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攝取植物性蛋白質可延遲更年期
2017.07.05
多攝取植物性蛋白質可延遲更年期
婦女經歷更年期的平均年齡為51歲,然在英國每十位就有一位婦女在45歲以前經歷更年期,因而增加了心臟病、骨質疏鬆、早期知能衰退的風險。   去年在JAMA的一篇研究指出,有50%的早發更年期婦女有心/血管疾病,有11%因心臟病死亡,有12%因其他原因提早死亡。   到目前為主,專家認為有些婦女會提早進入更年期,就像有些青少女會提早來經一樣,只是基因的巧合。   但最新研究顯示,女性可以藉由改變她們的飲食習慣—大量攝取植物性蛋白質來降低早發更年期的風險,其研究結果並已發表於美國流行病學期刊。   這項研究是從1991年開始追蹤116,000位婦女到2011年,結果顯示,在飲食中攝取植物性蛋白質(例如:豆腐、大豆、堅果、糙米等)高於9%的婦女,其早發更年期的風險比低於4%的婦女少了59%。   研究人員表示,在研究中,很少有婦女可以攝取超過9%的植物性蛋白質,但有20%的婦女在其攝取卡洛里中,攝取6.5%的植物性蛋白質,她們更年期提早到來的風險減少了16%。   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與動物性蛋白質不同形式的植物性蛋白質可以保護子宮及卵泡的耗損,因而可以幫助預防更年期的提早到來。   因此,研究建議婦女在每天2000卡洛里的飲食中,應攝取約32.5克的植物性蛋白質,或是每天攝取3-4份的高蛋白質食物,例如早餐食用穀物、豆腐或堅果。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Daily Mail    
+ read more
運動瘦身行不通?
2017.06.28
運動瘦身行不通?
你有過認真地在跑步機上努力了好一段時間,但體重計上的數字卻未有振奮人心的改變的經驗嗎?不用因此責怪自己不夠努力。近日有研究指出,雖然運動普遍來說是一件非常有益身心的事,但不一定能幫助減肥。   利物浦約翰摩爾斯大學教授Dick Thijssen表示,運動健身對體重的影響事實上並不如一般人所想的那樣大。若沒有實際改變飲食習慣,即便持續運動大約3~4個月,平均也只會減去1kg的重量。   諾丁漢大學的代謝生理學教授Ian Macdonald則指出,要燃燒掉我們多吃進身體的熱量所需的運動量非常龐大,遠遠超出大多數人在一天之內所能完成的。   拉夫堡大學運動代謝教授David Stensel說明,傳統的理論認為運動和能量消耗之間存在線性關係;即運動越多,燃燒的熱量就越多。不過現今有越來越多學者與研究相信,這兩者之間的關係,在超過某個程度後便不再具備線性特質,能量的消耗將遭受限制。   現階段學者們並不認為現有的研究已足夠徹底推翻過去的論點,但相關研究非常有繼續發展的價值,而且應當想辦法解釋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當前有些學者提出的其中一個解釋是所謂的補償機制-身體的反應機制與我們的認知減弱了運動帶給我們的好處。   首先,當我們增加運動時,那些不是經由運動而產生的熱量消耗可能會減少,例如:運動後你可能會感到比較疲倦,這可能使得你在接下來的時間內變得不那麼活躍,所以你可能更傾向於放下重物或少拿一些東西;選擇搭乘電梯而不是走樓梯。   另一個增加運動無助於體重控制的原因則是人們可能會高估運動消耗的熱量。而且,運動也會讓人感到飢餓。   巴斯大學生理學家Dylan Thompson教授的研究顯示:若攝取熱量增加,即便運動也無助於人們減肥。他解釋這與荷爾蒙瘦素(一種身體的飽腹激素)濃度下降有關,意味著人們在運動後比平常更容易感到飢餓。   還有,運動額外消耗的熱量只占身體總能量消耗的一小部分。人體每日總熱量消耗的大部分因素不在我們的控制之內。例如,我們的基礎代謝率-在休息時保持身體功能所需的熱量-約佔總能量消耗的80%。   Thijssen教授團隊最近的研究發現,在三至五個月的時間裡,進行限制性飲食者體重減輕的程度比定期進行耐力運動者來得更大。   但是,毫無疑問,運動對健康有益。許多研究表明,運動可以改善心臟和大腦的健康狀況,並降低慢性疾病如第二型糖尿病和高血壓的風險。運動也會改變我們的身體組成,如大量減少內臟脂肪;從事肌力訓練則能幫助增加肌肉量,進一步提升基礎代謝率。   總得來說,改善身體組成和減肥最有效的方法首重減少熱量攝取,接著才是定期活動鍛鍊身體,增加熱量的消耗。      資料來源:PLoS One、British Journal of Sports Medicine、City University of New York、Daily Mail    
+ read more
少吃鹽錯了?!專家揭開百年迷思的面紗
2017.06.21
少吃鹽錯了?!專家揭開百年迷思的面紗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相信少鹽是健康飲食不可或缺的條件,藉此降低慢性疾病的風險。近日,心血管科學家JAMES DINICOLANTONIO博士用THE SALT FIX一書告訴大家少鹽不僅無法避免心/血管疾病,還可能增加疾病風險。 事實是: * 鹽分攝取不足會導致胰島素阻抗,並且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 鹽分會使血壓升高是錯誤的迷思 * 對健康成人來說,研究建議每日攝取3-6克的鈉,但目前指引建議每日攝取4克的鈉。 * 韓國人平均每日攝取超過4克的鈉,而他們是全世界高血壓及冠心病發生率最低的國家之一。   欲讀全文,請至:少吃鹽錯了?!專家揭開百年迷思的面紗(全文)        
+ read more
少吃鹽錯了?!專家揭開百年迷思的面紗(全文)
2017.06.21
少吃鹽錯了?!專家揭開百年迷思的面紗(全文)
少吃鹽是許多人認為健康的飲食方法,依循這樣的建議被認為可以避免高血壓、降低心/血管疾病及身體發炎等風險。不過,多年致力於健康政策與醫學文獻的心血管科學家James Dinicolantonio博士說明這樣的建議是錯誤的。他認為,傳統醫學在解釋高鹽份導致高血壓時邏輯過於簡單,並且這樣的邏輯是建立在錯誤基礎上,科學家又以不科學的方式進行研究,導致鹽分與高血壓的迷思越來越大。    Dinicolantonio博士所謂錯誤的基礎是指,傳統醫學認為當人吃鹽以後會變得口渴而喝更多水,而身體為了稀釋過量的鹽會將水分留在體內,所留住的水分使血液流量增加,進而導致血壓上升以及因高血壓而提高了心臟疾病、中風等嚴重疾病。Dinicolantonio博士說明,這樣的理論看似合理,但現實並不支持這樣的理論。   實證研究指出,當血壓正常的人(收縮壓120/舒張壓80)增加鹽分攝取量時,約80%的人並沒有血壓上升的現象。而對於血壓在120-139/80-89的人或在140/90的人,四分之三的人對鹽份不敏感,對於血壓超標的人,則有超過一半完全不受鹽份影響。   迷思的來源 鹽分會增加血壓的迷思可溯至100年前法國科學家Ambard及Beauchard的研究,其樣本只有6位患者。後來的研究者又誤解、誤用了此研究結果,逐漸建造出沒有實證基礎卻吸引了許多媒體關注的迷思。   而在1950年代,美國國家實驗室的Lewis Dahl博士為了讓研究結果支持其假設—鹽分會影響血壓,挑選對鹽份敏感的老鼠近親繁殖,並以這些老鼠為實驗對象得出其希望的結論。Dahl博士還為了證明人類每日只需要600克的鹽就可以存活,引用醫學文獻來佐證,但仔細檢視這些文獻,竟有一份1945年的實驗結果指出少鹽飲食可能致死。在這個實驗中,一名患者依循嚴格的鹽份控制不久後便去世,還有一名患者則變成器官缺乏氧氣及營養而循環系統衰竭(鹽分缺乏的典型症狀)。   Dahl博士的實驗結果也影響了美國小兒科學會的論述,美國小兒科學會引用了Dahl博士的研究結果,並認為嬰兒攝取了太多鈉(鹽的成分),致使廠商開始降低各種食物中的鹽分含量,大眾也開始相信鹽份會影響血壓。   鹽份不足會發生什麼事? Dinicolantonio博士說明,若鹽分攝取不足,身體會啟動許多機制來維持生理正常運作,其中最主要的機制就是分泌更多的胰島素 (因為胰島素抗性),才能控制血液中的血糖,身體因此難以分解儲藏的脂肪及蛋白質。而且抑制鹽分攝取量會刺激一些會促進脂肪吸收的激素如腎素、醛固酮等。透過這些機制,抑制鹽份不僅會強迫身體累積脂肪,也會阻止脂肪燃燒。   再者,鹽是碘的重要來源。鹽份不夠會使人體缺乏碘–一種使甲狀腺能正常運作的物質,進而降低代謝率而導致脂肪累積,而這又進一步促進胰島素阻抗的惡性循環。此外,缺乏鹽份容易使人脫水,這會讓人感到虛脫進而促使人攝取更多熱量,並且也會抑制的運動量來保存體力。   綜合而言,鹽分攝取不足會讓人看似體重不斷增加,但體內實質上正經歷類似全面飢荒的狀態。而且還可能發生以下副作用,包括:糖尿病風險增加、性慾降低、勃起障礙的風險增加、影響女性發育等。   到底應該要攝取多少鹽份呢? Dinicolantonio博士的研究建議每日攝取3000-6000毫克的鈉,相當於1又1/3到2又2/3茶匙之間的鹽量。他以韓國、日本及法國為例,說明這些國家的飲食都超過美國政府建議的每日2400毫克的鈉,但是韓國人的高血壓、冠心病發生率及冠心病死亡率是世界最低,日本及法國也同樣是世界冠心病死亡率最低的國家之一。此外,被認為對心臟健康有益的地中海飲食其實並非低鹽的食物,那些鯷魚、沙丁魚等其鈉含量就不低。   Dinicolantonio博士認為,低鹽飲食的指引內容可能無法如其所願地預防心臟疾病,反而會因此使人容易罹患糖尿病進而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其實,過去已有大型觀察性研究指出,鹽分攝取不足者的心臟病、中風及死亡風險比一般人來得高。還有一份研究指出,食鹽量其實與老年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無關。鹽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每年都有研究提出質疑,並強調真正增加血壓、心/血管風險、慢性腎臟疾病等的原因可能是攝取過量的糖分。     資料來源:The Salt Fix、The Daily Mail    
+ read more
大麻可以治療經痛?
2017.06.16
大麻可以治療經痛?
在美國有些州已經合法大麻可以做為治療藥物的使用,用於HIV、癌症以及多發性硬化症患者身上,現在紐約州的律師準備讓痛經的女性也可以合法使用來治療她們的疼痛。事實上,用大麻來治療女性的經痛在西方草藥醫學早已不是新聞。   去年美國影星琥碧戈柏宣布將銷售大麻系列產品—包括肥皂、巧克力、軟膏等產品來治療經痛,並將於今年開賣。但大麻真的可以治療女性的經痛問題嗎?婦產科醫師Dr. Lauren Streicher表示,過去五年來他的病人常問他這個問題,但一直到現在都沒有足夠的研究可以證實其有效性,現在他不會建議使用。   經痛或月經痙攣是在月經期間因前列腺素分泌過多而導致子宮肌肉收縮所產生的抽痛或痙攣。前列腺素濃度越高,肌肉痙攣會越嚴重,嚴重的肌肉收縮壓迫供應子宮的血管,影響供應子宮的血液,並引發疼痛。大麻中有大麻二酚 (CBD)及四氫大麻酚 (THC) 的成分,前者可以放鬆肌肉收縮,後者主要作用於精神活化。   去年二月,以四氫大麻酚 (THC)為主要成分的產品Foria Relief以膠囊形式在美國上市販賣,在FORIA的官網上宣稱,THC可以透過在免疫系統作用減緩炎症,進而阻擋疼痛的發生,他們是使用現代的萃取技術,將大麻裡最有效的醫療成分萃取出來,並將其純度及效力標準化,以確保使用者的安全及可近性。他們並宣稱,使用FORIA可以減緩經痛且不會有精神性方面的影響。   但事實上,這些已經在販售的產品並沒有經過美國FDA核准為可常規使用的藥品。   資料來源:The Daily Mail        
+ read more
孕婦喝代糖飲料,小孩恐過重/早產
2017.06.15
孕婦喝代糖飲料,小孩恐過重/早產
一般孕婦因為羊水增加,需要喝水份來補充。而最近一份研究指出,懷孕期間喝代糖飲料可能影響胎兒,增加胎兒出生後未來過重或肥胖的風險。   為了瞭解孕婦攝取的水份來源對胎兒的影響,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使用丹麥的國家生育資料(Danish National Birth Cohort),檢視1996至2002年約900位有妊娠糖尿病的孕婦,並析比較這些孕婦喝代糖飲料、一般加糖飲料或水對小孩發育的影響。每位孕婦在懷孕第25個星期,完成了有關她們飲食的問卷調查。   在這些孕婦中,約有9%每天至少喝一份代糖飲料。研究發現,相對於沒有喝代糖飲料的孕婦,有喝的孕婦的小孩生下來的體重比較高的機率有60%。並且,當有喝代糖飲料的孕婦的小孩成長到7歲時,過重和肥胖的風險是僅喝水的孕婦的兩倍。研究還發現,只喝水的孕婦,小孩肥胖的風險降低了17%。研究團隊指出,有妊娠糖尿病的即使喝代糖飲料,她們的孩子長大以後,仍然避免不了過重和肥胖的問題。   此外,孕婦飲用代糖飲料也可能增加生出早產兒的風險。2010年丹麥對60,000位孕婦所做的研究發現,和不喝汽水的孕婦比較,每天喝一份代糖汽水的孕婦生出早産兒的風險多了38%,而如果每天喝4份,生早產兒的風險增加80%。研究結論認為,準媽媽要適度地飲用代糖汽水,避免提高生出早產兒的風險。   NIH研究團隊說明,需要有更進一步的調查,來確認他們的發現,並探討這樣的關係存在的原因。   資料來源: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pidemiology、Daily Mail、UPI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