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12.01
男性避孕藥真的有用嗎?
在近十年,陸陸續續有研究發現部分治療精神分裂症和高血壓的藥物是可以抑制男性射精的,但是因為這些藥物有昏睡、暈眩等副作用,因此無法當作男性避孕藥使用;最近英國則有研究人員表示,男性避孕藥最快在五年內即可研發成功,藥丸有可能必須每天服用,也有可能在性行為前幾個小時使用,而藥效在服藥後12至24小時就會消退,藥物的原理也是抑制男性射精。
由於女性是懷孕的主體,因此避孕一直以來,都被視為是女人的責任,女人要記得每天都要服用一顆避孕藥才有效,如果藥物有副作用或是影響健康也是女人要承擔,彷彿避孕這件事是女人和醫生之間的事,與男人無關,而現在出現了一種有可能會改變目前避孕方式的東西,叫做「男性避孕藥」,但是即使有了男性避孕藥,男性就真的會使用嗎?
首先第一個必須思考的面向,便是性病的問題,雖然避孕藥可以防止懷孕,但是卻不像保險套一樣可以避免傳染性病,這是在選擇使用避孕方式時,必須考量到很重要的一點;再者,性行為的發生時常是很即興、而且不可預測的,有多少男性在性行為前幾個小時真的會服用避孕藥?又有多少女性願意相信對方真的有吃避孕藥?雖然男性避孕藥的出現,在意識上和形式上都衝擊到以前把「避孕當作女人的責任」的想法,但是實際上,男性願意分擔多少避孕的責任,恐怕還有待觀察。
+ read more
2006.11.06
口服避孕藥增加乳癌風險
一篇發表在Mayo Clinic
Proceedings的文獻分析研究指出,口服避孕藥會大幅增加更年期婦女得乳癌的機率,特別是在懷孕前服用口服避孕藥的女性;但是,即使把這些研究結果整合起來、全部呈現,許多婦女仍然無法警覺到口服避孕藥對健康的風險。
這份文獻分析總共包括34份有關口服避孕藥的研究,參與者為1980年後的更年期婦女或是50歲以下,但曾經診斷出乳癌的女性。研究人員在分析文獻時發現一個趨勢,那就是在懷孕期前服用口服避孕藥和更年期罹患乳癌的機率是有關係的;過去23份研究中,有21份的結果都顯示,懷孕期前使用口服避孕藥會增加44%的乳癌罹患率。
在2005年時,世界衛生組織(WHO)就已將口服避孕藥列為第一級的致癌物質,但是,女性還是一直被告知口服避孕藥是很安全的,顯見在口服避孕藥的風險、病患對此的認知及醫生應提供的資訊,這三方面有很大的落差;因此,醫師應該要告知病患口服避孕藥的風險,而且要以確定、清楚的口吻告知病人,不能用猶豫不決、模稜兩可的語氣;女性有權利獲知完整、充分的資訊。
+ read more
2006.10.17
美國HIV篩檢計畫恐延期實施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不久前發佈HIV將成為醫院例行性篩檢的指導方針,不過,由於種種複雜的原因,例如:美國各州對HIV篩檢都有不同的法律系統、全面篩檢需要龐大的支出、許多家庭醫師不願意對其病患實施篩檢等,這項計畫恐怕要延宕一年才有可能進行。
目前美國大概有24個州有法律規定要篩檢前諮商,而其他州也有某些規定可能會和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的指導方針相違背;而且有專家指出,花費是另一個很大的問題,現在HIV篩檢要價3到15美元,雖然目前很多醫療院所提供免費的篩檢,但是這些篩檢的費用也是來自於私人或是公共的資金,HIV篩檢的趨勢也是傾向變成要付費的檢查;此外,美國家庭醫師學會(American
Academy of Family
Physicians)的九萬四千名會員不但拒絕接受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的建議,還質疑此指導手冊的必要性和潛在的龐大支出。
延伸閱讀
HIV在美國將成為醫院例行性的檢查
+ read more
2006.10.02
HIV在美國將成為醫院例行性的檢查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CDC)於9月22日發佈了有關HIV的新指導方針,內容如下:
1. 從醫師辦公室到急診室,HIV篩檢即將成為所有醫院裡的一種例行性篩檢;從13歲到64歲的病人,在進入醫療系統以後,都會接受HIV篩檢。
2. 病人有被告知要做HIV篩檢的權利,也有拒絕做此篩檢的權利,但是接受HIV篩檢的同意書將包含在接受醫療服務的一般同意書內,不再獨立成為單獨的表格。
3. 醫院提供HIV篩檢結果的方式和提供其他篩檢結果的方式無異,唯獨篩檢結果呈現陽性的病人,會直接進入諮商診療的系統內。
4. 若HIV成為醫院例行性的篩檢,在接受篩檢前,則不再需要接受諮商。
(HIV篩檢前的諮商原本是為了讓病人瞭解此篩檢的益處、風險和意義。)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表示,已感染HIV的病患有權利在進入醫療系統以後得知自己的健康狀況;目前美國大約有25萬人感染HIV卻不自知,這樣一個HIV例行性的篩檢對於高危險的個人和地區而言,都是正面的。
刪除篩檢前諮商和獨立同意書是這項計畫中爭議較大的兩點,芝加哥愛滋基金會(AIDS
Foundation of
Chicago)表示:我們真正關心的是若將HIV篩檢整合為例行性篩檢的一部份,但卻不提供諮商時,醫師和病人間是不是就完全沒有對話?而且根據美國疾病管制中心的說法,是因為醫師太忙、沒有時間諮商而將其刪除,問題是刪除掉的程序是不是對病人有益的部分?許多美國人其實不瞭解HIV,包括它的傳染途徑和預防方法等,篩檢前諮商將是一個很好的機會提供這些資訊給病患。
對於獨立的篩檢同意書和密集的篩檢前諮商,很多醫師則表示在現實的醫療院所內根本是不可能實行的;曾經有一份研究顯示,即使病人有感染其他性病,
76%急診室的醫生仍然不鼓勵做HIV篩檢,主要是因為他們不覺得自己有資格做諮商,而且篩檢很花時間,而這個新指導方針很明顯就是為了要解決時間上的問題
醫學協會(The Institute of
Medicine)則表示,目前美國已檢驗出感染HIV的七萬五千人中,大約只有一半的人有接受正統的醫學治療,這項計畫實施後,若再檢驗出更多感染者,我們必須思考幾個問題:第一、現在的醫療資源是否足夠實施全面性的篩檢?篩檢過後,是否能提供足夠的資源給感染者?第二、為什麼這25萬人明明感染了HIV卻不自知?這項篩檢計畫真的能檢驗出這群潛在的感染者嗎?有沒有可能這項計畫其實檢查不到這群感染者,因為這些高危險群根本不使用醫療資源?
研究人員仍然強調,HIV篩檢只是整個HIV議題的一小部分,要對抗HIV,預防和治療才是重點。
+ read more
2006.09.21
事後避孕丸並沒有減少人工流產率
許多研究顯示,即使女性家中備有事後避孕丸,其懷孕率或人工流產率並沒有因此而減少。
英國曾有一段時間對於學校可以在家長不知情的狀況下,提供事後避孕丸給未成年少女一事感到驚慌,但是,數據顯示其效果不彰。雖然事後避孕丸的使用一直在增加,但是英國15-44歲女性的人工流產率仍由1984年的1.1%增加到2004年的1.78%;瑞典也發現同樣的現象。
專家指出,事後避孕丸沒有達到預期效果的原因不在藥丸本身,而是使用的方式;3/4的女性表示,不使用事後避孕丸是因為不認為自己當時有懷孕的風險。研究人員強調,降低人工流產率應著重在性行為前的預防,而非事後的補救。
由此看來,究竟事後避孕丸的發明值不值得?有人表示,當然值得囉!不論如何,在某些時候,它仍能幫助一些婦女預防懷孕,而且有事後避孕丸總比什麼都沒有好!家庭計畫協會(Family
Planning
Association)也表示,對於有不安全的性行為或是其他避孕方法都失敗的女性,它仍是重要的避孕方式。
立法委員黃淑英則表示,事後避孕丸的效益不彰,有可能是因為這樣的補救方式,讓人們覺得有恃無恐,特別是年輕人;因此,性行為的次數增加,但卻未必每次都會服用事後避孕丸;或者正因為有事後避孕丸,便忽略了事先避孕的重要性;此外,若在性行為72小時後才服用事後避孕丸,結果懷孕了,仍必須再做人工流產。
+ read more
2006.09.12
自然產不影響女性性生活
「自然產會不會影響女性生產後的性生活」一直是許多女性關注的焦點,最新一份發表在婦產科期刊BJOG的研究發現女性的性生活及性功能和生產方式沒有關係;反而是和女性生產前的性生活有關。
曾經有研究指出,如果在自然產時有使用鑷子或是真空裝置輔助生產的話,產後一陣子的性生活可能會不適;為了進一步瞭解這個問題,此研究團隊追蹤了377位女性,從懷孕的第12個星期到產後一年,用問卷的方式紀錄她們的性生活和性生活的滿意度。研究人員發現,不論是剖腹產或自然產,甚至有用鑷子或是真空裝置輔助的自然產,女性生產後一年的性生活和生產方式都沒有關係;反而在懷孕12週後沒有性生活的女性,在產後一年間仍會維持沒有性生活的比例比其他女性高出11倍。
研究發現唯一和生產後性生活有相關的是肛門括約肌的撕裂傷,6%有受此傷的女性在產後一年性生活貧乏的機率比其他女性高5倍;但是,94%的女性在生產一年後就會有性生活。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