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

關於生物可吸收式血管支架你應該知道的事
2017.04.25
關於生物可吸收式血管支架你應該知道的事
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不同於傳統金屬支架,放置於血管中三年內會自然分解,被撐開的血管也不會彈回、可保血液持續暢通。   繼歐洲於2011年核准使用後,台灣及美國分別於2013及2016年核准使用。此醫療器材吸引了許多醫事人員及冠心病患者的關注,但使用者出現較高比例的心血管事故促使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深入調查。   美國FDA近日展開的調查,是針對「艾倍舒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Absorb Bioresorbable Vascular Scaffold System)。起因是艾倍舒第三期臨床試驗(ABSORB III trial)結果顯示裝置此醫療器材的民眾2年內發生重大心/血管事故的比率,比裝置藥物釋放型金屬支架的民眾來得高。此外,裝置「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民眾發生支架栓塞的比率也高了1.1%(1.9% vs 0.8%)。   醫事人員對此有的表示訝異、有的表示在意料之中。來自杜克臨床研究中心(Duke Clinical Research Institute in Durham, N.C.)的E. Magnus Ohman博士表示,由於許多醫事人員期待用「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取代永久性金屬支架,因此這樣的消息帶來不小的震撼。而布萊根婦女醫院(Brigham and Women's Hospital)的Deepak Bhatt博士則表示,ABSORB系列臨床試驗的早期資料已顯示「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增加了支架栓塞的風險,因此他並不訝異於這樣的消息,也讓他難以抉擇傳統支架與新型支架孰優孰劣。   美國FDA表示,調查期間,進行手術的醫事人員在結果尚未公布前應遵循嚴謹的植入技術並避免使用於細的血管。此醫療器材的廠商強調,FDA對外的發言僅是針對醫事人員的提醒,並非警告或是說明醫療器材安全性的內容。   對此爭議,台大心臟內科主治醫師張博淵表示,目前台灣使用全吸收式生物血管模架的民眾不多,原因除了費用昂貴之外,比起一般塗藥支架其使用的限制也比較多,如血管阻塞部分太長、太彎或鈣化太嚴重等都不適合放。此外,張醫師表示此醫療器材屬新產品,效果需要更長時間的觀察才能下結論。     資料來源:FDA US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 read more
生育治療失敗傷害女性心/血管健康?
2017.04.12
生育治療失敗傷害女性心/血管健康?
最近一份研究指出,經歷體外人工受孕(IVF)失敗的女性,其心/血管疾病風險可能上升。   研究由加拿大Institute for Clinical Evaluative Sciences(ICES)的博士Jacob Udell主持,他說明過去已有研究顯示生育治療與短期內心/血管疾病風險上升有關,但缺乏研究去了解其對心/血管健康的長期影響,並且對於嘗試生育治療但失敗之女性的身體健康狀況了解更是少。   研究團隊檢視了28,442位平均年齡為35歲的女性的資料;她們都曾注射會刺激卵巢排卵的性腺素Gonadotropins,並且平均經歷了3次生育治療。這些女性中有32.8%在治療後一年內順利生產,而經過8.2年的追蹤後有9.44%的女性發生心/血管事件(cardiovascular events)。   研究團隊檢視後發現,相較於後來順利生產的女性,生育治療失敗者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多了19%;其中以中風及心臟衰竭為主。以絕對風險來看,生育治療失敗的女性每1,000位就有10位在10年內發生心/血管事件,而順利生產者則是每1,000位有6位發生。   研究團隊說明,生育治療可能增加血栓風險或是改變身體控制血壓的機制,進而使心/血管疾病風險增加。而研究團隊認為,順利生產的女性可能因不再需要接受治療,因此降低了發生心/血管事件的風險,但是他們也認為這需要進一步研究來排除其他影響因素,例如使女性難以懷孕的基因本身是否也影響心/血管事件發生的風險等。   研究的共同作者Donald Redelmeier博士提醒,他們並不是要正在接受生育治療的女性感到緊張,而是希望能提醒:隨著女性年齡增加,需要對其健康更為謹慎;並讓醫事人員知道曾經接受生育治療,使醫事人員能留意相關的心/血管風險。   資料來源:Canadian Medical Association Journal    
+ read more
健康地肥胖可能嗎?
2017.03.24
健康地肥胖可能嗎?
 「壓力使人發胖」的說法流傳已久,但這真的成立嗎?倫敦大學學院(UCL)的研究人員嘗試回答這個提問。他們取得志願受測者的頭髮,測量腎上腺皮質醇(Cortisol)的含量。   腎上腺皮質醇由位於腎臟頂部的腎上腺產生,維持血液中的葡萄糖處於穩定狀態。當我們受到壓力或威脅時,腎上腺會分泌出較多的皮質醇,讓我們有更多的燃料可以為生活而戰。皮質醇太多代表葡萄糖過多,如果沒有使用,便會轉作脂肪儲存。   過去透過血液、尿液或唾液測量皮質醇的含量,但很難得到長期可靠的數據。UCL的研究團隊使用盡可能接近頭皮的頭髮來測量兩個月的皮質醇累積含量。結果發現,BMI超過30或腰圍超過102公分的男性與腰圍超過88公分的女性,皮質醇含量最高。   UCL流行病學與健康照護研究所的Sarah Jackson博士表示:「頭髮皮質醇含量較高的人也傾向有較大的腰圍;這是重要的,腹部有過多脂肪是心臟病、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可能會過早死亡。」   然而,這項以50多歲白人男性為多數的研究,是否適用於其他群體?較高的皮質醇含量是肥胖的原因還是結果?降低皮質醇含量是否就能有效治療肥胖?都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   並且,肥胖真的是壞事嗎?曾有研究指出,BMI在25-30間的老年人壽命比正常體重者更長,最佳BMI是27。那麼,健康地肥胖有可能嗎?   基因也許可以解釋為什麼有些人健康地肥胖、有些人卻發展了糖尿病和心臟病。哥本哈根大學(University of Copenhagen)遺傳學家Haja Kadarmideen教授確認了三種基因,會影響體內脂肪是會儲存於身體外部的臀部、大腿和手臂,或是進入循環系統導致糖尿病、脂肪並沈積在內臟附近,例如心臟與肝臟周圍。但紐卡索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的John Mathers教授認為,就肥胖而言,基因並沒有那麼重要。基因主要是作用在大腦中影響食慾與飽足感的途徑。   目前,降低皮質醇的藥物可用於肥胖治療,倫敦國王學院(King’s College London)的Tim Spector教授表示,壓力、皮質醇和肥胖之間的聯繫很有趣,但並不完全清楚。「我們不知道哪個狀況先發生,是肥胖讓你有壓力,繼而提高了皮質醇含量。或是壓力提高了皮質醇含量,所以讓你發胖。」   來源:the guardian、JAMA    
+ read more
治療一體適用,不利年輕「心」患者?
2017.03.16
治療一體適用,不利年輕「心」患者?
最近一份研究指出,年輕的心臟疾病患者,膽固醇表現不同於年長者,以相同方式檢測其疾病風險可能造成低估。   由哈佛大學醫學院學生Bradley Collins主持的研究團隊,針對45歲以下的男性及50歲以下的女性進行追蹤,共分析了800多份醫療紀錄,他們全部都因心臟疾病而被治療過。   研究分析顯示,這些有心臟疾病的年輕患者,比起擁有高含量的低密度脂蛋白(LDL, 俗稱壞膽固醇),更多人擁有低含量的高密度脂蛋白(HDL,俗稱好膽固醇)。具體而言,90%的男性及75%的女性被發現有低含量的高密度脂蛋白。   研究團隊認為此研究結果可能有助於醫師判斷是否要開立降低膽固醇的藥物給年輕的心臟疾病患者。而由於他們發現過去用來計算心臟疾病風險的傳統方法,可能低估了年輕患者的風險,因此最終他們希望能研發出適合年輕心臟疾病患者的風險評估工具。   研究團隊現已計畫進行後續的研究來了解低密度脂蛋白是否也能預測年輕的心臟疾病患者再發病的風險,以及了解在這群研究對象中是否有基因的因素在影響他們的表現。最後,研究團隊表示,此研究尚處初步研究階段,待經同行評審後才能做出確定的結果。    資料來源: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 read more
名人熱忱響應「為女著紅日」!
2017.03.10
名人熱忱響應「為女著紅日」!
圖說:各界重要人士響應「為女著紅日」活動。   心血管疾病不僅對男性健康造成為危害,更是女性主要的健康殺手,近5年來婦女因此疾病死亡率增加了16%,每年死亡人數更是婦癌的3-4倍。為喚起大眾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重視,台灣女人連線今年「為女著紅日」,發起「為女著紅 為妳心『動』」,希望透過穿戴紅色衣飾,提醒大家正視心血管疾病對女性的衝擊。   此活動獲得各界領域重要人士之支持,包括國民健康署署長王英偉、高雄市市長陳菊、中華民國心臟基金會董事長呂鴻基、執行長林俊立、台灣婦產科醫學會秘書長黃閔照,還有多位立委李彥秀、李麗芬、林淑芬、林靜儀、吳玉琴、陳曼麗、劉建國等;議員簡舒培、許淑華、李倩萍、楊家俍、江肇國等;以及演藝界的賴佩霞、陸弈靜及蔡函岑等人響應。而在臉書活動專頁「為女著紅 為妳心『動』」上,民眾也熱烈參與,自2月底開始每天都有民眾轉發消息,邀請其親朋好友在「為女著紅日」當天穿上紅衣飾一起表達對女性心/血管健康的關心與重視。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該會自2016年開始響應國際「Go Red for Women」行動,訂定每年3月第2個星期五為「為女著紅日」。2016年以「要懂女人心–心/血管疾病,男女大不同」為主題,與政府、企業、醫界共同呼籲民眾了解心/血管疾病性別差異,以避免女性健康受害(參考「2016年衛教單張」)。2017年「為女著紅日」的行動則以宣導「運動」為主題,鼓勵女性保持活躍,從少坐多動開始,進而養成運動習慣以降低其心/血管疾病風險;並提醒高風險女性,如更年期者、非固定工時者及接受癌症治療者等(參考2017年衛教單張)。未來也將持續與政府、企業、醫療專業團體及社福團體透過活動推廣「為女著紅日」,提升台灣對女性心血管疾病的警覺,讓台灣投入更多資源去研究疾病的性別差異,讓台灣成為愛護女人「心」的社會。          
+ read more
膽固醇知多少?
2017.03.09
膽固醇知多少?
膽固醇含量過高、過低的標準在哪裡?膽固醇又是如何分類呢?下面為大家整理有關膽固醇的重要知識,讓大家了解維持適當膽固醇含量的重要性。   膽固醇是天然的脂肪狀物質,由肝臟產生並分散在身體各處,適量的膽固醇可以協助人體維持荷爾蒙與維他命D的含量,並幫助消化。   膽固醇可以從食物中獲取,例如肉類、全脂乳製品等,當人體攝取這類食物較多時,肝臟就會增加膽固醇含量。如果經醫師檢查發現人體膽固醇太多或太低,就可能需要透過改變飲食或使用藥物等方式來改善問題。   介紹完膽固醇的基本知識,接下來跟大家說明膽固醇的分類以及標準。膽固醇分為三類,一類稱為低密度脂蛋白(LDL),這種膽固醇被認為是壞膽固醇,因為會堆積在動脈壁上影響血流、血壓,也可能脫離動脈壁成為流動於血液中的血栓。LDL的含量標準意義如下–100 mg/Dl以下: 最佳、100-129 mg/dL: 適中、130-159 mg/dL: 偏高、160- 189 mg/dL: 高、190 mg/dL and above: 非常高。   另一類被稱為高密度脂蛋白(HDL),俗稱好膽固醇。這類膽固醇有助降低血液中的LDL,換言之HDL對心/血管健康有益。HDL最好維持在60 mg/dL以上,少於40mg/dL則太低。   第三類稱為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VLDL主要成份為三酸甘油酯,於肝臟或小腸內合成。若我們吃入大量脂肪或醣類,將另增加極低密度脂蛋白的合成。VLDL同樣與血栓有關,會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因此VLDL最好維持在30 mg/dL以下。   當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與20%的三酸甘油脂的數值被加總後,可得出所謂「總膽固醇」,此數值能協助醫事人員判斷被檢查者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風險。   影響膽固醇的因素包括性別、年齡、飲食、體重、運動習慣、家族遺傳等,其中在性別因素方面,女性因為雌激素的關係,比男性有較高的好膽固醇(HDL)。但女性進入更年期後雌激素下降,好膽固醇也跟著降低,因此更年期的女性要特別注意心/血管健康。   綜言之,膽固醇的高低攸關我們的心/血管健康,雖然一旦罹患心/血管疾病後無法治癒,但透過平時生活習慣的調整如規律運動、少吃反式脂肪等,或是透過藥物控制仍有助於避免心/血管疾病發生或惡化。   資料來源:Medical News Today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