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鹽業協會要求政府撤除鈉攝取量指引
2011.10.12
美鹽業協會要求政府撤除鈉攝取量指引
2010年美國公佈飲食指引建議,超過50歲以上的民眾、非裔美國人、以及有高血壓、糖尿病或慢性腎臟病者,每日鈉攝取量應少於1,500毫克,而上述民眾已近乎佔美國半數人口。美國鹽業協會(the Salt Institute)近日則針對這項鈉攝取量的建議提出抗議,認為每日1,500毫克過少,恐對人體造成其他健康傷害。 今年初美國心臟協會(AHA)針對這項飲食建議曾進一步指出,每人每日不應攝取超過1,500毫克的鈉,每天減少攝取3公克的鹽將有助於降低心血管疾病的罹病率與死亡率,目前已經有超過50個臨床試驗證實,隨著年齡增長而改變的血壓,可透過減少鈉攝取量使其攀升的速度減緩。此外,每年還可以省下高達兩百四十億的健康照護支出。 然美國鹽業協會認為,飲食指引建議應立基於科學與醫療知識,不該只去看那些貶抑鹽的價值之研究,而忽略降低鈉攝取量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包括早產、產生胰島素抵抗、以及年老易跌倒等風險增加,同時也沒有考慮到鹽份在調節血壓、口渴與尿液產生上扮演的重要角色。 美國鹽業協會也強調,他們並非反對降低血壓,而是認為以降低鹽份攝取作為主要策略是危險的,民眾在降低鹽份攝取的同時,事實上可能藉由吸收了更多熱量來滿足原本對鹽份的需求,導致整體鈉攝取量並沒有真正改變。鹽業協會最後表示,希望美政府能針對降低鹽份攝取對整體健康的影響做大規模的研究,而非僅在幫助血壓降低的部分。     資料來源:Medpage Today    
+ read more
美FDA籲建立果凍矽膠填充物國家註冊追蹤系統
2011.09.01
美FDA籲建立果凍矽膠填充物國家註冊追蹤系統
上月30、31日FDA召開顧問小組會議,針對果凍矽膠乳房填充物術後追蹤情形進行討論,表示現在術後追蹤資料的收集動作過於繁複,填充物使用者須於術後每年填寫25頁以上的調查問卷,無怪乎參與追蹤研究的女性人數甚少。FDA因此呼籲應建立國家註冊追蹤系統,有效掌握果凍矽膠填充物的長期安全性狀況。 2006年FDA核准Allergan與Mentor兩家公司的果凍矽膠填充物產品上市,然由於長期安全性尚未確定,因此FDA要求公司須執行後續追蹤研究,每家公司須各納入4萬名使用者,追蹤時間為10年。FDA所設定的目標追蹤率為93%,但到目前為止的兩年研究時間內,Allergan僅有60%的追蹤率、Mentor僅25%,明顯過低。 乳房填充物手術後可能出現有莢膜攣縮的併發症問題,且通常十年內須再次進行程度不一的開刀手術,FDA認為,建立非針對特定公司的國家資料追蹤系統,可更易蒐集有關果凍矽膠填充物破裂滲漏的比例、以及填充物壽命長度的資料,以瞭解其安全性。此外,在此系統內,往後也可納入補償機制,或其他能吸引醫師與病患加入追蹤研究的誘因,已確保長期性追蹤資料的維持與取得。 FDA也表示,乳房核磁共振攝影檢查(MRI)是最快能找出填充物是否破裂的方法,因此建議女性在植入填充物後第三年應進行檢查,此後每隔兩年都須檢查一次。FDA相信目前已核准的果凍矽膠填充物是安全有效的,希望透過國家追蹤系統的建立可進一步確定其安全性,解決大眾使用上的疑慮。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與藥物管理局(FDA)    
+ read more
IOM:美國衛生部應擴充婦女健康服務
2011.07.28
IOM:美國衛生部應擴充婦女健康服務
近日美國國家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 IOM)建議,在平價照顧法案(Affordable Care Act)中,應增加八項跟女性相關的預防性健康服務之項目給付,以確保婦女健康福祉。該建議主要受美國衛生部(HHS)所委託提出,若HHS通過IOM之建議,往後這些項目費用將由保險給付。 這些建議項目中包括有女性糖尿病篩檢、30歲以上女性HPV DNA檢測、母乳哺育之器具與諮詢、HIV諮詢與篩檢、避孕方法與非預期懷孕諮商、家暴篩檢諮商與預防、以及每年預防性健康照顧門診。它們都是依據現今的照護指引,以及在評估這些預防性健康服務的效益證據後,所列舉出來的。 IOM認為30歲以上女性如同時做HPV DNA檢測與子宮頸抹片檢查,可增加篩檢的準確性,能降低罹患子宮頸癌的死亡數,且若每三年一次的篩檢結果都正常,則之後同時做兩項檢查的頻率次數可降低。 糖尿病部分,IOM表示,HHS應提供糖尿病篩檢服務給懷孕24-28週之間的女性、或第一次產檢被發現為糖尿病高風險群者。在美國每年有10%的懷孕女性面臨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有妊娠糖尿病的女性在產後得到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將增加7.5倍,且較可能須進行剖腹產或產下有先天性缺陷的嬰孩。 非預期懷孕的女性易憂鬱、面臨家暴、抽煙喝酒、或可能無法得到良好的產前照顧,因此為了降低非預期懷孕的比例,IOM建議HHS應給付所有除RU-486以外的避孕藥項目,並加強避孕教育與諮商。 IOM委員會最後表示,所有篩檢或諮商服務是否要使用,仍須由病患與醫師討論做最後決定。同時,IOM認為HHS應建立一個負責更新給付項目的委員會,但是該委員會須與評估這些健康服務是否真正具有效益的團隊區分開來。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醫學研究所(Institute of Medicine)    
+ read more
年長病患大腸癌過度篩檢問題
2011.05.16
年長病患大腸癌過度篩檢問題
近日美國有兩項研究指出,年邁病患接受頻率過高的大腸癌篩檢,可能對健康所造成的傷害將大於助益。 第一項來自德州大學團隊的研究,隨機取樣美國老年保健醫療制度(Medicare)資料中24,071筆,曾在2001-2003年進行大腸鏡檢查(colonscopy)結果為陰性的紀錄。發現雖官方建議病患接受該項檢查的週期應為每10年一次,但卻有46.2%在七年之內重複進行檢查。且年紀在80歲以上、檢查為陰性結果的病患中,七年內進行重複檢查的比例高達32.9%,但他們卻極有可能是死於非大腸癌的其他病因。 另一北加州大學研究團隊的研究,則取樣212位70歲以上、2001年接受糞便潛血測試篩檢(fecal occult blood testing, FOBT)為陽性結果的病患,研究追蹤時間長達七年。其中118位病患在篩檢的後續接受大腸鏡檢查或治療,但最後仍有34名得到嚴重腫瘤、6名罹腸癌、20名在五年內因其他原因病逝;然沒做後續追蹤的94位,則有3名死於大腸癌、43名因其他原因病逝、48名至少在篩檢後的五年內仍存活。相較之下,篩檢後五年之內未進行追蹤檢查的健康倖存者,比例還高出2%。 研究表示,糞便潛血測試篩檢的執行可能造成身體不適,且陽性結果易引起病患恐慌。再者,健康不佳者進行篩檢的效果並不佳,不易在每五年一次的篩檢週期內,發現腫瘤或癌症,因此建議該項篩檢及後續追蹤檢查與治療的鎖定對象,應為相對健康的年長民眾。 其他腸胃病專家也認為,大腸鏡檢查被過度使用的情形,不只是在年長人口方面,而是在所有人口身上。除了過度檢查之外,大腸鏡檢查所帶來的併發症風險也會隨著年齡增加,顯然可見檢查的效益並不如我們所預期。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文獻(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助產士與護士有能力提供人工流產藥物服務
2011.03.31
助產士與護士有能力提供人工流產藥物服務
跟以手術進行人工流產相比,在懷孕初期服用人工流產藥物來得較安全有效,然由於在開發中國家,人工流產藥物須由醫師管理與開立處方給藥,使得這項資源的使用程度仍低。每年有近220萬的開發中國家女性,進行不安全的人工流產方式,估計有4.7萬女性因此喪命。近日一項瑞士的試驗研究則發現,其實助產士與護士等醫療協助人員,可以像醫生一樣,於孕婦懷孕初期提供安全且有效的人工流產藥物。 該研究在2009年4月到2010年3月之間,於尼泊爾五個鄉村地區的醫院裡,指定中階層的健康照顧人員與醫生,分別給予須要早期人工流產的女性(542位:535位)人工流產藥物,結果發現有97.3%女性透過中層醫療照顧人員完成人工流產,96.1%女性則透過醫師。 該研究表示,受過適當訓練的醫療協助人員其實可以管理安全、低技術的人工流產醫療服務,讓有需求的女性可以避免進行不安全的人工流產。針對此研究結果亦有新加坡醫院教授作出評論,認為具有經驗、熱誠與訓練的健康照顧人員,也許比醫生更能提供一些例行性卻可能挽救生命的醫療服務。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    
+ read more
以性別為由幫孕婦墮胎違反醫師法
2010.12.20
以性別為由幫孕婦墮胎違反醫師法
華人有生男傳宗接代觀念,但衛生署預告訂定,若醫師僅以胎兒性別為由,幫孕婦做人工流產,違反醫師法。衛生署醫事處科長周道君昨日指出,醫師違反前述主管機關禁止的行為,可處新台幣10萬到50萬罰鍰,最重廢止醫師證書。 為杜絕新生兒只因性別,就遭剝奪生命權,衛生署分別在89年、95年三申五令,發文或函釋規範醫院、醫師不能做非性聯遺傳疾病診斷的性別鑑定,也不得應病人要求進行產前性別篩檢。為使法令更清楚、明療,衛署修法預告訂定醫師違法幫孕婦做胎兒性別篩檢,甚至墮胎,將違反醫師法。 衛生署近日預告訂定「醫師執行非性聯遺傳疾病診斷所施行產前性別篩選之處置,或僅以胎兒性別差異為由進行之人工流產等行為,為醫師法第二十八條之四第一款規定不得從事之醫療行為」。 資料來源:台灣新生報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