的衛生棉條可能含有鉛、砷和鎘等有毒金屬。這是第一篇測量衛生棉條中金屬含量的論文。
專家敦促女性不要驚慌,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這些金屬會滲入經血並被人體吸收。
台灣女人連線指出,「沒有證據顯示這些金屬會滲入經血」不代表「金屬不會滲入經血」,可能是沒有人做這方面的研究。事實上也「沒有證據顯示這些金屬不會滲入經血」。因此,女性還是不可掉以輕心。
衛生棉條安全嗎?
衛生棉條因為長時間接觸到陰道,而陰道內膜比身體其他部位的皮膚更容易吸收化學物質,因此,衛生棉條是否含有化學物質(包括金屬)受到特別關注。
作者─加州大學柏克萊環境科學系的博士後學者Jenni
A.
Shearston表示:「儘管存在巨大的公共衛生問題的憂慮,但很少有研究來測試衛生棉條中的化學物質 。」
而就在幾週前,美國消費者監督組織Mamavation和環境工作小組也指出衛生棉條可能含有有害的全氟烷基物質或PFAS(永遠的化學物質)。那金屬呢?
過去已有研究發現金屬會增加失智症、不孕症、糖尿病和癌症的風險。它們會損害肝臟、腎臟、大腦以及心血管、神經和內分泌系統。此外,金屬還會損害孕產婦健康和胎兒發育。
研究人員評估了14個不同品牌的30種衛生棉條中16種金屬(砷、鋇、鈣、鎘、鈷、鉻、銅、鐵、錳、汞、鎳、鉛、硒、鍶、釩和鋅)的含量。
金屬濃度因衛生棉條的購買地(美國與歐盟/英國)、有機或無機衛生棉條、商店衛生棉條與名牌衛生棉條的購買地而異。然而,他們發現所有類型的衛生棉條中都存在金屬。沒有任何品牌或類型的衛生棉條整體金屬含量明顯較低。非有機衛生棉條中的鉛濃度較高,但有機棉條的砷濃度較高。
金屬如何進入棉條?
金屬可以透過多種方式進入衛生棉條:棉花材料可能透過附近的污染物(例如,如果棉花田靠近鉛冶煉廠)從水、空氣、土壤中吸收金屬,或者也可能在製造過程中作為增白劑、抗菌劑添加,或透過其他工廠流程的交叉污染添加。
Shearston說,「我真的希望製造商能夠測試他們的產品是否含有金屬,特別是有毒金屬,」「如有公眾呼籲這樣做,或者要求在衛生棉條和其他月經產品上貼上更好的標籤,將是令人興奮的。」
目前,尚不清楚這項研究檢測到的金屬是否會對健康產生負面影響。未來的研究將測試有多少金屬可以從衛生棉條中滲出並被人體吸收;以及測量衛生棉條中其他化學物質的存在。
該研究刊登在《國際環境組織》期刊。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24.07.03)、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2024.08)
+ read more
2024.07.01
自由與保守的競逐 .歐洲國家對於人工流產的規定
法國在3月成為,法國成為全球第一個將女性自由選擇人工流產視為憲法保障權利的國家。
近年來,歐洲國家對於人工流產規定主要趨勢是朝自由化發展,但一些國家則實施嚴格限制。對於女性人工流產權的立場存在深刻分歧。以下一起來看看不同國家的規定。
法國
人工流產合法始於1974年的開創性法律,比美國和許多其他國家更受到普遍的接受。民意調查顯示,約80%法國人支持讓女性選擇是否進行人工流產的法規。
波蘭
2021年初實施嚴格的人工流產禁令,只允許在性犯罪、亂倫或女性健康生命受威脅的情況下終止懷孕。這項禁令引發了大規模抗議活動。
今年四月,議會將人工流產自由化法律草案提交給跨黨派委員會審議,內容包含恢復在胎兒畸形情況下的人工流產權利,並允許妊娠12周內可終止懷孕等。
目前尚不清楚這項修法需要多長時間,但部分人士推測可能持續到明年總統選舉時。然而,普遍預期現任總統Andrzej
Duda將否決任何修改人工流產立法的提案。
英國
懷孕24周內可進行人工流產手術。如果婦女的生命受到威脅或胎兒有嚴重畸形,則沒有時間限制。
COVID-19疫情期間發展的新計畫,允許女性懷孕10周內可在家中終止懷孕,超過此時限則必須在診所進行。
馬爾他
這個堅定的天主教島國去年改變了其嚴格的禁止人工流產法律,允許女性生命受到威脅時可進行人工流產。
在此前,馬爾他是歐盟唯一不允許任何形式人工流產的國家。既使遭受性犯罪、亂倫或胎兒嚴重畸形,人工流產都不被法律允許。
這項法律的修改,主要因為一名美國遊客在馬爾他要進行人工流產遭拒,儘管醫生證明她的生命處於危險之中,這迫使她不得不前往西班牙進行緊急手術。這起事件引發了關注,並導致相關法律被修改。
義大利
義大利為天主教國家,自1978年以來,允許懷孕90天內進行人工流產,但實際想進行人工流產可能面臨困難。
根據健康部門2021年的數據,約有63%的婦科醫生出於道德或宗教原因拒絕進行人工流產。
幾個地區限制了人工流產藥物的使用並資助反人工流產團體。右翼總理Giorgia
Meloni反對人工流產,但承諾不改變法律。
西班牙
議會去年通過立法,允許16、17歲青少女在無父母同意的情況下進行人工流產,還取消了女性尋求終止懷孕需強制進行的三天「思考期」。
西班牙於2010年通過的人工流產改革,允許婦女在妊娠14周內自由終止懷孕,或者在胎兒嚴重畸形的情況下最多可延長至22周。
然而,由於醫生拒絕進行人工流產手術,許多婦女面臨困難,大多數手術是在私人診所進行。
德國
根據相關規定,女性只能在接受過諮詢和其他正式限制的情況下,才能在妊娠懷孕12周內接受人工流產。
在德國,人工流產仍然屬於刑法範疇,理論上最高可處三年的監禁。不過因施行人工流產而遭到監禁很罕見。
一個專家委員會提出建議,解除懷孕12周內人工流產的刑事責任。但由於生命權在憲法中得到保障,且可能會受到反對派的抵制,改變法律可能會很困難。
匈牙利
自1953年以來,妊娠12週內人工流產是合法的。根據匈牙利在2011年的新憲法,從懷孕開始即保護胎兒的生命,但沒有禁止人工流產。
2022年加強了相關規定,要求尋求人工流產的婦女要聽到胎兒的心跳聲。
匈牙利也是歐洲十多個要求婦女在終止懷孕前接受強制諮詢的國家之一,這一過程受到世界衛生組織的批評。
愛爾蘭
這個天主教國家於2019年根據2018年的壓倒性公投解除了幾乎完全禁止的人工流產禁令。
在此之前,每年大約有3,000名婦女前往英國進行人工流產手術。2012年,一名正在流產的婦女因為醫生拒絕結束她的懷孕死於敗血症,引起了廣泛關注。
目前的法規允許懷孕12週內進行人工流產,若是在胎兒有末期病變或婦女健康受到威脅的情況下可以不受12週的限制。
編譯來源:Reuters(2024.4.15)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