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11.29
現行BMI數值判定更年期後女性肥胖可能有誤
根據身高與體重關聯性來評估身體脂肪的BMI值,在70年代開始普遍地使用,這是目前醫生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過重或肥胖最廣泛使用的系統,BMI值30以上被認為是肥胖。然而,近年不斷有研究提出,BMI值無法正確反應身體肥胖狀態,甚至可能誤導治療。
本月一份最新研究指出,對更年期後女性來說,以傳統BMI來區別肥胖程度,數值可能是過高的。
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水牛城分校的Hailey R.
Banack博士及其同事的研究顯示,對於體脂肪率為35%或更高的停經女性來說,以公認判定肥胖的門檻—BMI
值30—作為判定肥胖的基準,其敏感性是過低的。
此項研究共有1,329名平均年齡66.1歲的停經女性參與,她們接受了基礎問卷調查以及人體測量與全身掃描,評估脂肪質量、脂肪分佈和淨體重(去除脂肪重量後的體重),以及臀部、脊柱及手腕的骨質密度。5年後,這些女性接受了同樣的追蹤檢查,目前正在進行17年後的後續評估,但卻沒有判定肥胖體脂率的正式共識。在研究文獻中,體脂率的範圍可從25%到40%,但研究人員的評估則為35%,而更常用的切點為38%與40%。
研究小組建議,BMI門檻應該置換為24.9、26.5或27.1,用來分類停經女性的肥胖程度。
研究團隊寫表示,在回答有關停經女性肥胖所造成的影響之前,最重要的是需要經驗性的驗證工具來衡量這群人體重過重的狀況。除了BMI值,還有其他肥胖的間接測量指標,例如腰圍與腰臀比,但每個指標都有其限制。對研究人員和臨床醫生來說非常重要的是必須認知,使用BMI≥30作為判定停經女性肥胖的基準可能導致嚴重的錯誤分類。
作者們指出可能的解決方案是使用inverse BMI (iBMI =
1,000/BMI,
cm/kg2)去分類停經女性的肥胖程度。iBMI已被證明更能反映體脂率和真實肥胖狀況,此外,先前的研究已證明iBMI與體脂率之間的關係是線性的,這表示iBMI可能是真實肥胖狀況的更好預測方式。然而,目前並沒有一個可根據iBMI去判定肥胖的公認切點,故此為未來的研究提供一個有趣的發展機會。
編譯來源:Med Page Today(2017.11.20)
+ read more
2017.11.21
乳癌患者在病癒後20年仍可能復發!
牛津大學的研究團隊發現,乳癌可能會「沈睡」數年後再次復發,即使在病灶完全清除後!
研究者表示,乳癌患者未來可能需要服用荷爾蒙治療的藥物超過五年,以降低腫瘤復發的風險。此研究分析了由62,
923位女性參與的88項臨床試驗。參與者曾罹患常見類型的乳癌(由雌激素所引起),也曾接受藥物治療,如服用泰莫西芬(tamoxifen)或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s)來阻斷雌激素作用或荷爾蒙供應。經過五年的治療並痊癒後,她們便停止服用藥物。但持續追蹤這些女性的健康狀況後發現,乳癌可能在長時間後復發。
乳癌是女性最常罹患的癌症。以往,大多數罹癌者可能在幾年內死亡,近年來,存活率顯著地提高。醫學的進步意味著罹癌患者能存活更久,科學家也才因此能夠追蹤患者後續的健康狀況,並發現腫瘤原來會在那麼長的時間後復發。
牛津大學的首席研究員Hongchao Pan
博士表示:「該研究令人驚訝的是,乳癌能在沈睡長時間後復發並擴散。這風險不但持續多年,而且與原本腫瘤的大小,或者當初是否已擴散到淋巴結相關。」
這項研究發現,那些被診斷出有較大腫瘤和癌細胞已擴散至四個以上淋巴結的女性患者,乳癌復發的風險最高。在治療結束後的15年內,癌症在身體不同部位復發的風險約為40%。而被診斷出較小腫瘤且尚未擴散至淋巴結的患者,癌症復發的風險則為10%。
該研究建議將荷爾蒙治療延長至10年,可能會更有效地預防乳癌的復發和死亡。就目前的荷爾蒙治療而言,醫師早已知道服用五年的泰莫西芬(tamoxifen),能降低患者在停止治療的五年內,約三分之一的復發風險。僅適用於更年期女性患者的芳香環轉化酶抑制劑(aromatase
inhibitors)
,能更有效地預防復發。然而,某些患者會因為荷爾蒙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而選擇提早結束療程。這些副作用包括更年期症狀、骨質疏鬆症、關節疼痛,或腕隧道症候群等等。
英國癌症研究中心的資深臨床顧問Arnie Purushotham
教授表示:「該研究意味著,在五年後停止荷爾蒙治療,會提高女性患者乳癌復發的風險。我們想了解並預測,患者復發的會是哪些類型的癌症。我們也需要知道,對於女性患者而言,接受五年或10年的荷爾蒙治療會有什麼差異。這包括考慮治療所帶來的副作用,和治療會如何影響他們的生活品質。」
密歇根大學綜合癌症中心的 Daniel Hayes
教授也表示:「我們現在已經知道,持續五年以上的抗雌激素治療可降低復發風險。但我們還無法知道,連續五年以上的治療所帶來的好處,是否大過於持續治療可能帶來的副作用。」「這個研究使我們了解,如果女性患者在五年後停止治療會有的風險,還有持續治療所帶來的好處。這能夠幫助他們和他們的健康照護提供者,更好地決定是否該繼續治療。」
編譯來源: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17.11)、Daily Mail
Online(2017.11.08)
+ read more
2017.11.20
希望還是炒作?凍卵令人心寒的真相
卵子低溫貯藏,也就是俗稱的「凍卵」,是將卵子取出並低溫保存,防止卵子隨著女性年紀增長而衰退。
此技術在近年有了顯著的發展,根據倫敦婦女診所的研究,從2014年以來進行卵子低溫貯藏的案例增長了三倍。這似乎為女性提供了喘息的空間,保留生育的機會,但事實真是如此嗎?此項技術有多大效用呢?女性是否應該相信這是一項生殖解決方案?近來的數據闡述了一個不同的故事。
人類受精及胚胎學研究機構(HFEA)針對2014年凍卵女性進行的研究發現,只有14%著床成功的機率。德蒙福特大學(De
Montfort University)生殖研究中心的醫學社會學家Kylie
Baldwin博士對此表示:「這項技術被視為從生殖學角度平衡男女間競爭的環境,但其成功率仍然很低。」
英國Care生殖診所的Simon
Fishel博士所解釋:「患者注射藥物約10天以刺激卵巢,然後將卵子取出並冷凍貯藏在實驗室中。近年來冷凍的過程已經變得更加有效,過去需要4個多小時,但現在使用玻璃化冷凍技術只需要幾分鐘的時間就可以完成」。此即是Fishel博士認為技術有了「更高的效率」,他認為凍卵現在「與試管嬰兒一樣的好!」但根據HFEA的數據,試管嬰兒的成功率為26.5%。
倫敦婦女診所高級研究員Zeynep
Gurtin博士與Fishel博士一樣的樂觀,「玻璃化冷凍技術」顯著地提高了卵子的存活率,從而有更好的受精率。然而,她認為這些潛在的成功還需要一些時間才得以反映在國家和臨床統計數據上。而且,即使凍卵本身正在改善,目前的患者仍然可能面臨問題,特別是如果她們已超過了最佳生育年齡。凍卵可能暫停老化過程,但卻不能逆轉它。
45歲的Brigitte
Adams在39歲時冷凍自己的卵子,她說:「當我冷凍我的卵子時,我感覺有自主的能力。當時我沒有對象,還在等待能與我一起生小孩的另一半。我取出11顆卵子時,我的醫生說:『恭喜妳!』,就這樣。但後來解凍卵子時,僅有一顆卵子在植入後存活下來,雖然成功懷孕,卻在幾週後流產了。我從來沒有想到,這是行不通的,就這樣,這是我最後一個生育孩子的機會。」Adams覺得她沒有足夠的訊息來源,她希望被建議多做幾個週期。她也遺憾未能充分利用等待懷孕的時間:「我希望我能早些了解情況,以掌握更多的訊息,而更好地掌握現實狀況。」
Adams認為所有這些都需要「更清晰的對話」,以告知實際失敗的可能性,好讓女性管理風險,例如多做幾個週期。我們讀了很多關於凍卵女人的故事,但這只是故事中充滿希望和樂觀的上半場。她還認為媒體報導企業出資補助凍卵(例如蘋果和Facebook等美國企業),掩蓋了這仍然是一個試驗性質的醫療技術,而非適用於所有人之事實。
Baldwin博士認為,診所是否能準確地提供數據是非常重要的。許多有利於成功的研究都由高度專業化的診所提供,而且他們使用比凍卵使用者平均年齡更為年輕的卵子。診所需要誠實地告知在實驗室中再現這些結果的可能性有多大。再者,大多數專家回應的簡單道理是,沒有足夠的證據支持證明凍卵是有效或是無效的。Baldwin說:「由於接受凍卵的女性人數比接受試管嬰兒的女性人數要少得多,所以需要一段時間才能獲得有意義的數據。」最後,除非科學家能夠精準地確定凍卵效果,否則相關的敘述應該從強調效果轉向更為謹慎的解釋,同時需考慮並承認失敗的可能性。以Adams的話來說:「這可能是妳的B計劃,但妳同時也需要一個C計劃。」
編譯來源:Guardian(2017.11.06)
+ read more
2017.11.17
維生素D充足的女性受孕機會高
研究顯示,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可以幫助女性懷孕。
英國伯明翰大學的專家發現,接受生殖治療的女性如果有足夠的維生素D,生孩子的可能性要高出33%。專家表示,這些發現可能解釋了為什麼人們在夏季更容易懷孕,因為維生素D的濃度受到太陽光線而大大提升。
國民健康局建議已經懷孕或準備懷孕的女性,為了寶寶的發展著想,每天服用維生素D補充劑。但是這項新發現顯示,維生素D補充也可能在一開始時,幫助她們受孕。
只有26%的女性有足夠的維生素D
研究人員統合分析2010至2015年間的11項研究,在2700名接受人工協助生殖和其他形式的生殖治療的女性中,發現血液中維生素D充足的女性,懷孕可能性高出46%、活產可能性高出33%;維生素D的濃度和流產沒有相關。此外,有四分之三嘗試懷孕的女性缺乏維生素D。
科學家們說,對於那些嘗試自然懷孕的人,可能會得到類似的結果。
伯明翰大學生殖專家研究員Ioannis
Gallos博士強調,他們只是發現了一個與血液檢測相關的環節,實際上並沒有測試補充劑是否會提高生育能力。他呼籲進行一項完整的隨機對照試驗來確定維生素D是否確實可以提高受孕的機會。
研究人員認為,維生素D可能有助於抑制免疫系統的發炎反應,提高胚胎在妊娠初期成功植入子宮內膜的機會。
受孕率的季節性變化已經建立,夏季和秋季的受孕率較高。雖然有很多論述解釋這種現象,但是還沒有得到背後的確切機制。一般認為,陽光照射量的增加和陽光光度的增加可能增加人體維生素D的存儲量,從而在夏季和秋季會有更高的受孕率。
研究員Justin
Chu博士也提醒,女性應該遵循國家的指引,服用低劑量的維生素D補充劑。女性為了懷孕而服用維生素D,要留意不要服用過量。維生素D過量可能導致身體內積累過多的鈣,這些鈣會削弱骨骼,損害心臟和腎臟。每天10微克的劑量是安全的!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11.15)
+ read more
2017.11.16
懷孕婦女應排除在臨床實驗外嗎?
長久以來,由於擔心藥物對於懷孕婦女的影響,因而在藥物臨床實驗中,將她們列為弱勢群體,並排除於臨床實驗外。但許多藥物,諸如:抗生素、治療氣喘或是反胃的藥物,越來越多使用於懷孕婦女身上。因此,我們必須立即打破這種惡性循環以蒐集懷孕婦女使用藥物的有力證據。
事實上,雖然以懷孕婦女是「弱勢群體」為由將她們排除於臨床實驗之外,但何謂「弱勢群體」卻沒有一個普遍可以被接受的定義。
為瞭解懷孕婦女被視為弱勢群體的這個假設,研究者尋找了將「女性作為弱勢群體」這個假設,提出證據的所有論文。
在65篇相關的論文中,有13篇在最後分析中討論了「女性作為弱勢群體」這個假設,主要呈現4個主要的主題::知情同意(9篇)、易受脅迫的程度(susceptibility
to
coercion;7篇)、因缺乏科學知識增加的風險(7篇)以及發展中胎兒的弱勢(6篇)。
由於懷孕婦女必須同時衡量臨床試驗對於她們自身與胎兒的利弊得失,特別是在缺乏資訊的情形下要做決定,因此無法做到知情同意。但作者認為,沒有直接明顯的證據可以證明懷孕婦女在懷孕期間是無行為能力者。再者,也有其他只能有少數或沒有資訊以確實做到知情同意的情況,像是罕見疾病或是老人病患。
其次,我們也會假設,由於女性自身以及社會的期待,懷孕婦女會保護發展中的胎兒,因此她們可能會受脅迫。但這樣的說法其實只是一種父權家長式的想像,而非實際上的正當理由。
胎兒的弱勢或許是一個議題,因為缺乏足夠的科學數據以了解藥物在懷孕過程中將帶來哪些潛在的影響,特別是新藥。但以胎兒無法為自己發聲作為其弱勢的理由,則有待商榷。事實上,胎兒只須有一位代理人—懷孕的婦女—就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因此,沒有理由以胎兒的弱勢將懷孕女性視為比一般研究對象更為弱勢。
懷孕婦女的弱勢處境是來自於對於她們研究的缺乏,要解決這個困境,就只能透過將她們納入臨床實驗中!
研究者認為,只有透過贊助者、藥物管理機構、研究者、方法論家、藥理學家、準則委員會等通力合作,將懷孕婦女納入臨床實驗,才能成功地減低懷孕婦女的弱勢處境。
研究者指出:在2000-2010年,美國FDA核准的172個藥物中,超過97%的藥物可能會損害懷孕婦女,而確切知道是否對懷孕婦女有害平均需要27年。我們迫切地需要改變目前範例,透過研究而不是排除在研究外,來保護懷孕婦女。
最近出現的茲卡病毒及疫苗發展的快速,讓我們有一個關鍵性的機會論證,蓄意將懷孕婦女排除於研發藥物之外,將會產生甚麼後果。我們已經開始了解排除懷孕婦女於研究外在科學上以及倫理上的重要性,現在是我們開始改變的時刻了!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7.07.19)
+ read more
2017.11.13
研究再次確認隆乳與罕見癌症的關聯
今年3月及7月台灣女人健康網曾報導,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發佈義乳導致退化性大細胞淋巴瘤(BIA-ALCL
,Breast Implant-Associated Anaplastic Large Cell
Lymphoma)的警訊。英國、澳洲與紐西蘭等國亦提出病例報告,澳洲治療用品管理局並提出BIA-ALCL罹病風險約在1/1000-1/10000間。
美國賓州州立醫學院對BIA-ALCL進行系統性文獻回顧,企圖釐清BIA-ALCL的發展、風險因素、診斷方式、治療方法與發病率等,日前,研究人員提出了研究報告。
此研究回顧了115篇文章與95位患者病例,幾乎所有病例都與絨毛義乳有關,再次確認BIA-ALCL與絨毛義乳的關聯性。並且,罹病人數呈上升趨勢,研究人員根據FDA的統計資料推估,每年在30,000名有義乳的女性中就有一人會罹患BIA-ALCL,大約是在義乳手術的10.7年後發生。雖然發病率仍然存在爭議,但醫師與想要進行手術的患者都應該對此病有所警覺。
絨毛義乳在90年代開始流行,它們的表面可以黏附在周圍的組織上,維持其在乳房中的位置。最普遍被使用的有Mentor
Memory Shape和Allergan Natrelle 410,皆在2013年得到核准。
BIA-ALCL的第一例報告出現在1997年,在使用絨毛義乳之前沒有任何病例報告,因此研究人員認為兩者間存在因果關係。但研究報告強調,還需要更多的研究來證實這一點。研究人員表示,BIA-ALCL病例的數量可能更高,因為醫學界尚未完全了解這種疾病。
使用義乳可分為隆乳與乳房重建兩種用途。乳房重建者多會定期檢查,較容易察覺病變。但隆乳者在進行手術後,通常不會定期做檢查,對疾病沒有警覺,可能延誤治療。
此份研究的主要意義在,進行隆乳或重建手術之前,外科醫師需向患者傳達BIA-ALCL的風險,並且需要特別強調與絨毛義乳的關聯。在進行手術後,患者要定期地接受追蹤。重要的是,所有義乳手術的醫生都必須對此病有所警覺,能夠識別初始症狀,以做後續追蹤與治療。
在台灣,使絨毛義乳的比例約佔八成,近年來有增加的趨勢。建議植入義乳者要定期做檢查,保持對疾病的警覺。
編譯來源:JAMA Surgery(2017)、Daily Mail(2017.10.18)
延伸閱讀
FDA確認乳房填充物導致罕見癌症
多國提出警告 隆乳與罕見癌症有關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