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智慧型抗癌戰士:兒茶素
2015.02.06
智慧型抗癌戰士:兒茶素
  根據最近的研究發現,綠茶中含有的一種成分:兒茶素,不僅能抵抗口腔癌,還能在抗癌同時避免健康細胞受損,不同於化療會連同殺死健康細胞。過去已有研究指出兒茶素具有抵抗口腔癌的效果,然而科學家對於抗癌過程一直不甚了解,直到最近才揭開了其中的秘密。   研究者在培養皿上分別繁殖癌細胞與健康細胞,再放入兒茶素,以螢光試劑觀察照片中兩種細胞的變化,拍攝大量照片記錄過程。   食品科學副教授同時也是研究發現者Joshua Lambert在觀察其中的變化後說明,細胞中有一種蛋白質稱為Sirtuin 3,是抗癌過程的關鍵。Sirtuin 3使細胞的能量製造廠-粒線體-運作,同時是使器官能抗氧化的重要蛋白質。兒茶素對此蛋白質的作用在於抑制癌細胞中的Sirtuin 3蛋白質,使癌細胞中的粒線體受損,其後繼續釋放更多氧分子持續傷害癌細胞直到細胞死亡為止。然而,對於健康的細胞,兒茶素不僅不會抑制Sirtuin 3蛋白質,還會活化它讓細胞有更強的抗氧能力達到預防癌症的效果。   Lambert表示,目前化療藥物的問題在於它不僅針對癌細胞,還會一併殺掉健康細胞。造成這種結果是因為用於化療的藥物是以殺死快速生長的細胞為目標,而生長快速的細胞除了癌細胞外還有人體毛囊的細胞以及大腸細胞等,因此化療一定會產生副作用,但是這些副作用卻沒有在上述實驗中看到。   為了進一步確定兒茶素對人體抗癌的效果,Lambert認為下一個目標應該是觀察動物或者人體中細胞的變化,而不僅是在培養皿上觀察。並且Lambert認為兒茶素的抗癌效果應不僅能抵抗口腔癌,還能作用於其他癌細胞。此篇研究的經費來自美國癌症研究所。     資料來源:Penn State        
+ read more
女孩!放下你手上那杯含糖飲料!
2015.02.05
女孩!放下你手上那杯含糖飲料!
  過去已有不少研究證實飲用含糖飲料與肥胖、罹患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有關。日前,一份新的研究更指出,習慣性飲用含糖飲料的青少女更可能提早開始行經,而這將使得她們成為未來罹患乳癌的潛在高危險群。 由美國哈佛醫學院Karin Michels副教授所領導的研究團隊分析了「護理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 II)」這項大型研究計畫當中5,583位9~14歲的女孩。這些女孩在1996年計畫開始時都還沒有開始行經。2001年時,總共有159位女孩已經開始有生理期。 在研究追蹤的5年期間,研究人員按時給予問卷,瞭解她們平日攝取包含蔗糖、葡萄糖與玉米糖漿等各種糖類,以及汽水、含糖茶飲、零卡汽水與果汁等飲品的量與頻率為何。 分析結果發現,一天飲用超過1.5份(一份約等於一瓶鋁罐裝飲料)含糖飲料的青少女,其初經來臨的時間會較一週僅飲用2份以下含糖飲料的青少女提早約2.7個月。而且,在研究人員控制了其他可能對初經發生年齡造成影響的因素(如BMI值、出生體重、活動量、種族、家庭組成與互動狀況等)後,發現青少女飲用含糖飲料的習慣對於生理期來臨時間仍具有影響力。 研究人員認為,由於含糖飲料的血糖生成指數較高,使得血糖濃度升高,造成胰島素濃度上升,進而對賀爾蒙分泌產生影響。這樣的效應是本次研究發現的一個可能解釋。 最後,研究人員補充,過去已有研究指出「初經提早一年,未來罹患乳癌的機率將上升5%左右」,因此,他們認為含糖飲料的飲用對於生理週期所造成的影響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議題。 過去也有不少研究指出含糖飲料飲用過多將提高心臟病、糖尿病與子宮內膜癌的發生率。而初經發生的年齡亦有研究證實與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的罹病風險有關。台灣女人連線提醒大家注意糖份的攝取,適時不過量才能常保健康! 資料來源:Human Reproduction  
+ read more
壞膽固醇拿誰沒轍?玉米油VS橄欖油
2015.02.05
壞膽固醇拿誰沒轍?玉米油VS橄欖油
  研究發現玉米油比初榨橄欖油更能降低俗稱的壞膽固醇,即所謂會造成動脈硬化的總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膽固醇(LDL),因此能更有效地防止心血管疾病發生。   研究團隊找來54名試驗者,並依據美國飲食指引公布的標準-每日食用4茶匙的油來分別設計含玉米油及橄欖油的菜單,作為試驗者每日的飲食內容。另外,菜單在設計時也特別注意避免改變試驗者的體重,以排除體重因素干擾實驗結果的可能。而試驗者於實驗前後皆針對血脂濃度等身體狀況進行檢測,讓研究團隊得以觀察膽固醇的變化。   結果發現,食用含玉米油菜單的試驗者的低密度膽固醇下降了10.9%,而食用含橄欖油菜單者其低密度膽固醇則僅下降3.5%。同時,食用含玉米油菜單者,其總膽固醇下降了8.2%,較食用含橄欖油菜單者的下降幅度高了6.4%。   醫學博士Kevin C. Maki說明,玉米油比初榨橄欖油更能有效控制血液中的膽固醇,原因部分來自玉米油比初榨橄欖油多四倍的植物固醇(plant sterols)。這種植物天然成分能在蔬菜水果、堅果、穀類和豆類製品中找到,因不易被腸胃吸收且容易由膽汁排出,所以不容易蓄積體內。同時,食物中的植物固醇會干擾腸道吸收膽固醇,因此能降低血清中總膽固醇以及低密度膽固醇。   過去亦有研究發現植物油有益心臟健康,而此篇研究又更加具體地指出玉米油比初榨橄欖油具備更良好的效果。最後,此篇研究的部分經費來自食品公司ACH Food Company Inc.的贊助。       資料來源:Journal of Clinical Lipidology      
+ read more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女性百病的根源?!
2015.02.04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女性百病的根源?!
  多囊性卵巢症候群(PCOS)是一種荷爾蒙失調疾病,在美國是造成許多女性不孕的主因之一。根據美國臨床內分泌與新陳代謝醫學期刊最新發表的一項研究結果,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罹患其他疾病,尤其是新陳代謝及心血管疾病的機率較一般女性高,也較容易因重病住院。   這項研究將1997~2011年間,確診罹患多囊性卵巢症候群的2568位15歲以上澳洲女性與25,660位同年齡層的一般女性對照分析。結果發現患有此種荷爾蒙失調症狀的女性比較容易罹患心臟疾病、糖尿病、子宮內膜癌或遭遇生育障礙及精神障礙等問題。   研究論文作者之一的澳洲西澳大學生殖醫學專家羅傑‧哈特醫師表示,他們比對兩組參與者的住院率發現,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因病住院接受治療的機率為一般人的兩倍之多。因此,他呼籲應該給予這一族群患者更多的醫療資源與關注。   多囊性卵巢症候的典型表徵包括:月經周期不規則、高雄性素症(雄性激素分泌過多,導致多毛症及青春痘等)、多囊性卵巢狀態。此症候群容易引發女性生育問題,包括容易無排卵不孕症、流產、子宮內膜異位、異位妊娠及其他妊娠相關問題。   哈特醫師表示多囊性卵巢症候影響不只女性的生育健康,還包括其他長期慢性疾病。研究也發現多囊性卵巢症候群患者,因病住院接受治療的風險較高,其中包括糖尿病、肥胖、高血壓、心臟疾病、腦血管疾病、哮喘、壓力或焦慮、憂鬱症、濫用藥物、自殘等。   資料來源:Journal of Clinical Endocrinology & Metabolism      
+ read more
「鹽」多必失?美國研究有新看法!
2015.02.04
「鹽」多必失?美國研究有新看法!
  美國心臟協會建議「50歲以上的人,每日食鹽量最好不要超過1500毫克」以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然而這對飲食習慣已經固定的成年人來說相當難以達成。而最近有研究指出,食鹽量其實與老年人罹患心血管疾病無關。   美國艾默里大學的醫學博士Andreas P. Kalogerapoulos為觀察食鹽量與心血管疾病罹患率及死亡率之間的關係,以2,642位71-80歲的人作為觀察對象,當中涵蓋了51.2%的女性以及61.7%的白種人。經過10年的觀察,有881位去世、572位罹患心血管疾病、398位有心臟衰竭。另外,每日食鹽量在1500毫克以下、1500-2300毫克間以及2300毫克以上的人,其死亡率分別為33.8%、30.7%以及35.2%,各數據之間的差異並不大。   Kalogerapoulos博士說明,對71-80歲的人而言,食鹽量多寡與其罹患或死於心血管疾病和心臟衰竭的可能性影響不大。因此研究團隊建議,在設定食鹽量的標準前,應有更嚴謹的試驗數據支持50歲以上的人每日食鹽量應低於1500毫克的論述。   此外,過去亦有研究指出,鹽可能不是造成高血壓的主因,糖份攝取量或許才是關鍵。而此篇關於用鹽量與心血管疾病的研究受到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立老年研究院、國立護理醫學研究所與轉譯科學國家中心等機構的贊助。   資料來源:JAMA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老師不教A片教!?危險性行為發生率提高
2015.02.03
老師不教A片教!?危險性行為發生率提高
  你知道什麼是危險性行為嗎?危險性行為包含濫交(如:一夜情)、未全程使用保險套、同時擁有多個性伴侶等。來自澳洲的研究團隊試圖了解危險性行為的發生是否與接觸色情資訊(如觀看A片、色情雜誌等)有關,因此,對於17份相關研究進行回顧分析。 分析結果證實,暴露在色情資訊下確實會使得成人從事危險性行為的機率增加。 研究人員強調危險性行為往往會對身體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像是提高感染性接觸傳染疾病的風險。提醒人們性教育的重要性,並要重視色情資訊當中所傳遞的信息內容。 最後,研究人員說明相關領域尚在萌芽階段,此次的回顧分析僅是一個起步。不過已經指出很多更待進一步研究的事項,例如:本次分析未針對受試者的態度進行測量與分析,而那很可能是影響人們從事危險性行為的因素之一。 資料來源:Cyberpsychology, Behavior, and Social Networking 研究全文下載開放自2015/02/27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