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5.30
更年期荷爾蒙替代療法 風險大於效益
美國預防服務工作小組(USPSTF)曾在2002、2005年指出服用複合式荷爾蒙療法及單獨雌激素療法的風險,大於其用來預防慢性疾病的好處。近日該單位即將再度公佈新的建議,為此先進行一個回顧性研究。
該研究回顧檢視2002-2011年間的隨機對照研究,這些研究主要為評估使用荷爾蒙療法預防心血管疾病、認知退化、骨質疏鬆及癌症的效益與風險,其中包含兩項WHI研究、EMS、ESPRIT、及ULTRA等等共9個試驗。
結果顯示,複合型荷爾蒙療法雖然可降低糖尿病、髖關節及全身骨折的機率,但同時也會增加浸潤性乳癌、乳癌及肺癌死亡率、中風、膽囊病變、失智、尿失禁及深部靜脈血栓發生的風險等。另外,單獨雌激素療法的好處雖包括減低骨折機率、及乳癌罹患率,但也同時會增加中風、深部靜脈血栓、膽囊病變、尿失禁等發生的風險。依據研究結果研究者認為,對大多數女性來說,荷爾蒙療法所帶來的風險大於它的好處。
此研究存在幾項研究限制,包括多數的效益結果並未出現在超過兩個試驗以上、遵守試驗標準的比例很低等等問題,此外,多數參與試驗的女性年齡在60幾歲之間,很難將她們歸類為剛停經的女性,且多數試驗是採口服荷爾蒙方式,無法討論使用其他形式的荷爾蒙療法。
資料來源:內科醫學年鑑(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2.05.29
建構女性用藥安全環境
台灣女人連線為響應528婦女健康行動日,於2012年5月29日結合22個婦女團體假台大醫院會議中心舉辦第十五屆婦女健康行動會議,會中除檢視歷屆行動宣言執行現況外,亦針對本屆會議之主題—「建構女性用藥安全環境」進行討論並提出行動宣言。
2012年主題—女性用藥安全
近二十年來,不斷有研究指出,男女在藥物的吸收、效用或副作用有相當的差異,過去「一體適用」的迷思可能對婦女的健康造成傷害;再者,婦女自然的生命階段常被疾病化、醫療化,而用以治療的藥物又潛藏長期使用的危險,但是女性過度用藥及用藥安全的問題卻遭嚴重的疏忽;此外,女性做為家庭健康的照顧者,對於飲食與藥物(中、西藥)合併使用的交互作用、廢棄藥品的處置等議題需有相當的認知及知識。因此,婦女健康行動網絡團體共同決定以「建構女性用藥安全環境」為今年婦女健康行動會議之主題。
為提升婦女用藥安全知識,台灣女人連線於4-5月聯合各地婦女團體舉辦八場「女性用藥安全面面觀」宣導座談會,並在會中對婦女的用藥習慣及用藥風險常識的認知程度進行問卷調查。此外,亦檢視國內臨床試驗基準是否具有性別的觀點、政府對於女性用藥安全是否提供完整資訊、以及廢棄藥品清理政策。
女性用藥安全基本知識與資訊不足
依據本次問卷調查結果,約五成醫師及藥師在藥物的使用未善盡告知之義務,導致女性用藥資訊缺乏;僅一成五的女性不會因症狀改善而自行停止服藥、超過六成的女性會將沒吃完但未過期的藥再拿出來吃或分享給親友吃,這些現象顯示婦女正確的用藥習慣仍須加強教育。
再者,有四成的女性不知道某些一般用藥會有性別差異,超過五成的女性對女性特殊用藥以及飲食與藥物併用的風險知識不足,更令人非常擔心的是,這些正在服用特殊藥物的女性,對藥物的風險知識亦不熟悉,這將使她們處於風險之中卻未能察覺!這些都說明了政府用藥安全教育缺乏宣導性別差異,也忽略了女性特殊用藥的需求。
另外,有高達七成的女性不知道發生藥物不良反應時應向衛生署通報;八成八的女性不知道正當使用合法藥物發生嚴重不良反應,可申請政府的藥害救濟基金給付,可見多年來,政府在藥物不良反應通報與補償機制的推動宣導成效不彰!
除了問卷之外,台灣女人連線亦特別檢視衛生署2008年出版的「妳藥的知識」一書,此書是衛生署針對婦女用藥唯一本有系統的專書,但其中多項女性特殊用藥卻未能提供婦女全面完整的資訊,如:長期使用安全性、副作用與保護力及爭議等,此外,婦女喜愛使用中藥,其與西藥合併使用的交互作用等風險也未著墨,顯示政府未正視女性用藥習慣與需求,可能導致婦女在面臨藥物選擇時做出錯誤的決定,危害健康。因此,政府應重新檢視女性用藥教育,提供婦女藥物完整之效益、風險及爭議等資訊。
國內臨床試驗規範與政府健康相關研究忽視性別差異
台灣女人連線指出,雖國際間的研究指出藥物的性別差異,但國內臨床試驗基準的規定卻仍停留在保護母體及胎兒的層次,未能積極規範藥物臨床試驗須納入一定比例的女性受試者,探討性別的差異,造成國人的認知不足。近年衛生署科技發展計畫與國衛院之研究,具性別差異分析的比例也始終不及兩成,充分顯示政府未落實「性別主流化」的政策。為了保障女性用藥安全,政府應訂定法規要求醫藥相關的試驗須納入一定比例之女性受試者,進行性別分析及評估。
廢棄藥品清除政策宣導不周
最後,近年來不斷有報導指出廢棄藥物對於土地及河川的污染。然目前國內宣導廢棄藥品處理的政策不周,政府未向民眾清楚說明國內現今焚化爐可完全焚燒一般用藥,但癌症治療藥物應交回原開藥醫院回收處理,民眾不知如何正確分類藥品及判斷自行丟棄或須進行回收,不僅將造成環境污染,更可能影響飲用水的衛生與安全。為降低醫療資源的浪費與廢棄藥品造成污染的問題,政府須先解決「以藥養醫」的問題,並破除民眾「看病一定要拿藥」之迷思,同時,衛生署與環保署應儘速建立明確的廢棄藥品清除政策,加強向民眾宣導正確分類處理廢棄藥品。
女性用藥安全為婦女健康重要議題之一,但依據本次問卷報告及政策檢視結果,政府未能提供婦女完整之用藥資訊,且國內臨床試驗規範未重視性別差異,導致婦女基本用藥常識與風險知識的認知程度不佳,再者,廢棄藥品清除政策宣導不周,將可能再度造成藥品對環境的污染。因此,今日會議中台灣女人連線與各地婦女團體提出行動宣言,要求政府聽見婦女的聲音與需求,重視女性的用藥安全,下午並連袂拜會衛生署長,提交行動宣言,以做為衛生署政策擬定之參考。
+ read more
2012.04.20
荷爾蒙替代療法增加乳癌罹患風險
一項在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ncer
Research
Study)會議上所發表的大型研究指出,無論是現在或過去曾長期使用荷爾蒙替代療法(HRT),都會使女性罹患侵略性乳癌的風險增加。
該研究分析護士健康研究(Nurses’ Health
Study)中在1980-2008年間的停經後女性,人數從一開始31,959位增加至2008年的61,473位。
研究結果顯示,現在正在使用複合式HRT超過10年以上的女性,罹患乳癌風險將加倍(RR
1.89-2.56,
P<0.001);過去曾使用至少10年以上但現在已停止使用的女性,罹癌相關性較弱但仍存在。正長期使用單獨雌激素的女性,乳癌風險會增加22-57%(P<0.0001),不過過去曾使用單獨雌激素10年以上但現在沒有使用的女性,並無發現乳癌風險會增加。
研究還發現,雌激素陽性與黃體素陽性的女性,若正在使用複合式HRT,乳癌風險增加顯著(RR1.54-3.37,
P<0.001);但正使用單獨雌激素,則須達10年以上,乳癌風險的增加才會明顯(RR
1.33-1.67)。
再者,女性BMI值無論小於或超過25,目前正長期複合式HRT都會增加乳癌風險,不過BMI值小於25者,風險增加的幅度稍微較高。目前正長期使用單獨雌激素療法,則只會使BMI值小於25的女性增加乳癌風險(RR1.54-2.00,
P<0.0001)
資料來源: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ncer
Research Study)
+ read more
2012.04.12
美FDA:含drospirenone成份之避孕藥增加血栓栓塞風險
美國FDA自2011年5月開始針對含黃體素成分drospirenone的避孕藥之相關研究進行整理分析,最近已完成分析工作,並得到使用含該成份避孕藥會增加發生血栓風險之結論。
但FDA分析這些研究後,並未提供使用含drospirenone成份與其他成份避孕藥風險差別的比較數據,再者,這些研究也沒有說明病患特徵,但這可能會影響醫師處方與導致血栓的風險,因此在某些研究中便很難清楚知道血栓風險的增加是否為drospirenone成份所造成。
FDA此次要求Beyaz、Safyral、Yasmin及Yaz的避孕藥須在藥品標示中載明,「依據一些流行病學研究發現,含drospirenone成份之避孕藥導致血栓風險,是含levonorgestrel或其他黃體素成份之避孕藥的三倍,不過也有研究並未發現這樣的風險存在。」此外,使用任何避孕發生血栓的風險比未曾使用者高,但相較於在懷孕或產後階段的血栓栓塞發生機率,使用避孕藥的血栓風險還是比較低。
FDA提醒女性應在決定使用何種避孕藥前,先與醫師討論藥物的效益與風險,評估自身血栓發生的風險,醫師也應在開立處方前考慮到這些問題。台灣女人連線提醒,目前台灣已核發藥證上市之避孕產品有數十項,含上述美FDA所述成分之品項,包括悅己膜衣錠(Yamin)、安吉麗(Angeliq
Film-coated
Tablets)、以及悅姿錠(Yaz),有用藥需求的女性應主動與醫師討論藥物相關效益與風險,審慎投藥。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
+ read more
2012.04.11
電腦醫令系統的用藥警示大部分被醫師忽略
近日在美國醫院醫學會(Society of Hospital
Medicine)年會上,一項美國的回溯性研究發表指出,大多數醫院內電腦醫令系統(CPOE
Systems)發出的藥物警告內容會被醫師所忽視。
研究團隊分析一間使用Meditech的電腦醫令系統且擁有410床的醫療中心之資料,透過電腦醫令系統,發現有6,646位病患的藥令內容事實上有可能會發生藥物交互作用,導致過敏反應、不良反應事件及重複用藥等。
在研究期間的一年之中,該系統發出了40,391個藥物警示,這些用藥警示包括:可能重複用藥佔47%、發生藥物交互作用佔47%、發生過敏反應佔6%、及發生不良反應佔0.1%,卻只有4%被醫師注意並接受。
根據研究主要作者Amy
Knight助理教授表示,在研究中最不常見的警示卻最常被醫師所注意到,但使用電腦醫令系統的醫師常因過度疲勞而忽略許多非常重要的警示,Knight建議發展此系統的設計者應改善用藥警示功能,加強區分警示嚴重程度的高低。
資料來源:美國醫院醫學會(Society of Hospital Medicine)
+ read more
2012.04.02
美FDA更新含citalopram成分之抗憂鬱藥物標示內容
2011年8月美國FDA已針對含citalopram成分藥物發出警訊表示,每日使用超過40毫克劑量可能造成QT波延長,有導致心律不整之風險,因此將原先規定日服最大劑量60毫克降低為40毫克。
上月27日FDA再次更新該成份藥物標示內容,包括:
1.
應避免在有QT波延長風險的病患身上使用,如果一定需要使用,則須持續追蹤病患心臟狀況;
2.
過去禁止有先天性QT波延長症狀的病患使用,但由於發現某些該病症之病患使用低劑量citalopram對病情有助益、或者缺乏其他可行藥物,因此同意從原先列為「禁忌」改成「不建議」使用;
3.
對六十歲以上病患建議每日最大使用劑量為20毫克;
4.
病患使用後發現QTc測量結果大於500ms者,應停止使用該成份藥物。
美FDA建議病患不要隨便停止吃藥,如果每天使用citalopram超過40毫克劑量,應主動與醫師討論劑量問題,正在使用須持續追蹤心律、以及血液中鉀與鎂離子的濃度,使用後如發生心律不整、呼吸短促、昏眩暈倒等副作用應立即就醫,FDA同樣提醒醫師須注意上述事項。
2011年9月台灣衛生署曾發佈相關新聞稿表示,目前核准含citalopram成分之藥品製劑許可證共有12張,核准適應症為「鬱症治療及預防復發、恐慌症」,含該成分之藥物仿單「副作用」已刊載該藥品可能會降低心跳速率,且對於患者本身就有低心跳時,可能造成心搏徐緩。台灣女人連線提醒,正在使用該藥品之病患,勿擅自停藥,若有任何疑慮或不適,應立即回診詢問醫師。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