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加臨床乳房檢查,值得嗎?
2009.09.03
增加臨床乳房檢查,值得嗎?
乳房攝影檢查(mammography)是目前唯一經證實可降低乳癌死亡率的篩檢方式,但是,如果將其他篩檢方式與乳房攝影並用的話,究竟能不能提高篩檢率,一直是醫、學界有所爭議的問題。最近一篇研究發現,臨床乳房檢查(Clinical Breast Examination)與乳房攝影並用的話,乳癌篩檢率和敏感度都會提高,但是偽陽性的比率也會大幅增加。 為了瞭解乳癌篩檢的效益,研究人員比較了「單獨進行乳房攝影」與「乳房攝影與臨床乳房檢查並用」的資料,總共包含超過29萬位於2002-2003年間做檢查的婦女。研究結果發現,每一千位婦女,並用兩種檢查可以篩檢出6.3個乳癌個案,而單獨使用乳房攝影能篩檢出5.9個;但是,並用兩種檢查出現偽陽性的比例為8.7%,單獨使用乳房攝影為6.5%。換句話說,若以一萬位婦女做為基準的話,和單獨使用乳房攝影檢查相較,並用兩種檢查方法可以多篩檢出4個乳癌個案;但是,同時可能導致219位婦女出現偽陽性的反應。 有學者認為為了篩檢出一個乳癌個案,必須讓55位婦女承受偽陽性的焦慮、不安與不必要的檢查,這樣的代價太大了。但也有學者認為偽陽性的問題在進行切片檢查後就可解決,不置於造成太大的影響。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婦女在進行乳房篩檢時,必須注意到各種篩檢方式的益處與風險。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癌症研究院期刊(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    
+ read more
乳癌術前MRI可能弊多於利
2009.08.19
乳癌術前MRI可能弊多於利
最近不少醫師、學者考慮讓乳癌初期的病人在術前接受核磁共振攝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MRI)檢查,因為MRI可以偵測到一般傳統攝影檢查無法偵測到的腫瘤。但最近一篇研究發現,在乳癌初期的病人身上進行術前MRI來瞭解腫瘤生長的狀況,對手術並沒有太大的幫助。 為瞭解其利弊與效益,一組澳洲的研究人員分析了術前MRI對治療乳癌初期的影響;研究人員假設術前MRI可以有效指引醫師切除腫瘤,進而降低後續切除手術的次數和減少乳癌的復發率。但是,根據目前可得的研究資料顯示,乳癌初期的病人接受術前MRI不僅無法避免後續追蹤與治療所需進行的手術,長期的預後沒有較好的表現,也無法降低腫瘤復發的風險,甚至在偵測腫瘤時可能出現偽陽性,導致後續不必要的手術。 研究人員表示,有越來越多研究顯示,乳癌初期的病人進行術前MRI並沒有正面效益,甚至可能有負面的影響;但是,仍然需要更大型、長期的研究來釐清。 資料來源:CA: _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_
+ read more
母乳哺育與乳癌的關係
2009.08.12
母乳哺育與乳癌的關係
根據最近一份新的研究發現,同樣是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女性,有哺育母乳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比沒有哺育母乳的女性低約一半;但是對沒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女性來說,是否哺育母乳則沒有影響。   研究人員檢視了護士健康研究(Nurse’ Health Study)的資料,總共包含十萬位參與者,其中有超過六萬人曾經懷孕,研究的追蹤期在1997-2005年,並紀錄母乳哺育與乳癌發生的相關數字與資料。   結果發現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女性,若哺育母乳的話,大約會降低59%罹患乳癌的風險;而不論哺乳三個月或哺乳三年都不影響結果,亦即降低乳癌風險的關鍵在於「有沒有哺育母乳」,而非「哺乳時間的長短」;因此,不論是完全哺餵母乳或是與其他副食品、營養補充品一起餵食也不影響研究結果。   對於沒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女性而言,是否有哺餵母乳則不影響罹患乳癌的風險。研究人員猜測這有可能是因為哺育母乳會影響引發乳癌的基因,或是因為沒有乳癌家族病史的女性罹患乳癌的風險已經很低了,因此,在這份研究的模式下無法看出改變。     資料來源:內科學誌(Archive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荷爾蒙療法與乳癌發生率相關
2009.07.02
荷爾蒙療法與乳癌發生率相關
過去已經有研究發現2001-2004年間侵襲性乳癌的發生率下降了8%,大多數專家學者將此歸因於2002年後大量的婦女停止使用荷爾蒙療法(HRT)。最近美國一篇研究發現居住在非都會區與貧困地區的女性,近幾年侵襲性乳癌發生率的下降較不顯著。而研究人員猜測,此差異性肇因於各地區的女性停用荷爾蒙補充療法的比例不同。 由於停用荷爾蒙療法的女性大多居住在都會區且屬於中產階級以上的族群,因此,北加州癌症中心(Northern California Cancer Center)的研究人員便試圖瞭解乳癌的發生率是否也有地區上與階級上的差異。研究人員使用美國最大的癌症資料庫,分析1997-2004年乳癌發生率的資料,並比較貧困地區與富裕地區、都市地區與非都市地區的數據。 研究結果發現,整體而言侵襲性乳癌的發生率下降了13.2%。都市地區的女性下降13.8%、非都市地區下降7.5%、富裕地區下降13%、貧困地區下降9.6%。此外,非都市區的乳癌發生率在1999年達到高峰,此後便開始穩定下降;但是都市區的乳癌發生率卻在2002年後驟降。 研究人員猜測此差異性是因為各地區的女性,能接觸到有關荷爾蒙療法資訊的程度不同。研究人員引用一篇2007年的報告顯示,都市地區的女性暴露在媒體報導中的機會較多,因此,停用HRT的比例也較高。而非都市地區的乳癌發生率在1999年後下降有可能是因為進行乳房攝影的人數下降、或是進行乳房攝影的人數在1999年已達飽和。 資料來源:BMC Medicine
+ read more
乳癌治療方法應個人化
2009.06.30
乳癌治療方法應個人化
2009年St Gallen會議發佈了最新的乳癌治療指引,這項新的指引指出:雖然乳癌腫瘤的細胞型態差異很大,但是早期乳癌的治療應該要依據個別腫瘤的特性,給予病人個別的、系統性的治療;而治療的決定必須根據科學實證,給予荷爾蒙治療、標靶治療或是化學治療等。 這份指引點出了目前癌症治療最新的趨勢。現在許多醫師都認為:因為每一種治療方法都對應不同的腫瘤特性,例如:基因、細胞接受器等,因此,治療癌症應該要根據病人腫瘤的特性,給予最適合的治療方法,或是結合不同的治療方法,才能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過去醫學上使用單一的方法治療癌症,現在看來已經不恰當了。 這份指引也列出一些治療乳癌的通用原則: 1. 荷爾蒙輔佐療法(a_djuvant endocrine therapy_)適合使用在荷爾蒙接收器(ER)呈現陽性反應的病人身上。 2. 「Anti-HER2治療」即現在的「標靶治療」,適合使用在HER2呈現陽性反應的病人身上;但是依據目前臨床試驗的結果,此療法僅限於在化學治療之後使用。 3. 對於荷爾蒙接受器與HER2都呈現陰性反應的病人,化學治療是目前唯一的治療方法。 癌症治療的方法必須要很小心的使用,要應用上述的通用原則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前提:即是「荷爾蒙接收器與HER2的檢驗過程與結果必須要謹慎且正確」,否則很可能將藥物使用在不適合的病人身上,造成反效果。 資料來源:腫瘤學年報(Annals of Oncology)
+ read more
乳房攝影的爭議
2009.04.07
乳房攝影的爭議
婦女常被告知要做乳房攝影,但是卻很少有人告訴婦女:到底做乳房攝影的效益有多少?最近一份美國的研究便深入分析乳房攝影的效益。研究人員分成三個層面來探討:重複進行乳房攝影檢查所降低的乳癌風險、篩檢多少位婦女可救一命、做乳房攝影及不做乳房攝影的存活率差異。結果發現: 一、癌症的風險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上升,大致來說,從55歲開始,有15年的時間癌症風險會每年增加1%,而乳房攝影的益處也與年齡成正相關。 二、若有1,000位婦女從50歲開始進行乳房攝影,檢查15年,可救1.8個生命。 三、每一次乳房攝影檢查的益處為0.034%;也就是說每2,970位婦女進行乳房攝影檢查,有一位婦女因此獲救。 四、不做乳房攝影的40歲婦女,罹患乳癌的死亡率為0.48%,而進行乳房攝影檢查的40歲婦女,罹患乳癌的死亡率為0.38%;也就是說40歲婦女做乳房攝影的話,死亡率較其他婦女低0.1%。 過去有不少專家學者批評,醫療衛生單位宣導時,只說乳房攝影的好處,卻不說明風險。最有名的研究為2006年丹麥哥本哈根的研究,這份研究發現每2,000位50-70歲的婦女進行乳房篩檢10年,就有一位免於死於乳癌,但是同時有十位婦女可能因此被「過度診斷」,也就是說這十位婦女的腫瘤發展緩慢,即使不接受治療,一生也不會有生命危險。此外,包括「偽陽性」的高發生率,因為「偽陽性」而使婦女產生焦慮、沮喪等情緒,都是乳房攝影可能會有的風險。 資料來源:BMC Medical Informatics and Decision Making   延伸閱讀 女性應該被告知乳房攝影的資訊 乳房攝影的兩難 乳房攝影有可能過度診斷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