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VF人工生殖手術與女性罹患婦癌風險的關聯
2013.04.18
IVF人工生殖手術與女性罹患婦癌風險的關聯
  科學家們一直以來都在質疑施行人工生殖手術的過程,包括使用刺激排卵藥物及穿次卵巢取卵等是否會提高婦女罹癌的風險。早期的研究發現IVF手術會提高乳癌及卵巢交界性腫瘤的風險,例如2011年荷蘭的研究便認為刺激卵巢排卵可能增加卵巢出現腫瘤、進而演變成癌細胞的機率。然而,這些研究結果一直都是爭議不斷,因為也有專家認為,女性因為一些已知或未知的因素而不孕,而罹癌也有可能是因為這些因素所造成,未必是IVF手術過程導致。   為了深入了解,以色列一項新的研究針對1994-2011年間67,608名接受過IVF手術的婦女與19,795名想做IVF手術但未做的婦女相比,並於2011年6月22日針對兩組婦女做比較,發現兩組婦女乳癌風險沒差異;婦癌的部分也沒有顯著差異;然卵巢癌的機率對於IVF手術次數較多的婦女有些微增加,但作者認為卵巢癌個案數太少因此可能只是巧合。   但由於比較的時間距離IVF手術進行的時間太過接近,因此研究結果最大的挑戰是IVF手術對女性身體的長期影響仍然未知,研究者也同時呼籲未來應該持續觀察做過IVF手術婦女的健康狀況。      資料來源:生殖力與不孕期刊(Fertility & Sterility)    
+ read more
適度飲酒有助提升乳癌存活率
2013.04.17
適度飲酒有助提升乳癌存活率
  過去曾有研究表示女性不論飲酒量的多寡,都會提高乳癌風險,但最近一項美國西雅圖賀勤森癌症研究中心(Fred HutchinsonCancer Research Center)的研究卻提出相反的發現,指出女性每週小酌對提高乳癌的存活率有幫助。   這項研究調查22,890位乳癌女性患者在診斷前後飲酒情形、生育與月經歷史、活動狀況、身高體重、使用避孕藥或更年期荷爾蒙療法、及家族癌症史等資料。研究在女性確診罹患乳癌後追蹤時間的中位數為11.3年,在研究結束時間的2009年底記錄所有參與者當時的存活狀況。   研究的結果顯示,罹癌前每週會喝3到6杯酒的婦女,平均來說,在確診罹癌後的11年間死於乳癌的機率,比滴酒不沾的人低15%,但在確診後才開始飲酒並未有相同影響。不過研究發現不論確診前或後飲酒,都會改善全死因及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死亡率。研究出現的限制包括缺乏荷爾蒙接收器狀態及乳癌復發的資料。       資料來源:臨床腫瘤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read more
乳癌病患應盡量避免高脂肪食品
2013.03.19
乳癌病患應盡量避免高脂肪食品
  過去已發現許多食品含有高脂肪,將提高體內的雌激素濃度,且雌激素濃度過高可能增加乳癌罹患可能性。2010年一個美國研究還指出,青春期飲食若攝取過多高脂肪,將提高老年罹患乳癌的風險。最近一項由Kaiser Permanente醫療中心所做的研究提出類似的發現,呼籲乳癌倖存者為了延長長期的存活率,應盡量避免攝取高脂肪飲食。   研究對象是一群在1997-2000年被診斷有早期浸潤性乳癌的1,893位女性病患,研究在之後持續六年以問卷調查她們的飲食習慣,研究最後共有349位乳癌復發,其中189位因而病逝。   分析結果發現,病患中常攝取高脂肪飲食的群體,乳癌死亡率、全死因死亡率、及非乳癌死亡率都比較高。以每天攝取一份或超過的高脂肪食品計算,全死因死亡率提高64%、發生在追蹤期間死於乳癌的機率提高49%,而攝取低脂肪食品不存在這些關連性。   研究所指高脂肪食品包括熟成及硬質起司、奶油、卡士達(Custard)、淡奶、冰淇淋、布丁、全脂牛奶及全脂優格。研究者最後表示,應多建議女性及病患多攝取低脂肪食品會比較健康。       資料來源:國家癌症研究院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read more
多吃蔬果可能有助降低雌激素受體陰性乳癌罹患風險
2013.01.30
多吃蔬果可能有助降低雌激素受體陰性乳癌罹患風險
  過去都假設多吃蔬菜水果應該能使乳癌罹患風險降低,但就目前現有證據仍未有定論,不過最近一項美國研究發現攝取蔬果與雌激素受體陰性乳癌(estrogen receptor-negative (ER-) breast cancer)風險的降低,存在關連性。   乳癌分為好多種亞型(subtypes),其中包括雌激素受體陰性、陽性乳癌等等共五種亞型,雌激素受體陰性乳癌的存活率及受雌激素影響程度都比陽性的要低,約佔所有乳癌的15-20%。   這項研究分析20個世代研究,追蹤的最長時間為11-20年。結果發現女性的蔬菜與水果的總攝取量愈高,罹患雌激素受體陰性乳癌風險愈低,但對全類型乳癌及雌激素受體陽性乳癌的罹患風險並沒有影響,顯示蔬果攝取對特定亞型的乳癌可能產生作用。未來研究方向應特別針對受雌激素受體狀態影響的乳癌類型,瞭解其中病因為何。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癌症研究所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read more
停經後肥胖恐增加乳癌罹患風險
2013.01.04
停經後肥胖恐增加乳癌罹患風險
  近日一項美國科羅拉多大學癌症研究中心的研究表示,停經後肥胖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將會提高,且在她們身上的癌細胞會比身材較瘦的女性具侵略性,提醒停經女性應注意控制飲食。   這項研究對脂肪及糖分進行營養偵測,瞭解身體如何儲存吸收到的過多熱量。結果發現,身材較瘦者身上的過多脂肪與葡萄糖,會被肝臟、乳腺及骨骼細胞所吸收,但較肥胖者則由她們的癌細胞吸收掉,並會促進癌細胞的生長。研究觀察到肥胖者對脂肪及糖的新陳代謝反應不正常,與第二型糖尿病患者的情況相同,研究中有給停經後乳癌患者服用第二型糖尿病藥物Metformin,結果癌細胞的大小確實因而顯著變小。   這項研究顯示停經後如果肥胖與體重增加將會影響乳癌風險,而使用藥物對於控制這項風險有顯著幫助,但研究者認為透過飲食與運動應該也具有同樣效果,因此目前也正在進行這部分的研究。     資料來源:癌症研究期刊(Cancer Research)    
+ read more
女性罹患乳癌類型呈現年齡世代差異
2013.01.02
女性罹患乳癌類型呈現年齡世代差異
  一般瞭解的狀況如果年輕女性罹患乳癌,癌細胞通常較具侵略性,12月一項在聖安東尼奧乳癌年會報告的研究則指出,年紀未滿35歲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類型,與年長女性的不同,年輕女性罹患三陰性乳癌的比例,比51歲以上的女性患者高出11%。   這項研究對8,949位女性乳癌患者進行後設分析及持續追蹤,結果發現,35歲以下的年輕女患者(704位)罹患類型為三陰性乳癌的比例為32%、36-51歲者為25%、51歲以上為21%。而且,35歲以下患者對新輔助化療達到病理完全反應的比例,比年長患者來得高,因此研究認為年輕患者應在手術前先接受新輔助化療。   不過,即使新輔助化療在年輕患者身上的作用效果較佳,但無疾病存活期以及無轉移復發存活率還是以年長患者的表現比較好。      資料來源:聖安東尼奧乳癌年會(annual San Antonio Breast Cancer Symposium)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