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04.07
攝取大豆不會引起乳癌復發
一直以來對於乳癌女性患者攝取大豆食物的安全性多有疑慮,大豆食物含有豐富異黃酮,會依據體內細胞的雌激素受體類型,產生活化或抑制雌激素活動的作用。而癌症治療會導致雌激素降低,因此大豆異黃酮被擔心會折衷乳癌治療藥物tamoxifen的療效,增加乳癌病患復發的風險。然根據2009年美國國家癌症機構(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所補助的四項合作研究發現,攝取大豆食品並不增加乳癌倖存者之乳癌復發風險與死亡率。
研究全部採樣18,312位年紀20-83歲曾患原發性乳腺癌的女性,其中16,048位女性在乳癌治療後的平均13個月開始食用大豆異黃酮或豆腐、豆漿,研究目的為調查每日大豆異黃酮的攝取量,與她們的乳癌復發情形與死亡率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與每日攝取低於0.48毫克大豆異黃酮相較,女性每日攝取超過23毫克,可降低9%的乳癌死亡率以及15%的復發機率。
這項研究結果的數據雖不具統計顯著性,卻改變過去認為罹患乳癌則應避免食用大豆食物的觀念,顯示大豆食品對乳癌倖存女性的健康還是有益的。但不同的大豆營養補充食品由於種類與異黃酮含量都有差別,因此女性需注意此研究結果不宜擴充概括全部大豆類相關產品。
資料來源:美國癌症研究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Cancer
Research)
+ read more

2011.03.24
心臟病藥物Digoxin會增加乳癌風險
近日於一項超過200萬人的丹麥研究中發現,用來治療心臟衰竭或心律不整的藥物Digoxin會增加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
該藥物除了可用於心臟病治療之外,也被當作女性荷爾蒙雌激素使用,使得研究者懷疑該藥物是否會如其他雌激素療法一樣,增加年長女性的罹癌風險。研究取樣丹麥全國的醫師處方與所有癌症病例,追蹤10萬名20歲以上的女性長達12年,她們在研究過程中的不同時間點開始服用Digoxin。結果顯示當中有2%女性罹患乳癌,且正在使用該藥物的女性罹患風險比已停止使用或未使用過的女性高出40%。
該研究指出,此結果尚未足以證實Digoxin會直接造成女性乳癌的發生,後續仍須有更多相關的研究產出。並建議有嚴重心血管疾病的女性患者不應立刻停用Digoxin,應與醫生針對藥物討論以取捨。台灣女人連線提醒,該藥物在台灣已核准上市,品名為隆我心錠(Lanoxin),心血管疾病的女性患者應多加留意,並主動與醫師討論相關用藥風險與問題。
資料來源:臨床腫瘤學期刊(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
+ read more

2011.03.21
待在無煙場所罹患乳癌的機率較低
一項由美國紐約羅斯維爾帕克癌症研究所(Roswell Park
Cancer Institute)所做,並即將發表於菸害防制期刊(Tobacco
Control)的研究表示,待在無煙的家裡與工作場所環境的女性,比較不容易發生乳癌或死於乳癌。
該研究比較美國各州無煙場所的比例與各州內乳癌的發生率與死亡率,發現擁有高比例無煙場所的州,州內乳癌的死亡率也明顯較低,研究者並評估,無煙環境政策的改變,可能造成約兩成乳癌死亡率的落差。
過去研究針對二手煙與乳癌風險的討論存在許多爭議,但這個研究呈現了無煙與乳癌之間的強烈負相關,同時也給人們停止抽煙與避免暴露於二手煙環境另一項維護健康的理由。
資料來源:美國菸害防制期刊(Tobacco Control)
+ read more

2011.03.07
過胖及吸煙會增加停經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
近日有兩項美國研究分別指出,過胖與吸煙會使女性在停經後罹患乳癌之風險提高。
肥胖一般認為會使血液中的雌激素濃度增加,引發乳癌,但一項新的美國研究發現,停經後的肥胖可能也與一種跟雌激素不相關的乳癌類型-三陰性乳腺癌(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有關連。研究檢視了155,723位50-79歲女性的資料,發現停經後BMI值高於30的過胖女性罹患三陰性乳癌的風險高出35%。原因可能是她們的肥胖提高發炎與胰島素濃度,以及胰島素樣生長因子,這些都會增加乳癌腫瘤的繁殖,此研究證實了肥胖與癌症風險都不只是個雌激素問題。
另一項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由美國健康夥伴研究基金會(HealthPartners Research
Foundation)所做,八萬名50-79歲女性的調查研究,當中有3,250件浸潤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ncer)的案例。結果發現過去年輕時以及懷第一胎之前有吸煙習慣之女性,停經後罹患該乳癌的風險比未吸煙女性高出9%,現今正在吸煙的女性則風險高出16%。常吸二手煙也會增加罹癌風險,但仍須有進一步的研究以證實。
上述兩項研究最後都強調透過習慣改變與維持對於預防的重要性,保持適度的運動以及避免吸煙,都可能降低罹患乳癌的風險。
資料來源:癌症流性病學、生物標記與預防期刊(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 Prevention)以及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read more

2011.02.15
更年期熱潮紅與乳癌、心臟疾病的關連
中年婦女停經後的熱潮紅有時會使女性感到困擾甚至影響日常生活,但近期有兩個研究指出,這由於荷爾蒙變化所產生的潮熱感可能是乳癌與心臟疾病發生的關鍵預示。
第一個由美國國家癌症機構(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補助的研究發現,經歷熱潮紅的女性會發生最常見的乳癌類型之機率明顯減少50%,另一個由美國國家健康機構(the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簡稱NIH)補助的系列研究則認為,有熱潮紅症狀連帶似乎也會有較高的心臟病罹患風險。雖然這些結論尚需更多的研究以證實其準確性,但已促使科學家開始再度思考過去認為熱潮紅只是個惱人的症狀而非有益的此一想法。
美國有將近70~80%的女性在停經過程有熱潮紅症狀,產生的原因主要是由於荷爾蒙分泌下降,刺激腦內化學物質,影響掌管血壓與血液溫度的下視丘,此時大腦對週邊溫度變化的過度反應,會發出身體過熱的訊息,造成熱潮紅。科學家推測熱潮紅可能也有會影響心臟的血管成份,但非常少的荷爾蒙所引起的熱潮紅卻可能能對抗乳癌的發生。
西雅圖Fred
Hutchinson癌症研究中心乳癌流行病學克里斯多福李教授(Dr.
Christopher
Li)對於同樣由於女性荷爾蒙下降所引起的熱潮紅與乳癌兩者之間的關係有相當大的興趣。2001至2005年間,他與他的團隊訪談了988位年紀曾有乳癌的55~74歲女性,以及其他449位健康女性,結果發現曾有熱潮紅的女性發生乳腺導管癌與小葉癌(ductal
and lobular
carcinoma)的機率只有50%,同時熱潮紅的情形愈嚴重,罹患乳癌的風險愈低,李教授特別提醒,研究資料不應被錯誤解讀,他並非要鼓勵女性接受熱潮紅的荷爾蒙治療(hormone
therapy,簡稱HT),或停止接受乳房X光檢查,而是希望未來有新的研究能查出哪些症狀、時間點、機率與嚴重性是可以防止乳癌的發生。
於此同時,NIH所補助的全國婦女健康(Women’s Health
Across the
Nation)研究暗示,持續經常性的熱潮紅可能是發展心血管疾病的初期警告,一項今年稍早發表於更年期停經期刊(Menopause
Journal)的研究發現,持續的熱潮紅再加上過重或肥胖會使得發展心血管疾病的風險較高。
該研究主要領導者匹茲堡大學精神病學與流行病學Rebecca
Thurston教授指出,大部分研究者不認為熱潮紅會導致女性較易罹患心血管疾病,但這可能提醒女性須多注意其心血管方面的變化。此外,北美停經社會(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執行長Margery
Gass教授認為,飲食可能扮演重要關鍵性,在猴子的研究中顯示,會造成動脈堵塞的飲食不只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更會引起提早停經,因為食物中的毒素會傷害卵巢,使其減少卵子、卵泡與雌激素的分泌產生。因此,既然心臟疾病的發生須要幾十年的時間,那麼持續性的熱潮紅也許可以幫助醫生在疾病初期階段提早發現它們。
資料來源:Pat Wingert
+ read more

2011.02.09
乳癌治療可能引起髖骨骨折
一般髖骨骨折的症狀在年紀低於七十歲的女性身上多半不常見,但最近一項新研究發現,中年乳癌存活者卻可能面臨髖骨骨折的風險。芝加哥西北大學指出,造成此現象的原因可能是因為乳癌治療導致的提早停經,以及乳癌治療藥物的作用。
美國西北大學醫學院骨科健康與骨質疏鬆計畫主任暨醫學與整形外科手術副教授Beatrice
Edwards指出,從乳癌倖存婦女研究個案發現,被診斷出乳癌初期的女性,在她們的髖骨受損前的一至四年間,都做過腫塊切除術、雷射治療或化療等治療,且都是在圍絕經期(perimenopausal)時發生骨折。此外,研究中的四位女性,為了抑制體內的癌細胞隨著雌激素增長而採取芳香脢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s)的治療方式,但近期研究卻發現芳香脢抑制劑可能與女人骨質的流失有關。Edwards提到,大部分的乳癌女性雖可被完全治癒,但化療、過早停經與乳腺癌的輔助治療所造成骨頭結構的快速變化,以及預防治療方式與藥物所引起的骨質流失問題是接下來需要被密切關注的問題。
註1 圍絕經期(perimenopausal):指圍絕經期前後的一段時間,起於卵巢功能開始衰退至絕經後一年的生命時期。
資料來源:臨床癌症期刊(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