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研究:乳房攝影檢查傷害大於好處
2011.12.13
英研究:乳房攝影檢查傷害大於好處
有關乳房攝影檢查的問題各方一直存在爭議歧見,近日一項英國研究表示,女性進行乳房攝影檢查10年後得到的傷害將遠大於益處。 1986年英國依據Forrest Report的結論認為,乳房篩檢將有助於降低乳癌死亡率將近三分之一,讓50歲以上的女性延長壽命,因而英國開始針對無症狀的女性提供乳房攝影檢查。但之後不斷出現偽陽性及癌症過度診斷的傷害與問題,近日也有分析指出死亡率的降低並未如當初所預期。 為了評估當所有傷害問題都納入計算後,篩檢所帶來的好處有多少,該研究檢視包括參與8個試驗研究的10萬名曾進行乳癌篩檢女性資料,她們的年齡都在50歲以上。研究團隊以品質調整存活人年(QALYs)作為衡量單位。 結果發現,進行乳房攝影檢查20年後,並將所有傷害列入計算,QALYs淨累積便減半,從3,301下降至1,536,再將未如預期的死亡率降低情形一併納入,則又下降至834。以進行篩檢性乳房攝影檢查的前七年來看,QALYs為負數,十年後的QALYs才只有70。 研究表示這樣的結果支持原先的假設,且認為可以透過減少頻率過高的篩檢檢查,可降低篩檢所帶來的傷害,特別是年輕女性的群體。同時建議往後須針對非必要性治療及其對生活的影響有更多研究,並找出哪些女性確實從相關手術獲益。對於考慮是否篩檢的女性,應更進一步使她們瞭解過度診斷與過度治療的意義。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read more
美國IOM:避免環境物質暴露可降低乳癌風險
2011.12.08
美國IOM:避免環境物質暴露可降低乳癌風險
近日美國國家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 於聖安東尼奧乳癌研討會(San Antonio Breast Cancer Symposium)中發表一份「乳癌與環境」報告指出,女性如能避免暴露於某些環境物質之中,如游離輻射、複合型荷爾蒙替代療法、吸煙等,將可降低乳癌罹患風險。 報告研究指出,正在使用口服避孕藥、複合式荷爾蒙療法、及停經後過重肥胖的女性,都已被證實會增加乳癌風險。而在工作場所、廢氣、及抽菸所含的化學物質,亦將可能導致乳癌,雖然相關研究證據仍有限或存在爭議,其他如雙酚A(BPA)、殺蟲劑、化妝品、保健食品以及值夜班工作,是否增加乳癌風險仍未有結論。 游離輻射部分,可避免接受不必要的醫療檢查如電腦斷層掃瞄(CT Scan)以降低暴露的機會,而研究證據顯示手機與其他電子產品的非游離輻射並不會增加風險,染髮也不會。 該研究報告承認目前仍未有證據能說明減少暴露於上述物質之中可降低乳癌罹患風險的程度,這將是未來的研究方向,同時也應瞭解女性終身暴露於這些物質的程度,尤其是高暴露程度的族群與乳癌之間的致病機轉。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    
+ read more
美研究:家族病史不影響乳癌罹患風險
2011.12.05
美研究:家族病史不影響乳癌罹患風險
一般認為有家族病史的女性得到乳癌的風險將會提高,但近日一項於北美放射學會發表的美國研究則指出,40-49歲女性有或無家族病史,罹患浸潤性乳癌的比例是相近的。 該研究回顧分析2000-2010年間1,071位40-49歲乳癌病患的資料。當中分別有64%無家族乳癌相關病史的乳癌患者、及63.2%有家族病史的患者,得到浸潤性乳癌。且其中373位是透過篩檢檢查診斷出乳癌,在這373位中,61%有家族病史、其餘39%則無,而在兩群組中有個人病史的比例並無顯著差異。此外研究亦發現,有或無家族病史的患者,癌症細胞轉移至淋巴結的比例也相似(29.4%: 31.3%)。 這項研究最後表示,他們贊同美國癌症學會(ACS)、美國婦產科學院(ACOG)等團體針對40-49歲女性應做乳房檢查的建議。其他評論則認為,這研究顯示家族病史未必是決定一個較年輕女性為乳癌高風險族群的有效變項之一,但這個假設仍須有更多研究來驗證。     資料來源:北美放射學會(Radiological Society of North America)    
+ read more
加國專家建議:40歲女性不須做例行性乳房攝影檢查
2011.11.22
加國專家建議:40歲女性不須做例行性乳房攝影檢查
近日加拿大預防保健工作小組(CPCTF)在新的指引中建議,40-49歲的女性不須進行例行性的乳房攝影檢查,因為對於該年齡層乳癌平均風險的女性,乳癌篩檢所導致過度診斷與不必要治療之比例增加幅度,相對比死亡率降低的比例來得高。 從2010年開始,關於40-49歲女性是否應做篩檢性乳房攝影檢查有許多爭議與討論,今年許多相關研究同樣呈現正反兩種聲音。今年夏天美國婦產科學院(ACOG)提出最新建議認為,女性應在40歲開始每年1次乳房攝影檢查。 然而,CPCTF更新並檢視美國預防工作服務小組(USPSTF)的系統性回顧資料,並無發現可支持50歲以下乳癌平均風險之女性須接受檢查的證據,因此建議50-74歲乳癌平均風險之女性,每兩到三年進行1次篩檢性乳房攝影檢查即可。但最後是否做檢查,則應由個別女性與醫師討論檢查的風險效益後做決定,且CPCTF認為依照乳房密度或其他風險因子,女性乳房攝影檢查的間隔時間長度應採個人化方式。以上有關風險效益資訊溝通的最佳方式、及檢查間隔時間長短個人化等問題,都應有更進一步的研究呈現。 此外,CPCTF反對例行性使用MRI掃瞄作為乳癌檢查工具、或例行性臨床乳房檢查,並認為醫師不應建議婦女做例行性乳房自我檢查等。 針對指引挪威學者Peter C. Gotzsche評論認為,要降低乳癌風險的最佳方式就是避免接受篩檢檢查,當多數有完善篩檢計畫的國家內過度診斷的比例高達50%,避免檢查將可降低約33%的乳癌風險。   資料來源:加拿大醫學學會期刊(CMAJ)    
+ read more
食品藥物管理局說明Avastin與太平洋紫杉醇合併治療轉移性乳癌之情形
2011.11.21
食品藥物管理局說明Avastin與太平洋紫杉醇合併治療轉...
美國FDA今日決定刪除 Avastin用於治療轉移性乳癌的適應症。美國FDA表示,根據最新上市後研究結果,認為Avastin用於治療乳癌病人在效果上弊大於利。但Avastin藥品仍然可以使用,但限用於治療其他癌症(包括: 大腸直腸癌、 非小細胞肺癌、腎癌及惡性神經膠母細胞瘤等適應症)。 針對美國FDA對該藥品的處理,食品藥物管理局曾於今(100)年6月1日召開藥品諮議小組及藥品安全評估委員聯席會議討論。依據當時所得國內外資料評估後認為,上市後臨床試驗的資料顯示,該藥品對於轉移性乳癌病人的整體存活期(overall survival,OS)的延長,雖無統計上的意義,但對於無疾病進展存活期(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卻達統計意義,顯示仍有臨床上的效益,因此維持該藥品用在與paclitaxel合併治療轉移性乳癌的適應症,同時要求藥商需執行風險管理計畫(risk management plan,RMP),內容應包括:病人用藥資訊充 分告知病人接受該藥品治療的風險,以加強對於此藥治療患者的風險監控。 食品藥物管理局已要求藥商須於下週二(11月22日)以前檢送目前最新於各國所進行之臨床試驗結果及全球核准情形予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藥物管理局將盡速彙整進一步資料,再評估該藥品在轉移性乳癌之臨床效益與風險效。 食品藥物管理局已建立藥物安全資訊主動監控機制,除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之外,對於安全有關訊息,隨時進行瞭解,以保障民眾之用藥安全,提醒醫療人員或病患懷疑因為使用(服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發生時,請立即通報給衛生署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02-2396-0100,網站:http://adr.doh.gov.tw。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新聞稿
+ read more
美FDA撤銷癌思停之乳癌適應症標示
2011.11.21
美FDA撤銷癌思停之乳癌適應症標示
癌思停在2004年成為癌症治療藥物,2008年一項臨床試驗資料顯示,使用癌思停可延緩症狀惡化,延長乳癌病患壽命,美國疾病藥物管理局(FDA)因而快速通過成為治療乳癌的標靶藥物,但後續須提出藥物試驗研究結果資料。 本月18日美國FDA新聞稿,宣布撤銷癌思停治療轉移性乳癌的許可,除了因基因科技公司(Genentech)所提供的兩項藥物效益與安全報告中,癌思停並無最初所宣稱可減緩腫瘤成長速度、或延長病患壽命時間等效果,也指出癌思停會出現副作用風險,包括高血壓、出血、心臟病、身體各部位如鼻、胃、腸穿孔等。但撤銷乳癌適應症的決定並不影響癌思停仍用於治療某些類型之直腸癌、肺癌、腎臟癌與腦癌,該藥物仍舊可在市面上見到。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國內核准含有Bevacizumab成分之藥品,中文藥品名稱為癌思停注射劑。去年六月,衛生署曾發佈警訊新聞表示,許可證持有廠商已向衛生署申請仿單更新作業,加註有關過敏或輸注反應之警語及注意事項,會出現如呼吸困難、紅暈/發紅/紅疹、低血壓或高血壓、缺氧、胸痛、顫抖及噁心/嘔吐等症狀。上週(17日)亦發出新聞稿指出,研究顯示含該成分藥品作為第二期和第三期結腸癌輔助治療,出現卵巢衰竭之風險,藥商擬將該研究結果刊載於仿單之中,並儘速向衛生署提出仿單更新之申請。 而針對18日美國FDA撤銷癌思停乳癌之適應症標示,台灣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19日回應表示,已要求藥商須於週二(11月22日)以前檢送目前最新於各國所進行之臨床試驗結果及全球核准情形予食品藥物管理局,食品藥物管理局將盡速彙整進一步資料,再評估該藥品在轉移性乳癌之臨床效益與風險效益,暫不移除該適應症標示。 有用藥需求之乳癌病患應與醫師討論藥物之效益風險,審慎評估藥物選擇。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台灣衛生署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