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12.21
肺部疾病極需性別研究
經過過去幾十年來的努力,女性健康的議題總算開始在醫界漸漸受到重視。其中有關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的研究也發現,COPD的女性個案並不符合傳統醫學對COPD的瞭解。
密西根大學的內科教授Fernando
Martinez與其團隊檢視了有關性別與COPD的科學研究,且發現這些研究中有一些共通處,例如,不僅COPD的疾病表徵在女性和男性身上不同,在風險因子、症狀、診斷、疾病發展、疾病類型上面,都有明顯的性別差異。此外,若暴露在危險因子中,例如,吸煙、炒菜油煙等,女性罹患COPD的風險比男性高,女性要戒煙也比男性困難的多。而且一旦罹患COPD,女性和男性所經歷的病程是不相同的,女性所經歷的焦慮、沮喪、呼吸急促等症狀及病況都會較嚴重,影響到的生活品質和層面也較大。
COPD有性別差異是毫無疑問的,但是目前仍有許多無解的問題,例如,男性和女性暴露在危險因子中,會有什麼不同的影響?COPD的性別差異是先天的還是後天的?為何COPD在女性身上較嚴重?許多研究會不會因為診斷和研究上的性別盲而影響研究結果?這些疑問都極需研究來釐清。
資料來源:美國呼吸道及重症照護醫學期刊
(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
+ read more

2007.08.07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性別差異
一份發表在八月份的美國呼吸道及重症照護醫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的研究發現,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對女性的影響較男性嚴重,且影響的方式也有性別差異。
慢性阻塞性肺病通常分為兩種病況,一種是「慢性支氣管炎」,另一種是「肺氣腫」。這份包含一千多位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患(其中40%為女性)的研究發現,慢性支氣管炎較常發生在女性身上,而男性較容易罹患肺氣腫。此外,這份研究也發現,在肺功能和健康狀況相同的情形下,女性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較常出現呼吸困難、沮喪等現象。
密西根大學的內科醫學教授Fernando J.
Martinez,也是這份研究的主要負責人表示,抽煙是目前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原因,而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對於抽煙所產生的反應本來就不一樣,因此,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治療方式也應該要有性別差異。但是,過去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研究對象大多只針對男性病患,為了要瞭解此疾病對男性和女性的影響和危險因子,未來的研究就必須要有足夠的女性參與者,才能做性別分析。
這樣研究的結果再次反映了一個很重要的訊息,就是性別在醫學中是有差異的,而且不論是醫師或是研究人員的性別意識都應該要再提升,甚至連基層的醫療照護人員也應該要具有性別意識。
+ read more

2007.07.16
治療肺癌的性別差異
有研究發現,肺癌到了後期的階段,女性的存活率會比男性高,但是,這樣的理論似乎只適用於60歲以上的女性,60歲以下的女性,存活率和男性是差不多的。美國國家肺癌組織(National
Lung Cancer Partnership)的執行長Regina
Vidaver表示,這有可能是因為女性雌激素的濃度會隨著年齡降低,而雌激素的濃度則會影響化學治療的效果。
此外,近年來有許多治療肺癌的新藥物,而這些藥物在女性和男性身上,似乎也發揮了不同程度的藥效。例如,名為Avastin的藥物似乎對男性較有效;另一個名為Xyotax的新藥,在臨床試驗時發現此樂對女性較有效,研究人員更明確地指出,Xyotax的藥物代謝可能會受到雌激素的影響,特別是在女性更年期前的荷爾蒙濃度,能使藥效發揮最大的效果。這不但顯示雌激素會影響治療效果,也證明了醫學研究和治療應該要注重性別差異。
女性健康研究協會(Society of Women’s Health
Research)的執行長Phyllis
Greenberger也呼籲,有許多研究發現藥物在人體內的吸收和代謝是會有性別差異的,醫學研究已經沒有理由再忽視性別差異的重要性。為了病人安全,不論是從預防、診斷、治療的角度來說,都應該要有更多針對女性和男性的生理差異所做的研究,也應該要有更多資源協助和鼓勵醫事人員進行性別相關的研究。
+ read more

2006.07.17
抽菸女性得肺癌機率高,存活率也高
最近有幾份研究都發現,抽菸的女性比男性容易罹患肺癌,但是存活的機率也比較高,其中一份研究發表在美國醫學協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這份研究包含7498位女性和9427位男性,所有的參與者都四十歲以上、有抽菸史、而且研究開始的時候都沒有肺癌的症狀,研究者從1993年到2005年持續追蹤他們的電腦斷層掃瞄(CT)記錄;研究結果發現女性有2.1%被診斷出肺癌,男性則只有1.2%,但是,就肺癌的死亡率而言,女性只有男性的一半。
有學者推論抽菸的女性罹患肺癌的機率較高,是因為女性的體質對煙草的致癌物質較敏感所致,如果女性因為抽菸而罹患肺癌的風險確實比男性高的話,那麼在反菸的策略上,應該要多注意女性的宣導。
而女性肺癌存活率較高的原因仍然不清楚,有可能跟體型、生活型態、荷爾蒙、生育或是抽菸習慣等有關,不論原因為何,確實認知疾病的性別差異,和了解女性在對抗肺癌上的優勢,對於將來研發治療法是有益的。
+ read more

2006.07.05
環境會影響女性的抽煙率
為了瞭解男女抽煙的原因是受基因或是環境影響較大,南加大(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的學者以雙胞胎為樣本,做了一份有關抽煙的研究,發表在「癌症流行病學、生物標記及預防期刊」(Cancer
Epidemiology, Biomarkers and
Prevention),探討雙胞胎開始抽煙和持續抽煙的因素;結果發現女性較容易受環境影響而開始抽煙,而男性則受基因影響較大;持續抽煙方面,男、女性則沒有太大的差異,皆容易受基因影響。
據此,抽煙的原因大致可以分為環境和基因因素,前者包括社會壓力、同儕影響力、身體意象、媒體效果等,後者包括影響尼古丁代謝的基因、影響大腦對尼古丁和煙草敏感度的基因等;而在「女性較容易受環境影響而開始抽煙」的前提下,欲降低女性抽煙率和促進女性健康,便需藉由建構一個對女性友善的社會空間來達成。
此外,研究結果顯示預防開始抽煙其實是很重要的,因為要戒煙對某些人來說是很困難的,所以才要在一開始就預防他們對煙上癮,一旦開始抽煙便很難用外在因素干涉吸煙者;不過要讓吸煙者減緩抽煙量,再慢慢戒煙也是有可能的,可以藉由提供有關同儕影響力的課程,或是建立適當的人際關係來達成;無論如何,公共健康的概念是很重要的,必須要藉由媒體將「社會已經不再容許菸害」的觀念傳達給每個社區、學校和個人。
+ read more

2006.06.09
公共場所禁不禁煙?
2006年二月時英國國會正在立法,規定是否要對所有私人俱樂部和酒吧禁煙。但是英國上議院的經濟事務委員會表示,許多研究指出公共場所的菸害是很小的,真正嚴重影響健康的地方其實是家裡,因此,要在公共場所禁煙是沒有正當性的;委員會也進一步表示,在立這個新法之前,應該要考慮和尊重個人的自由與選擇權,如果禁煙的目的是要保障公共健康,那麼最危險的地方其實是家裡,因為家裡二手菸的危害最嚴重。
但是對於禁煙的主要目的是什麼,立法機關應該出面做出澄清,英國一個打擊菸害的慈善團體即表示,每年在英國有600人因為二手菸害而死於工作場所,即使有研究顯示在家受到二手菸害的人數比在公共場所多,一般民眾在公共場所或是工作場合也應該要受到保護;而且,在公共場所禁煙一定會使整體的吸菸率下降,進而使家裡的二手菸害降低。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