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經婦女越焦慮,骨折風險越高!
2018.05.16
停經婦女越焦慮,骨折風險越高!
焦慮已被發現會以許多方式影響人體健康,包括心臟疾病風險增加及胃腸疾病等。最近一項新研究指出焦慮如何與停經婦女骨折風險增加有關。   隨著女性年齡漸漸增加,對骨折風險的擔憂也慢慢提升。根據預測,每3位女性中就有1位發生與骨質疏鬆有關的骨折。當人類壽命越來越長,骨質疏鬆引起的骨折頻率越來越高,這更進一步增加健康照護的成本。這樣的現象引起越來越多人聚焦於如何精準地評估患者的骨折風險。   過去研究發現,有焦慮症候群的研究對象骨質疏鬆的風險是沒有焦慮的人的1.79倍。新的研究「焦慮程度能預測有骨質疏鬆停經婦女骨折風險」的文獻則呈現了,停經婦女的焦慮程度如何與腰椎及股骨頸的骨質密度有關。   研究招募了192位停經婦女,發現焦慮程度最低的人的骨折風險比焦慮程度較高的人低。此外,焦慮程度與年齡、更年期年齡、更年期始於何時及情緒低落的症狀顯著相關。   北美更年期協會的執行長JoAnn Pinkerton表示,影響死亡風險及生活品質的骨質疏鬆案例正在增加。除了過去已知的骨質疏鬆風險,如較早進入更年期、吸菸及服用特定藥物如類固醇等,這項研究指出焦慮的女性需要為骨質疏鬆做檢查,因為他們骨質密度低的風險較高,這會使其骨質疏鬆引起的骨折風險變高。   編譯來源:Eurekalert(2018.05.09)、The North American Menopause Society(2018.05.07)        
+ read more
預防老年人骨折及跌倒,運動比吃維生素D及鈣有效
2018.04.23
預防老年人骨折及跌倒,運動比吃維生素D及鈣有效
一直以來,人們都相信補充維生素D及鈣質可以強壯骨骼,預防骨折。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USPSTF)最近更新他們2013年有關補充維生素D(含或不含鈣)的建議,對維生素D和鈣補充劑的效果予以保留,並主張透過運動和其他措施來預防老年人骨折和跌倒。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組新的建議指出: * 沒有足夠的證據來評估維生素D和鈣補充劑預防男性和停經後婦女初次骨折的益處或危害。 * 2012年的建議指出,維生素D可能可以預防跌倒,但2018年將此建議修訂為不確定其效果。 * 目前有中度的證據支持透過運動來預防65歲以上的成年人跌倒。 * 低度的證據支持,針對可能增加跌倒風險的因素採取措施,包括:平衡感、步態、視力、藥物使用、血壓等因素。   研究作者為這些建議提供了重要文獻根據,並強調身體活動的重要性。JoAnn Manson博士表示,重新關注身體活動可能帶來額外健康益處,包括:預防跌倒、因跌倒而引起的各種健康問題及改善整體健康和福祉。   此外,新的建議希望有更多研究去了解高劑量的維生素D是否有助於防止跌倒和骨折。答案可能在不久後即可知道,因為臨床試驗VITAL正對此主題進行研究,將在2019年公布結果。還有另一項大型臨床試驗STRIDE,主要在了解針對可能增加跌倒風險的因素採取措施之有效性。   編譯來源:JAMA(20180417)、Eurekalert(20180417)        
+ read more
強化骨骼反戕「心」?!鈣質補充品藏危機
2016.10.17
強化骨骼反戕「心」?!鈣質補充品藏危機
由於生活型態改變(外食的機會增加、飲食選擇越來越多等),大多數現代人雖然衣食無缺,但吃下肚的食物無法均衡提供身體所需養分者大有人在,因此,許多人轉而透過綜合維他命等所謂的保健食品補充未攝取足夠的養分。最常見的除了綜合維他命、維他命B與維他命C之外,大概就是鈣片了,但是最近一份研究顯示過多從補充品中獲取鈣質可能傷害心臟及血管系統。   在這份研究中,研究者請男女各半的2,700多位45-84歲人士填寫問卷,以藉其飲食習慣了解在他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多少鈣的攝取來自於乳製品、蔬菜等高鈣食物;同時也另外記錄他們每日食用的補充品及藥物。接著,研究者為這些參與者做心臟電腦斷層掃描(cardiac CT scan)-一種測量心臟動脈鈣化程度的掃描,若分數大於0則表示有心臟病風險-並於十年過後再施作一次掃描,以利研究者評估是否有發展出心臟病或病情是否有惡化。   研究者根據從飲食及補充品攝取鈣質之總量將參與研究的人分為5組,最高組每日攝取超過1400毫克,最低組每日攝取少於400毫克。據分析結果,雖然攝取鈣質最多的組別罹患心臟病的風險比最少的組別平均少了27%,但是,當比較從飲食攝取及從補充品攝取者之間的風險時發現,後者冠狀動脈鈣化分數大於0的風險比前者多了22%,亦即從補充品攝取鈣質者較容易罹患心臟病。   營養師以及研究的協同作家John Anderson說明,顯然身體對於來自食物與補充品的鈣質有不同的反應;這兩者對心臟血管的影響之差異,可能與補充品包含了鈣鹽或因為身體無法短時間內代謝大量鈣質之故。   Anderson提到,根據研究結果,醫師可以告訴患者透過健康飲食攝取鈣質不會對身體造成傷害,甚至會對心臟有益,但是患者應該在食用鈣質補充品前與醫師討論必要性與適合的劑量。此外,研究團隊說明,這份研究結果僅顯示鈣質補充品與動脈粥樣硬化有關,並無法證實兩者之間具有因果關係。   資料來源:Journal of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 read more
研究發現可辨識女性骨質快速流失風險的指標
2016.08.04
研究發現可辨識女性骨質快速流失風險的指標
骨質疏鬆好發於年長者身上,由於症狀難以被察覺,因此一直被視為沉默的疾病,當愈來愈嚴重時會出現骨折或骨裂情形。現今全球有3,400萬成年人有骨密度過低問題,而在美國就有1,000萬名成年人有骨質疏鬆。令人欣喜的是,日前有學者發展出了一項指標,可能有助於預測更年期女性是否可能有骨質流失快速的問題。   該研究的作者之一加州大學醫學博士Albert Shieh說明,因為骨骼破壞與形成是在體內同時發生的兩個過程,過去要透過檢測血液或尿液中的蛋白質濃度來分別得知兩者的狀況是非常困難的。因此針對此問題研究團隊最後發展出一個名為骨骼平衡指標(Bone Balance Index),可以說明這兩個過程的發生狀況,並且測試這個新指標是否可以幫助預測骨骼流失。   為了發展這個指標工具,研究以685位參加美國全國婦女健康研究(the Study of Women’s Health across the Nation)年紀在42-52歲的更年期女性為研究對象。這些女性的停經都在研究追蹤階段發生,研究團隊採集她們的尿液與血液測量蛋白質濃度,以瞭解骨骼破壞與形成情形;研究期間也每年都進行骨質密度測量。最後,將透過這個指標測得的骨骼破壞與形成數值加以合併,計算出每位女性在停經前的淨骨骼平衡值,結果發現該指標對於在最後一次經期的前2年到停經後的3-4年這段期間的骨質流失情形有很強的預測能力。   Shieh博士表示,這個新方法對於辨識更年期女性是否有脊椎骨密度流失的風險有最明顯預測效果,未來仍須有更多研究一起來測試這個方法對預測停經後骨質流失與骨折發生是否真正有效。   資料來源: 臨床內分泌與新陳代謝期刊    
+ read more
三角關係?產後骨鬆、泌乳與維他命D
2015.11.11
三角關係?產後骨鬆、泌乳與維他命D
  維他命D是幫助人類體內鈣質平衡、維護骨骼健康的重要角色;因此,有一說法認為孕母體內的維他命D含量與其懷孕及泌乳期的骨質密度有關。不過,根據來自瑞典Gothenburg大學Sahlgrenska學院的博士論文,女性於生產後骨質密度減退的狀況與泌乳持續的時間長短有關;與維他命D之間則未見關聯。   此份研究追蹤了95位婦女,追蹤期由產後始,長達18個月;記錄她們在這段期間內的骨密度、維他命D變化及泌乳狀況。   研究者Petra Brembeck說明,一開始假設泌乳期長的女性體內的維他命D會減退,改而出現在母乳當中;但在研究參與者產後一年的追蹤期間,並沒有發現其體內維他命D的存在狀態有所改變,也沒有在泌乳期與體內維他命D的存在狀況之間發現關聯。而會造成體內維他命D改變的因素只有在陽光下曝曬與食用補充維他命D的保健食品。   此外,研究確實發現,女性的骨密度在產後的頭4個月下降了4%(特別是在腰椎、髖骨與脛骨),不過,前提是泌乳期也持續了4個月之久。而如果泌乳期持續達9個月以上,在產後18個月時,骨密度將持續低於基準值。   Brembeck博士結論,長的泌乳期與增加骨密度減少有關,而體重會隨之增加;同時,根據研究發現,高鈣攝取或許能夠有預防骨密度改變的效果。未來的相關研究將需要比產後18個月更長的追蹤期,以了解泌乳期長的女性在斷奶後的骨質復原狀況,以及是否可能增加日後骨折的風險等。   資料來源:Eureka      
+ read more
抗憂鬱藥物緩解更年期不適 卻增加骨折危險?!
2015.07.03
抗憂鬱藥物緩解更年期不適 卻增加骨折危險?!
  選擇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劑(SSRI)在美國已是排列第三名最常見的藥物,雖然它本身是抗憂鬱症藥物,卻常被當作荷爾蒙療法的替代藥物,用來治療像是熱潮紅、夜間盜汗等更年期不適症狀。然而最近一項研究指出,服用SSRI類藥物可能發生增加骨折機率的副作用。   美國東北大學健康科學系Matthew Miller醫學博士及研究團隊,分析了37萬3千名婦女40到64歲健康的中年婦女資料,研究團隊將她們的資料被分為兩組,在1998-2010年間分別服用SSRI類藥物與H2受體阻抗劑(H2 antagonists)、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s)(後二者為治療消化不良的藥物)。選擇H2受體阻抗劑和氫離子幫浦抑制劑進行比較的原因,主要是前者在過去被發現不會或極其輕微增加骨折風險,而後者則些微會增加;而SSRI類藥物在過去亦曾被指出與發生骨折風險具有關連性。   研究結果顯示,與服用另外兩項藥物相比,這些接受SSRI類藥物一至五年不等治療更年期不適症狀的婦女,發生骨折的機率增加67~76%。研究解釋發生這樣的結果與一個生物性的假設一致,就是抗憂鬱藥物相關的骨頭衡定性之調變有利於蝕骨細胞活性的關係,也就是說,抗憂鬱藥物使得骨密度變低,才形成骨折機率變高。   由於導致骨折的風險會持續存在多年,因此研究團隊建議中年婦女應縮短服用的時間長度,同時未來研究應繼續探究是否低劑量服用也會出現相同情形。       資料來源:BMJ傷害預防期刊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