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09.19
具有基因突變的年輕女性接受胸部X光檢查 恐增加乳癌...
最近一項英國研究指出,具有BRCA1與BRCA2基因突變的女性若在30歲前接受胸部X光檢查,將比同樣有基因突變但未接受該檢查的女性,罹患乳癌之風險高出43%。
BRCA基因對於修復DNA受損具有重要作用,放射線如X光即會傷害DNA,且DNA的受損將可能導致癌症發生,而帶有BRCA基因突變的女性較無法修復因X光而受損的DNA,因此罹患乳癌的機率將會增加。
這項研究的團隊檢視在2006-2009年間參加荷蘭、法國及英國三項研究的女性資料,她們都具有BRCA1與BRCA2基因突變,這些研究詢問參與者有關接受胸部X光及乳房攝影檢查的問題。研究結果分析發現,在20-29歲間接受過胸部X光檢查的女性,乳癌罹患的風險增加43%,在20歲以前接受過檢查的話,則該風險增加62%。
研究表示,具有BRCA1與BRCA2基因突變者罹患乳癌的風險仍存在某些差異尚未清楚,未來研究應關注在此部分差異的釐清,同時醫師應盡量建議具有基因突變的女性使用非游離輻射成像技術進行檢查,如核磁共振攝影(MRI)。
資料來源:BMJ(英國醫學期刊)
+ read more

2012.09.14
某些篩檢工具找出乳癌擴散的偵測率低
近日一項在2012年乳癌研討會(2012 Breast Cancer
Symposium)上發表的研究表示,骨骼掃描、肝臟超音波及胸部X光檢查都只能找到小部分已轉移的癌細胞而已。
乳癌一旦開始擴散,將可能轉移至骨頭、肝臟與肺部,因此通常需要藉助其他的篩檢工具以偵測癌細胞轉移的狀況。骨骼掃描、肝臟超音波及胸部X光檢查三項工具,是目前相較於電腦斷層掃描(CT
Scans)、核磁共振攝影(MRIs),比較不昂貴的篩檢方式。
但這項研究比較過去八項研究的結果發現,這三項篩檢工具的癌細胞偵測率非常低,骨骼掃描、肝臟超音波及胸部X光檢查的偵測率分別為2.43%、0.82%及2.43%,而且尤其以在乳癌第一及第二期的偵測率較低。研究認為後續應有更多相關研究,特別是將上述三項檢查與電腦斷層掃描、核磁共振攝影、以及正子掃描(PET
scans)進行比較。
資料來源:HealthDay
+ read more

2012.09.04
乳癌藥物恐增加心臟病風險
乳癌漸漸像是慢性病一樣,愈來愈多乳癌患者因為乳癌治療方法的進步而存活下來,但這些化療藥物恐造成其他健康傷害,仍是個問題。最近一項美國研究指出,女性乳癌病患使用兩種乳癌化療藥物有可能會增加心血管疾病如心臟病的風險。
過去臨床試驗已證實含anthracycline與trastuzumab兩項成分的乳癌化療藥物單獨或合併使用,會心臟病、心肌病變或兩樣疾病同時都發生的風險,而過去研究會將年長女性及有心臟病者排除在試驗之外,但這並不符合實際使用兩項藥物的族群狀況,因此這項研究選擇將女性乳癌病患都納入試驗之中,而不像過去進行刻意篩選排除。
在這項包括12,500位女性浸潤性乳癌患者的回溯性世代研究中,結果發現,與過去研究所指出的相似,單獨或合併使用anthracycline與trastuzumab藥物都會增加心臟病或心肌病變,但整體風險在單獨使用trastuzumab藥物的女性患者身上更高,且同時使用兩種藥物的致病風險也高出過去研究所報導。以世代進行區分,使用anthracycline藥物合併或沒有合併trastuzumab成分的女性,多半較年輕且沒有其他疾病;單獨使用trastuzumab藥物者則反之。
研究主要作者Bowel表示,化療可透過許多機制對心血管造成傷害,化療藥物可以殺死癌細胞,有時也會同時殺死體內的其他細胞,這些藥物雖然改善乳癌患者的存活率,但患者仍舊須注意藥物對其他健康傷害的風險。台灣女人連線提醒,研究中的兩項藥物成分目前在台已核准上市的有trastuzumab成分之藥物,品名為賀癌平凍晶注射劑(HERCEPTIN
VIAL),乳癌患者應多加留意,並主動與醫師討論及評估相關用藥風險問題。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read more

2012.08.28
女性希望瞭解乳房重建手術的選擇與術後狀況
過去有研究曾指出,70%的女性乳癌患者未曾被告知所有她們可選擇的乳房重建方式,最近一項由美國整形外科醫師學會(ASPS)所做的調查則顯示,有近九成的女性希望在接受治療前,先真正瞭解進行乳房重建手術的結果會是什麼樣子。
這項調查的結果指出,多數女性希望不只是可以在乳房重建手術前先看術前術後差異的照片,她們想要真正看到不同重建手術過程的結果,並有機會與曾進行過這些手術的乳癌倖存者一同討論。調查的其它結果也顯示,只有23%的女性知道乳房重建可選擇的所有方式;22%的女性清楚術後可預期的品質;19%的女性知道接受治療、以及決定進行重建手術的時間點,將對她們可以擁有的治療選擇及結果有重大影響。
美國整形外科醫師學會將在今年10月17日乳房重建意識覺醒日舉辦一場會議,讓考慮進行乳房重建手術的病患與已進行過手術的乳癌倖存者能針對這樣的議題進行討論,藉此提昇乳癌病患對乳房重建手術選擇的自主意識。
資料來源:美國整形外科醫師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Plastic Surgeons, ASPS)
+ read more

2012.08.07
美國乳癌慈善組織誇大乳房攝影檢查的效益
近日一篇刊登於英國醫學期刊的評論文章指出,美國乳癌慈善組織Susan
G. Komen for the
Cure在2011年乳癌意識覺醒月的宣傳刊物中,誇大乳房攝影檢查的益處且刻意忽略篩檢檢查帶來的傷害。
Susan G. Komen for the
Cure在去年的文宣中提到,如果及早接受乳房攝影檢查發現乳癌細胞,五年的存活率將高達98%,發現得晚則存活率只剩下23%,並暗示未接受檢查的女性是不負責任的。
然而,評論文章的作者Steve Woloshin教授及Lisa M.
Schwartz教授表示,雖然不斷有證據顯示篩檢檢查可小幅降低女性乳癌的死亡率,約每一萬名女性接受篩檢可減少7個死亡數,但篩檢同時也會對女性帶來傷害風險。在因篩檢檢查而存活下來的女性中,約2-10個女性會被過度診斷;每年接受一次篩檢的女性中,十年內有近半數女性至少會出現一次偽陽性結果,必須再接受進一步的切片,並焦慮自己罹患乳癌的可能性。
而有關存活率的問題,作者表示五年存活率是指診斷確定之後的存活狀況,而篩檢檢查本來就會提早發現乳癌的時間,造成即使患者死亡的時間點相同,接受篩檢的乳癌患者之存活率,仍比未接受篩檢的患者高,所以比較有無接受篩檢是有偏差的。
作者認為,女性需要的是從醫師及其他管道獲取有關乳房攝影檢查可靠的資訊,包括效益及風險,而非僅僅是對篩檢的行銷語言,才能使女性做出符合自身需求的決定。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MJ)
+ read more

2012.07.20
瑞典研究:乳房攝影檢查對降低乳癌死亡率效果有限
一項瑞典的乳癌死亡率統計報告顯示,40-69歲女性接受乳房攝影檢查,對乳癌死亡率下降的影響有限,甚至是沒有。
自1974年起,瑞典開始提供40-69歲的瑞典女人進行乳房攝影檢查,篩檢涵蓋率在1997年達到高峰,且過去瑞典數個乳房攝影檢查的試驗與觀察性研究都指出,乳房攝影檢查降低乳癌死亡率,因此研究團隊想要瞭解死亡率趨勢是否真正反映篩檢情形。
研究檢視1960-2009年瑞典衛生福利委員會(Swedish Board of
Health and
Welfare)40歲以上女性的資料,結果發現,在1972年瑞典的乳癌死亡率已開始下降,時間早於乳房攝影檢查的引入,之後持續下降的速度與開始推行篩檢之前的差異不大,研究認為這相當弔詭,彷彿篩檢的存在並無產生特別大的影響。
而該研究屬觀察性研究出現一些限制,像是未能考慮其他潛在可能影響的乳癌因子,如肥胖可能掩蓋乳房攝影檢查對乳癌死亡率的作用,還有人口移動也會影響研究結果,且其他評論認為,觀察性研究的結論難以真正能反駁其他具實際死亡率下降證據的研究。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癌症機構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