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嬰同室沒得休息 國健署將檢討政策
2017.10.18
母嬰同室沒得休息 國健署將檢討政策
親子同室政策可望調整。為提高母乳哺育率,衛福部國健署以增加產檢給付為誘因,鼓勵母嬰親善醫療院所促進產婦親子同室;但國內最新調查發現,近75%育齡女性主張應由產婦決定,或根本不需親子同室,剛生產完的媽媽坦言:「產後親子同室恐沒時間休息。」國健署回應,近期將開會檢討親子同室政策,使其更人性化。   國健署2001年起推動「母嬰親善醫療院所」認證制度,迄今已187家醫療院所獲認證,其中一項認證指標為24小時親子同室率,獲認證醫院收治的孕婦每次產檢可多補助20元。台灣女人連線理事長黃淑英指,不少產婦都抱怨生產完很累,醫院為達認證強推親子同室,讓媽媽根本無法休息。   台女連今年四月針對近2千名20到40歲育齡女性,問卷調查產後住院期間每天適合的親子同室時間,結果71%認為應由產婦自行決定,另有3.1%主張根本不需要親子同室,顯示約四分之三不滿該政策,僅約25%贊同親子同室。   黃淑英指,不少推廣母乳哺育的國家,近年來已從積極促進改為支持,反觀國健署印製的「母乳哺育教戰手冊」,不僅「教戰」用詞太過強烈,一翻開就提到母乳是媽媽與寶寶愛的約定,暗示不餵母乳就是不愛小孩,且未教導產婦應如何讓嬰兒離乳等,對產婦造成太大壓力,甚至加劇產後憂鬱症,例如她曾聽聞有產婦因產後憂鬱症,且本身無法哺育母乳,承受太大壓力、身心俱疲而萌生輕生念頭,差點釀成悲劇,該手冊用字、內容早該調整。   台灣母胎醫學會常務理事鄭博仁認為,哺育母乳好處多,但是否親子同室或餵母乳,應尊重女性自主權。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說,有些產婦本身就不宜餵母乳,若寶寶患乳糖不耐症也不適合喝母乳,鼓勵餵母乳政策應更友善。   台大醫院婦產部產科主任徐明洸表示,親子同室對產婦是否友善可討論,此政策除促進母乳哺育,護理人員也可教導產婦如何觀察、照顧寶寶,仍有其必要。剛生完第二胎的產婦呂小姐坦言,產後真的很累,若體力不支還硬要親子同室,根本無法休息,應視情況彈性調整。   國健署簡任技正施靜儀回應,近期將召開專家會議檢討親子同室政策,使其更人性化,該署規劃中的全新餵養寶寶衛教素材,內容會增加配方奶資訊,且不會刻意強調應餵母乳,母乳手冊內容也將一併檢討。(蔡明樺/台北報導)   報導轉載自2017年10月17日19:26《蘋果日報》      
+ read more
卵巢儲備功能測試無法準確預測生育力
2017.10.18
卵巢儲備功能測試無法準確預測生育力
為了評估女性生育能力還能維持多少年,最近逐漸流行「卵巢功能測試」。但最新研究發現,測試所使用的荷爾蒙分泌的程度,和懷孕機會低並無關聯。    過去的研究認為,有三個生物指標荷爾蒙,其分泌的程度和女性卵巢中卵子的數目相關,即:抗穆勒氏荷爾蒙AMH(Anti-Mullerian Hormone)、濾泡激素 FSH(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及抑制素B( inhibit B)。檢測這三個荷爾蒙的濃度即能瞭解「卵巢儲備功能」,其資料可用來預測女性體外人工受孕後的反應。近年來有許多女性延後懷孕的年齡,這個測試開始被用來測量未來的生育能力。   卵巢儲備功能測試,幾年來在診所和直銷公司都很流行,然而在沒有証據顯示其有效性。   發表於美國醫學協會期刊的研究報告分析750位、年齡介於30到44之間的女性。她們沒有生育能力的問題,和男性伴侶同住,並在近三個月內嘗試著懷孕。發現這些女性在三個生物指標荷爾蒙較低的(卵巢功能減弱)和較高的比較起來,第一年懷孕的可能性類似。   換句話說,卵巢功能測試的風險是:給女性們將來生小孩的機會,產生了錯誤的印象。   研究專家說,卵巢功能測試數值低會給婦女性必要的焦慮;數值高的,卻可能提供了不正確的擔保。女性不應依賴測試來決定是否凍卵。   這個研究有它的意義,但必須注意的是,此研究的目的僅涉及懷孕與否,而非健康的完成生產,也僅只有一年的比較。同時,並未測驗女性配偶的生育能力。   未參與此項研究的專家指出,醫師和直銷製造商應就目前的証據坦承,三項指標荷爾蒙,在短期內預測生育能力,是有其限制的。     編譯來源:STAR(2017.10.10)、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
避孕?小心陰道炎!
2017.10.16
避孕?小心陰道炎!
如果女性感到陰道搔癢、外陰部灼熱或發現分泌物呈白色乾乳酪狀,可能是罹患了陰道炎。最常見的陰道炎為「念珠菌陰道炎(candidiasis)」,是由過多白假絲酵母菌所導致,故又稱「酵母菌感染(Yeast Infection)」。   念珠菌是陰道正常菌株之一,但如果因生理環境的改變而大量滋長,就會引起陰道發炎:如高血糖、使用抗生素、低免疫力、懷孕等,而某些避孕方法可能因為改變陰道的環境也會增加疾病風險,包括:   荷爾蒙避孕藥 這種避孕法含有雌激素或黃體素,而雌激素被認為可能使陰道產生更多醣,有利已存在於陰道中的念珠菌滋長。   物理性避孕方法 殺精子軟膏或乳液(Spermicidal jellies and creams)可能改變陰道裡的細菌平衡,又因為軟膏及乳液提供了潮濕的環境,加速念珠菌繁殖。此外,含有殺精成分的避孕海綿(Vaginal sponges)、子宮帽(diaphragms)、子宮環(IUDs)及其他放置於陰道內的避孕裝置也可能會增加念珠菌生長或感染的風險。   若有疑似症狀,應就醫確診並了解致病原因,同時透過穿寬鬆且棉質的內褲、減少甜食、使用天然肥皂及洗衣劑、如廁後從前往後擦拭陰部等方法來預防疾病。如果醫師認為是避孕方法增加了感染風險,女性可選擇使用不含荷爾蒙或含低劑量荷爾蒙的避孕方法來降低風險。     編譯來源:Medical News Today(2017.09.30)    
+ read more
穿內褲的健康哲學
2017.10.11
穿內褲的健康哲學
婦產科醫生警告,穿內褲可能會增加女性陰部細菌感染的風險。   美國婦女健康第一把交椅Donnica Moore醫師指出,內褲容易讓陰部積聚熱量和汗水,成為細菌的溫床。如果內褲材質是由蕾絲或不透氣材料,如:合成纖維製成,則風險會增加。這些材質會刺激陰道的細膩皮膚,引起皮疹和過敏反應。   Moore醫師表示,陰部也像身體其他部位一樣需要透氣,總是把女性陰部包覆起來並不好。因此,建議在可能的情況下不必穿內褲,例如在睡覺的時候。   不過,她也提醒,不穿內褲容易使陰唇及外陰部被外褲的接縫處摩擦,而形成細小傷口,成為細菌感染的途徑。因此建議:若是穿著緊身褲仍應穿著內褲,並選擇棉質、輕薄的材質。丁字褲容易前後移動,對陰道及陰唇容易有摩擦,而且形成了大腸桿菌由後往前感染的途徑。   此外,容易流汗或是運動後的人最好勤換內褲,因為溫暖、潮濕的環境正是孳生念珠菌及細菌最適合的條件。若有尿失禁問題,更應有替換內褲,或者使用薄衛生棉墊並勤更換。   除了內褲會刺激到陰部,洗衣精、芳香烘衣紙(dryer sheets)、肥皂等清潔用品也是刺激的來源之一。陰部的組織遠比手肘的還敏感,而許多洗衣精及芳香烘衣紙含有高濃度的香精容易刺激陰部,造成陰部不適。讓陰部像花園一樣香不見得是好事。   再者,研究顯示,肥皂和潤滑劑可能會損害敏感組織,並提高女性感染皰疹、衣原體(chlamydia)和愛滋病毒的風險。該研究的作者Joelle Brown表示,有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在陰部使用沐浴露和肥皂可能會增加細菌性陰道炎的風險,以及細菌失衡時發生的病症及性傳播感染。     編譯來源:Daily Mail(2017.09.28)    
+ read more
追求完美身材是致命的!
2017.10.02
追求完美身材是致命的!
要跟上不斷增加的健康資訊、健康食物與時尚趨勢來追求完美身材,對多數人來說都太困難。最新的研究指出,現代社會追求完美的壓力增加了自殺的風險。   Instagram、Twitter和Facebook等社群平台,有許多13歲以下的兒童在使用。但這些平台卻充滿女性展示胸部、腹部和臀部的圖像。這類圖像長期地轟炸,等於在鼓勵女孩發展成類似的外觀,讓許多人對於擁有「完美」的身體感到有壓力。   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研究人員回顧了45項研究結論,與過去50年中追求完美造成的壓力引起的自殺研究。約有11,747人參與研究,研究人員發現發現13種形式的完美主義與自殺念頭有關。這些形式包括對錯誤的關注、對行為的懷疑、父母的批評和個人標準等。   研究的主要作者Martin Smith博士採訪了自殺者的家人和朋友,他說,完美主義是致命的,要求完美從來都不是健康的、合適的。Smith博士表示,自殺的成年人中有56%顯示出追求完美是來自外部的壓力。   追求完美身材的壓力,讓青少女焦慮與沮喪症狀的比例上升。研究團隊指出,「看起來完美」已對年輕女孩造成壓力,令人擔心。   根據Girlguiding UK 2016年女童態度調查(The Girls’ Attitudes Survey),7至21歲的女童和青少女對身體的信心大幅度下降。61%的人表示,她們對自己的外表感到開心,低於2011年進行的調查的73%。多數7至10歲女孩表示,如果人們能停止評價女孩與女性的外表,她們的生活將會得到改善。   調查指出,7至10歲的女孩中,大約30%的人相信她們因為外表被評價、25%的女孩覺得她們必須是完美的、35%的女孩同意女性的外表比能力重要、36%表示她們被培養成認為外表是她們最重要的條件。   英國兒童事務專員Anne Longfield說,這麼多年輕女孩認為她們的外表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多數的人覺得自己必須是完美的,這是令人不安的。對於身體形態的追求,如果沒有正確的支持,就會失控地進入飲食失調或精神健康問題。     編譯來源:Journal of Personality、Daily Mail (2017.09.12)       Perfectionism can be DEADLY': Any pressure put on
+ read more
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人工流產不應是一種罪!
2017.09.30
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人工流產不應是一種罪!
在英國立法人工流產罪刑化的50週年(10月27日)前夕,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改變一貫中立的立場,要求政府廢除這項自維多利亞時代以來的刑罰—女性違法接受人工流產將入獄,並認為人工流產應去汙名化,視同一般醫療處置。   目前在英國女性需要滿足一些條件如:在懷孕24周內進行,並且需先經過2位醫師認可,才能合法地接受人工流產。若未依循這樣的規範,女性做人工流產可能被判到無期徒刑,其協助者也一樣。   2017年9月22日,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的成員對學院的立場進行投票。結果是學院從原本中立的態度轉為支持廢除國家對人工流產的刑罰。他們認為,人工流產應有如同其他醫療行為一樣的規範及專業標準,而不是刑罰的制裁。   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代表著英國11,500位婦女健康與孕產照護專業人士的態度。除了他們以外,英國醫療協會(BMA)及英國助產師學院(RCOM)分別在2017年6月及2016年2月表態支持修法。   有些醫師批評英國皇家婦產科學院的決定。Kiran Eyre醫師表示,胚胎有潛在感受能力,應擁有不被外在的威脅危及生命的權利。人工流產一旦去汙名化就會打破醫師不去傷害患者的倫理義務。去汙名化是非常激進的手段,無法與支持胚胎權利(pro-life)的團體達成共識,而目前人工流產的合法途徑已是立場對立團體彼此妥協的結果。一旦讓人工流產除罪,可能破壞我們看待人類生命及如何對待患者的倫理價值。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如果女性認為懷孕生子對她造成心理或健康的傷害時,醫師不做處置才是打破「不傷害病患」的倫理義務。更何況,女性身體的狀態或感受為何是由醫師來認可?     編譯來源:The Guardian(2017.09.22)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