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專區

男性喝太多酒  恐增加HPV感染機率
2014.10.16
男性喝太多酒 恐增加HPV感染機率
  HPV(人類乳突病毒)是一種常見的病毒,主要經由性行為接觸傳染,在美國,每年有600萬的新感染案例。HPV會導致男女出現生殖器疣,尤其是造成女性子宮頸癌、陰道癌及肛門癌的主要風險因子;近年有研究指出, HPV也會引起男性的陰莖癌、肛門癌及口咽癌,但目前對於男性感染後的生物機轉研究討論仍相當有限。   為了瞭解男性感染HPV的潛在風險因子,最近美國Moffitt Cancer Center研究團隊進行一項研究後發現:男性喝太多酒,將會大幅增加他們感染HPV的風險!   研究團隊將超過1,300位美國佛羅里達州男性感染HPV的情形,與他們飲酒、吸菸及性生活調查資料進行交叉分析。最後發現,喝酒量最多者,酒精量每天平均攝取超過9.9公克,感染HPV的風險將會提高,且無論現在或過去是否吸菸、以及性伴侶數目的多寡,都不影響這個結果。   研究團隊指出,酒精會阻礙人體的免疫反應,增加身體對細菌與病毒感染的脆弱性,過去已有多項研究證實即使是適量的酒精也會對免疫系統有負面影響,而這個研究結果則說明了喝太多酒將會傷害男性對HPV的免疫反應,恐易造成長期感染。     資料來源:性傳染疾病期刊 (Sexually Transmitted Infections)      
+ read more
減重成功的滿足感反可能加重厭食症病情
2014.10.15
減重成功的滿足感反可能加重厭食症病情
  厭食症是一種嚴重的飲食失調疾病,在美國,15至24歲的女性中,厭食症引起的死亡率是其它死亡原因的12倍之多;在台灣,受到「瘦便是美」的審美觀影響,也有許多女性為減重瘦身節食而導致飲食失調的案例。   飲食失調疾病與厭食症患者的心理狀態一直持續的收到關注,不過,過往的研究多將重點擺在負面情緒-諸如:悲傷、憤怒、失去控制感等-如何引發、影響厭食症。日前一篇發表於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的研究則嘗試從不同的角度切入了解厭食症患者的心理狀態。   研究者Selby博士追蹤了118位18至58歲的女性厭食症患者,將這些女性連續兩週的心理狀態記錄下來,並進行分析。研究團隊發現,當這些女性表明自己感到自豪等對自我的良好感受時,厭食症的病症-諸如,催吐、使用瀉藥、限制卡路里攝取、過度運動、不斷檢查體重與體脂肪等行為-也會更頻繁地出現。Selby博士解釋這是因為減重成功的滿足感鼓勵了厭食症患者的疾病行為,進而產生惡性循環。   由於厭食症患者的心理情緒狀態複雜,若無妥善處理情緒很容易對於厭食病症造成負面影響。Selby博士強調「自覺擁有控制權」對患有厭食症的女性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心理學家必須想辦法將厭食症患者將減重成功時所感受到的正向情緒與她們生活中其他同樣能帶來快樂與幸福感的事物做連結,轉移對於體重控制投注的過多注意力。   資料來源:Clinical Psychological Science    
+ read more
油炸食物吃太多 小心成為妊娠糖尿病高風險群
2014.10.14
油炸食物吃太多 小心成為妊娠糖尿病高風險群
  油炸食物含熱量及脂肪量都過高,吃太多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及致癌風險,因此千萬別因油炸食物入口香脆就吃過量,小心長久下來對健康將造成嚴重的負荷。最近一項美國Eunice Kennedy Shriver國家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所的研究更特別指出,孕婦如果在懷孕之前吃很多油炸食物,將會提高發生妊娠糖尿病的機率。   在這項回溯性的研究中,研究團隊分析15,027位婦女21,079次單胎妊娠的紀錄資料,在1991-2001年的十年之間共有847例發生妊娠糖尿病,並將此紀錄與這些婦女的飲食資訊進行比對。他們發現,每週吃7次以上的油炸食物者,罹患妊娠糖尿病的可能性,是每週吃少於1次者的兩倍以上。每週吃4到6次,該風險還是增加了31%。   研究數據也顯示,即便調整了這些婦女的BMI值,吃過多油炸食物與妊娠糖尿病之間的關聯性依舊不變;而在調整紅肉與含糖飲料的攝取量之後,兩者的關聯性強度雖然稍微降低,但仍然具統計學上的意義。   研究團隊指出,吃外食的油炸食物比吃在家裡自己炸的,比較容易導致懷孕時出現妊娠糖尿病,這可能是由於通常餐廳或速食販賣場所油鍋裡的油多會重複使用,使得油的品質會變得更差,對人體健康的傷害愈加嚴重。     資料來源:糖尿病學期刊(Diabetologia)      
+ read more
油炸食物吃太多 小心成為妊娠糖尿病高風險群
2014.10.14
油炸食物吃太多 小心成為妊娠糖尿病高風險群
油炸食物含熱量及脂肪量都過高,吃太多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及致癌風險,因此千萬別因油炸食物入口香脆就吃過量,小心長久下來對健康將造成嚴重的負荷。最近一項美國Eunice Kennedy Shriver國家兒童健康與人類發展研究所的研究更特別指出,孕婦如果在懷孕之前吃很多油炸食物,將會提高發生妊娠糖尿病的機率。   在這項回溯性的研究中,研究團隊分析15,027位婦女21,079次單胎妊娠的紀錄資料,在1991-2001年的十年之間共有847例發生妊娠糖尿病,並將此紀錄與這些婦女的飲食資訊進行比對。他們發現,每週吃7次以上的油炸食物者,罹患妊娠糖尿病的可能性,是每週吃少於1次者的兩倍以上。每週吃4到6次,該風險還是增加了31%。   研究數據也顯示,即便調整了這些婦女的BMI值,吃過多油炸食物與妊娠糖尿病之間的關聯性依舊不變;而在調整紅肉與含糖飲料的攝取量之後,兩者的關聯性強度雖然稍微降低,但仍然具統計學上的意義。   研究團隊指出,吃外食的油炸食物比吃在家裡自己炸的,比較容易導致懷孕時出現妊娠糖尿病,這可能是由於通常餐廳或速食販賣場所油鍋裡的油多會重複使用,使得油的品質會變得更差,對人體健康的傷害愈加嚴重。     資料來源:糖尿病學期刊(Diabetologia)  
+ read more
人工甘味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2014.10.13
人工甘味可能增加糖尿病風險
  近日有以色列研究人員在一系列的實驗中發現:老鼠和人在食用零熱量的人工甘味後,因為腸子微生物的改變會引發血糖耐受不良,同時,可能會增加肥胖和消化系統的疾病。   零熱量或少熱量的五種人工甘味包括:糖精、蔗糖素、阿斯巴甜、紐甜和AK糖,均已已獲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的通過。有些研究把零熱量人工甘味和肥胖及糖尿病風險聯結在一起,其他則以為有保護作用或沒有影響。   這個系列研究了解人工甘味對平衡血糖的作用。他們把商業用的糖精、阿斯巴甜、蔗糖素加入十週大老鼠的飲水中,而控制組的老鼠飲水則加入葡萄糖或蔗糖。在第十一個星期時,飲用葡萄糖或蔗糖水的老鼠,其血糖耐受曲線相似,而飲用人工甘味水的老鼠出現明顯的血糖不耐受,其中以糖精的影響最顯著。進一步研究發現,由人工甘味引起的血糖不耐受,是因為腸內共生微生物群種的改變所引起。   就人工甘味對人的影響而言,研究指出,食用人工甘味和其他消化症狀的臨床指標有相關性,包括:體重增加、腰和臀部的比率、高值的空腹血糖、血糖耐受等。比較人工甘味常食用者及非食用者,前者明顯的在各項指標上數值增加。他們也發現,人工甘味食用者和多類菌種,包括大腸桿菌和放線桿菌,在統計上明顕相關。   研究同時指出,人們短期或長期食用人工甘味的反應有個別性,也許起源於每個人體內微生物的組合和功能有所不同。研究更進一步建議,這些個別化的營養反應,可能受制於個人體内微生物的不同功能。   明尼蘇打州羅徹斯特麻右醫院的糖尿病研究員瑞楂醫師認為這些發現引人矚目,並指出「早期的研究建議,大量食用人工甘味的人,有比較高肥胖和糖尿病的風險。新的研究則指出其中的因果關係。」他説:「這些研究十分徹底,謹慎。我想給人們的信息是食用人工甘味要適量。一天喝17 瓶減肥汽水並不好,一瓶或兩瓶可能還好。」   資料來源:自然期刊(Nature)    
+ read more
一日一蘋果 肥胖遠離你
2014.10.09
一日一蘋果 肥胖遠離你
 根據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醫最新研究發現,一天一蘋果或許有助防止肥胖,尤其是青蘋果(Granny Smith)效果最佳。    多項研究早已發現蘋果對人體健康有許多助益,包括每天吃一顆蘋果,和每天服用降血脂藥物同樣有助防止心血管死亡風險;蘋果和梨子可以降低五成的中風機率。 好的腸道細菌可有助增強免疫力及維持體重,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科學家則透過研究蘋果所含的非消化性化合物,包括多酚類和膳食纖維,希望了解是否有助促進好的腸道細菌生長。他們並用七種不同品種蘋果來餵食老鼠,以了解哪一種蘋果最能促進有益的腸道菌生長。結果發現青蘋果的效果遠優於五爪、富士、金冠、Gala等紅蘋果。    科學家解釋,青蘋果的碳水化合物含量低,卻含有很高的膳食纖維與多酚類,他們經過胃部不會被胃酸分解,當這部份化合物達到結腸時,會被結腸中的細菌發酵,產生丁酸,從而刺激有益細菌在腸道中生長。    腸道菌叢的不平衡通常與飲食有關,長期可能導致慢性炎症,進而引發糖尿病,科學家認為,多食用青蘋果可以降低炎症,重建腸道菌叢的平衡,並增強飽足感。   華盛頓州立大學的諾拉托教授說:「我們知道,總的來說蘋果是非消化性化合物的良好來源,但因品種而有差異。這項研究的結果將幫助消費者選擇不同品種的蘋果來對抗肥胖。」 約3成5的美國成人都有過重問題,因此面臨與肥胖有關的各項疾病風險,包括心臟病、中風、第二型糖尿病、甚至癌症。諾拉托教授表示,希望此研究的發現能更有助對肥胖問題的治療。     資料來源:食物化學期刊(Food Chemistr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