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食品藥物管理局提醒使用Yaz、Yasmin、Angeliq等含荷爾蒙drospirenone避孕藥須注意血栓形成之風險
2011.11.10
食品藥物管理局提醒使用Yaz、Yasmin、Angeliq等含荷爾...
依據最近國外研究結果顯示,女性服用含 drospirenone 避孕藥發生血栓靜脈炎的風險可能比使用含其他荷爾蒙避孕藥的風險高,衛生署曾於 98年 6月進行評估,並依據結果要求加註警語,現正彙整相關資料,針對此類藥品進行整體性評估,待有評估結果,將立即發布相關藥物安全資訊。在有評估結果以前,提醒醫師為病人處方時宜審慎評估病人之臨床效益與風險。病人服藥後如有任何未預期症狀出現時,應儘速回診原開立處方醫師。 經查,衛生署核准含 drospirenone 成分藥品許可證共 3張,包括「悅姿錠( Yaz)」 (核准適應症為:避孕及治療有避孕需求且選擇使用口服避孕藥的婦女之中度痤瘡。 )、「悅己膜衣錠( Yasmin)」 (核准適應症為:口服避孕藥 )、「安吉麗( Angeliq)」 (核准適應症為:治療停經一年以上婦女之更年期症候群 )。且於該等藥品仿單中已刊載有關使用荷爾蒙類避孕藥,可能會增加栓塞疾病的風險,避孕中的婦女應經醫師診斷後,依個別病患情形處方給藥,用藥期間亦須詳細觀察等相關警語。另查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資料,有 2例疑似因使用含該成分藥品發生不良反應之通報案件,均為非嚴重之不良反應,尚無引起栓塞之通報案件。 為了保障消費者用藥安全,衛生署曾於 93 、 94 、 97 、 98 、 100年間陸續發布避孕藥品相關新聞,持續提醒女性朋友,使用荷爾蒙類藥品避孕需注意血栓之風險。食品藥物管理局再次提醒醫師,處方該類藥品前應謹慎評估用藥之臨床效益及風險,病人如有下列情形應更加小心,包括抽菸、有血栓栓塞症家族史、肥胖( BMI超過 30)、脂蛋白血障礙、高血壓、偏頭痛、心瓣膜疾病、心房纖維性顫動、長期不能活動、大手術、任何腿部的手術及重大創傷。醫療人員於病人服藥期間應注意可能發生栓塞、血栓及其他血管疾病之不良反應;病人服藥期間如有任何身體不適或疑問,應儘速回診原處方醫師,不可擅自停藥。此外,該類藥品應經合格婦產科醫師診斷後,依病患個別情形處方給藥,用藥期間亦須作詳細觀察,切勿自行購買使用。 食品藥物管理局已建立藥物安全資訊主動監控機制,除有藥物不良反應通報系統之外,對於安全有關訊息,隨時進行瞭解,以保障民眾之用藥安全。食品藥物管理局將加強口服避孕藥品之安全監視,提醒醫療人員或病患懷疑因為使用(服用)藥品導致不良反應發生時,請立即通報給衛生署所建置之全國藥物不良反應通報中心,藥物不良反應通報專線 02-2396-0100 ,網站: http://adr.doh.gov.tw 。     資料來源:行政院衛生署新聞稿    
+ read more
美FDA報告:避孕產品增加血栓風險
2011.10.31
美FDA報告:避孕產品增加血栓風險
美國FDA27日新聞稿表示,據研究顯示荷爾蒙避孕藥增加血栓風險的憂慮並非僅限於含黃體素成分drospirenone的避孕藥而已,避孕貼片及避孕環產品可能導致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也比低雌激素劑量的避孕藥要來得高。 據最新報告,針對835,000位、在2001-2007年間使用避孕產品的女性調查分析,結果發現,與服用低雌激素劑量的避孕藥相比,含drospirenone成分避孕藥致血栓的相對風險為1.74;含norelgestromin/ethinyl estradiol的避孕貼片為1.55;含etonogestrel/estradiol避孕環為1.56。 且34歲以下的年輕女性,使用以上產品出現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較高,除了靜脈血栓栓塞之外,35歲以上的女性使用drospirenone的避孕產品,出現動脈血栓栓塞的風險亦顯著增加。今年12月8日FDA將於生殖健康藥物與藥物安全風險管理(Reproductive Health Drugs and Drug Safety and Risk Management)諮詢委員會會議中,提出上述資料供專家討論。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目前台灣已核發藥證上市之避孕產品有數十項,含上述美FDA所述成分之品項,包括悅己膜衣錠(Yamin)、安吉麗(Angeliq Film-coated Tablets)、悅姿錠(Yaz)、以及舞悠(避孕環)(NuvaRing),有用藥需求的女性應主動與醫師討論藥物相關效益與風險,審慎投藥。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 read more
服用新型複合式避孕藥出現血栓風險較高
2011.10.27
服用新型複合式避孕藥出現血栓風險較高
近日一項丹麥研究表示,女性服用含黃體素荷爾蒙成分drospirenone、desogestrel或gestodene的新型複合式避孕藥,將比舊型含黃體素荷爾蒙成分levonorgestrel,得到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再增加兩倍。   這項研究調查2001-2009年間丹麥國家登記資料,包括130萬名女性的醫療記錄,其中30%的女性不曾服用過避孕藥、70%曾服用過不同成分的荷爾蒙避孕藥。資料中與四肢發生深靜脈血栓栓塞有關的案例高達64%,該病症會出現腿部及手臂腫脹、僵硬或疼痛情形,還有25%發生肺栓塞、約2%血凝塊導致中風。   比較女性使用新舊不同類型的荷爾蒙避孕藥後發現,女性使用舊型含雌激素與黃體素levonoregestrel的複合式避孕藥,血栓栓塞的罹患風險比沒有使用過避孕藥的女性,高出三倍。使用較新型含雌激素與黃體素荷爾蒙成分drospirenone、desogestrel或gestodene複合式避孕藥的女性,該風險攀升為六至七倍,數據為每年約1,000名服用新型避孕藥的女性之中有1位會得到血栓栓塞,顯示新型的避孕藥帶來更高的靜脈血栓栓塞風險。   此外,研究亦指出,服用單獨黃體素避孕藥(含低劑量norethisterone或desogestrel成分)或子宮內避孕裝置,與沒有服用避孕藥的女性相比,出現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並無差別。而除了含drospirenone成分的複合式避孕藥之外,較低劑量含雌激素與黃體素荷爾蒙norethisterone、levonorgestrel、desogestrel或gestodene的複合式避孕藥則可輕微降低血栓風險。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MJ)    
+ read more
荷爾蒙避孕藥恐增愛滋病感染風險
2011.10.05
荷爾蒙避孕藥恐增愛滋病感染風險
過去研究對於荷爾蒙避孕藥是否可能改變女性感染愛滋病毒HIV的風險一直未有定論,近日根據一項來自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大型研究指出,荷爾蒙避孕藥可能會增加男女感染HIV的風險。 這項研究主要為評估女性使用荷爾蒙避孕藥,是否會增加HIV感染、以及傳遞病毒給男性伴侶的風險,研究資料追蹤來自非洲撒哈拉南部參與伴侶防治(Partners in Prevention)研究中3,790對異性戀伴侶,這些伴侶都是其中一人HIV陰性、另一人已感染。 研究發現,HIV陰性的女性使用荷爾蒙避孕藥後,感染HIV第一型的風險增加兩倍,尤其主要是使用注射式荷爾蒙避孕藥的女性,而口服避孕藥的風險增加數據則不具統計意義。 再者,於研究之初為HIV陽性的女性在使用注射式荷爾蒙後,將病毒傳遞給其男性伴侶的風險,也比沒有使用荷爾蒙避孕藥的女性,高出兩倍。 研究最後表示,應針對其他種類的荷爾蒙避孕藥、或非荷爾蒙類避孕藥有更多研究資料產出,同時應優先提供婦女低劑量或非荷爾蒙類的避孕藥,並建議HIV高風險的女性除了使用避孕藥之外,也應同時使用保險套,才能得到雙重保護。 資料來源:刺肋針—傳染病醫學期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
+ read more
荷爾蒙避孕藥恐增愛滋病感染風險
2011.10.05
荷爾蒙避孕藥恐增愛滋病感染風險
過去研究對於荷爾蒙避孕藥是否可能改變女性感染愛滋病毒HIV的風險一直未有定論,近日根據一項來自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大型研究指出,荷爾蒙避孕藥可能會增加男女感染HIV的風險。 這項研究主要為評估女性使用荷爾蒙避孕藥,是否會增加HIV感染、以及傳遞病毒給男性伴侶的風險,研究資料追蹤來自非洲撒哈拉南部參與伴侶防治(Partners in Prevention)研究中3,790對異性戀伴侶,這些伴侶都是其中一人HIV陰性、另一人已感染。 研究發現,HIV陰性的女性使用荷爾蒙避孕藥後,感染HIV第一型的風險增加兩倍,尤其主要是使用注射式荷爾蒙避孕藥的女性,而口服避孕藥的風險增加數據則不具統計意義。 再者,於研究之初為HIV陽性的女性在使用注射式荷爾蒙後,將病毒傳遞給其男性伴侶的風險,也比沒有使用荷爾蒙避孕藥的女性,高出兩倍。 研究最後表示,應針對其他種類的荷爾蒙避孕藥、或非荷爾蒙類避孕藥有更多研究資料產出,同時應優先提供婦女低劑量或非荷爾蒙類的避孕藥,並建議HIV高風險的女性除了使用避孕藥之外,也應同時使用保險套,才能得到雙重保護。     資料來源:刺肋針—傳染病醫學期刊(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    
+ read more
產後避孕藥使用美國疾管局最新建議
2011.07.12
產後避孕藥使用美國疾管局最新建議
去年美國疾管局(CDC)曾由於合併型避孕藥會增加正值生育年齡健康女性的靜脈血栓栓塞風險,且懷孕期間血液改變也會提高該風險的嚴重性,建議女性在產後21天內不應服用合併型避孕藥。 八日CDC針對有靜脈血栓栓塞的女性,在產後21-42天使用合併型避孕藥提出更進一步的限制與建議。該建議主要依據WHO與CDC所整理的13項研究結果,發現女性在產後42天內的靜脈血栓栓塞發生風險,比一般在生育年齡但未懷孕的女性,高出22-84倍。該風險在產後第21天開始急速下降,但須等到第42天後才會回到基準水平線。 靜脈血栓栓塞的風險因子包括年紀在35歲以上、過去有相關病史、不能活動、肥胖、生產過程中有輸血必要、產後大量出血、抽菸與剖腹產等等。CDC建議,沒有前述風險因子且未哺育母乳的女性,可在產後21天後開始使用合併型避孕藥;有風險因子的女性則應在產後42天才開始吃。 至於針對使用母乳哺育的女性仍維持不變,根據CDC表示,在產後一個月開始使用合併型避孕藥的效益才會大於避孕藥所帶來的其他風險。最後不論女性是否哺育母乳,CDC考慮到靜脈血栓栓塞發生的可能性,仍建議所有女性都不應在產後21天內使用合併型避孕藥。 不過,CDC也提到,有關產後女性使用合併型避孕藥發生靜脈血栓栓塞的直接證據仍缺乏,還須有更多研究產出,但這是對母親與嬰孩健康同等重要的問題,所以相關醫療照顧提供者與女性都應加強產後避孕方式的教育,以及瞭解不同避孕方式的安全性與風險(其他避孕方式如單獨黃體素避孕藥、子宮內避孕器、保險套、產後六個月使用子宮帽等)。     資料來源:美國疾病管制局發病率與死亡率週報(CDC’s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Weekly Report)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