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孕/生產

剖腹產提高子宮切除之風險
2008.01.09
剖腹產提高子宮切除之風險
  雖然越來越多的婦女選擇以剖腹的方式進行生產,但是在這樣的選擇背後似乎隱藏著不可忽視的風險。根據英國牛津大學國家生產流行病學小組(National Perinatal Epidemiology Unit)的資深研究員Marian Knight博士所做的研究顯示,剖腹生產將大幅提升婦女在下次生產時需要進行子宮切除手術的機率。目前可能的解釋是:對進行過剖腹生產的婦女來說,胎盤在子宮內多傾向著床於剖腹生產所造成的疤痕上,而這會大幅提昇生產時子宮出血的機率,進而需要進行子宮切除手術。   Knight博士表示,一般自然生產的婦女在生產過程中,因出血性併發症而需要進行子宮切除手術的機率約為三萬分之一。但是,曾進行過一次剖腹生產的婦女則會提高到一千三百分之一。若進行過超過一次以上的剖腹生產,則會提升到二百二十分之一。然而,大多數的醫療單位似乎並沒有確實地將這樣的訊息傳達給婦女。與有經驗的產科醫師相比,年輕的產科醫師較傾向對產婦施以剖腹生產手術。   在英國,剖腹生產的比率從1995年的3%開始逐年成長,到2004年已達到23%。台灣的剖腹產率更高達33%,遠超過世界衛生組織所建議的15%。這樣的成長有其背後複雜的因素,但是不論婦女是基於何種理由選擇進行剖腹生產,都應該知道剖腹生產並不是毫無危險性的手術。
+ read more
剖腹產增加嬰兒呼吸問題
2007.12.18
剖腹產增加嬰兒呼吸問題
  一份研究發現,剖腹生產的嬰兒會產生呼吸問題的風險,是自然產嬰兒的四倍,進入加護病房的比例也較高。且越早進行剖腹產,風險越高。許多剖腹產都安排在第37或38週進行,也因此多了早產的風險。而對於嬰兒的長期影響目前還是未知數。   這份研究分析了34,000個在丹麥Aarhus University附設醫院所出生的嬰兒,這些嬰兒都是獨生子女,且出生時沒有缺陷。其中有2,687個嬰兒是經由選擇性剖腹產所出生的。   這份研究的負責人Anne Hansen表示,有高風險的呼吸問題的嬰兒,大多是在第37週剖腹生產的嬰兒,醫師猜測是因為第37週時嬰兒的肺部可能尚未發展健全。根據其他研究結果顯示,在第37週剖腹產的嬰兒中,有10%的嬰兒會出現呼吸問題,自然產的話,相對只有2.8%;若是在第39週的話,則分別是2.1%和1.1%。目前並沒有任何正面的理由支持剖腹產在懷孕第37週進行,若非要剖腹產不可,也最好在39週後再進行。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read more
懷孕的迷思
2007.12.13
懷孕的迷思
  許多人對於懷孕過程中所發生的事件或行為有一些迷思,例如,懷孕婦女的心情好壞會影響腹中胎兒的發展、若懷孕時處於沮喪的環境,會傷害尚未出生的胎兒、過度的運動會造成流產、食物攝取未得到滿足,會影響胚胎發展等。   而最近俄亥俄州立大學(The Ohio State University)針對懷孕的迷思所作的一份調查,結果亦發現儘管現今的醫療技術進步,且各項科學研究皆顯示造成流產或胎兒缺陷的原因,大多都不是女性本身可以控制的因素,但是仍然有相當高比例的人相信母親的思考和行為會造成懷孕不良的結果。   俄亥俄州的婦產科助理教授Jonathan Schaffir表示,研究發現若懷孕結果不良,很多婦女傾向於怪罪自己。事實上,大部分的流產或是胎兒缺陷,是因為胚胎中的基因、染色體異常,或是因為醫療行為造成的副作用導致荷爾蒙失調或是子宮、胎盤異常。而這些原因可能發生在任何人身上,而且並非人為可以控制的。因此,大致上來說,每天日常的生活習慣是不會影響到懷孕結果的。   資料來源:婦女心理健康資料庫期刊(Archive of Women’s Mental Health)
+ read more
剖腹生產背後的真相
2007.11.07
剖腹生產背後的真相
  美國的剖腹產率在1996到2005年間從20%增加到30%,而台灣的剖腹產率一直高居35%,近年來雖然有稍些下降的趨勢,但仍維持在33%左右,排名世界前五。過去十年內,剖腹生產的人數在許多國家已經達到該國總生產人數的三分之一。然而,日前一項由牛津大學的José Villar醫師和其團隊所做的研究指出,在這樣的成長背後似乎存在著值得關注的隱憂。   該研究所分析的資料來源為2005年國際衛生組織(WHO)的一份全球母親與胎兒健康調查問卷。該問卷採樣自八個隨機選取的拉丁美洲國家,共計120個醫療單位,97,307個生產個案。採樣時間為期三個月。這份資料所進行的分析顯示,剖腹生產的婦女罹患因生產所引發的嚴重疾病、併發症或甚至死亡(包括母親與胎兒)的風險約為自然產婦女的兩倍。而剖腹產之婦女在生產過程中,因為受到感染而需要接受抗生素治療的風險,較自然產之婦女高出五倍。此外,剖腹生產的婦女在面對可能需要進行子宮切除、緊急輸血、轉入加護病房或死亡的危險上,也約略為自然產婦女的兩倍。   在胎兒方面的分析數據顯示,以正常體位(頭下腳上)的胎兒來說,於生產過程中進行緊急剖腹產的胎兒,被送入新生兒加護病房的機率約比自然產高出45%;全程以剖腹生產的胎兒在這方面則比自然產的高出兩倍。而以這兩種方式進行剖腹生產之嬰兒的死亡率和自然產相比亦分別高出41%和82%。不過該研究亦指出,若是對非正常體位(頭上腳下)的胎兒來說,剖腹生產可有效的降低胎兒的死亡率,緊急剖腹和全程剖腹生產約可分別降低45%與31%的風險。   總結來說,在嬰兒處於正常體位的情況下,選擇剖腹生產對於母體和胎兒所可能產生的風險明顯高於自然產。除非胎兒處於非正常體位,否則選擇剖腹生產不管是對母親還是胎兒都可以說是完全沒有任何益處。在剖腹生產似乎日益風行的同時,這樣的研究結果應可提供大眾一個重新思考與選擇的機會。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read more
女人不想生小孩,基因的關係
2007.10.16
女人不想生小孩,基因的關係
對於現代越來越多女性選擇不生小孩的原因,許多理論都傾向於用女性的經濟獨立來解釋,但是生物學家Lonnie Aarssen則有不同的說法。他認為,女性不想生小孩這種「違反母性」的原因,並非是經濟獨立的關係,而是她們體內基因在作祟。   Dr. Aarssen在一國際生態學期刊Oikos上發表一篇研究表示,由於遺傳的趨向,其實許多女性天生並沒有生小孩的「母性」,加上女性經濟獨立、有能力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方式之後,更驅使這些沒有「母性」的女人選擇過閒暇安逸的生活,或者成就其它的人生目標,而不願意為人母。然而Dr. Aarssen也表示,女人不生小孩的情形將會是暫時的,因為這些基因會因為沒有小孩傳承而消失,剩下來的將是喜歡生小孩的女人的基因。   「從生物學的觀點來看,如果要傳承妳的基因,妳勢必要生小孩;如果不生小孩,妳的基因將會消失。」Dr. Aarssen說。
+ read more
生育可能降低乳癌風險
2007.10.03
生育可能降低乳癌風險
  一份發表在癌症研究期刊(Cancer Research)的研究發現,婦女若生育的話,可能可以降低乳癌的風險,因為胎兒於子宮內能將具有保護作用的細胞轉移給母親。   這項研究的參與者包括82名婦女,其中有35位被診斷出有乳癌。研究人員假設胎細胞中有一種微嵌合體(micro-chimerism)能轉移到母親身上,降低母親受乳癌威脅的風險。   研究人員表示,婦女在生育過後,體內胎細胞微嵌合體的數目會上升,它的作用很有可能是修復受損的組織,或是去除癌細胞;以乳癌來說的話,它能分辨出乳癌的癌前細胞,並且在惡化前消除它們。   台灣女人連線表示,過去即有生育可能可以降低乳癌風險的說法,這份研究則提出一種解釋來說明生育和乳癌的關係。
+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