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7.10
神經科學家:男女大腦來自同一星球
芝加哥醫學院的神經科學家聲稱,兩性間的差異應歸咎於後天培養而非自然天生的。Lise
Eliot博士在Aspen Ideas
Festivel指出:「人們說男人來自火星,女人來自金星,但事實上我們有完全相同的構造,彼此沒有任何區別。」
科學家一直在尋找生物學上的差異。賓夕法尼亞大學的研究人員曾透過掃描1000名受試者,發現男性大腦的連結是前後向的,而女性則為左右交叉,並以此為據聲稱此差異可解釋為何男性傾向於專注單向工作,而女性則更能勝任多工處理。
然而Eliot博士質疑該結論是否過於武斷,上述實驗受試者平均年齡只有15歲,尚處於大腦發育中期,而女性通常比男性成熟1-2年,包含大腦、身高與生殖器官,因此這時期的大腦確實能發現些微差異,而研究結果也證明事實上在較為年長的組別(17-22歲),差異確實縮小了。
因此Eliot博士強調,神經科學家尚未在兩性的大腦迴路中發現任何顯著的差異,他寫了「Pink
Brain, Blue
Brain」一書來闡述差距只存在環境,而非DNA。
舉例而言,兩性皆會有攻擊性或競爭性,只是會根據社會規範有迥異的表達方式,且即使是經常被引用的數據顯示,男性大腦體積比女性大約10%,也不足以佐證兩性差異,因為男性器官平均比例都比較大。
此外,博士也對過去聲稱發現器官明顯差異的研究提出異議,並認為這對破壞目前的權利結構十分重要,因為若科學家和學者們開始在每次調查和研究前,都假設兩性能力一致,那麼結果將會大相逕庭。
例如包括當時哈佛大學校長勞倫斯薩默斯在內的學者指出,1970年的一項研究在SAT的數學評估上,顯示男性優於女性,並以此解釋為何有較多女性不在頂尖的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領域。
然而事實證明結果的差異是因為年輕女性較不被鼓勵學習科學、技術、工程和數學(STEM),而不是人們認為的數學才華是專屬男性的,因此博士呼籲應該要開始大力推動現行缺乏的計畫以鼓勵女性進入這些領域。
資料來源:Mail Online(2018.06.26)
+ read more
2018.07.02
女性發生平板頸的機率比男性多兩倍
研究顯示:女性得到平板頸(IPAD NECK)的風險多於男性兩倍以上。
超過70%使用平板的女性會有發展為頸部與胸部持續性的疼痛,但只有30%的男性會有此種不舒服的現象。
平板頸的發生是當使用者將平板放置在大腿上,但背部卻沒有任何支撐的情況下,例如:坐在長椅或是地上。這會導致脊椎承受壓力,造成脖子與肩膀肌肉緊繃。女性因為肌力比較弱以及手臂比較短、肩膀比較窄等因素,所以在打字時比較容易有不好的姿勢造成女性得到平板頸的機率比較高。
來自Nevada大學的研究者,分析了442位使用觸控式平板的大學生、工作人員及校友,詢問他們是否有頸子或肩膀痠痛的情形。結果顯示,有平板頸的人,有10%經歷了很嚴重的不舒服,有15%宣稱疼痛影響了他們的睡眠。但有46%的使用者說他們會考慮放棄他們的平板。
學生是平板頸的高風險群,因為他們沒有專用的工作空間而常用盤腿坐在地板的方式讀書。在研究中也發現,有超過77%的女性是坐在地板上使用平板,但僅有23%的男性會這樣做。
如何避免平板頸
Nevada大學李博士表示:使用這些電子裝置已成為我們現代生活模式的一部分。為了降低肩頸長期問題的風險,我們必須思考這些電子裝置如何影響我們的人體工學及姿勢,例如:平板電腦。李博士建議::
* 坐在有椅背的椅子
* 使用姿勢提醒裝置(posture reminder
device)這些小型的穿載裝置可以黏貼在皮膚或固定在衣服上,當使用者低頭垂肩時就會發出聲響。
*
幫IPAD外加鍵盤,並且將他們置於架上,這會允許使用者有一個向上的壓力。
* 針對肩頸肌肉做伸直的運動。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8.06.21)
+ read more
2018.05.23
癌症免疫治療效果──男女大不同!!
男女不同的免疫反應及與荷爾蒙的交互作用,可能影響男女從免疫治療藥物獲得的益處。最近一份統合性分析的研究檢視了20個隨機臨床試驗的結果,當中涵蓋一萬多名患者,發現患者的性別可能影響其治療癌症所使用的免疫治療的效果。
免疫治療是近十年癌症治療最重要進步之一,它利用人體免疫系統的某部分來對抗癌症,涵蓋了多種以不同方式運作的治療方法。有些會強化身體的免疫系統,有些則會訓練免疫系統去攻擊特定的癌細胞。它們是許多癌症的常規治療方法,如皮膚癌、非小細胞肺癌;目前也有許多臨床試驗正在進行,以了解對其他癌症的效果。
過去研究已顯示男性所有癌症的死亡風險高於女性近兩倍,這可能是因為行為或生理上的因素。在這篇新研究中,研究作者針對接受免疫治療患者存活的差異進行分析。研究團隊結合了20個隨機臨床試驗的資料,共有11,351名患者,其中32%是皮膚癌患者、31%是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其它還有腎臟惡性腫瘤、泌尿上皮癌及頭頸癌等。男性佔了67%。他們是晚期癌症或轉移的癌症患者,都接受了「免疫檢查點抑制劑療法,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pilimumab, tremelimumab, nivolumab, 或
pembrolizumab)」。
整體而言,接受免疫治療的人都比控制組來得有效,控制組包含了使用安慰劑的人或接受其他治療癌症藥物的人。不過,不論患者的癌症類型及服用哪一種藥物,接受免疫治療的人當中男性的存活比女性好。平均而言,接受免疫治療後的存活,男性是女性的兩倍。
生理性別及社會性別都會潛在地影響身體免疫反應的強度。一般而言,女性擁有比男性更強的免疫反應,這讓女性清除病原體的速度較快,也進一步解釋了許多感染在女性身上比較不易,也較不嚴重以及疫苗的反應女性較男性好的原因。然而,自體免疫疾病患者卻是以女性居多(約80%),因此男女在免疫系統上的差異可能與慢性發炎
(如癌症)
發生的自然過程有關,對於治療藥物的反應也因此而不同了。
臨床試驗中的女性代表性不足是公認的問題。確實,研究所檢視的臨床試驗有一半其女性試驗對象少於整體人數的三分之一。這代表個別的臨床試驗可能無法可靠地呈現性別與治療效果的交互作用。這項研究的分析結果強調了性別分析的重要性,以避免將從男性試驗對象獲得的研究結果錯誤地概推用到女性身上,因為這可能導致照護不當及潛在的傷害。
這篇最新的研究者並未表示希望能促進治療指引修改,但是認為應該鼓勵更多研究致力於了解性別影響免疫治療效果的背後機制,以改善所有患者的治療品質。
加拿大卡加利大學腫瘤學院的Omar
Abdel-Rahman表示,這份研究涵蓋的患者有著不同的腫瘤類型,每個腫瘤都有許多基礎特性是男女不同的,這些基礎特性已經被發現會影響接受免疫檢查哨抑制劑療法的治療結果。此外,男女之間還有生活習慣和行為特質上的差異,這可能也是干擾因素。雖然這份研究引起了許多思考,仍應謹慎地不要直接做出極端的結論及貿然改變目前被認可的照護標準。
編譯來源:Med Page Today(2018.05.16)
+ read more
2018.03.09
為女著紅-與婦產科醫師談「心」及路跑記者會
在台灣,心血管疾病是女性主要的健康殺手。近十年女性每年死於心血管疾病的人數是婦癌死亡人數的3-4倍,且近5年來(100-105年)女性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了22%(2471人)。
為提升社會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台灣女人連線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響應國際「Go
Red for
Women」行動,以「與婦產科醫師談『心』」為主題,強調婦產科醫師是促進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夥伴之一,因為女性一生—不論是避孕、懷孕或更年期都面臨心血管疾病風險。並且召開記者會,呼籲各界一起響應關心女性心血管健康的「為女著紅」系列活動—「網路著紅行動」及「為女著紅,為『心』而跑」路跑。
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表示,避孕藥是很好的避孕方法,但不是每個人都適合,肝功能不好、有偏頭痛或心血管疾病、35歲以上的女性就要注意靜脈血栓、中風等風險;懷孕時可能發生妊娠高血壓或妊娠糖尿病,並且孕婦產後發生血管栓塞的風險是一般人的5-10倍;更年期更因為失去荷爾蒙保護,血管硬化而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幅提升。女性應和醫師討論這些風險並瞭解如何做健康管理,包括:戒菸、吃好、減重及做運動
(詳見衛教單張)。
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葉宏一教授指出心血管疾病具有性別差異。葉教授表示,女性出現心血管疾病非典型症狀比男性多,因此女性要有自覺,注意三高或家族性遺傳因子,並且呼籲醫界在臨床上對於非典型症狀要有所警覺。台灣女人連線常務理事黃淑英表示,除了臨床上的性別差異,女性因為特殊的生命經驗如避孕、懷孕、更年期等而有不同於男性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強調這些性別差異就是「為女著紅」的精神,期望藉此終止心血管疾病的性別盲。
國民健康署副署長陳潤秋表示,保持活躍、運動及健康飲食是預防心血管疾病的重要的方法,政府提供的成人預防保健健檢也是民眾可以保持心血管健康的資源。名演員朱蕾安表示,自身平常有規律運動,但是擔心自己的父母運動不足,因此呼籲大家將肢體活動融入日常生活中,如不搭電梯走樓梯、騎腳踏車上班等來降低心臟疾病風險。
今年台灣女人連線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舉辦「為女著紅」的活動,除了3月9日網路著紅行動(邀請民眾將「著紅」照上傳個人臉書,並使用標籤#Taiwan為女著紅)外,也於3月18日在高雄舉辦「為女著紅,為『心』而跑」的路跑活動。為了鼓勵婦女維持活躍的生活,我們也發展了一套「健心操」讓女性在日常生活中以簡單的動作促進心血管健康。
此次「為女著紅」的行動得到政府單位─衛生福利部、各縣市衛生局;醫事團體─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婦女團體─台灣全國婦女團體聯合會、Women
March;及企業─台新銀行、中麟營造、健身工房、遠東SOGO與Curves女性30分鐘環狀運動等的響應及支持,得以順利地展開。
同時,台灣女人連線與台灣婦產科醫學會也感謝各領域重要人士,包括:高雄市市長陳菊、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立法委員李麗芬、立法委員姚文智、藝人賴佩霞等響應「為女著紅日」(詳見「名人站出來影片」)。
台灣女人連線相信,年年在不同領域─政府、醫界、企業與民間團體的合作下,必能提升國人對心血管健康的性別認知,讓台灣女性的心血管健康可以得到妥善的照護。
+ read more
2018.02.08
加速偏頭痛治療的進展需瞭解性別差異
為了減少偏頭痛對個人和社會造成的重大健康和經濟負擔,研究人員需要研究和處理這一疾病在男女之間的差異_。_
女性偏頭痛的普遍程度是男性的三倍,在30-39歲之間達到最高患病率,此時許多女性正在平衡工作、家庭和社會習俗。女性更容易經歷更長時間和更強烈的偏頭痛發作,並有更多的偏頭痛相關症狀和合併症。
「女性健康研究協會(SWHR)」提出報告,總結了SWHR與專家、臨床醫生和患者對目前偏頭痛性別差異研究的討論,並概述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性別會影響偏頭痛的風險、表現、診斷、治療和管理。例如,雌激素等性激素在偏頭痛的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並且可能是讓疾病有性別差異的原因。更好地理解這些差異及其背後的機制將導致更具焦、更有效的治療。
此外,女性和男性尋求和接受偏頭痛治療的方式不同,女性比男性更有可能主動諮詢醫師,這可能是因為女性通常會出現更嚴重的症狀,或者因為偏頭痛被女性化使得男性在尋求幫助時猶豫不決。認識到這些性別差異有助於克服患者和醫師對偏頭痛診斷和治療的偏見。
研究作者Rebecca
Nebel博士表示,儘管女性和男性的偏頭痛存在明顯差異,但探索這些差異的研究卻很有限。為了更快地推動偏頭痛研究並大大改善患者的生活,需要在整個醫療領域重視偏頭痛的性別差異。
偏頭痛新的治療進展很緩慢。50多年來,沒有專門針對預防偏頭痛的治療方法進入市場。為促進偏頭痛研究和改善對患者的護理,SWHR的報告確定了知識方面的差距,並優先考慮需要進一步關注的領域,以改善女性和男性的健康結果。優先領域包括:
*
擴大臨床研究,包括在研究設計和分析中探討性別差異及對雌激素進行縱貫性研究。
* 提升對偏頭痛的認識,以更好地辨識和治療疾病。
*
通過改進殘疾評估和了解偏頭痛對工作場所生產力的影響,來強化生活品質措施。
*
對偏頭痛進行去汙名化,以提高患者尋求和繼續護理的比率。
*
擴大當前的動物研究,包括納入更多雌性動物,以更多地了解基礎研究階段的性別差異。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8.08.29)
+ read more
2018.01.29
女性生存力比男性堅韌
大家都知道女人比男人長壽,這個優勢可能很早就開始了!
根據丹麥及美國的合作研究發現,女嬰在飢荒、疫情和其他不幸事件中,比較能夠存活下來。
在台灣,這樣的優勢由歷年來新生兒死亡也可以看到。新生男嬰死亡多於女嬰,平均約高出25%。
嬰兒期,是兩性行為差異較少的階段。因此,女性的這個優勢,部分的原因應該在生物學上。
研究專家檢視了250年以來,在嚴酷情況下,不滿20歲死亡的人。包括1800年代早期千里達、美國的奴隸制度;瑞典、愛爾蘭、烏克蘭在18、19以及20世紀的飢荒;1800年代冰島的麻疹疫情。
女性的優勢始於嬰兒
根據研究,即使一般死亡率都很高,女性仍然比男性平均多活了6個月到4年。
由年齡分佈來看,在嬰兒時期,女性生存最優勢,新生女嬰比新生男嬰更堅韌。
這個女性生存優勢的原因,可能是基因或荷爾蒙。例如:雌激素能夠加強免疫系統來抵抗感染。
編輯來源:HealthDay News(2018.01.16)、國家科學院學報
(PNAS) on line(2018.01)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