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公鼠研究顯示未來可能出現男性避孕藥
2012.09.10
公鼠研究顯示未來可能出現男性避孕藥
  過去針對男性避孕藥討論已久,也有研究顯示若有男性避孕藥,有70%的男性表示有意願服用,但到目前為止一直都尚未出現男性專用的避孕藥。近日一項美國德州研究發現,一種原為抗癌用藥的複合物名為JQ1,它可以抑制公鼠的精子活動力,研究認為未來將有可能研究出男性的避孕藥。   研究使用注射方式將JQ1注入公鼠體內,結果發現JQ1對公鼠精子製造的抑制能力效果非常顯著,而且沒有發現出現任何的副作用,一旦只要停止對公鼠注射JQ1後,生殖能力馬上又回復到正常狀態,現階段都沒有發現會影響交配行為或後代的健康。   女性避孕藥常影響女性體內雌激素濃度,而這項研究的作者Qinglei Li表示,JQ1不會影響男性的睪固酮濃度,也不會有副作用,但未來還需要有更進一步的研究確認要在人類身上進行試驗的話,應該要使用的是哪一種特定的複合物。     資料來源:細胞期刊(Cell)    
+ read more
母乳中的寡糖可能可降低母嬰之間傳遞HIV
2012.09.05
母乳中的寡糖可能可降低母嬰之間傳遞HIV
  母乳中蛋白質與脂質的重要性常被重視,但卻鮮少討論母乳中寡糖成分的好處。近日一項美國加州大學在非洲尚比亞所做的研究發現,母乳中的寡糖成分可能可降低母親與孩子之間傳遞HIV的風險。   研究團隊在尚比亞採集母乳樣本,這些樣本來自81位在餵哺母乳期間傳遞HIV給孩子、86位未傳遞HIV給孩子的HIV陽性女性患者、以及36位未感染HIV的女性。研究分析母乳中的寡糖濃度,過去已有愈來愈多證據顯示母乳中的寡糖具有免疫活性成分,可能可降低病毒傳遞的機率。   研究結果發現,母親母乳中的寡糖濃度若高於中位數值,傳遞病毒給孩子的機率,將是濃度低於中位數值者的一半不到。母乳所帶來的益處,事實上勝過透過母乳可能傳遞HIV給孩子的風險,因此,在資源缺乏地區,感染HIV的女性通常被鼓勵使用抗反轉錄病毒藥物時,也可同時餵哺孩子母乳。     資料來源:美國臨床營養學期刊(The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 read more
美兒科醫學會:割包皮整體益處高過風險
2012.08.31
美兒科醫學會:割包皮整體益處高過風險
  近日美國兒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發佈最新指引表示,男性割包皮有多項益處,整體而言,益處大過這項手術的風險,認為這些證據足以讓想給男嬰割包皮的家長放心做出要進行手術的決定。   此次AAP主要針對1999 年所公布的指引進行更新,在2007年AAP組成專案團隊,檢視評估男性割包皮的近期最新研究證據。結果發現,割包皮可預防愛滋、降低男嬰尿道感染、女性生殖器疱疹、人類乳突病毒及子宮頸癌、以及男性陰莖癌的發生風險。   而割包皮的男嬰術後併發症的真正發生率目前仍不清楚,但術後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相當低,例如每五百個割包皮的男嬰中僅有一人可能會出現嚴重出血。此外,男嬰割包皮出現併發症比男童或男人的比例低,而有男性擔心割包皮會影響性功能或性滿足,事實上目前並沒有研究證實這個問題存在。   不過AAP並未建議所有男嬰應例行性割包皮,而是認為家長應先與醫師詳細討論,並衡量個人的偏好、文化與宗教信念及家庭傳統等,再做出最後的決定。      資料來源:美國兒科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Pediatrics, AAP)    
+ read more
愛滋病療法效益的性別差異
2012.08.16
愛滋病療法效益的性別差異
  女性佔全球的愛滋病患人口將近一半,但近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及德州大學研究卻發現,在愛滋病治療藥物的臨床試驗中,女性受試者所佔的比例相當低,且藥物的效益可能存在性別差異。   這項研究檢視2000-2008年送至美國FDA資料庫的40個臨床試驗,但在這些研究中女性受試者僅佔所有受試者的20%。研究發現,男女愛滋病患在接受抗反轉錄病毒療法48週後的病毒負荷量,在統計上或臨床上都沒有出現顯著差異,但在一些子群體分析中,發現該療法確實存在對男性比較有利的結果。   研究表示,愈來愈多的研究顯示男女對某些藥物的代謝存在差異,且藥物在男女身上有不同的副作用產生,會影響不同性別患者對同一療法的服藥順從性,而對於發展新的HIV療法來說,這將會是一個重要的研究面向。      資料來源:愛滋病患照護及性傳染病期刊(AIDS Patient Care and STDs)      
+ read more
避孕藥增加動脈血管疾病發生機率
2012.06.20
避孕藥增加動脈血管疾病發生機率
過去已有研究檢視荷爾蒙避孕藥與靜脈血栓栓塞風險之間的關係,但卻少有針對可能發生動脈血管併發症的研究,且結論不一。近日一項丹麥研究顯示,低至中劑量使用雌激素ethinyl estradiol與黃體素progestins的口服避孕藥,將提高2.3倍發生血栓性中風或心肌梗塞的機率。   這項研究檢視丹麥國家登入系統(Danish national registry)中1,626,158位15-49歲未懷孕女性的資料,在1995年之前她們皆無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研究從1995年開始追蹤至2009年。   研究結束時,發現3,311例血栓性中風及1,725例心肌梗塞,發生率分別為每年每十萬人中有21.4人、10.1人。研究顯示,正在使用合併30-40mg雌激素ethinyl estradiol與各類黃體素的口服避孕藥,罹患血栓性中風及心肌梗塞的相對風險在1.5-2.2之間;使用避孕環致血栓性中風的相對風險為2.2(95% CI 1.4 to 4.4)。但是單獨黃體素避孕藥或皮下注射劑方式並未增加中風或心肌梗塞風險。   這項研究出現以下幾項限制,包括診斷分類可能有誤、處方開立與真正服藥的時間可能存在誤差、以及缺乏評估BMI值與吸煙資訊。其他醫師評論認為,這項研究所發現的絕對風險增加非常小,且這些風險可以透過戒菸以及定時量血壓方式得到控制,或者當血壓升高時,避免服用避孕藥。     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 read more
服用雌激素增加發炎性腸道疾病風險
2012.06.04
服用雌激素增加發炎性腸道疾病風險
一項美國波士頓研究指出,停經後的女性長期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HRT)、以及年輕女性使用避孕藥,會分別增加潰瘍性大腸炎與克隆氏症的罹患機率,兩項疾病皆屬發炎性腸道疾病。   該研究檢視1976年開始的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針對HRT的分析共包括108,589位、年齡中位數為54歲的女性,且過去無潰瘍性大腸炎或克隆氏症病史。   追蹤結果發現,正在使用HRT的女性發生潰瘍性大腸炎的風險增加74%(HR 1.74, 95% Ci 1.09 to 2.77),過去曾使用的女性風險同樣增加(HR 1.68, 95% CI 1.05 to 2.71),使用時間愈長,風險增加幅度愈大,但停止使用的時間愈長,風險也會降低。HRT的類型並未影響潰瘍性大腸炎的罹患風險。   有關口服避孕藥的部份,研究追蹤232,730位女性,結果發現,調整多項變項後,正在使用避孕藥(HR 2.66, 95% CI 1.52 to 4.64)及曾經使用(HR 1.40, 95% CI 1.06 to 1.86)都會增加克隆氏症的罹患機率。   研究團隊表示,兩項分析意味著雌激素可能對發炎性腸道疾病的生物途徑產生影響,但確切的機制仍須靠進一步研究才能得知,另外,醫師可須對具有克隆氏症家族病史的女性建議使用其他的避孕方式。     資料來源:消化疾病週報(Digestive Disease Week)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