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FDA警告:胃藥恐致腿部痙攣、心律不整及癲癇
2011.05.10
美FDA警告:胃藥恐致腿部痙攣、心律不整及癲癇
氫離子幫浦抑制劑(proton pump inhibitors, PPIs)可阻絕氫鐵(hydrogen iron)抵達胃部,以降低胃酸濃度,一般腸胃不適者多會服用。近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發出警示,長期服用含PPIs的胃食道逆流治療藥物超過一年以上者,可能導致血清中的鎂濃度過低,增加腿部痙攣、心律不整及癲癇的風險。 FDA表示,服用PPIs藥物所引起的低鎂血症(hypomagnesemia)通常可透過補充品來改善,但在近四分之一的案例中未見改善效果,須立即停止服用該類藥物。其他也同樣會降低鎂濃度的藥物,如:心臟病藥物隆我心碇(Digoxin),若與PPIs藥物同時使用,則導致低鎂血症的風險將會更加劇。 此外,曾動過支架置入術與經皮血管重建術者,服用PPIs藥物也可能增加心臟病或中風的風險;亦曾有研究指出PPIs藥物與艱難梭狀桿菌相關性腹瀉(Clostridium difficile diarrhea)的關聯。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去年五月衛生署已針對年長婦女服用含PPIs藥物發出警示,表示可能會引起特別是脊椎和手腕的骨折發生,及增加74%風險的桿菌感染。而在美國含PPIs的藥物包括處方與非處方用藥,FDA所明列之警示藥物品項中,台灣方面目前已核准上市的藥物項目,品名為耐適恩(Nexium)錠/注射劑/懸浮用顆粒劑,有用藥需求之民眾應多加留意,並主動與醫師討論藥物使用的相關風險問題。     資料來源: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    
+ read more
歐洲藥物管理局確認罕見大腿骨骨折與骨鬆藥物的關聯
2011.05.03
歐洲藥物管理局確認罕見大腿骨骨折與骨鬆藥物的關聯
歐洲藥物管理局近日做出結論,認為罕見大腿骨骨折是雙磷酸鹽類藥物的典型副作用。雙磷酸鹽類藥物是最普遍的骨質疏鬆藥物,有許多停經後婦女被建議長期服用此藥以預防骨質疏鬆及骨折,因此歐洲藥物管理局要求,所有在歐洲流通的雙磷酸鹽類藥物,都需要加註可能會造成非典型大腿骨骨折風險的警語。 雖然非典型大腿骨骨折的機率低,但是開立雙磷酸鹽類藥物的醫師應該要注意此一副作用。如果懷疑一邊有非典型大腿骨骨折的情況,也應該要檢查另一邊;此外,醫師應定期檢視病患是否需要持續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尤其是已經服用五年以上的病患,更應該審慎評估。 服用雙磷酸鹽類藥物的病患也應提高警覺,如果大腿、髖部、鼠蹊有任何疼痛或不舒服的情況,應該立即與醫師聯絡,因為這可能是非典型大腿骨骨折的徵兆。歐洲藥物管理局也要求藥廠應密切監控此一問題。 台灣女人連線提醒,如果服用藥物有任何不良反應,應通報藥物不良反應系統(台灣不良反應系統通報專線:02-2396-0100)。     資料來源:歐洲藥物管理局    
+ read more
美研究:孕婦使用藥物治療的狀況逐年增加
2011.04.26
美研究:孕婦使用藥物治療的狀況逐年增加
近日來自美國的一項研究指出,孕婦使用藥物的狀況極為普遍且持續增加,並隨社經地位、產婦年紀、族群與居住地區不同而有所差異。 過去已有研究表示產前藥物治療可能會造成胎兒先天性缺陷,然關於大多數醫師處方或非處方的藥物所帶來的風險與安全性,卻缺乏足夠的資訊提供。此導致孕婦可能不知道自己所使用的藥物會對胎兒造成健康風險,另一方面,對於藥物的潛在傷害存有疑慮,也會影響孕婦的藥物選擇。 這項研究蒐集1976-2008年間美國波士頓大學斯隆流行病學中心(Slone Epidemiology Center)研究先天缺陷的資料、1997-2003年間疾病管制預防中心(CDC)預防先天缺陷的研究資料,並訪談30,000位曾在懷孕期間服用藥物的女性。 結果顯示,在懷孕的前三個月裡,70-80%的女性曾使用至少一次的藥物治療;在過去的30年間,這項比例已增加了6成,且使用四次或四次以上的孕婦人數,增加了3倍,其中抗憂鬱藥物使用的成長幅度尤其驚人。此外,藥物使用的程度與女性年紀、教育程度成正比,且非拉丁美洲裔之白人女性使用程度亦較高。 最後研究表示這些資料除了指出現今有哪些藥物普遍被使用,亟需有更多研究針對它們的風險與安全性做出分析,也認為應加強對於孕婦藥物使用狀況的掌握追蹤。同時,關於藥物治療的使用方式是否隨時間而有所改變,亦是一個重要的研究問題。    資料來源:美國產科學與婦科學期刊(American Journal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 read more
心臟病藥物ACE抑制劑可能增加乳癌復發風險
2011.04.25
心臟病藥物ACE抑制劑可能增加乳癌復發風險
近日一項刊登於《乳癌研究與治療期刊》的初步性研究發現,針對兩種用於治療高血壓的藥物,在曾患乳癌的女性身上使用是否可能造成乳癌的復發,出現相反的作用效果。ACE抑制劑會增加乳癌復發率,然beta阻斷劑卻可能降低復發風險;若兩者同時服用,則乳癌復發的速度會因beta阻斷劑而趨緩。 2010年即曾有一項針對英德兩國400位女性的研究指出,女性使用beta阻斷劑的降高血壓藥物,比較不會有乳癌復發的情形。此次研究UCLA研究者則分析1,779位罹患早期乳癌並曾接受治療的女性之資料,發現其中服用ACE抑制劑之女性,雖然沒有因乳癌復發造成死亡,但其乳癌復發率增加56%;服用beta阻斷劑的群體中,則有14%的女性乳癌復發風險降低,但此數據仍未具統計意義。而同時服用兩者的話,復發的風險介於中間值。 研究作者表示,該研究結果尚屬初步性的發現,後續仍須有進一步的相關研究。同時目前正在服用其中任一藥物之患者,不應立即停止治療,若有乳癌或屬乳癌高風險群之女性,對藥物有任何問題或疑慮,應主動向醫師告知並討論藥物的選擇。      資料來源:乳癌研究與治療期刊(Breast Cance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 read more
口服避孕藥可能增加心血管阻塞風險
2011.04.22
口服避孕藥可能增加心血管阻塞風險
過去研究已指出長期服用避孕藥會對身體健康造成一些影響,如高血壓、血栓症或中風,若妳年齡在35歲以上、且有吸煙習慣也必須小心罹患心肌梗塞及中風的風險將會增加。近日兩項研究證據顯示,某些含有黃體素荷爾蒙drospirenone的避孕藥會增加靜脈血栓拴塞(venous thromboembolism, VTE)的形成。 第一個是來自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結果—女性服用含有drospirenone的口服避孕藥,比服用含有levonorgestrel的口服避孕藥,罹患非致命性靜脈血栓拴塞的風險高出超過2倍(30.8人/每10萬人:12.5人/每10萬人)。另一英國開業醫師研究資料庫(UK General Practice. Research Database)中的研究則也發現了類似的風險比例數據(23人/每10萬人:9.1人/每10萬人)。 2009年已有荷蘭與丹麥的研究認為含有levonorgestrel荷爾蒙的口服避孕藥造成血栓塞的風險比一般的避孕藥低。上述兩項研究進一步印證其卻為較安全的選擇,並認為應針對過去相關研究做系統性的回顧,同時建議醫生應開立安全性較高的避孕藥處方給須要的女性服用。     資料來源:英國醫學期刊 (British Medical Journal)    
+ read more
子宮切除婦女使用雌激素荷爾蒙療法
2011.04.11
子宮切除婦女使用雌激素荷爾蒙療法
近日一項WHI研究分析發現,使用雌激素荷爾蒙療法的停經婦女在停止使用後,中風與血凝塊形成的風險立即下降,可是使用雌激素時罹患乳癌的風險降低情形,卻未因此改變。 該研究隨機取樣10,739位年紀在50-70歲之間,曾做子宮切除手術的停經婦女,形成兩個群體,一為使用雌激素療法,另則給予安慰劑。研究從1993年開始,至2004年由於該療法導致中風風險的持續增加,且無顯著健康效果而宣告終止。 該研究分析認為,使用雌激素療法時升高的中風風險,會在停止使用後數年間恢復正常,且一項到研究結束之後仍持續的好處是,降低的乳癌風險並未因停止使用雌激素而消失。然髖骨骨折的風險則隨療法停止後開始上升。該研究的主要作者Andrea LaCroix教授表示,這項研究讓50多歲的女性不必再疑慮短期使用雌激素療法會導致乳癌風險的增加,且可能還會因此降低乳癌、心臟病的風險與死亡率。 然而另一位評論者Graham Colditz教授則提出不同看法,他認為乳癌風險的降低是因為這些婦女已停經,乳房細胞退化,所以對荷爾蒙的反應也隨之減弱。同時,已有許多研究證實雌激素荷爾蒙療法與複合式荷爾蒙療法會引起許多癌症,包括乳癌,且這項研究也顯示對女性並無重大益處。因此,Colditz建議女性使用荷爾蒙療法仍須小心注意各項可能造成的健康風險。 台灣女人連線亦提醒,這項研究所採樣的婦女為已切除子宮者,若仍保有子宮的婦女應注意使用只含有雌激素的荷爾蒙療法,易刺激子宮內膜增生,增加子宮內膜癌的風險。         資料來源:美國醫學會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Association)
+ read more