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降血壓?午睡和藥物的效果一樣好!
2019.04.10
降血壓?午睡和藥物的效果一樣好!
正在控制血壓的人,午睡可能正是您所需要的。希臘研究指出,這不僅可以提升精神,還可以降低高血壓。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招募了212名參與者,他們的平均血壓為129.9 mm Hg,平均年齡為62歲,並且約有四分之一的人吸菸、患有第2型糖尿病或兩者兼而有之。   研究將參與者分成兩組,一組有午睡,一組沒有。研究人員連續24小時記錄了參與者的血壓、午睡持續多久、生活方式(如飲酒和運動)及他們的脈波傳導速度脈波傳導速度:心臟打出的血液所產生的脈搏拍動通過血管傳達到手與腳的速度,就叫做脈波傳播速度。血管愈硬,它的速度愈快。 以測量動脈硬度。此外,兩組參與者所服用的血壓藥物數量沒有顯著差異。   研究團隊也考量可能影響血壓的潛在因素,如年齡、生物性別、處方藥和生活方式。   研究發現 有午睡的人收縮壓下降了5.3 mm Hg,這與人們在服用降血壓藥物或改變生活方式以降低血壓時的效果差不多。少鹽和酒精會使血壓水平下降3至5mm Hg;服用低劑量的專用藥物可以使人的血壓平均降低5-7 mm Hg。   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發現非常重要,因為血壓下降2 mm Hg可以降低心血管事件風險高達10%。而實踐午睡很容易也通常不需要任何花費。   研究人員對他們的發現充滿信心 這是第一份關於午睡對一個人血壓水平影響的研究。儘管該團隊鼓勵進一步研究以驗證當前結果,但其成員確信他們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新信息。   研究人員表示,他們努力招募有適當控制血壓的參與者,以確保他們的研究結果可信。通過招募血壓相對較好的人,我們可以更加確信血壓讀數的任何顯著差異都可能是由於午睡造成的。血壓水平越高,任何降低血壓的努力就越明顯。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9.03.13)        
+ read more
半夜上廁所是高血壓的徵兆
2019.04.09
半夜上廁所是高血壓的徵兆
最近日本一份研究指出,如果你需要在夜間小便 - 稱為夜尿症,你可能有血壓高或體內液體過多的現象。若夜尿情形持續,請讓醫生檢查你的血壓和鹽攝取量。   過去日本的研究指出,高鹽攝取量與夜尿有關。而與西方國家相比,日本人吃鹽更多,並且更容易對鹽敏感,亦即當食用鹽時血壓容易升高,這兩個因素使日本人患高血壓的風險更高。這份研究調查了日本人夜尿症和高血壓之間的關連。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招募了3,749名在2017年做了健康檢查的日本人,並測量了他們的血壓及透過問卷調查獲得關於夜尿症的訊息。血壓為140/90 mmHg以上或有抗高血壓處方藥的參與者被認為是高血壓患者。   在回答問卷的1,882名參與者中,69%患有夜尿症。而研究發現,在控制可能干擾研究結果的因素後,夜間起床排尿與高血壓的可能性增加40%有關,並且上廁所的次數越多,患高血壓的風險就越大。   研究作者紺野博士表示,結果並不能證明夜尿症與高血壓之間存在因果關係,並且可能不適用於日本以外的人群。這種關係可能會受到各種因素影響,包括生活方式、食鹽量、種族和遺傳背景。   日本循環協會Mutsuo Harada博士表示,高血壓是日本一種全國性疾病。日本的平均鹽攝取量約為10克/天,是全球平均鹽攝取量的兩倍多(4克/天)。這種過量的鹽攝取與日本對海鮮和醬油為主的食物的偏好有關,因此難以實施限鹽。不過,早期發現和控制高血壓對預防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我們應該記住,夜尿不僅是由泌尿器官問題引起的,也是由高血壓等全身性疾病引起的。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3.30)        
+ read more
驚!尿布和衛生棉竟含有毒物質
2019.04.05
驚!尿布和衛生棉竟含有毒物質
女性衛生用品衛生棉、以及嬰兒或成人用的紙尿布都是合成塑料。市面上不斷推出強調吸收力強、添加人工香味的新產品。然而,2017年南韓曾有1萬5千名女性因使用某品牌衛生棉,出現皮膚紅疹、感染、經期混亂與經痛,因而對業者提起訴訟。   受到南韓事件啟發,一項研究對市面上11個品牌的衛生棉以及4個品牌的尿布進行檢驗,結果發現這些產品都含有有害的揮發性有機化合物(VOCs)及鄰苯二甲酸酯類(Phthalates),將使數百萬嬰兒與成人使用者的生殖部位因長期與這些物質接觸而危害健康。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不論是對嬰兒或女性,這些產品都是長時間使用的必需品,根據這項研究的最新發現,可能造成使用者慢性中毒。因此,本會將要求政府對市售衛生棉及尿布進行抽驗調查,以確保消費者的健康。   研究過程與發現 研究團隊蒐集來自南韓、日本、芬蘭、法國、希臘及美國市面上11個品牌的衛生棉以及4個品牌的尿布進行檢驗。結果顯示,在揮發性有機化合物部分,所有衛生棉與尿布都含甲苯與二甲苯,有2個衛生棉品牌被驗出二氯甲烷。在鄰苯二甲酸酯類成分部分,所有的衛生棉及所有尿布品牌都含有其中的2種類型, 還有1個尿布品牌被驗出有另1種類型。不過這些成分的含量多寡在不同產品不一,且差異非常大,含最多與最少揮發性有機化合物的產品間落差達6000倍,而鄰苯二甲酸酯類最多與最少之間則差130倍。   長期接觸對人體健康危害多 長期暴露在揮發性有機化合物下,會提高腦部受損、氣喘、糖尿病、癌症的風險,並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生殖系統及肝腎運作等。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則是常見於化妝品、玩具、醫療儀器與塑膠產品中,也已發現與發生氣喘、過動症、乳癌、肥胖、第二型糖尿病、低IQ、神經發展、生殖系統發展及肺功能問題有關。一些研究曾指出,使生殖器直接暴露於鄰苯二甲酸酯類物質,會抑制男性性荷爾蒙睪固酮,孕婦產前接觸該物質與男童生殖器官發展出現異常有關。   女性也要注意棉條 就女性衛生用品來看,棉條和衛生棉主要成分都是經由基因工程並浸泡於殺蟲劑後製成的棉花、或是木漿被漂白後的人造纖維。棉條過去曾被發現因被漂白而含有有毒的戴奧辛。   由於陰道壁具高滲透特性,吸收力比其他器官來得強。女性每月使用棉條或衛生棉一次為期數天至一周,時間將長達約40年之久,意味著當中的有毒物質會長期透過陰道壁被人體吸收。要避免長期暴露較安全的方法,可以改選擇市面上其他不含氯且非人造合成的產品。   相關評論表示,目前最主要的問題是業者對產品相關成分的揭露往往不清楚,甚至,業者做的產品研究都沒有將這些化學物質的揮發性特性納入考量,僅僅就衛生棉的最外層進行研究而已。女性衛生用品對健康的影響會缺乏研究討論,主要由於社會將談論陰道視為歷史與文化的禁忌所致。   這項研究引出一個問題—那到底什麼是我們該檢視但過去卻一直未做的?答案似乎很清楚,就是在產品不斷推陳出新的同時,我們必須更加關注那些被業者使用來讓產品吸收力增強和香味變濃的合成塑料。美國健康倡議組織因此呼籲民眾寫信向美國國會與食品藥物管理局與國會表達應禁止在女性衛生相關產品及尿布的成分中添加有毒化學物質的訴求,以保護女性與嬰兒的健康。     編譯來源:Environmental Health News(2019.01.28)、Health Impact News(2019.04.03)        
+ read more
男性避孕藥研發又有斬獲!
2019.04.04
男性避孕藥研發又有斬獲!
相較於女性,男性可以使用的避孕方式較少。一直以來,男性避孕藥物的研發也多未有成果。最近一項男性避孕藥臨床試驗通過第一期的安全臨床試驗,顯示每天一粒避孕藥既能降低精子數量又無明顯的副作用。不過,雖然此消息令許多男性引頸期盼,但研究表示還需要約10年此避孕藥才有機會進入市場。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團隊招募了40名健康男性參加第一期為期28天的臨床試驗,其中10名接受了安慰劑膠囊,其餘30名服用了200mg或400mg劑量的避孕藥「11-β-MNTDC」。   「11-Β-MNTDC」避孕藥的運作機制 該藥含有一種黃體素,可以抑制製造精子所需的荷爾蒙LH和FSH。它還含有類似睾丸素的化合物,可平衡由黃體素引起的雄性激素的下降,使需要雄性荷爾蒙的身體部位繼續保持「男性」的樣貌,如:男性型頭髮、低沉的聲音、性慾和功能等。   研究發現,相較於服用安慰劑的男性,服用「11-β-MNTDC」的男性 LH和FSH荷爾蒙水平顯著降低,表明該藥抑制了精子生成。並且荷爾蒙水平於試驗後恢復正常水平。   在試驗期間沒有男性退出臨床試驗或性生活被影響,但有些人經歷了輕微的副作用。4至6名男性表示頭痛、疲勞或冒青春痘,5名男性經歷了輕微的性慾減退,2名男性有輕度勃起功能障礙。   研究作者Christina Wang表示,此藥結合了兩種荷爾蒙活動,既能降低精子生成又能維持性慾。不過,還需要規模更大、時間更長的試驗來確認藥效。   藥廠對研發男性避孕藥興趣缺缺 目前男性可用的避孕選擇有限,為了提供男性多種選擇,科學家測試了多種藥丸、注射劑和凝膠,以尋找能替代保險套和輸精管切除術的避孕方式。而多元的避孕方式不僅被男性所期待,女性也因為不想成為避孕責任的主要承擔者而對此有所期盼。   不過,即使有研究指出男女都很歡迎新的避孕方式,目前男性避孕藥的研究多仰賴公益和學術資助,藥廠對於將男性避孕藥上市興趣很小。   男性生殖醫學專家Allan Pacey表示,男性避孕藥的發展史中失敗的案例多於成功的案例,因此有新的嘗試是好現象。若試驗成功的話,接下來的關鍵就在於藥廠是否有興趣將藥丸上市,但目前看來藥廠對此潛在市場仍信心不高。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9.03.25)、BBC(2019.03.26)        
+ read more
停經糖尿病患者 飯後走下坡路有助骨骼健康
2019.04.03
停經糖尿病患者 飯後走下坡路有助骨骼健康
最近一項密西根大學的研究發現,對於患有糖尿病的停經女性,在飯後走下坡路,會減少骨骼發生流失作用,但是,如果是在飯前運動或走上坡路就不會發生這樣的效果。   停經糖尿病患者骨質流失加速 女性在停經後由於體內雌激素減少,骨質會漸流失,根據國際骨質疏鬆症基金會統計,全球有2億女性深受骨質疏鬆症所擾,大約佔所有60歲女性人口中的10%。同時,患有糖尿病的停經女性,骨質流失情形又比一般停經女性來得嚴重。該病症會出現低骨密度、脆弱性提高且易發生骨折,不過還是有方法可以避免或減緩其惡化。研究團隊因此想瞭解在用餐前或後、運動走上坡路或下坡路,是不是會影響停經的糖尿病女性患者骨形成與骨流失的情形。   研究對象與過程 研究參與者為15名年齡中位數58歲、已停經約7年的女性糖尿病患者,她們被分成五組:在跑步機上走上坡路與下坡路各40分鐘、在飯前與飯後各走1小時共四組,最後一組都沒有運動。研究團隊每小時測量她們的骨形成及流失標記數值、以及葡萄糖與胰島素數值,這些女性也穿著能測量走路效果的特殊鞋墊。   最後結果顯示,最有效降低(有助骨形成的)膠原蛋白流失的方法是在飯後走下坡路,因為當你走在下坡路面,會感覺重力對你產生的拉力比走上坡路要大,負重作用更強,對骨骼健康會更好。   下樓梯是個簡單的選擇 主要作者Katarina T. Borer博士表示,走下坡路的簡單方法就是下樓梯,而一般跑步機只有調整上坡幅度的設定功能,建議可行的作法是拿磚塊放置在跑步機機器後側的底部,讓它傾斜。    Borer認為,未來研究需要再釐清決定是要有多少運動量才可以彌補多少骨密度流失的準確數據,那麼或許未來這個方法將可幫助這些患者降低使用醫療的方法治療骨質疏鬆症。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3.25)、Dailymail(2019.03.25)、Medpage Today(2019.03.25)        
+ read more
壓力使同志暴露在體重極端的風險下
2019.04.03
壓力使同志暴露在體重極端的風險下
根據University of East Anglia and UCL 近期的研究,揭露性少數群體在體重上易往極端發展,例如比起異性戀女性,同志、雙性戀女性超重與肥胖的風險正在增加,相反的是同志男性比起異性戀男性卻更容易有過輕風險。   這份發佈在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的研究,是第一份使用英國人口數據探討性取向與BMI(body mass index)關聯性的調查,該研究整合了12份英國國家健康調查之數據並涵蓋93,429人。   來自UEA's Norwich Medical School 的首席研究員Joanna Semlyen 博士透過研究證實了性取向應被視為影響健康的社會決定因素,其指出:『這是項值得擔憂與關注的現象,有鑒於肥胖被視為易導致與冠狀心臟疾病、中風、癌症與早逝,此外,同志男性易於過輕也可能間接造成額外死亡。』   博士認為兩性在BMI 顯著的差異,可能都是因為性少數群體易暴露在社會壓力之下,壓力源包含恐同與異性戀霸權等,皆可能造成同性與雙性戀族群避不開各種負面經驗,進而在其心理健康上造成影響,使其更容易吸煙與酗酒,並產生飲食與身體活動上的風險。   直到 2008年之前,健康調查中都沒有涵蓋性取向對個體之影響,也代表到現在為止專家們都無法確定影響性少數群體的確切有害健康因素,Semlyen 博士認為持續進行研究並搜集更多訊息,能夠幫助社會更進一步衡量其健康狀況,他也呼籲當局者與臨床醫生未來能多方參考各項新數據,在往後診療性少數群體時能提供更客觀、精確且吻合病患情況的診斷。     資料來源:Eurekalert!(2019.02.20)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