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早停經是心血管疾病的預報!
2019.10.20
早停經是心血管疾病的預報!
最近研究指出,50歲前就進入更年期的婦女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   過去研究指出,過早停經與發生致命的心血管之間存在關聯。不過,直到最近這份研究出版為止,這個關聯的機制還不清楚。   研究團隊分析來自全球的15份研究,超過30萬名女性的資料。   他們發現,40歲以下就進入更年期的婦女在60歲之前發生心臟病、心絞痛或中風的風險是50到51歲之間停經婦女的兩倍。而在40-44歲停經的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則增加40%。50到51歲是一般女性進入更年期的年齡。   此外,吸菸、超重或肥胖及教育程度較低,都可能加深過早停經與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的關係。   研究作者表示,這些發現將對臨床和公共衛生產生重要影響。辨識出較早停經的婦女,將提供一個機會讓醫生與女性可以共同追蹤及管理心血管疾病風險,改善女性停經後的心血管健康。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10.03)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吃阿斯匹靈預防心臟病不成,反讓你內出血!
2019.10.15
吃阿斯匹靈預防心臟病不成,反讓你內出血!
今年3月,美國心臟學會根據三項大型的隨機雙盲研究結果更新了指引,指出用阿斯匹靈來預防初次心血管疾病的效果不明確。而最近加拿大研究團隊再次回顧這三項研究,發現每天服用阿斯匹靈導致嚴重內出血的風險高,高過任何預防疾病的益處。   研究作者表示,這裡指的不是流鼻血或牙齦出血,而是嚴重的內出血。患者需要住院治療,也許需要輸血,所以這對臨床及個人都有重要影響。其中一項研究還顯示,服用阿斯匹靈的患者,全因死亡人數增加,特別是死於癌症的人數增加。   每天服用阿斯匹靈預防心臟病的建議是在1990年代成為教條,但這是基於有缺陷的研究。不過,阿斯匹靈對患有心臟病的人仍是有益的。   研究作者表示,有很多人用阿斯匹靈來預防心血管疾病,但其實不需要,而有些已經患有心血管疾病的人應服用卻未服用。從未有心臟病的人可使用其他疾病預防方法,如戒菸、運動、追蹤血壓及考慮地中海飲食。若是屬於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的人,可能可以考慮服用史達汀類藥物來降低膽固醇。   更多相關閱讀 你還在吃阿斯匹靈來預防心血管疾病嗎?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10.02)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你在吃降膽固醇藥物嗎?小心骨質疏鬆!
2019.10.14
你在吃降膽固醇藥物嗎?小心骨質疏鬆!
最新研究指出,服用降膽固醇藥「史達汀類藥物」跟骨質疏鬆症風險增加有關,並且隨著劑量增加風險越高。   研究人員分析了從2006年到2007年790萬澳洲人的健康數據。他們比較了有服用與未服用史達汀類藥物的人之骨質疏鬆症發生率。研究檢視的史達汀類藥物包括:洛伐他汀(lovastatin)、普伐他汀(pravastatin)」、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和辛伐他汀(simvastatin)等。   結果顯示,服用低劑量(每天最多10毫克)史達汀類藥物的人骨質疏鬆症比率較低,服用高劑量者的比率較高。   隨著史達汀類藥物劑量的增加,風險越大。當劑量超過20毫克時風險開始上升。此外,研究還發現服用辛伐他汀、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的患者出現骨質疏鬆症比率比預期的多。   這些發現即使在排除了其他骨質疏鬆症風險因素,如超重、年長或患有某些疾病後關係仍然存在。   膽固醇與骨骼健康的關係 目前已知荷爾蒙太低是導致女性骨質疏鬆症風險增加的原因,如:停經時雌激素下降。當雌激素降低時,骨蝕的速度會增加,使骨密度降低。   而膽固醇是身體產生荷爾蒙如雌激素和睪固酮的重要元素,這些荷爾蒙對骨骼健康至關重要。因此用來降低膽固醇的「史達汀類藥物」可能增加骨質酥鬆風險。   研究呼籲進行臨床研究,以進一步了解史達汀類藥物與骨質疏鬆症之間的關係。此外,他們也建議追蹤高風險患者,如服用高劑量史達汀類藥物的停經女性,提供這些人個別治療可能有助於預防或處理骨質疏鬆症。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9.10.01)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悶悶不樂的女人容易中風!
2019.10.07
悶悶不樂的女人容易中風!
在可能影響人際關係或安全感的情況下,女性常會壓制自己生氣和不滿的感受,外表看起來沒事,這就是「自我沉默」。過去研究曾發現,面對負面情緒選擇自我沉默的女性,會有較多的憂鬱和憤怒的症狀,而這兩種症狀均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最近一項美國研究再次證實這樣的關聯,指出40-60歲有自我沉默傾向的女性,其頸動脈較易沉積斑塊(plaque)而導致中風的風險會增加。   此研究結果顯示,女性在親密關係中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感覺和需求是非常重要的。這對於中年人的心血管健康可能至關重要。我們需要將自我沉默如何影響身體納入考量。   研究如何進行 在這個研究中,研究團隊讓304名女性填寫問卷,並自我呈報他們有關人口統計資料 、病史、憂鬱以及血壓、身高和體重等身體測量的資料。   研究發現,會在親密關係中說出自己的需求或感受的女性,頸動脈沒有出現斑塊;而那些比較無法表達自己,頸動脈出現斑塊的機率增加了14%。這些斑塊可能會導致心臟病、中風和其他心血管疾病。主要領導的研究者Jakubowski表示,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心臟病發作或中風,但是自我沉默會讓她們處於比較高的罹病風險之中。   無法表達真實感受造成與自我分離 美國西北華盛頓大學心理系教授Jack回應,「如果你是自我沉默,那就是在切斷連結。不僅是在切斷你與對方的連結,同時也在切斷與你自己的連結。」 「大多數時候,我們透過與他人交談、發聲來再次確認自己。但是,自我沉默會使女人對自己的真實感受感到非常困惑-『我覺得生氣有什麼不對勁嗎?我應該要更柔和嗎?』 這就是造成可能導致身體問題的壓力。」 未來研究方向 Jakubowski表示,要探究為什麼自我沉默和頸動脈的斑塊之間會有關係,未來研究可以多專注在憂鬱症、人際關係衝突或睡眠障礙問題。憂鬱症和睡眠不足都是頸動脈硬化斑塊的風險因子。   這項研究已在9月24日的北美更年期學會年會上發表。   編譯來源:HealthDay(2019.9.24)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對心臟病症狀的無知可能害死妳!
2019.09.20
對心臟病症狀的無知可能害死妳!
最近一份調查指出,上百萬名女性可能不了解心臟病的症狀,這對一些女性來說是攸關生死的問題。   這項對2,000名女性進行調查的研究發現,不知道大量流汗、頭暈及感到噁心是心臟疾病的症狀的女性,分別有43%、41%及36%。此外,10%誤以為只有男性才要擔心心臟問題、13%不認為女性會心臟病發、25%認為女性會出現與男性不同的症狀。   研究作者表示,女性對心臟疾病有著巨大迷思,以為自己沒有風險,這不僅是錯的,更是攸關生死。   在這份調查之前,有研究指出,男女的心臟病症狀其實大同小異,主要的症狀都是胸痛。但女性有時會出現其他症狀。   此研究作者表示,不論男女都要認識警訊並積極應對。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9.11)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
不舉是心臟病風險的第一個警示燈!
2019.09.18
不舉是心臟病風險的第一個警示燈!
有勃起障礙(erectile dysfunction, ED) 問題的男性可能更有心臟病、中風及早逝的風險!   中國科學家檢視包含了154,000人以上的25份研究報告。他們發現有勃起困難或不能維持勃起的人比無勃起問題的人可能增加59%得心臟病、34%得中風及33%早逝的風險。   風險最高的是55歲以上有糖尿病且抽煙的陽痿患者 更令人意外的是,有勃起障礙問題不超過7年的人比更長時間的患者更具風險,但原因不詳。   事實上全球有約一億人有某種程度的勃起障礙問題,到2025年會增加到3億人。 統計顯示在美國及英國四分之一的死亡和心臟病有關。雖然心臟病及勃起障礙兩者早已被發現相關,但相關的程度不明。   心臟病和勃起障礙通常都因血管沉積灰白質(plaque)而引起,即所謂動脈粥樣硬化。而由於陰莖的血管比心臟窄,所以在發展成心血管疾病前,勃起障礙可能是前兆。   Dr. Ron Blankstein指出,輸送血液到陰莖的血管直徑很小,這些微血管會出現勃起障礙的前兆,如果勃起障礙的問題是持續狀態,那就更加要注意可能會出現心臟病。   此外,有憂鬱症的勃起障礙病患比較不願意尋求醫師的治療,因此憂鬱症可能成了心臟病的催化劑。      科學家們敦促泌尿科專家和心臟科醫生對男性患者(平日檢查時)做性健康篩選以便預測其風險。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9.09.11)   -------------------------  台灣女性/性別健康權益亟需您以實際行動來共同守護!          竭誠歡迎認同《台灣女人健康網》理念的朋友捐款支持我們!          持續提供更優質的內容是網站不斷努力的方向,而我們需要更多資源才能走更長遠的路。          收到的每一筆捐款,都將挹注在網站經營、服務方案以及對政府的監督。          無論捐款金額多寡都是支持我們的重要力量!感謝您!(→捐款資訊連結←)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