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與情慾

割包皮降低感染HPV風險
2009.03.30
割包皮降低感染HPV風險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2006年資助的兩項大型研究發現,在異性性行為間,男性割包皮的話,可以降低50%感染愛滋病毒的機率。最新一份亦由NIH資助的大型研究發現,異性戀男性割包皮可以有效降低「第二型單純皰疹病毒」(HSV-2)和「人類乳突病毒」(HPV)的感染率,前者會引發生殖器疱疹,後者會導致生殖器疣和癌症;但是,對梅毒則沒有影響。 這項試驗的參與者包括3,393位15-49歲的男性,這些男性都尚未割包皮且HIV和HSV-2的篩檢皆呈現陰性反應。研究人員隨機將參與者分成兩組:實驗組為立刻接受割包皮手術的1,684位男性,對照組為24個月後才接受割包皮手術的1,709位男性。研究人員分別在6、12、24個月時針對受試者是否感染HSV-2和梅毒進行評估。此外,另一個子群組(352位實驗組成員和345位對照組成員)則在研究開始和24個月後檢測是否感染HPV。 在24個月的追蹤期後,研究結果發現實驗組有7.8%的人感染HSV-2,對照組則有10.3%的人感染;整體來說,男性割包皮降低28%的HSV-2感染率,高風險的HPV菌株感染率則降低35%,但是,對梅毒的感染率則沒有影響,24個月後,實驗組有50位成員感染梅毒、對照組有45位。 近年來累積了相當多有關男性割包皮的研究,這份新的研究再次證實了男性割包皮對健康的益處,包括:降低愛滋病、生殖器疱疹、HPV、生殖器潰瘍疾病的風險。研究人員表示,這些研究結果已經可以提供公共衛生專家、政府單位做為衛生政策參考。研究接下來的目標是要瞭解男性割包皮是否可以降低HPV傳染給女性伴侶的機率。 資料來源:新英格蘭醫學期刊(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延伸閱讀: 割包皮 防愛滋 再次證實割包皮有助於預防愛滋    
+ read more
避孕藥增加乳癌風險
2009.02.27
避孕藥增加乳癌風險
過去有關乳癌與避孕藥的研究,大多是在1990年前進行的,為了要使用近期的資料再次確認避孕藥與乳癌的相關性,波士頓大學的Lynn Rosenberg教授與其研究團隊在1993-2007年間訪問了907位乳癌患者和1,711位沒有罹患乳癌的婦女。結果發現使用避孕藥超過一年的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比一般婦女高50%;此外,研究也發現種族會影響避孕藥與乳癌的相關性,但是影響的程度在統計學上並不顯著,而荷爾蒙接收器(hormone receptor)則不影響其相關性。 資料來源:美國流行病學研究(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read more
避孕藥增加乳癌風險
2009.02.27
避孕藥增加乳癌風險
過去有關乳癌與避孕藥的研究,大多是在1990年前進行的,為了要使用近期的資料再次確認避孕藥與乳癌的相關性,波士頓大學的Lynn Rosenberg教授與其研究團隊在1993-2007年間訪問了907位乳癌患者和1,711位沒有罹患乳癌的婦女。結果發現使用避孕藥超過一年的婦女,罹患乳癌的風險比一般婦女高50%;此外,研究也發現種族會影響避孕藥與乳癌的相關性,但是影響的程度在統計學上並不顯著,而荷爾蒙接收器(hormone receptor)則不影響其相關性。 資料來源:美國流行病學研究(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 read more
口服避孕藥廣告誇大不實
2009.02.18
口服避孕藥廣告誇大不實
製藥界大廠-拜耳公司,當年在行銷降膽固醇藥物Baycol(註)時即發生不實廣告的情形,2008年10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再次針對拜耳藥廠所推出的兩個避孕藥廣告發出警告函,指出該公司所推出之口服避孕藥-悅姿錠(Yaz)的廣告誇大不實,FDA要求拜耳藥廠必須暫停播放違規廣告,並提出新的廣告計畫將正確的資訊傳遞給消費者。拜耳藥廠也同意停止播放這兩則廣告。 警告函中指出該廣告不但擴張藥物指示範圍、誇張藥物效用,並且忽視使用藥物的風險。這兩則廣告都宣稱可以治療經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但目前FDA只核准Yaz可治療經前憂鬱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不同於經前症候群,經前憂鬱症在美國「_精神疾病_的診斷與統計」(DSM-IV)中有明確的診斷與症狀,雖然兩者的症狀有重疊的部分,但該公司不能誤導觀眾,自行擴大解釋此藥的適應症。 同時該廣告也暗示Yaz 可以治療所有的痤瘡,但事實上該藥物只能治療中度青春痘。最後,FDA警告廣告不可以藉由特殊效果的處理讓觀眾忽略使用藥物的風險,包括使用後可能增加體內鉀含量、靜脈血栓、肝腫瘤及高血壓;此外,該藥物包含一種稱為drospirenone的人工合成黃體素,此成分在高風險病人身上可能造成高血鉀症。 美國包括俄亥俄州等26個州檢察長在日前宣布一項協議,要求拜耳藥廠必須花費兩千萬美元的經費製作更正廣告,廣告內必須清楚地揭露藥物的適應症與副作用,以擬補先前播放誇大不實廣告的錯誤;此外,往後所有Yaz的廣告都需送FDA審查,藥廠必須無條件接受FDA的審查意見。 註:美國FDA於2001年8月要求拜耳藥廠將Baycol全面下架回收,因此藥可能引發橫紋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  
+ read more
口服避孕藥廣告誇大不實
2009.02.18
口服避孕藥廣告誇大不實
製藥界大廠-拜耳公司,當年在行銷降膽固醇藥物Baycol(註)時即發生不實廣告的情形,2008年10月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再次針對拜耳藥廠所推出的兩個避孕藥廣告發出警告函,指出該公司所推出之口服避孕藥-悅姿錠(Yaz)的廣告誇大不實,FDA要求拜耳藥廠必須暫停播放違規廣告,並提出新的廣告計畫將正確的資訊傳遞給消費者。拜耳藥廠也同意停止播放這兩則廣告。   警告函中指出該廣告不但擴張藥物指示範圍、誇張藥物效用,並且忽視使用藥物的風險。這兩則廣告都宣稱可以治療經前症候群(Premenstrual Syndrome),但目前FDA只核准Yaz可治療經前憂鬱症(Premenstrual Dysphoric Disorder);不同於經前症候群,經前憂鬱症在美國「_精神疾病_的診斷與統計」(DSM-IV)中有明確的診斷與症狀,雖然兩者的症狀有重疊的部分,但該公司不能誤導觀眾,自行擴大解釋此藥的適應症。   同時該廣告也暗示Yaz 可以治療所有的痤瘡,但事實上該藥物只能治療中度青春痘。最後,FDA警告廣告不可以藉由特殊效果的處理讓觀眾忽略使用藥物的風險,包括使用後可能增加體內鉀含量、靜脈血栓、肝腫瘤及高血壓;此外,該藥物包含一種稱為drospirenone的人工合成黃體素,此成分在高風險病人身上可能造成高血鉀症。   美國包括俄亥俄州等26個州檢察長在日前宣布一項協議,要求拜耳藥廠必須花費兩千萬美元的經費製作更正廣告,廣告內必須清楚地揭露藥物的適應症與副作用,以擬補先前播放誇大不實廣告的錯誤;此外,往後所有Yaz的廣告都需送FDA審查,藥廠必須無條件接受FDA的審查意見。   註:美國FDA於2001年8月要求拜耳藥廠將Baycol全面下架回收,因此藥可能引發橫紋肌溶解症(rhabdomyolysis)。      
+ read more
守貞政策成效不佳
2009.01.06
守貞政策成效不佳
美國政府每年花費超過兩百萬美元推廣禁慾政策,其中包括守貞教育。過去也有不少學者針對守貞教育的成效進行研究,最近一份研究使用了較嚴謹的研究方法,比較了承諾守貞與否對青少年性行為的影響。結果發現承諾守貞的青少年,在婚前發生性行為的比例和沒有承諾守貞的青少年一樣,但是承諾守貞的青少年有較高的危險性行為,也就是使用保險套避孕和避病的比例較低。 這份研究的資料取自美國一份針對青少年健康所做的研究(National Longitudinal Study of Adolescent Health),研究的參與者包括從未發生過性行為或承諾守貞的中學生與高中生,總共包括3,440位,研究從1995年開始,當時參與者的年齡皆大於15歲。研究人員在控制了宗教信仰、對性行為與節育的態度等變因後,將289位承諾守貞和645位沒有承諾守貞的青少年視為研究的實驗組和對照組,在五年後比較兩組的性行為、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年紀和性病篩檢的結果等。 結果發現: 一、曾經承諾守貞的青少年,有82%在五年後否認自己曾經做過此承諾。 二、在婚前性行為、肛交、口交等性行為模式、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年紀、性病發生率上,兩組並沒有差異。 三、承諾守貞的青少年在研究期間的性伴侶較沒有承諾守貞的青少年少0.1個。 四、承諾守貞的青少年使用保險套和採取避孕措施的比例較低。 這份研究的負責人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Johns Hopkins University)的Janet Elise Rosenbaum教授呼籲,承諾守貞可能會增加危險性行為的可能性,因此,應該要提供所有的青少年避孕的知識,特別是針對宣誓婚前不會有性行為的族群。 資料來源:小兒科期刊(Pediatrics)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