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03.06
男女避孕新選擇
台灣女人健康網曾為大家介紹男性避孕凝膠Vasalgel通過猴子試驗,期待在未來能做為男性避孕的選擇之一。除了凝膠,男性避孕還有其他方法嗎?一起來看看最新的報導。
血壓藥
過去使用的賀爾蒙相關藥物,如睾酮,雖然能有效停止製造精子,但卻因為情緒撥動、性慾降低、痤瘡等副作用,降低服用意願。
科學家發現,降血壓用藥硝苯地平(Nifedipine)是最有效的替代品,硝苯地平似乎可以使讓精子停止游動,以致無法與卵子接觸。
來自哈佛大學的科學家正在測試硝苯地平等藥物是否可以開發為男性避孕藥丸,預計五年內可以開發成功。
精子開關
德國一家公司最近開發出的Bimek
SLV,是個可以植入在陰囊的開關,藉以控制精子的流動。它的原理很簡單,就是用手術把輸精管切開,加入一個可以控制流動的開關,因為輸精管靠近陰囊的外側,所以可以通過壓過皮膚來打開和關閉裝置。自此就可以在外面控制,要避孕與否用一個開關搞定。
據稱,整個安裝過程只需要30分鐘,目前這個技術仍然在試驗階段。
RISUG凝膠
印度有一種代替輸精管切除術的凝膠RISUG已發展了十多年,和Vasalgel類似,是注射到輸精管內形成屏障。不同的是,RISUG會在接觸到精子時殺死精子。
不過研究發現,RISUG凝膠可能有從輸精管洩漏的情形。
遠程控制植入
而在女性的避孕選擇上,麻省理工學院的科學家正在開發一種可以通過遙控器打開和關閉的植入物。這意味著想要懷孕的女性可以關掉這個植入物,而不必去看醫生。
這個植入物體積小於郵票,會釋放小劑量的賀爾蒙避孕藥物Levonelle,植入物將產生小的電荷,緩慢地融化在儲存器中密封的藥物。透過遙控器可以停止藥物。
來源:Daily Mail
+ read more

2017.03.03
為何控制體重要吃全穀物?研究:增加新陳代謝
一份新的研究指出,攝取全穀物所帶來的效益比精製穀物來得更好[1]。全穀物(如糙米)能夠減少消化期間保留的熱量,同時加速新陳代謝,進而達到增加熱量消耗幫助減輕體重的效果。
過去已有研究指出數種攝取全穀物和高膳食纖維的健康益處,如有助於血糖控制和胰島素敏感性。然而,學者未能確定全穀物和纖維是否有助於體重控制。
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員找來81名40~65歲的男性與女性,進行了為期8週的研究。過程中,研究人員提供參與者所有食物,包括全穀物或精製穀物。參與者被要求在參與研究期間只攝取研究人員所提供的食物,並歸還未食用完的食物;同時維持他們日常的身體活動量。
在研究開始的前2週,所有參與者吃相同類型的食物,每個人的熱量需求也都在研究人員的控制之下。之後,研究人員將參與者隨機分配為兩組,一組食用全穀物,另一組則食用精製穀物。兩組別之間的差異主要是穀物和纖維含量;其餘食物類型、膳食結構、能量和營養素的組成皆相似。
而後,研究人員比較了兩個組別的體重、靜息代謝率、血糖、糞便卡路里,以及參與者對飽足或飢餓的感覺。
分析結果發現,雖然兩組受試者在飽足與飢餓的感受上沒有明顯差異,但與食用精製穀物者相比,食用全穀粒者的靜息代謝率與糞便卡路里皆增加。研究者說明指出,隨糞便排出的熱量增加並非來自纖維,而是因為纖維影響了其他食物的消化,致使其他食物的熱量未被腸胃充分吸收即排出體外。
比起攝取沒有太多纖維質的精緻榖物組,食用全穀物(其中纖維量達飲食指南的每日建議攝取量)組的參與者每日多消耗了約100卡的熱量。據美國農業部人體老化營養研究中心能量代謝實驗室的資深研究員兼主任Susan
B.
Roberts博士表示,這些額外消耗的熱量相當於30分鐘快走的效益。
資料來源: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al Nutrition
[1]
穀物食品包括稻米、燕麥、小麥和大麥。全穀物為未經加工的全穀粒,包括糙米、燕麥和全麥麵粉;精製穀物是經加工和碾磨以除去麩和胚芽,以延長其保質期的澱粉,白米、白麵包和白麵粉皆屬之。
在加工研磨的過程中,榖物的膳食纖維、鐵和維生素B會被剃除。雖然鐵和維生素B可以加回到精製的穀物中,但是纖維卻不常被再次引入。
+ read more

2017.03.03
為什麼喝咖啡可以長壽?
許多研究指出,規律地飲用咖啡的人可能更長壽。例如,2015年發表的一項研究發現,每天攝入一至五杯咖啡的人,和沒有攝入的人相比,全因死亡(all-cause
mortality,所有各種原因導致的死亡)的風險較低 。
但究竟為什麼喝咖啡能讓人長壽呢?來自史丹佛大學的David
Furman博士和他的同事,在自然醫學期刊(journal Nature
Medicine)上發表了研究成果,指出咖啡與長壽的關聯可能在於咖啡的抗炎性質。
在分析23個60歲以上的健康受試者的咖啡因攝取量時,研究人員發現,咖啡因代謝物阻止了核酸代謝物引發的發炎反應。因此,研究指出,咖啡因可能可以抵消核酸代謝物(nucleic
acid metabolites)的負面影響。
史丹佛大學的Mark
Davis博士表示,這些研究成果顯示,與老化有關的基礎炎症過程,可能引發心血管疾病,而許多人喜愛的飲品有著令人意外的驚喜,可以防止發炎反應的發生。
來源:Circulation、Nature Medicine、Medical News Today
+ read more

2017.03.02
孕婦感冒怎麼辦?
女性在懷孕期間,若因感冒需要服藥,需要注意哪些事項才能保護母親及胎兒呢?
懷孕期間感冒,可能服用的藥物包括:止痛藥、止咳錠/劑、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s)及解除充血劑(decongestant)等。在止痛藥方面,根據美國食藥局所引用的文獻指出,懷孕期間的前18周服用非類固醇消炎藥(NSAID)可能增加流產風險;在懷孕期間的前12周期間服用鴉片類藥物(opioids)可能增加胎兒先天缺陷風險;而懷孕期間服用乙醯胺酚(Acetaminophen)可能增加胎兒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的風險。美國食藥局提醒,這些研究結果尚不足以成為具體建議,重要的是在懷孕期間使用止痛藥應有醫師或醫護人員在旁進行指導。
而在止咳藥方面,坊間常見的藥物如右旋美沙酚(Dextromethorphan),這類藥物被認為只要在適當的劑量下服用對孕婦是安全的,但仍建議孕婦以非藥物治療的方式為主,例如使用喉糖等方法。
抗組織胺藥物方面,根據一篇發表於Journal of
Pharmacology and
Pharmacotherepeutics的回溯性研究指出,沒有一個抗組織胺藥被認為在懷孕期間服用是安全的。兩種抗組織胺藥物:佩你安錠(Cyproheptadine)及息咳寧糖漿(chlorpheniramine)被發現與孕婦短暫的症狀有關,但未發現與任何胎兒先天性缺陷有關。這樣的發現並不代表孕婦服藥是安全的,只是目前還未發現負面影響,基於此原因多數人選擇避免在懷孕期間服用抗組織胺藥物。
最後,在解除充血劑方面,目前的研究結果尚無法確定服藥對孕婦的影響。有些研究指出在懷孕期間的前12周服此藥與胎兒風險微增有關,但多個追蹤研究並未得出相似的結果。此外,口服的解除充血劑在懷孕期間服用被認為是相對安全的,但前提是要在醫護人員的指導下服用。這些研究多數是針對短期用藥的情形,因此為了母親及胎兒的健康,這類藥物不宜服用超過所需的時間。
除了使用藥物治療以外,許多醫師建議孕婦使用非藥物的方式協助身體恢復健康。在飲食方面:每日飲水量增加到8-10杯熱水有助於讓人感到舒緩,果汁及奶昔也可提供需要的營養給沒有食慾的孕婦;而在行為方面則盡量多休息讓身體專心復原,並且在躺下時頭部稍微抬升有助減緩呼吸困難或鼻塞。此外,有些孕婦也會使用除濕機來減緩流鼻水、或放置熱毛巾於頭、肩、鼻部有助於緩解感冒時的疼痛。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 read more

2017.03.01
研究:網路評論健康產品多扭曲且誤導
研究家們正在呼籲民眾停止根據網路上的評論來購買健康產品,原因是最近終於有研究將臨床試驗的數據與網路上使用者的評價進行比較,不算意外地發現兩者間有巨大的差異。可是,在電商時代,評論卻是促成購買行為最重要的因素。
「這些敘述在我們自己未來的健康行為上有重大的影響,因為其提供了簡單清晰的趣事。但研究卻顯示他們同時也充滿誤導性」Aberfeen大學的Mícheál
de
Barra博士警告。他檢測了Amazon.com上超過1600筆針對減肥藥片和高膽固醇治療的網路評語,他發現評論所描述內容的通常比臨床實驗所得結果還要更正向,比如大多數Benecol的使用者聲稱,在服用藥品後膽固醇大幅下降。然而,只有小於三分之一的臨床實驗使用者有相似結果。此外,根據在Aberfeen大學的一項針對減肥藥Orlistat的新研究,網路上的評論描述減下的重量(30.8磅)竟是臨床實驗(15.4磅)的兩倍。
博士強調,他的這些研究並非想質疑這些藥品,只是強調選擇產品時應多加謹慎:「這些療法並不全是毫無作用的,我們想表達的是,網路評論所呈現出的療效比臨床實驗數據更美化。」他同時也警告,消費者必須明白,只有對產品有極佳或極壞體驗的消費者才有可能留下評論,甚至,取得較好結果的人更傾向於向他人推薦,因為得到壞或者平均體驗的消費者通常傾向於不與他人分享。
此外,博士的研究也包含過度醫療,此議題雖然耗費大量的金額卻時常被忽略,其主因通常來自民眾過度使用療效有限的藥品。而此研究則揭露道聽途說購買藥品,將更嚴重地導致過度醫療。
正因消費者所做的每個決定,包含醫療健康方面的決定,都不可能全來自系統性的評論及資源,因此研究正是為了警告人民網路評論可能導致的偏見及資訊誤導。
資料來源:University of Aberdeen
+ read more

2017.02.27
你知道該如何分辨感冒與流感嗎?
冬天,這對不少人而言意味著咳嗽、打噴嚏和擤鼻子。但如果你或你關心的人開始出現這些症狀,你知道要怎麼區分它是流感還是只是一般的感冒呢?
要說出感冒和流感之間的區別並不容易,根據美國疾病管制局(CDC),這兩種情況會導致的症狀類似。它們都是由病毒造成的,只是不同的病毒。要確定是否得到流感的唯一方法是到醫療院所看診接受篩檢。
不過,確實有些症狀是流感患者更常遭遇的,反之亦然。且根據CDC,一般來說,流感症狀往往會比感冒的症狀來得更嚴重。以下是一些可能可以幫助你分辨感冒與流感的症狀描述:
*
若你是感冒的話,症狀多半是逐漸出現;若是流感,則症狀可能突然出現。
*
打噴嚏、鼻塞和喉嚨痛等症狀更常見於感冒的人身上。
*
流感患者通常會出現發燒;而患感冒的人則很少發燒。
*
流感常常導致一些身體疼痛和頭痛,且可能是嚴重的。但感冒所經歷的疼痛通常很輕微。
*
流感可導致嚴重的併發症,例如肺炎或細菌感染;但這種狀況很少發生在感冒的人身上。
而根據美國麻薩諸塞州公共衛生部門,無論是感冒還是流感,這些疾病通常都會自行消失;但若發現症狀改變或惡化便應該盡速就醫。
另外,也可以選擇接種季節性流感疫苗以保護自己。不過,CDC提醒,目前沒有疫苗可以保護你免受普通感冒的傷害。
最後,不論是要預防感冒或流感,最實在的方法還是經常確實的洗手,因為兩種病毒都可能透過接觸傳染。學者建議,如果你得了感冒或流感,重要的是保持水分(關於這一點,近來有新的案例研究提出不同觀點,看看我們的相關報導:多喝水真的會沒事嗎?),並得到足夠的休息,以幫助你的身體恢復。
資料來源:美國疾病管制局(CDC)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