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11.09
研究:懷孕吸菸與後代物質濫用無直接關連
過去多項研究都一致指出,母親在懷孕期間吸菸會提高孩子發生物質濫用問題,但近日一項美國印第安那大學的研究反駁了過去的這項論點,表示孩子的物質濫用問題較有可能是與家庭背景因素相關,而非母親懷孕吸菸所致。
這個結論來自美國及瑞典的兩項世代研究,共計有將近120萬筆的後代資料,內容包括自我呈報14歲以前菸酒及大麻的使用狀況、以及因酒精或藥物而犯罪及入院紀錄。經過調整多個變項後的分析發現,母親在懷孕期間吸菸,確實與後代物質濫用的風險提高有正向關連,包括酒精與麻醉毒品(narcotics)濫用;但若特別分析那些母親在懷孕期間改變吸菸習慣的資料,卻沒有發現與後代出現物質濫用狀況有任何關連性。
研究推論,後代物質濫用的風險增加,可能與家庭背景因素相關,而非母親在懷孕期間吸菸所造成。研究認為,未來應特別調查吸菸習慣改變的時間點、以及這項研究結果是否可適用於在不同時間點改變吸菸習慣的女性身上。
資料來源:一般精神醫學文獻(Archives of General
Psychiatry)
+ read more
2012.10.05
全球成年人口活動量下降
近日一項在北美肥胖學會發表的美國研究表示,近年來在職場辦公室的工作活動量明顯下降。
研究者Shu Wen
Ng博士提到,過去針對活動量的研究只放在休閒時間或是總活動量的計算,卻忽略其他方面如睡眠、工作、交通、旅行或在家庭內的活動,因此,這項研究分析來自已開發與開發中的五個國家成年人活動量資料,資料收集起始於1960年、1991年與21世紀初期,五國包括美國、英國、中國、巴西及印度,共佔世界人口的45%。
結果發現,所有國家的成年人以工作活動量下降最多,其餘如家庭與交通相關活動量則些許下降,且每週休閒時久坐不動的時間也增加,研究認為,這個趨勢可能是因為現代工作模式日趨機械化、電腦的使用增加、以及人們工作型態的改變所致。然,這項研究由於只採五個國家內成年人一般的活動種類,可能簡化了活動的多樣複雜性,研究建議往後應建立符合各國不同脈絡的資料庫,長期進行觀察分析。
資料來源:北美肥胖學會(The Obesity Society)
+ read more
2012.09.11
銀杏無法預防阿茲海默症
許多認知障礙疾病的病患會使用銀杏來預防病情惡化,但也已有多項研究證實銀杏萃取物並無法預防失智症,且目前阿茲罕默症的防治方法仍缺乏,包括荷爾蒙替代療法、非類固醇類止痛消炎藥(NSAIDs)、維他命、及乙醯膽鹼酵素抑制劑(cholinesterase
inhibitors)都已被證實對失智改善無太大幫助。
近日一項法國研究再次指出,銀杏補充品無助於阿茲海默症的預防。該研究在2002年3月至2004年11月招募2,854位70歲以上的病患參與研究,研究方法將所有參與者分為兩組,一組每日給予兩次120毫克的銀杏服用,另一組則給予安慰劑,研究追蹤時間中位數為五年,最後有2,487位完整完成試驗。
結果發現,使用銀杏及安慰劑的病患,兩組在追蹤五年後罹患失智症的情形並無太大差異,分別為銀杏使用組有61人、安慰劑組有73人(HR
0.84, 95% CI 0.60 to 1.18,
P=0.306)。此外,研究也指出疑似阿茲海默症的發生率、阿茲海默症與失智症的診斷數、以及像是死亡、出血事件、中風與心血管事件的發生率,兩組狀況都相似。
這項研究的限制包括失智症的案件數過小,在統計上缺乏檢測效果的說服力,以及參與者的教育程度普遍高於一般年長人口,可能有取樣偏差的問題。不過,其他相關評論多肯定這項研究的結論,並建議年長民眾不要再為了減緩失智疾病的發生而使用銀杏。
資料來源:刺胳針神經病學期刊(The Lancet Neurology)
+ read more
2012.09.07
日常化學物質恐增加心臟病風險
近日一項美國西維吉尼亞大學的研究指出,許多工業或家庭用品當中所含的一種化學物質全氟辛酸(perfluorooctanoic
acid,
PFOA),可能增加罹患心血管疾病與周邊動脈疾病的風險。
全氟辛酸(PFOA)是一種人造化學物質,常用在界面活性劑、潤滑劑、紙類與紡織塗料、食物包裝及防火耐燃泡棉等產品。雖然人們接觸到該化學物質主要的方式是透過飲用水,但有過去研究已指出,美國超市裡的肉類、魚、植物產品都已發現被PFOA汙染。此外,過去研究也早發現PFOA與多項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子具有相關性,但卻仍未證實PFOA與心血管疾病之間的直接關係。
這項研究檢視參加NHANES研究的1,216位40歲以上成人資料,結果發現,與血清中PFOA濃度最低群體相比,濃度最高群體發生心血管疾病(勝算比為2.01,P=0.01,95%
CI 1.12 to 3.60)及周邊動脈疾病(勝算比為1.78,P=0.04,95%
CI 1.03 to
3.08)的風險較高。但這個研究也存在幾項限制,包括不確定暴露的來源;缺乏PFOA在人體內的藥物動力學分析;心血管疾病資料屬自我呈報性質,可能出現回憶性偏差等等。
研究評論認為,還需有更多進一步的前瞻性研究才可找出PFOA對心血管疾病影響的確切原因,並且應從立法規範的方式限制或減少工業使用PFOA或其他同性質化學物質於產品中,同時也須淨化改善飲用水中潛在有毒的化學物質。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文獻期刊(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2.08.06
戒菸的性別差異
近日一項刊登於菸草控制期刊(Tobacco
Control)的研究指出,不論年紀的男女在戒菸成功與否的表現上差異非常小,這項研究結果迥異於過去的研究發現。
該研究作者表示,過去都指出,在五十歲以下,女性比男性較有可能成功戒菸,但在更年長的群體中,男性成功的機率反比女性高。不過這次研究團隊檢視加拿大、美國及英國國內主要的國家調查,卻沒有發現年長女性戒菸比較不易成功的證據,並認為過去研究的論點對男女戒菸都會有不好的影響,女性可能因此輕易就放棄戒菸,男性則可能因覺得戒菸並不那麼困難而不願積極行動。
然而,過去的研究發現戒菸行為存在性別差異也不可忽視,例如:女性比男性不易戒菸成功、戒斷症狀更不舒服,且尼古丁替代治療對女性來說效果不如男性,增加女性戒菸的難度。而女性吸菸行為復發的原因也與男性不同,女性較多因為壓力、體重控制與負面情緒而又開始吸菸,研究作者認為戒菸相關計畫與政策應將這部分的性別差異列入考量。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 read more
2012.07.03
抽菸男性受損的DNA會遺傳後代
過去已有研究證實,孕婦在懷孕期間抽煙會影響孕婦自己與胎兒的健康,但最近一項新研究發現,男性如果在女方受孕前的階段抽菸,因抽菸而受損害的DNA將遺傳給胎兒,增加疾病與癌症的風險。
研究在39個希臘與英國家庭,使用DNA生物標記檢測在女方受孕前後期,男方的血液與精子的基因變化、及女方生產時血液與臍帶血的基因變化,同時為釐清導致DNA基因變化的原因,也以問卷方式調查男女雙方的生活型態、環境、職業等,最後將兩項資料進行比較分析。
結果發現,抽菸會誘發生殖細胞發生突變,受損的基因遺傳給子女將可能提高血癌與其他基因性疾病。生殖力的精子細胞大約三個月時間才能成熟,因此研究建議,準備生小孩的男性應在讓女方受孕前的三個月開始戒菸,才能避免將受到傷害的基因傳給下一代,且菸害防治政策通常多針對懷孕婦女,應該也要注意男性抽菸對胎兒健康的影響。
資料來源:美國實驗生物學聯合學會(FASEB)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