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為什麼糖尿病患者女性比男性容易有心臟病?
2019.05.27
為什麼糖尿病患者女性比男性容易有心臟病?
糖尿病是心臟病的危險因子,而對於女性來說罹患糖尿病可能導致比男性患者更糟糕的結果。統計顯示,與男性糖尿病患者相比,女性患者罹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了一倍,並且她們更容易死於心臟病。   治療差距是原因之一 男女糖尿病患者獲得的治療有差距可能是原因之一。女性糖尿病患者獲得的治療不如男性患者的積極,她們也較少被推薦接受心臟相關手術。   研究顯示,在糖尿病診斷後一年中,與男性相比,女性使用降膽固醇藥物可能性低了10%,並且女性使用其他心臟保護藥物的可能性也降低了7%。   荷爾蒙和心血管疾病風險也是原因 美國心臟學會的科學聲明指出,荷爾蒙和心血管危險因子也可能是女性糖尿病患者風險較高的原因。   例如,許多女性在被診斷患有第2型糖尿病時已經有許多心血管疾病風險,包括:高膽固醇、高血壓、腹部肥胖和血管功能異常。研究指出,高膽固醇在女性中比男性更常見。並且患有糖尿病的女性也有更多的發炎的指標。   此外,研究發現,與心血管疾病相關的風險因素如:血糖、血壓、膽固醇和吸菸狀況,女性的控制率總體上低於男性。   需有更多性別差異研究 一位心臟科醫師表示:「我們並不擅長治療女性。背後的原因無論是出在醫生、患者還是提供醫療保健的管道,都不清楚,但這個現象一直存在。需要更多關於女性和性別差異的研究。我們還有很多東西需要學習,這個現象既是危機也是轉機。」   女性糖尿病患者可以怎麼降低風險? 女性患者必須做到自我健康管理,定期看醫生並保持活躍。研究指出,女性患者需要比男性患者更頻繁、更有力地運動,以減少心血管事故。   建議遵循美國心臟學會的建議,每周至少150分鐘的中等強度有氧運動或75分鐘的劇烈有氧運動,以及每週兩天的中等至高強度肌肉強化活動。   如果持續做有氧運動,快走就已經足夠。隨著鍛煉時間的增加,女性和男性都會受益更多。   美國心臟學會發布的膽固醇指引也建議,醫生與糖尿病患者要討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生活方式及可能需要服用降膽固醇藥物的問題。     編譯來源:Health Day(2019.05.14)        
+ read more
心臟病是癌症患者的主要死因
2019.05.22
心臟病是癌症患者的主要死因
近幾年因為醫學發展,癌症患者的存活率上升,但這些抗癌療法或手術也可能提高心血管疾病風險。最近一份研究分析了600多萬美國癌症患者的資料,發現心臟病是僅次於肺癌的死亡原因。   在死於心臟疾病的癌症患者中男性佔60%,而在年齡分布上70歲以上者死亡率較高。死於心臟病的癌症患者最常見的原位癌分別為:前列腺癌(22.1%)、結腸癌(15.3%)、乳癌(12%)、肺癌(9.6%)、膀胱癌(7.4%)。膀胱癌的心臟病死亡率最高(8.4%)。有53.4%接受手術。   而預測癌症患者死於心臟病的因子包括:男性、診斷時已屆高齡、接受手術、罹患原位癌乳癌及肺癌。   研究結論指出,癌症患者的心臟病發生率和死亡率皆高。在提供高齡癌症患者積極的根治性手術或化療時應謹慎為之。此外,新興的「心臟-腫瘤科跨科別照護服務」也需要持續進步。而為了辨識高風險群體,未來需有更多研究進一步了解。   研究所分析資料取自美國國家癌症機構的研究計畫「監測、流行病學和最終結果(SEER)」。他們分析了1998 - 2014年所有癌症患者(不包括皮膚癌)的記錄,共納入6,154,298名患者的資料。SEER所收集的資料涵蓋約34.6%的美國人口。   編譯來源:MedPage Today(2019.04.29)        
+ read more
跨性別人士罹患心臟病的風險較高
2019.05.16
跨性別人士罹患心臟病的風險較高
一項華盛頓大學主導的新研究指出,跨性別人士在罹患心臟病的風險上比順性別者(出生性別與自認定性別一致者)高出許多,在某些例子上甚至高達四倍。   研究的主要作者Tran Nguyen博士說:「這在過去不常被拿來討論,雖然以前的研究已經顯示,跨性別人士更容易暴露在導致心血管疾病的風險之下,比如貧窮、吸菸與憂鬱,但我們感到驚訝的是在心臟病的風險竟然高出這麼多。」   研究人員以全國性健康調查分析了2014~2017年的數據,研究問題則包含受訪者是否曾發作心臟病與是否認為自己是跨性別者。   而即使在調整了年齡、高血壓、糖尿病和缺乏運動等心血管危險因素之後,跨性別男性(出生性別為女性但自認定性別為男性)的心臟病發作率是順性別女性的4倍以上(分別為 7.2%與 3.1%), 也是順性別男性的2倍以上。而跨性別女性(出生性別為男性但自認定性別為女性)的心臟病發作率是順性別女性的2倍多,而跨性別女性和順性別男性的發作率則沒有顯著差異。   心臟病專家Paul Chan 教授表達贊同,但出於多種原因。他認為該研究是初步的:「這像是一個重要的開始,但其性質屬於觀察性研究,是相當有限的。」他同時也指出幾項研究的侷限,例如該研究並未納入跨性別者自我認同產生的時間長短、心臟病發作是在改變性別之前或之後發生的,以及受試者是否進行過性別重新分配手術,更重要的一點是,研究並沒有將會增加心臟疾病風險的賀爾蒙治療數據納入,例如睪固酮和雌激素。   根據 UCLA School of Law 在2016 年的一項分析估計,大約有140萬美國人是跨性別者,Paul Chan 博士指出跨性別人士多為年輕族群,所以心臟病的真正風險可能需要更多時間才可確知。他認為,需要大規模的團隊來建立風險因素與健康結果的關聯性研究,在性別問題的設計上需要更謹慎考慮,而不是因為我們只有兩個選項,而永遠僅單純拋出二元化問題。   同時,Nguyen博士也呼籲跨性別族群及其醫生,需要特別警惕控制心臟病的其他危險因素:「我們需要更多關於因果關係的研究,但我希望這會給醫療提供者和跨性別人群帶來體認」   該研究同時也出現在AHA 期刊: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Quality and Outcomes。     編譯來源: Healthday(2019.04.05)          
+ read more
罹癌,也注意「心」事!
2019.05.15
罹癌,也注意「心」事!
心臟毒性是許多癌症患者接受癌症治療後可能發生的副作用。面對這個問題雖然已有相關指引,但卻缺乏對指引實踐情形的了解。最近一項研究指出,許多醫生並未告訴癌症患者治療方法的心臟疾病風險,而自己也未必完全瞭解,因此,患者的心臟健康未獲得妥善的照護。   依著不同的化療和放射治療類型,癌症患者因癌症治療而出現心力衰竭的佔1%到25%,並且風險還會受到吸菸、肥胖等因素影響。   隨著癌症倖存者和65歲以上需要慢性癌症治療者越來越多,心臟-腫瘤學跨科服務的需求正在上升。特別是癌症治療引起的心力衰竭可能在治療後20年才發生,突顯了這種跨科別服務的重要性。在治療前、治療期間和治療後監測心臟及進行干預,可以預防或減輕癌症治療造成的心臟毒性。   2012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公布了「_化療、標靶藥物和放射治療引起的心血管毒性:__ESMO__臨床實務指南_」。歐洲心臟學會在2016年公布了一份聲明,提供管理心臟毒性的策略給正在照護癌症患者的醫師。並在2018年啟動了「心臟-腫瘤學會議」,促進癌症治療相關心血管疾病的預防、早期診斷和管理。   不過研究發現,雖然存在這些指引,但實際應用的情形仍有改善空間。癌症患者的心臟健康急需被照護。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人員從3家大型醫院的「心臟超音波資料庫」中隨機選出46名有心臟毒性的癌症患者,透過他們的醫療紀錄來比較2012年指引公布前後(1994-2011年 vs 2012-2015年)的臨床實務。另外,研究也對11名患者進行深度訪談。   研究發現 89%的人在接受化療前就已經有心血管疾病,並且84%的人至少有一項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不過,只有11%的患者在化療前被轉給心臟病專家,不到一半(48%)在癌症治療後被轉至「跨學科的心臟衰竭診所」。   而研究檢視2012年指南對臨床實務的影響,他們發現在化療前被轉給心臟病專家的比例從0%上升至23%,而有做心電圖的患者從57%增加到77%。   訪談結果發現,沒有患者可以清楚表達他們的心臟健康照護需求,也不記得在接受治療前他們的癌症醫師有無跟他們討論潛在的心臟毒性及調整風險的策略。   研究作者表示,在癌症患者的就醫過程中監測心臟的狀態可以確切地保護其心臟。即使沒有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的人也會發生心臟毒性,因為像俗稱「小紅莓」的蒽環類藥物和「賀癌平」等曲妥珠單抗藥物對心臟有毒。   編譯來源: * Eurekalert(2019.05.04) * Establishing a practice gap to inform the implementation of more effective cardio-oncology clinical services: a retrospective audit examining the clinical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cardiotoxicity.        
+ read more
「雞蛋不好?!」的幕後推手:藥廠
2019.04.25
「雞蛋不好?!」的幕後推手:藥廠
自從1970-80年代膽固醇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理論出現後,雞蛋一直遭受攻擊。不僅如此,現在連糖尿病風險增加也是因為它!   不過,近幾年已經有研究指出膽固醇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而芬蘭兩份大型研究:一份為流行病學研究,一份為追蹤研究,兩份研究都得出吃雞蛋的人患糖尿病的風險較低。   吃雞蛋不增心臟病的風險 流行病學研究常發現「結果有關,但不代表因果關係」,而研究所發現的「有關」是啟發進一步研究的原動力,亦即進行實驗或是臨床試驗。   2015年芬蘭的研究利用「庫奧皮奧缺血性心臟病世代研究「庫奧皮奧缺血性心臟病世代研究」從1980年代招募參與者,並於第4年及第11年記錄參與者的醫療狀況,研究持續了20年。全世界的科學家都可以使用此研究的資料,目前已被500份國際研究使用。 」的資料進行分析。研究團隊追蹤了2,342名42-60歲男性,欲分析飲食對慢性疾病及心臟健康的影響。他們發現,吃蛋並不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   吃雞蛋也不會增糖尿病的風險 研究再利用同一群人的資料了解吃蛋與糖尿病風險之間的關係,他們分析了血糖數據及胰島素阻抗的指標,並發現吃較多雞蛋與糖尿病風險較低有關。   繼2015年之研究,同一研究團隊從KIHD世代研究中召募239名參與者,實際測量了引發糖尿病的代謝功能異常的指標,藉此進一步了解雞蛋如何避免而非導致糖尿病。此份研究發現,相較於攝取較少雞蛋的人,攝取較多的人有較低的糖尿病風險,進一步證實2015年研究的結果。並且發現某些代謝物可能可以解釋吃雞蛋與糖尿病風險低的關係。   打擊雞蛋是藥廠鞏固「膽固醇理論」的障眼法 由企業贊助的主流媒體多呈現的是高膽固醇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的研究,膽固醇對健康很重要及低膽固醇者有較多健康問題等資訊則被大大地忽略。而官方營養機構認同「膽固醇理論」,因此長期以來富含膽固醇的雞蛋就被當成攻擊對象。   如今,若承認科學並不支持心血管疾病的「膽固醇理論」,等同於催毀藥廠獲利最多的藥物—降血脂藥史達汀。其實,史達汀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一直存有爭議,而其副作用也長期被關注,如糖尿病、肌肉痠痛等。     更多膽固醇相關新聞: 壞膽固醇越低越好嗎? 好膽固醇越高越好嗎?     編譯來源:Health Impact(2019.04.09)          
+ read more
降血脂藥失效?!半數服藥者膽固醇未改善!
2019.04.22
降血脂藥失效?!半數服藥者膽固醇未改善!
一般認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即壞膽固醇)是重要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因此當一個人的壞膽固醇超標,醫師經常開降血脂藥史達汀給患者。不過,最近一份研究指出,約有一半患者的壞膽固醇水平未因藥物有改善。   研究表示,他們不清楚為什麼史達汀對一半的人有用,但對另一半人卻沒有效果。不過,專家表示可能是因為患者未按醫囑服藥或醫師給予的劑量太低所致。專家認為,患者不宜在未與醫師討論下貿然停藥。   研究怎麼做的 研究分析了165,411名為了降低膽固醇而被醫師開立史達汀處方箋的患者的資料。   研究發現,51%的人的膽固醇未降至理想水平—指引具體指出應下降40%以上。此外,相較於對史達汀藥物反應最理想的患者,反應次好的患者的史達汀劑量較低,並且他們在研究中所佔比例較高。 研究表示,此研究無法排除其他心血管疾病風險因子如吸菸、肥胖的影響,因此無法證明那些未因史達汀藥改善膽固醇水平的人必然會有較差的心血管問題。不過,研究仍認為結果呈現了真實情形。 皇家醫師學會的主席表示,當醫師開藥給患者後,若要使藥能夠見效,我們必須仰賴患者確實按照建議的劑量及時間長度來服藥。雖然可觀的研究指出史達汀對於大部份的人是安全有效的,但關於史達汀過於氾濫及副作用的爭議仍然存在。圍繞著史達汀的混亂訊息可能是患者不服藥的原因之一。   研究作者表示,我們需要發展出更好的方法來了解患者之間的差異及如何量身訂作出更有效的治療方法。研究強調我們需要個人化醫療來處理高膽固醇的問題以降低顯著增加的心血管疾病風險。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9.04.15)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