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08.14
使用標靶藥物應有成本效益的考量
最近不少學者開始針對標靶藥物的藥費與其效益進行研究。加拿大多倫多Sunnybrook
Health Sciences
Centre的研究人員蒐集了加拿大國家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資料,將大腸直腸癌病人隨機分為兩組,一組給予「最佳支持性照護」(Best
Supportive Care,
BSC),另一組除了BSC之外,還接受cetuximab的治療。在追蹤18-19個月後發現,只給予BSC的病人的平均存活期為6.2個月,併用cetuximab的病人為7.7個月;而針對原生型K-ras基因的病人而言,只給予BSC的平均存活期為6.1個月,併用cetuximab的病人為9.1個月。
研究人員指出:以一般的情況而言,若依「生活品質校正後生命年數」(per
quality-adjusted life-year
gained)來計算,為挽救一個病人的生命,一年花費5-10萬元的加幣(約150-300萬元台幣)屬於合乎經濟效益的範圍,但是現在標靶藥物的藥價卻遠高出這樣的費用。以2007年Cetuximab在加拿大使用的數據為例,挽救一個病人的生命,一年必須花費近20萬元的加幣,而如果依「生活品質校正後生命年數」計算的話,約需要30萬元的加幣;若病人屬於原生型K-ras基因需要花費12萬元加幣,「依生活品質校正後生命年數」計算的話,約需要19萬元加幣。
若將藥物花費作進一步分析的話,可以獲得以下數據:
1.
一年花費十萬加幣時,有0.1%的一般病人與9.3%的原生型K-ras基因病人的治療與花費尚符合成本效益。
2.
一年花費二十萬加幣時,有43.3%的一般病人與96.6%的原生型K-ras基因病人的治療與花費尚符合成本效益。
3.
若依「生活品質校正後生命年數」計算,一年花費二十萬加幣時,有3.4%的一般病人與61%的原生型K-ras基因病人的治療與花費尚符合成本效益。
研究人員表示:研究顯示大腸直腸癌的標靶藥物Cetuximab應該給予原生型K-ras基因的病人使用較有效益,以免將藥物使用在不適合的病人身上,花了大錢卻不見藥效。
資料來源: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read more

2009.07.17
荷爾蒙補充療法提高卵巢癌風險
過去有不少研究指出荷爾蒙補充療法(HRT)與卵巢癌的相關性,但是這些研究沒有針對使用的時間長短、劑量多少與種類做進一步的分析。最近一篇丹麥的大型研究發現,婦女只要使用過荷爾蒙補充療法,不論是復合式荷爾蒙還是單獨使用雌激素,也不論劑量與時間,罹患卵巢癌的風險都會明顯比一般女性高出許多。
研究人員使用國家的登錄系統,追蹤97萬位50-79歲的丹麥婦女,平均追蹤8年的時間。研究期間總共有3,068位婦女罹患卵巢癌,其中包括2,681個上皮細胞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s)的案例。在追蹤期結束後,總共有63%的婦女從未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22%曾經使用過、9%仍在使用。
研究結果發現:
一、大致上來說,每8,300位婦女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就會導致一個卵巢癌個案發生。
二、正在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的女性罹患卵巢癌的風險比一般女性高1.38倍,曾經使用過的女性則高1.15倍。
三、單獨使用雌激素的婦女當中,口服方式提高的風險為1.34倍,貼片為3.13倍,陰道用雌激素為1.23倍。
四、使用荷爾蒙補充療法達四年的話,風險會提高1.33倍。但是,罹癌的風險在停用荷爾蒙補充療法之後會逐漸下降,大約停用兩年之後,罹癌的風險會降至與一般婦女相同。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JAMA)
+ read more

2009.07.07
一個月的生命價值多少?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癌症治療的藥物越來越多,但是藥費也越來越貴。相對於高漲的藥費,新興的癌症治療藥物所能延長的存活期卻很有限,而存活期與藥費的對價關係成為道德上進退兩難的問題。
美國癌症中心(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的Tito
Fojo博士與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的Christine
Grady博士以cetuximab、bevacizumab為例,針對幾個癌症藥物進行成本效益分析。研究人員指出,cetuximab的療程一次18個星期,而研究發現一次療程可以延長1.2個月的存活期,平均所需的藥費約8萬美元,亦即若病人的存活期延長一年的話,需要花費80萬美元。而bevacizumab一次的療程需要9萬美元,目前研究發現的平均存活期為2個月。
研究人員表示,曾經有一篇研究發現某一癌症藥物一個療程需要1萬6千美元,但是只能延長10天的存活期,因此,我們必須思考的是「存活期的價值」。研究人員認為延長兩個月以內存活期的癌症藥物,只有在藥費低於2萬美元的情形下才應該使用,否則便是使用過多醫療資源,有可能排擠他人的健康權益,並造成醫療體系的負擔。
每一個人都會避免對生命做價值判斷,每個人的生命都是無價的,但是當癌症藥物的藥費越來越昂貴時,藥物的花費與生命的取捨成了不可避免的難題。而癌症篩檢與治療的費用正在快速的攀升,政府單位、學術機構、專家學者、病人團體等都必須要正視這個問題。
資料來源: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read more

2009.07.06
標靶藥物如何使用?健保如何支付?
標靶藥物為新興的癌症治療方式,經媒體報導後成為癌症病人及其家屬救命的「新希望」,但是研究已發現治療特定癌症的標靶藥物並非此癌症病人皆適用,若使用在不適合的病人身上,反而會造成傷害。同時,由於標靶藥物藥費昂貴,有些標靶藥物健保有給付、有些必須由病人自費使用,而健保給付的標準為何、給付對象之篩選方式是否合理、病人對標靶藥物的認知是否正確,這些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因此,黃淑英立法委員於近日召開公聽會,欲徵詢各界的建議與想法,建立合理的標靶藥物給付制度,並讓病人瞭解標靶藥物的效用與限制,為病人的健康權益把關。
此次公聽會達成之共識如下:
一、健保審查藥物給付的資訊要透明化,不只是審查委員的名單,包括委員的發言內容也應公開。
二、衛生署應掌握標靶藥物上市後的後續追蹤,並建立標靶藥物給付的標準、篩檢病人的方式,以及給付後的複審和退場機制。
三、衛生署應以適合病人的方式、語言宣導標靶藥物的正確資訊,讓民眾與醫事人員對標靶藥物有正確的認知。
四、衛生署應研擬或委託進行「病理檢驗的標準作業程序」與「病理實驗室認證」。
五、衛生署應建立本土的癌症研究資料,進行性別分析;並責成四大臨床試驗中心,除了進行第一、二期的新藥研發之外,也能針對標靶藥物進行第四期的研究。
+ read more

2009.05.01
切除子宮時要一併移除卵巢嗎?
最近一份美國的研究發現,女性在進行子宮切除術時,若同時移除雙側卵巢,死亡的機率較保留卵巢的女性高,而死亡的原因包括:心臟病、肺癌等。過去一般認為在進行子宮切除術時,若同時移除卵巢,可維持較高的長期存活率,因此,醫師通常建議婦女接受子宮切除術時,連同卵巢一併移除,以預防卵巢癌的發生,但是這項研究打破了這種說法。
研究人員從美國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中擷取29,380位女性的資料,其中有16,345位婦女曾經切除子宮並移除卵巢,13,035位婦女切除子宮但是沒有移除卵巢;研究人員將所有女性按年齡分組,並分析其心臟病、中風、肺血管栓塞、癌症、髖骨骨折等的發生率與死亡率。結果發現子宮與卵巢一起移除的女性除了卵巢癌和乳癌的死亡率較低之外,其他疾病的死亡率都較高,整體平均的死亡率比沒有移除卵巢的女性高40%。此外,一併移除卵巢的50歲以下女性發生心臟病和中風的風險是其他女性的兩倍。
研究人員表示,這樣的研究結果顯示在進行子宮切除術時,將卵巢一併移除對婦女健康不見得有益處,除非女性為卵巢癌或乳癌的高危險群,否則婦女應該與醫師多討論,考量各種疾病的家族病史、生活型態等,再做最適合自己的決定。
資料來源:婦產科期刊(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

2009.03.17
如何預防結腸直腸癌?
衛生署於日前公布95年的癌症登記年度報告,發現結腸直腸癌已成為我國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雖然結腸直腸癌的發生人數在我國不斷上升,但在預防、檢測、治療的方法上已進步許多,且直腸結腸癌是可以透過改變生活習慣或定期檢測來預防的。美國癌症協會(American
Cancer
Society)的網頁上即提供了一些預防結腸直腸癌的方法:
一、每天從蔬菜、水果、全麥麵包、穀類、豆類等食物中攝取25-30公克的纖維。(我國衛生署建議量為20-35公克)
二、結腸直腸癌和飽和脂肪有相關性,因此可盡量攝取低脂的食物。
三、可以攝取含有葉酸的食物,例如:葉菜類的綠色蔬菜。
四、戒煙並適量飲酒,因為抽煙加喝酒會提高腸胃相關的癌症風險。
五、每個禮拜運動3-4天,每次至少運動20分鐘。即使是走路、爬樓梯也有幫助。
六、維持健康的體重,肥胖也會增加結腸直腸癌的風險。
七、如果出現血便、排便或腸胃習慣改變、體重無原因的減輕、腹痛或其他腸胃不適,且這些症狀都維持了一段時間的話,應該立刻就醫。此外,亦可與醫師討論是否需要做結腸直腸鏡檢查。(我國衛生署建議50-69歲民眾至少每2年進行1次糞便潛血檢驗FOBT)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