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癌症

做結腸鏡檢查,選對醫師很重要
2009.02.04
做結腸鏡檢查,選對醫師很重要
我國大腸結腸癌的發生率和死亡率在女性和男性都是排名前三名的癌症,但是,90%的大腸結腸癌其實是可以預防的。大腸結腸癌的症狀包括:糞便中帶血、腸胃習慣改變、腹部疼痛等,但是這些症狀常常是到了病情已經惡化時才會出現,因此,例行性的結腸鏡檢查便顯的格外重要。 最近一份加拿大的研究發現,研究參與者右側結腸的腫瘤幾乎完全無法被偵測到,左側的腫瘤也只偵測到三分之二,但是,這份研究中70%的結腸鏡檢查不是由腸胃科醫師進行的,而是由內科醫師或是家醫科醫師執行的,非腸胃科醫師有可能缺乏執行結腸鏡檢查的訓練,因此,病人在考慮進行結腸鏡檢查時,必須要對檢查的醫師有一定程度的瞭解,確定醫師受過完整的結腸鏡檢查訓練。 美國Methodist Hospital的腸胃病學教授Karen Woods便呼籲,病人在進行結腸鏡檢查前,應該要被充分地告知,或病人應該主動詢問醫師執行結腸鏡檢查的狀況,包括:過去做結腸鏡檢查的次數;從開始檢查、偵測腫瘤到結束需要多久的時間等;另外,病人也應該要注意醫師是不是合格的腸胃科醫師,在大腸結腸手術或內視鏡檢查上,有沒有受過嚴格的訓練。 一般來說,初次做結腸鏡檢查的病人,大約有15-20%的女性和25%的男性有癌前腫瘤,因此,醫師偵測出腫瘤的比例至少應該比上述數字高一點。而檢查的時間長短則較不一定,不過要讓醫師有充分的時間從左側結腸徹底檢查至右側結腸的末端,至少需要6-7分鐘。
+ read more
肥胖增加胰臟癌風險
2008.07.22
肥胖增加胰臟癌風險
除了抽菸和慣性胰臟炎外,現在研究也發現肥胖會增加胰臟癌的風險。且過去的研究大多指出肥胖與男性罹患胰臟癌的相關性,這份研究卻發現不管對女性還是男性,肥胖和胰臟癌的相關性都很高。 這份研究是知名的美國婦女健康促進計畫(WHI)中的一項子計畫,主要目的在於釐清肥胖和胰臟癌的相關性,參與者有將近14萬位更年期婦女,總共追蹤了七年。結果發現腰臀比超過標準值的更年期女性,若在胃部囤積過多的脂肪的話,罹患胰臟癌的機率會比一般女性高出70%。此外,研究亦發現使用腰臀比來預測胰臟癌的風險,較使用傳統的身體質量指數(BMI)準確。 研究人員表示,腹部肥胖會增加胰島素的分泌,也因此提高胰臟癌的風險。 目前研究發現和肥胖有關的疾病包括:糖尿病、直腸結腸癌、乳癌、心臟疾病等。     資料來源:英國癌症期刊(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 read more
HIV感染者的預期壽命已接近常人
2008.07.11
HIV感染者的預期壽命已接近常人
在早期,一旦被診斷出為「人類免疫缺乏病毒」(HIV)感染者,在數年內就會得到愛滋病(AIDS)而死亡,但現在,由於雞尾酒療法的發明,HIV感染者的預期壽命已接近非感染者。 一項美國康乃爾大學醫學院的研究顯示,一位39歲的HIV感染者預期壽命是70餘歲,而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於6月11日的統計報告顯示,一位40歲的美國人預期壽命是80.2歲。 Dr. Bruce Schackman表示,雖然感染者的預期壽命仍與一般人有差距,但1993年CD4約500/μι的感染者只能再活6.4年,相較之下已是長足的進步。這也顯示,愛滋治療藥物的可近性及持續使用的重要性。 另一份研究是針對20歲開始接受雞尾酒療法的感染者進行追蹤研究,研究人員分析了26,000個個案發現,從20歲起接受治療的感染者,在最初的1996年~1999年只能延長他們24.3年的壽命,在2000年~2002年能延長他們27.1年的壽命,而在2003年~2005年可延長他們33.2年的壽命。 研究人員表示,這份研究尚未考慮到一些其他因素,如感染HIV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在2006年的愛滋病會議上曾提到約9%的感染者死於心臟病、15%的感染者死於肝病、8%死於癌症。目前對於HIV及其治療方法對人體的影響仍有未釐清之處,有待進一步的研究,但能接受雞尾酒療法的感染者,現在已有時間可以等待。
+ read more
糖尿病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
2008.03.18
糖尿病增加子宮內膜癌風險
最近一份研究發現,不論其他的風險因子存在與否,第二型糖尿病會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且這樣的發現與其他有關第二型糖尿病的研究結果也相呼應。 這份研究分析的數據來自於另外三份於1985-1999年在華盛頓州進行的研究,總共包括1,303位有子宮內膜癌和1,779位沒有子宮內膜癌的婦女。研究控制了相關的危險因子,例如,肥胖等變因。結果發現不論是過輕、過重或是肥胖體型的女性,若有第二型糖尿病或高血壓史的話,罹患子宮內膜癌的風險都比一般女性高;而有糖尿病的女性,風險更高出70%。 資料來源:美國流行病學雜誌(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read more
胰島素分泌越多,癌症風險越高
2008.01.03
胰島素分泌越多,癌症風險越高
  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Cancer Research)舉辦的第六屆國際防癌年會(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Frontiers in Cancer Prevention Research)中,有研究報告顯示,肥胖、糖尿病或一些新陳代謝方面的問題,可能會增加乳癌、直腸癌等癌症的風險。   由於直腸癌與第二型糖尿病之間有許多共同的危險因子,例如「肥胖」,因此,為了瞭解直腸癌和糖尿病之間的相關性,明尼蘇達大學的Andrew Flood博士與其研究團隊分析了四萬五千位女性的資料後發現,糖尿病婦女罹患直腸癌的機率約為一般婦女的1.5倍。Flood猜測,由於第二型糖尿病患者會產生胰島素抗阻的現象,因此,胰臟必須生產比一般人多的胰島素,以調節血糖的濃度。而胰臟所分泌的高量胰島素,很有可能是增加直腸癌風險的原因,因為過量的胰島素可能會在體內造成容易引發癌症的環境;而這也說明了藉由飲食習慣和生活形態來調節胰島素的分泌,是可以降低癌症風險的。   另外一份研究的作者,耶魯大學的Melinda L. Irwin博士追蹤了689位有乳癌、但是沒有糖尿病的婦女,研究人員將身高、體重、年齡、體型、C-peptide(一種用來測量體內胰島素分泌狀況的指標物質)的濃度等設為變因,進而分析乳癌的死亡率。結果發現,罹患乳癌的婦女中,C-peptide濃度最高的族群,死亡率約為最低族群的3倍;由此可推斷,胰島素或是C-peptide本身很可能就是一個診斷乳癌的預測因子。Irwin表示,這份研究所要表達的訊息很簡單,那就是乳癌患者應該要採取行動來降低體內胰島素的濃度,而運動、飲食控制、多吃蔬果都是不錯的方法。
+ read more
肥胖增加癌症的風險
2007.12.03
肥胖增加癌症的風險
  大家都知道肥胖會增加心臟疾病、糖尿病等的風險,但是,肥胖與癌症的相關性卻還不甚明朗。然而,根據英國國內首份針對女性、肥胖與癌症的相關性所做的大規模研究發現,大約有5%的癌症是因為肥胖所導致的。   這份研究是英國癌症研究中心所贊助的百萬婦女計畫(Million Women Study),研究時間為七年,總共有超過百萬位婦女參與,其中有45,000個癌症個案、17,000個癌症死亡個案。研究發現,若女性罹患子宮癌和某一類型的食道癌,其中一半以上的個案罹癌是因為過重或肥胖。此外,肥胖也會增加某些癌症的風險,例如,胰臟癌、多發性骨髓癌、腎臟癌、惡性淋巴腫瘤、卵巢癌;而在更年期前肥胖會增加腸癌的風險,更年期後則會增加乳癌的風險。   研究人員也提供了一些方法,幫助大家維持健康的生活形態。首先要注意自己的體位,身體質量指數(BMI值)應該要介於18.5-24之間,或是女性腰圍要小於80公分。此外,盡量固定用餐的時間和份量,用餐時注意各種食物的比例,且每天要吃五份的蔬果(一份約100公克)。平時盡量選擇低脂、低熱量的食物或是無糖的飲料、水或果汁,其中酒精飲品的熱量特別高,所以盡量限制自己飲酒的量。如果嘴饞想吃零食,也盡量選擇低卡路里的食品,例如,水果、優格等。買食品的時候,要注意營養標示。除了飲食之外,每天走一萬步(約60-90分鐘)也是不錯的方法,以達到每天所需的運動量,可以的話,每坐一個小時就起身走動一下。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