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手中的菸讓跨下的癌一再發生!
2015.06.25
男人手中的菸讓跨下的癌一再發生!
  吸菸一直是許多癌症的成因之一,但是吸菸與前列腺癌之間的關係卻始終無法獲得定論。最近一篇跨國研究首次提出了證據,顯示吸菸與前列腺癌復發存在著關係;曾經吸菸與正在吸菸之前列腺癌患者在施行前列腺摘除後,癌症復發的機率是未吸菸者的2倍。   由維也納醫學大學(MedUni Vienna)及巴賽爾醫學大學(Basle University Hospital)主持的研究,以6,538位已摘除前列腺的前列腺癌病患為實驗對象。為排除其他影響實驗結果的因素,實驗對象皆不曾於術前接受放射治療、化療與荷爾蒙治療,並且排除由其他癌細胞轉移至前列腺的病患。在所有實驗對象中,有34%不曾抽菸、32%曾經吸菸、34%現為吸菸者。   研究發現相較於不曾吸菸者,曾經吸菸及正在吸菸者的前列腺癌摘除體積等級(RP Gleason score)、癌細胞於囊外擴展機率(extracapsular extension)、癌細胞侵入精囊機率(seminal vesicle invasion)與癌細胞於術後殘留在組織邊緣的機率都顯著較高(positive surgical margins),並且曾經吸菸及吸菸者術後癌症復發的風險比率(Hazard Ratio)也顯著高於不曾吸菸者。此外,研究亦發現戒菸十年以後,前列腺癌復發的風險會下降。   研究發起人維也納醫學大學泌尿科Shahrokh F. Shariat主任說明,這項研究發現是告知前列腺癌症病患吸菸的負面影響的重要實證基礎,並且也建議吸菸者戒菸從來不嫌晚,即使已經有前列腺癌也需要戒菸以避免癌症復發或癌細胞擴散。   然而,Shariat也提到,此項研究乃針對前列腺癌復發是否會受吸菸習慣影響,但是對於吸菸與罹患前列腺癌之間的關係仍不清楚。過去曾經有研究指出兩者之間有清楚的關聯,但是近來的研究卻得出相反的結論。不論如何,吸菸依然被證實會增加男性死於前列腺癌的風險。     資料來源:European Urology        
+ read more
Y染色體怎麼了?!科學研究解密
2015.06.03
Y染色體怎麼了?!科學研究解密
  研究指出,曾經與X染色體有一樣的基因的Y染色體,在演化過程中失去了近640個基因,如今,學者發現這些基因有部分轉移到其他染色體上繼續影響著生物的發展,如男性的生育能力。   一直以來我們知道X染色體比Y染色體長許多,這是因為Y染色體上少了很多X染色體有的基因。而一群科學家以人類、猿、鼠類、牛與有袋類如袋鼠的基因為研究對象,試圖找到基因由Y染色體轉移至其他染色體的證據。   其中,Y染色體基因消失最極端的例子,是棲息於琉球群島某島嶼上的鼠類。在這種鼠類身上,發現原本Y染色體有的基因全部移至X染色體或其他染色體上。這樣的例子一直被認為是特殊的,但新資料顯示基因由性染色體移至其他染色體上的現象其實常見於哺乳類 (含人類)。   來自懷海德生物醫學研究所(Whitehead Institute for Biomedical Research)同時身為本研究主要作者的Jennifer Hughes指出,Y染色體上的基因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攸關製造蛋白質、退化等,但是從一些哺乳類的案例中可以觀察到有些重要的基因已從Y染色體上消失,且部分消失的基因被發現轉移至其他染色上。目前已發現4種轉移至其他染色體的基因。其中一種為基因EIF2S3,它在產生精子上扮演重要角色;鼠類的X及Y染色體皆有此基因,但卻消失於人類的Y染色體,而出現在X染色體及非性染色體上。這種現象顯示,EIF2S3是一重要的基因,因此即使不存在於Y染色體上,X染色體會在其他染色體上備份該基因。 Jennifer Hughes補充,這項研究讓我們對性染色體的角色、基因和性別特質有更細緻的理解, 有助於進一步的研究,以幫助我們看到基因轉移對基因演化的影響。   資料來源:Genome Biology        
+ read more
男人小心!骨質疏鬆不是女人的專利!
2015.05.27
男人小心!骨質疏鬆不是女人的專利!
  如同心臟病被看作是男人的疾病一樣,骨質疏鬆防治向來聚焦於女性,彷彿男性都沒有骨鬆問題。最近相繼有兩項研究呼籲:男性到了50歲之後也是可能會出現骨密度低於正常值的情形;甚至一旦罹患骨質疏鬆而骨折,男性死亡的風險將高於女性,因此男性應多加注意!   第一項研究由Irina Dashkova醫學博士所領導,針對146位住在紐約及佛羅里達地區的老年人進行骨質疏鬆情形調查,當中七成為白人、三分之一為平均72歲的男性。研究驚人的發現,男性發生骨鬆性骨折,導致嚴重的健康危險、失去獨立自主能力以及死亡的風險都比女性要高。再者,男性治療攝護腺癌藥物也會影響睪固酮分泌,進而提高骨鬆風險。   不過在研究中女性不曾吸煙、擁有骨鬆的家族病史的比例比男性高。大多數女性都有接受骨鬆篩檢,研究中卻只有少於25%的男性有;女性服用鈣片或維生素D健康食品作為強化骨骼的預防性措施比例,也是男性的四倍以上。研究最後提醒社會大眾及醫護人員應提高有關男性老年人口在骨鬆防治的意識,讓男性也能活得長壽。   第二項研究則是由國家猶太健康中心(National Jewish Health)主要研究者Elizabeth Regan醫學博士,針對3,000位45-80歲曾經或目前正在吸煙者進行的骨密度檢測研究。研究發現男性骨密度比女性稍低、且較易發生脊椎骨折,前項男性的風險為女性的1.5倍、後者為1.2倍。Regan博士提到,有部分男性屬於低骨密度卻未及早發現因而導致骨折,我們應該要改變這個現象,因此建議美國預防工作服務小組(USPSTF)應更新其於2009年所發佈的骨鬆篩檢指引,改變僅針對女性的內容,要將有較高風險的男性也納入。 國家猶太健康中心另一位風濕病學家Mehraz Maleki醫學博士認為適當的篩檢是必要的,通常檢查出來的結果都會讓人驚訝,因為罹患骨鬆常是沒有任何徵兆。Maleki博士並提供預防骨鬆的方法供參,包括多攝取富含鈣質的飲食或鈣補充品、維生素D補充品或每天至少日曬20分鐘、多進行負重運動、不抽煙及不過度飲酒。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 read more
親職壓力大不同  繼父憂鬱更嚴重
2015.02.11
親職壓力大不同 繼父憂鬱更嚴重
  隨著時代的演進,家庭型態已愈發多元,包括核心家庭、隔代教養家庭、單親家庭、新移民家庭等等,不同型態的家庭同時也會產生不一樣的親子關係。日前,美國楊百翰大學(BYU)學者所進行的研究發現,當男女同時擔任的親職角色愈多,可能罹患憂鬱症的風險將愈高,其中尤以身為繼父又擔任多重親職者感受壓力的程度最高。   研究作者之一BYU社工教授Kevin Shafer表示,過去當我們談到親職與憂鬱症,第一念頭都會想到新手媽媽的產後憂鬱,但事實上繼親家庭的父母所面臨的親職角色也會帶給他們沈重壓力。   研究團隊分析全美超過6,000位病患的資料,發現繼親家庭的雙親通常有三種親職角色,包括面對兩人各自原有的兩個家庭、及兩人後來結合又生小孩的混合家庭。同時需扮演這三種角色的家長比起其他僅擔任一種親職角色者,罹患憂鬱症的風險高出57%。這項風險的上升尤其在那些未與原來家庭的親生子女同住的父親身上更為顯著,研究推測部分原因可能是這些父親由於與新家庭中的孩子相處時間比較多,因而對過去家庭的小孩感到罪惡、虧欠。   Shafer教授表示,在我們的社會中有親職的文化規範,但針對繼親卻完全沒有。這項研究發現並強調兩個重點:男人在需要協助時比較不傾向尋求專業諮商服務;這種混和型態的家庭正愈來愈普遍常見,因此有愈來愈多的雙親須面臨多重親職角色的重擔與壓力。   研究者希望此研究結果能鼓勵更多有此壓力的家長出面尋求幫助;而心理健康領域的專家及醫師也應瞭解到憂鬱症的形式有非常多種,已當家長的病患憂鬱症症狀表現會與非家長者不同。     資料來源:社會工作期刊(Social Work)      
+ read more
不只是生育問題  精子品質與多種疾病有關
2014.12.26
不只是生育問題 精子品質與多種疾病有關
  根據美國史丹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精子品質差的男性,其健康狀況也較差,在皮膚、內分泌與心血管等方面都較易發生病變。   這項研究總共有9,387名有生育障礙的男性參與,大多數的年齡介於30至50歲之間。這些男性在1994年至2011年間都曾因為不孕而定期提供精子樣本讓史丹佛醫學中心進行評估。其中約有一半的男性不孕是由精子品質不良所引起。研究者將這組年齡中位數為38歲的不孕男性樣本與健康男性的樣本相比進行分析。   研究結果發現精子品質低劣與特定的疾病之間有顯著關聯,例如代謝循環問題、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計畫主持人Eisenberg助理教授表示過去的研究從未發現這樣的關聯性。同時,精子品質有缺陷的男性發生皮膚病變、內分泌失調的可行性也會增加。   由於這份研究旨在找出有缺陷的精子與看似無關的疾病之間是否存在關聯性,因此,未能提出劣質精子如何影響這些疾病生成。對此,Eisenberg助理教授提出幾個自己正在驗證中的假設,首先,人類基因組中有15%的基因與生育相關,多數同時作用於其他身體系統;其次,有些時候可能是生育機能障礙與其他疾病的治療方式相關聯,而非影響疾病本身。   最後他強調:男性的健康與他們的精子品質有非常緊密的關聯。目前大約有15%的伴侶面臨生育方面的問題,其中有一半都是因為男性的精子有缺陷。我們必須對這些男性投入更多的關注,不孕是一個警訊,生育方面的問題很可能代表整體健康狀況都不佳。整體來說,不孕男性的死亡率較高,死因與心血管疾病關聯的機率也較高。     資料來源:Fertility and Sterility      
+ read more
抽菸將導致Y染色體流失  更易罹癌
2014.12.24
抽菸將導致Y染色體流失 更易罹癌
  過去已有研究發現抽菸是增加罹癌機率的風險因子,近日,來自瑞典的最新研究證實,抽菸將會導致血液細胞中的Y染色體流失,專家認為這正說明了有抽菸習慣的男性罹癌風險較高的原因。   研究小組表示,他們於稍早的研究發現罹癌風險上升、壽命較短都與Y染色體的減少有關,因此著手調查可能導致此種基因損害的原因。   研究小組分析了年齡、飲酒行為、血壓、糖尿病與抽菸習慣等變項,試圖找出男性流失Y染色體的原因。結果發現抽菸與Y染色體流失之間存在劑量上的相關性,菸抽得越兇,Y染色體流失的可能越多。研究人員同時發現,這樣的狀況只出現在持續有抽菸行為的男性身上,已戒菸的男性與從未抽過菸的男性期Y染色體流失的狀況是一樣的。   過去的研究結果顯示抽菸對男性健康的傷害比女性來得大,但未有明確的解釋,這項抽菸與特定基因損傷之間具有關聯的新研究結果正好足以解釋之前的研究發現。研究主持人Dumanski教授解釋:只有男性擁有Y染色體,這可能是男性平均壽命較短且較易因抽菸危害到健康,使其更容易罹患癌症的原因。   醫學專家目前尚未確定Y染色體流失致使罹癌風險上升的原因,一個可能是Y染色體的減少導致免疫細胞喪失能力抵禦癌細胞。但研究人員認為已知的研究結果已足以說服人們戒掉抽菸這項惡習。   資料來源:Science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