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懷孕時有高血壓 產後仍會持續
2018.02.13
懷孕時有高血壓 產後仍會持續
很多人知道,女性懷孕時發生妊娠性高血壓產後會復原,而她「未來」發生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會顯著的增加。但最新的研究告訴我們,有些女性的妊娠性高血壓在產後是一直續存著,而非「未來」才會發生。   最近荷蘭的研究顯示,有妊娠性高血壓的女性產後仍較有可能高血壓。荷蘭婦產科硏究專家Dr. Laura Benschop指出,產後的高血壓問題時常被忽略,因為許多女性在醫師辦公室測量的血壓是正常的。   為了了解這種情況的普遍性,這項研究追蹤200位罹患妊娠高血壓的孕婦。在她們產後的一年間,每天早上、晚上及回診時都測量血壓。   在產後一年內,超過41%的女性有高血壓。其中最普遍的類型為「隱匿性」高血壓,佔17.5%,意指在診所內量的血壓正常,在診所外測量則較高;約14.5%的婦女一年後持續有的高血壓;另外有9.5%有「白袍」高血壓,意指醫師辦公室裡的血壓高於辦公室外。   因此,如果只看診所量的血壓值,則將有56%有高血壓的女性被遺漏掉。   研究也發現46%的女性,其白天到晩間的血壓降的不夠多,這也是不健康的。42.5%的女性有晚間高血壓,增加心臟疾病,中風和死亡的風險。   由於以上的發現,專家建議女性懷孕時若有高血壓,應在產後繼續長期測量血壓,不只是在醫師的辦公室,在家中早晩不同的時段也要測量。   產後的高血壓,有不同的形式。女性應知道自己的血壓值,才可以採取步驟降低血壓,避免日後高血壓對健康的影響。     編譯來源:UPI(2018.02.05)、Journal Hypertension(2018.02.05)      
+ read more
乳癌治療可能讓你傷「心」!
2018.02.08
乳癌治療可能讓你傷「心」!
許多乳癌患者擔心會死於乳癌或復發,事實上,這些患者,尤其65歲以上者,可能更會死於心/血管疾病,因為有些特定的治療藥物及放射治療可能會會傷害心/血管健康。專家呼籲醫師與患者討論乳癌療法選項時,要考量患者的心/血管健康。   治療乳癌的藥物「賀癌平(Herceptin)」可能增加乳癌患者心臟衰竭風險;化學治療藥物Anthracyclines,如「艾黴素(Doxorubicin)」可能使心肌受損而導致心臟衰竭,使患者出現呼吸困難、疲憊等症狀,這些化療對心血管的影響往往能在短期內被發現。而放射治療可能使動脈變窄或阻塞動脈,通常放射治療對心血管的影響可能多年後才被發現。   今年2月美國心臟學會在「血液循環」期刊發表回顧報告,建議乳癌患者應先檢查心/血管狀況,再和醫師討論接受適宜的治療、同時將心/血管疾病風險降至最低。而在接受乳癌治療期間,患者也應追蹤心/血管健康。一旦發現有症狀,最好的做法是在可能的情況下,繼續接受乳癌治療。但有些患者會需要暫停治療並觀察心/血管症狀是否有復原,有些患者則會需要其他治療計畫。   Richard Steingart醫師表示,雖然有些乳癌治療會增加心血管疾病風險,但是發生嚴重心血管事件的風險通常不高,並且每個患者的風險會隨著其年齡、是否有高血壓、生活習慣如吸菸與否而有不同。如果患者已經有心/血管疾病,患者應在決定治療方式前諮詢心臟科醫師。   報告的主要作者Lexmi Mehta醫師表示,乳癌倖存者應留意潛在的心/血管疾病症狀,如呼吸困難及胸痛,並確保有跟醫師說明曾經接受過乳癌治療。單單只是讓醫師知道有心/血管疾病的症狀可能難以使醫師有所警覺,但是若醫師了解到患者有乳癌治療史就能更為謹慎地為患者進行診斷。   此外,Mehta及Steingart醫師都強調在接受乳癌治療中及其後保持健康的生活習慣—保持身體活躍及健康的飲食習慣─相當重要。健康的生活習慣不僅能降低心血管疾病風險,也同時能降低乳癌風險,並且還有助於患者熬過治療的不適。   編譯來源:UPI、Medical News Today(180201)、Circulation (180201)    
+ read more
捐腎 往後的健康會不會受到影響??
2018.02.01
捐腎 往後的健康會不會受到影響??
  捐贈腎臟對於捐贈者長期的健康是否受到影響,是一個巨大的未知。美國正在採取措施,長期追踪捐贈者幾十年後的健康情況,讓有意捐贈的人多一些風險評估的資訊。   專家告訴我們,移植手術很少會給捐贈者帶來嚴重的併發症。的確,手術總是帶來風險,但是捐贈者在手術中死亡是罕見的。根據引用最多的估計,每10,000個捐獻者有三人死亡。另有研究顯示,大約8%的捐贈者會出現手術併發症,如出血或血塊。   但是手術後未來的生活中會發生什麼是不太確定的,因為目前的移植手術規範只需對捐贈者做兩年的監測!   英國研究人員在1月28日發表在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的研究指出,活體腎臟捐贈者比非捐贈者更可能發生晚期腎衰竭;女性捐贈者可能會經歷妊娠併發症,如高血壓問題。   劍橋大學的研究人員檢查了數十項追踪捐贈者不同時間長度的國際研究,出現了兩個問題: *  一項研究發現,每10,000名活體捐贈者中,15年後發生腎功能衰竭者有31名,非捐贈者則是4名。 *  一項研究顯示,捐贈後懷孕的人中,11%的捐贈者發生了「先兆妊娠高血壓」,約為非捐贈者的2倍。   雖然發生併發症的可能性仍然很低,但還是沒有足夠的研究來告知捐贈者—尤其是年輕的捐贈者—誰是真正最有風險的人,以及他們能否採取預防保護措施。   在獲得更好的信息之前,專家建議中年捐贈者比年輕捐贈者更為安全。因為目前對於捐贈者剩餘腎功能的研究中,追踪最久的為8至15年,在提供25歲的捐贈者諮詢時,這不應該是特別令人放心的。   在美國,有10個移植中心即將啟動一項先驅計畫—「活體捐贈者集體監測」,試圖追踪捐贈者的健康狀況,而不是僅僅只是兩年的監測,目標是最終擴展到所有的美國移植計劃。   美國器官分享聯合網絡(UNOS,United Network for Organ Sharing)活體捐獻委員會的指揮官Krista Lentine博士說:「我們對風險了解越多,越透明地披露資訊,就越能得到公眾的信任。」   亞利桑那州的心理學教授Vicky Young說,在將近14年前捐贈腎臟出去之後,她遭受了痛苦的神經損傷和慢性腎臟疾病。她並不後悔捐款,但作為聯合國原子能機構(UNOS)前董事會成員,她推動了更好的風險揭露。現在,神經損傷已列入併發症清單中。   64歲的Vicky仍然對自己的腎臟健康存疑:「隨著年齡的增長,我會不會惡化?」     編譯來源:STAT(2018.01.29)      
+ read more
有妊娠糖尿病,小心未來心血管健康!
2018.01.25
有妊娠糖尿病,小心未來心血管健康!
一項大型回溯性研究指出,有妊娠期糖尿病(GDM)的女性,於產後罹患糖尿病、缺血性心臟病及高血壓的風險都顯著地較沒有妊娠糖尿病的產婦高。   研究分析英國健康促進網絡資料庫的資料,共包含了9,118名GDM婦女及37,281名沒有GDM的婦女做對照組。GDM婦女多為非白人、過重或肥胖。研究追蹤這些女性長達25年。   結果發現,GDM婦女罹患糖尿病的風險是沒有GDM婦女的22倍,缺血性心臟病及高血壓風險也顯著較高,腦血管疾病(中風及暫時性腦缺血發作)的風險則沒有差異。此外,研究認為心血管疾病並非總是以糖尿病為中介的,因為GDM婦女中,後來罹患缺血性心臟病的人,只有36%也罹患了糖尿病。   如何做產後健康風險管理? 目前美國國家健康與英國保健卓越機構(NICE)建議,為了預防未來罹患糖尿病,GDM婦女於產後6-13周追蹤是否罹患第2型糖尿病,並每年做糖化血紅蛋白檢驗,同時改變飲食及運動習慣等生活方式。不過,研究分析醫療記錄後發現,僅有58%GDM婦女在產後第1年測量血糖,產後第2年和第3年有做血糖測量的分別降至40%和24%。   此外,儘管約有80%的GDM婦女在產後第1年做了血壓測量,但只有一半婦女在產後第2和第3年做了測量。而在產頭3年內,也僅有約28%和23%的GDM婦女分別測量了膽固醇或三酸甘油脂測量。研究作者認為,應更新2015年NICE指南,增加為GDM婦女檢查及積極管理心血管疾病風險的建議,如高血壓、血脂異常及吸菸習慣。   研究作者表示,他們的發現不僅與過去觀察性研究結果一致,他們在第2型糖尿病和缺血性心臟病的影響估計值也較過去的研究高,但對高血壓的影響估計值則較低。此外,他們的研究不僅涵蓋了大量的人口,也辨識出一群相對較年輕、適合做風險因素管理的女性,以改善長期的代謝及心血管健康狀況。辨識出這群人不僅有助於更有效地運用預防疾病計畫的經費,實證顯示這也能避免GDM婦女在未來罹患第2型糖尿病。   編譯來源: * Medical News Today(2018.01.17) * Daly B, et al "_Increased risk of ischemic heart disease, hypertension, and type 2 diabetes in women with previous 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 a target group in general practice for preventive interventions: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 study_" PLOS Med 2018.      
+ read more
初經及更年期年齡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2018.01.24
初經及更年期年齡與心血管疾病有關!
牛津大學研究發現,12歲以前就有月經及較早進入更年期的女性,心/血管疾病風險較高。不過,目前尚無法確定原因,只能指出初經年齡及更年期年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若能有更多研究來釐清背後的原因,將有助預防或延緩女性心/血管疾病發生。   研究團隊利用英國資料庫,檢視267,440名女性及215,088名男性的資料,他們都很健康且沒有心/血管疾病,研究團隊觀察他們7年後的健康狀態。資料顯示,罹患冠心病者有5,782名(1.2%)、中風者有3,489名(0.7%),整體來說有9,054(1.9%)心/血管疾病,其中有34%是女性。   研究發現 研究控制了年齡、BMI、吸菸習慣及血壓的因素,發現初經年齡在12歲以前的人比在這之後的人心/血管疾病風險高出10%。具體而言,這群人中風風險高了17%、冠心病風險高出5%。而女性在47歲以前就進入更年期,心/血管疾病風險也高出33%。   此外,研究還發現,不論男女,生育過的人冠心病風險較高,並且隨著孩子個數越多風險越高。研究表示,導致這種結果的原因很複雜,受到社經地位、文化等因素影響。而經歷過流產及子宮切除術的女性,冠心病風險各增加的14%及20%,經歷過胎死腹中的女性也被發現中風風險較高。   可能的解釋 研究表示,目前無法確定初經及更年期年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之間相關的原因。不過,初經年齡與心/血管疾病風險有關,可能是受到童年時肥胖影響。而更年期年齡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有兩種可能解釋:(1)較早進入更年期導致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或(2)沒有臨床症狀的心血管疾病導致較早進入更年期。   綜觀而言,後續需要更多研究來釐清背後的因果關係。研究作者Sanne Peters指出,目前已知有幾個基因與女性育齡時間長短有關,因此若分析女性參與者的基因,可能有助釐清初經及進入更年期年齡較早是否為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的原因,或是這種關係其實受到環境因素或生活習慣因素影響。     編譯來源:Guardian(2018.01.15)、Peters SA, Woodward M. Women’s reproductive factors and incident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UK Biobank. Heart: 15 January 2018.      
+ read more
007的心臟病跟你不一樣!
2018.01.08
007的心臟病跟你不一樣!
英國心臟基金會警告,新年假期中民眾將放縱地大吃大喝,並同時從電影中接收心臟疾病的錯誤資訊,這可能影響他們在心臟病發後存活下來的機會。   研究顯示,有40%的人相信電影上看到的心臟病症狀與治療方法是正確的,可能導致他們錯過自身或他人的警告信號,因此致命。   所有類型、體型和性別的人都可能心臟病發作 英國心臟基金會表示,娛樂性質的「好萊塢式心臟病發作」可能導致人們不了解其病情的嚴重性,而延誤了尋求治療的時機。也可能導致人們相信心臟病發作的症狀僅是突如其來的胸部疼痛和戲劇性的暈倒,而且只有過重的男性會受到影響。   專家提出電影中對心臟病發的錯誤描述,實在不勝枚舉。《007首部曲:皇家夜總會》中毒發後心臟驟停的詹姆士·龐德(James Bond),在龐德女郎的協助下渾身冒汗地自我除顫。經過奇蹟般的復原後,龐德繼續了他因毒發而中斷的撲克牌局,沒有任何常見的腦損傷併發症跡象;在《妳是我今生的新娘》電影中,新郎突然間的胸部疼痛,戲劇性地抓住了自己的胸膛,並在暈倒時敲落托盤,使得餐具散落四處;由湯姆·克魯斯(Tom Cruise)扮演的特工在《不可能的任務》第三集中,心臟重新跳動後,奇蹟般地恢復行動,無需任何復原的時間;《黑色追緝令》中具代表性的場景之一,是烏瑪·舒曼(Uma Thurman)扮演的米亞·華勒斯(Mia Wallace)因濫用海洛因而失去意識後,約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所扮演的角色文生·韋格(Vincent Vega)直接將腎上腺素注射進入心臟,這樣就足以讓Mia在當下復活,但這種行為還是不建議用於任何心肺復甦術(CPR)中;《瞞天過海:13王牌》中扮演華麗企業家的埃利奧特·古爾德(Elliott Gould)當發現被欺騙後,其「心臟病發」抓住自己的胸口,戲劇性地摔倒在地。   英國每年有大約25萬人心臟病發,其中有三分之一的人在到達醫院之前便死亡,通常是因為他們未能被及時地救治。   英國心臟基金會的心臟科資深護士Julie Ward表示,所有類型、體型和性別的人都可能會心臟病發作。人們越快抵達醫院,生存機會就越高。為了能最大化地提高人們的生存機會,必須在第一個症狀出現後的一小時內接受治療,而不是假設疼痛將會減輕。     編譯來源:Daily Mail (2017.12.22)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